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筑识图课程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建筑识图课程内容的严谨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教师上课劳力费神,学生学习枯燥无味。本文就建筑识图课程中常常存在的教与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建议,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筑识图 课堂氛围 兴趣
  建筑识图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的困难:1)教师的困难是很难引入大项目,缺乏实训条件,没有条件接触新技术,设备缺失或陈旧;2)学生的困难是知识偏理论体系、单调、不喜欢。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相关资料,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能力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在过去10至15年间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改变很大,推崇的已不单是强化传统学术知识观念,而是强调不断提高素养和加强能力。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资格和继续培训体系也更多地转向与相关企业合作,获得更多的执业资格,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深刻的企业体会。
  深入企业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教师能够学到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储备的知识得到不断补充、更新,特别是应用型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得到了更多的熟悉和了解。同时,还要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渠道把企业引进学校,把工地带到课堂,通过这种“校企互嵌”的培养模式,解决学校没有大项目实训场所,缺乏设备的难题。一名建筑识图课程的教师不可能只是单单靠熟练教材上的图纸案例,阅读国内外建筑杂志和浏览网页上的著名地标,就能够跟得上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更不用说可以游刃有余的将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
  教师本身对基层工作熟悉了,才有可能把一项工作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工具、工作过程、工作中的技能技巧、工作经验告诉学生,指导学生。有这么一个实训题目:根据图纸要求对两个或多个房间进行水准测量放线,为下一步设备的安装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学生的正常做法是在一个房间里摆设调试好水准仪、立标尺杆、读数,然后将数据中转引到另外的房间再重复一次这样的操作,这个操作方法没有错,只是过程复杂了。可以想象,两个技术员在一栋大楼上百个房间里反复移动摆放仪器有多劳累,这个时候具备相关现场经验的教师会这样指导学生:第一个房间放好线后,找一条足够长度的软管,在内部注入水,因为水不流动时软管内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就可以快速的标出其它房间的水准线,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第一个房间的标准线出来以后,其它房间的线都可以安排工人进行,技术员只需旁站检查就可以完成放线任务。好奇的学生会继续追问:这是什么原理?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不缺乏的教师这时就很容易树立在学生心中知识渊博形象,告诉学生,这是“连通器原理”。水渠的过路涵洞、牲畜的自动饮水器、水位计,以及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茶壶、洒水壶等都是连通器,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近距离接触企业,深入生产实践,不仅是《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的要求,也应是每一位中职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施自我为导向的自主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方面
  目前建筑识图课堂教学需要面临的改变是多方面的,包括教材、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力和传统教学思路等,其中导致学生不喜欢学、学不会、也用不上的原因有单方面的,也有多种情况共同造成的,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兴趣重新拉回课堂呢?
  解决这个问题有下面两种较好的方法:
  1.学习环境的交替变换
  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和创新已成必然,课堂不能单纯的作为讲授知识和解答学生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仅仅只拿着笔和课本在教师的粉笔下点头学习,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现在转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是知识结构主动构建者的学习模式,这样,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其教学组织、实践情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安排学生在学校课堂和实训基地、企业等多个场所交替学习,课程在校学完部分基础理论,其实践学时可在合作企业以真实的岗位任务驱动完成,
  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场景模拟趣味教学模式”效果最为显著。上课内容来自课本,同时又仿真建筑工地的实际状况,通过再现施工中的部分环节,是学生全面掌握识图技能的同时,理解施工的工作流程。教学不脱离教材,以场景模式贯穿始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兴趣,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内容上,充分考虑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和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等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另外一方面培养团队合作,做到人人有活干、人人活不同,使教学不再是单向的课堂讲授,而成为双向互动的促进式课堂。真正做到学生喜欢读、读得懂、用得上。
  2.教学的灵活设计和组织形式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贪玩好动、静心专注学习时间不长。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我发现,尽管是努力的专研教材和编写了教案,教学过程很多时候仍然是教师自编自演自己欣赏的独角戏,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学生最想要、最愿意、最高兴的一种方式,就是让他们在玩中去学。以游戏活动为载体,采用角色扮演、分配任务、拓展训练等形式进行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分享,最终使他们增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这些方面的意识,养成一些良好的个人习惯。实际上,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上教学方法,确实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信息:学生之间愿意就合作和分工互相交流,勇于把自己对案例的质疑向老师提出想法。
  课堂上只有根据情况灵活设计和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进而使他们的工作能力有所提升,为今后的就业服务。
  总之,一门课程的课堂效果是否理想,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能力,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想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无论是建筑识图课程,还是其他课程,必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2]张淮萍,《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性教学的思考》,山西科技,2011.3.
  [3]王文槿,《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海洋出版社,2010.7
其他文献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改善井下工人工作环境,减少井下柴油机NOX,CO,HC等污染物的排放,根据防爆柴油机的工作环境及排放法规要求,针对某型防爆柴油机不同进气流量下的动力性和排放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分析了国内外煤矿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惯性级光纤捷联惯导技术适用于煤矿采掘设备定位;将惯性导航和里程仪相结合进行协同定位和导航,利用里程信息对惯性导航
【摘要】中职的班级管理方法区别于一般的班级管理方法,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心中的道德表率。其次,再着手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促进班级凝聚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 班主任 班级管理 措施  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学习的主体是成绩不理想或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学习的内容以职业技术为主,文化课程为辅。很多
体育小游戏一直以来是小学生们十分喜爱的一项运动。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融入进了体育游戏的元素,体育游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加强体育训练的
【摘 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历来对此都极为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前初中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环节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部分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学校的整体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班级管理 困惑 前提 感悟  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普通初级中学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试从分析
针对RSSI指纹膜定位方法受矿井环境影响较大,而基于航迹推算的定位方法易形成误差累积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指纹膜与航迹推算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周期性采集人员的位置信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的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活动最主要的场所,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如何提高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成为了本文的讨论话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一、课堂教学要深入人心,创建有特色的课堂教学  1.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教学语言
近年台湾各大都市积极争取兴建大众捷运系统,除了希望藉此解决传统的都市交通拥挤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期望能藉此达到永续运输的目标。唯在都市发展的过程中,都市大众捷运的导入,有可能造成都市人口分布的改变。基此,以高雄市为个案,以最小行政区——里为分析单位,使用2006~2010年之人口增加数作为分析变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透过主题图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MS-EEPO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指出:“单元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便捷、最灵活多样、最具弹性、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小组-般是4人为宜,班额大者可以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