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xwork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即教学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追踪及收集学生的资料表明:部分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厌学,即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教育者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有强烈的兴趣时,就会自觉主动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及合作式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关键词】 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 探究 调查与实践
  随着9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对化学教学也是一种考验。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改革的脚步。要想能跟上改革的脚步,让自己迅速的适应新课改,必须要知道新课改突出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①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三个特点充分表明,实施化学教学,应舍弃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必须把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通过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几点体会:
  1 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①“树叶与酸雨”的反应;②“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③“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2 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像这个“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信手拈来,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妇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而她的前面也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妇女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汽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改变汽车燃料有更新的探究要求。
  3 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室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通过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4 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
  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了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牌教学测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5 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并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读了这篇报道。就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又添了重重一笔。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现存的化学情景,是无处不有,扣人心弦,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利用,为使我们的化学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总之,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学科自身就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就更离不开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展示形式是多种多样,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只有让情感充满小学语文课堂,才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才能更有利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尊重学生 激发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数学的目标分为“解决问题”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四大课程目标,并提出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因此,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其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因此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呢?就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理解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亲其师
期刊
【摘 要】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途径,按教学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理论化等阶段。教学反思的记录,可以有教案组成部分、教学日记、教学叙事几种形式。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独到的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案组成部分 教学日记 教学叙事 更新观念 提升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
期刊
【摘 要】 现今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天天接触周边的社会生活,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内容应该来自生活,走作文内容生活化之路。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教师勤于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定能改变学生习作时“无真事可叙、无真情可抒”的窘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一直是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们最关注的问题。有的老师选择的是
期刊
【摘 要】 国之兴衰系于草民,国民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强国之道,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科的教学之中,使每门学科都变成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手段和主阵地,是当前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数学教学也不利外,让数学成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一门学科,这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大体方向。也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在教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是每一位数学教育
期刊
现在,很多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等等各类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似的出现,家长疯狂地让孩子去参加名目繁多的培训,认为这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现代汉语词典》中“素质”包含的两层意思:①指事物的本来的性质和素养;②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性特点。“事物的本来的性质”对人而言,指的是道德品质,素养就是各方面的能力。可人们说“素质”时往往忽略了“本来的性质”,单方面去培养能力,事实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使学生学会把各种知识和方法重新组合,用新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说,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方法。要注意训练学生善于体验自己脑子里的智力活动过程,进行“过电影”式的内省,这是提高学生心理内部智力活动能力是很有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小学英语 素质教育 教学策略  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学科的素质教育,推进
期刊
【摘 要】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要求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并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关键词】 初中政治 研究性学习 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改变了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感情的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会如下:  1 备课思维方式的转型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意义在于互为课程资源,强调课堂教学意义共建,课堂学习不是呈现结果而是展示过程,不是复制文化,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