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诵读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一种以凝练的语言抒发情感的文学,主要特点是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于节奏和韵律。正因为如此,古诗词最适合诵读,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它独有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诵读的过程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魅力、理解古诗词的意象、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什么”和“怎么读”,明确古诗词阅读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诵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诵读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之精华,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承载着古代传统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7—9年级的学生背诵古诗词篇目为61篇,可见古诗词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关注。
  但是就目前来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教师翻译古诗词,肢解古诗词内容结构,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将学生隔离在古诗词教学之外,学生始终以旁观者的身份听教师讲解,并没有切身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只能为了考试强行记忆背诵。将诵读法运用于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亲身感受体会,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诵读古诗词,品味古诗词语言
  古诗词具有“歌”的特征,在古代古诗词是可以用音乐伴奏演唱出来的。在学生诵读过程中,通过声音传递有助于学生品味诗词语言,通过眼睛观看古诗词文字,通过耳朵聆听古诗词的语言魅力,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在诵读过程中不断咀嚼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一遍读不出感觉再读,每一次诵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诗人匠心独运的安排和独有的古诗词风采。
  (一)感知:读准字音,体会情感意蕴
  将诵读法运用于古诗词教学中首先应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准确识别字音字形,解决古诗词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中颔联所写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和颈联“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中的“荷”和“长”,如果教师不强调,学生十有八九会读错。
  在这首诗里,“荷”的正确读音是hè,当动词讲,表示扛着的意思。“长”的正确读音是zhǎnɡ,表示道路上的草木长得茂盛而相比之下田地里的禾苗却稀疏的场景。但是即便如此,作者仍然选择归耕田园,在尾联吟诵出“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为”的慨叹。即便如此,诗人陶渊明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气质与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如果学生将字音读错就体察不出诗人的当机立断与果敢,在诵读气势上就会有所偏差。
  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一诗中的颔联“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的“曲”,正确读音是qū,表示地方地点。如果教师不加以强调,学生会习惯性地读qǔ。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过程中时,首先将字音字形读音指导准确,这样才能读出古诗词的抑扬顿挫,读出古诗词独有的气势,读出古诗词的情感意蕴。
  (二)品味:读出古诗词的语言魅力
  古诗词作为最为凝练的文学体式,其篇幅短小精悍,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古诗词的语言是诗人在万千汉字中精雕细琢挑选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有它独特的地位,拥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学生可以在诵读过程中品味语言魅力。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颔联: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句中的“敲”字的由来还有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原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但是思来想去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 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实际上“敲”字更加贴切地描绘出周围环境的寂静,有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美。
  二、诵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意象
  之所以古诗词的篇幅短小精悍,是因为古诗词包含着丰富的意象,所以短短十几字也能够传达出更多的内容思想。
  孙绍振在《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中说:“语词是表层,意象则为深层。”可见,在诵读过程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魅力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要想深入理解古诗词需要以意象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理解。
  (一)表达“愁”的主题意象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古诗词都包含意象。意象多由名词构成。表达“愁”的主题情感,可以用“水”的意象。例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词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和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均用“水”的意象来表达“愁”的主题情感,水是连绵不断的,永远不会终止,除非枯竭,就像愁绪一样繁多,却整理不出头绪,无从下手。其实“愁”的主题情感还可以用其他意象表达出来,例如贺铸在《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一词中的吟唱的“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烟草”“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象也能表达出诗人愁绪的绵长繁多。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来表达“愁”的主题情感,可见意象大多数是由名词构成的,通过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分析意象可以准确把握主体情感。
  (二)表达“离别”的主题意象
  表达“离别”的主体情感可以通过分析“班马”的意象得出来,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描述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来表达离别情感,可以通过分析“班马”意象进行古诗词文本解读。班马本意是离群之马,传达孤单落寞的情感,无依无靠,而这里的“班马”是友人骑的离别之马,表达作者的离愁别绪与恋恋不舍,一直望到友人骑着马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中才肯离去,同时也传达出两人友情的珍贵与深厚,正因为如此,在离别之际才更加不舍,更加悲凉。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描述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通过“柳”的意象来传达“离别”的主体情感。“柳”的谐音是“留”,古代一般具有折柳送别的风俗,用“柳”的意象表達离别的主体情感可以渲染离别的不舍与痛苦,内心希望离别之人留下却无法阻挡离别的脚步,矛盾惆怅。李白在《菩萨蛮》一诗中描绘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在《雨霖铃》一诗中描绘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在《送别》一诗中描绘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用“长亭”的意象表达离别之感。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意象之后,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在诵读过程中除了读语言之外还要读出意象,并且在诵读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语气语调是否拿捏得准确,抑扬顿挫是否符合意境情感。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对意象进行分类汇总,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三、诵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意境
  想象、虚拟、假定是理解古诗词的关键。古诗词的跳跃性极强,也正因为如此,在古诗词作品中留有大量的空白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力去填充。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诗词意境美,可以通过读者的想象力营造出来。
  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河汉女本是一位勤劳的女性形象,为何“终口不成章”反而织不成一匹布呢?是因为织不成布而“泣涕零如雨”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空间去想、去填充。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让思维任意驰骋,一遍遍地品味、想象,会读出不同的感觉。
  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也可以简单勾勒古诗词的意境。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塞外与众不同的风景。在诵读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塞外风光诡谲奇幻之美。在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主要有“三美”:一是色彩之美;二是空间意境美;三是线条美。首先色彩美美在颜色不同,大漠的颜色是黄褐色,孤烟的颜色是白色,河流的颜色可以说是青色或者黄色,而落日的颜色是红色,颜色的绚烂多姿营造了色彩美。空间意境美美在空间的广阔,天空上悬挂着落日,地面上流淌着河流,空间的广阔、视野的扩大营造出塞外意境的广袤。线条美美在落日是圆的,孤烟是垂直向上的,可见四周没有风吹过的痕迹,河流是弯弯曲曲的,线条的丰富多彩使事物繁而不乱,有层次感和错落美。教师将意境分析清楚,学生朗诵起来效果会比较好一些,在朗读的过程中头脑会营造塞外风光的种种画面,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正所谓“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可以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能力,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增进对古诗词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形成所需的古诗词欣赏评价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直接告知,学生自己领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4] 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5]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6]吴四娟.诵读让古诗词教学生辉[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
  作者简介:吴丽双,女,1990年生,河北省唐山市人,渤海大學教育与体育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赵宏梅,女,1967年生,江西省九江市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教师教育的研究。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增多,在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时,必然伴随着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活跃澡堂氛围。
2019年3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将抓紧制定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切实加强
石油炼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物。这些恶臭物在生产、储运、以排放、挥发、泄漏等方式进入大气、引起周围环境不同程度的恶臭污染。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利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国内外各行各业都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思维,提升工作水平。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构建共青团组织和青少年工作的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团结、教育、服务青少年,推动共青团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一、 共青团组织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共青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如今信息化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以教为中心”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往往被忽略,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中总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我学习能力也难以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我国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一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革命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在“以学为中心”这场教学
本文通过对甲醇制烯烃及其上下游装置的研究,讨论甲醇制烯烃产品气中CO2产生的原因和对下游烯烃分离以及聚烯烃装置的影响。根据工业装置数据分析,甲醇预热温度是影响产品气中C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档案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取人工的方法对档案实体进行精细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事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见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
2019年3月28日,2019年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扩大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二是加快推动出台《处置非法集资条例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给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其独有的网络特性,容易使消费者的财产安全、知情、公平交易、依法求偿、信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