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E1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紧密相连的,而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又取决于对其所承担角色的性质的判断和把握。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敢于也要善于转变自己的角色。
  角色转变一:从灌输者到引领者
  作文教学固然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更要着力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帮助学生积淀和充分运用知识,引导他们持续发展。语文新课标强调要调整写作教学的策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自主写作,重实践,重过程。课程的传递不仅是一个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而且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形成新的目标的活动过程。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正确价值观。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氛围,给学生以心理、精神上的愉悦感,这样,学生才能更主动更投入地去思维、探究,课堂才生机勃勃,精彩纷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唱者”过渡到“伴奏者”,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案例]传输到引领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请看谜面,打一自然现象: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学生1:应该是风吧。
  教师:回答正确,这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诗,题目就是“风”,你怎么知道是风的?
  学生2:它通过秋叶、春花、波浪、竹子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力量。
  教师:通过写别的物来突出另一个物,在作文时,我们称之为什么描写?
  学生3:可能是侧面描写吧?
  教师:对,唐人李峤的这首诗让我们领略了作文侧面描写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作文中使用这种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授课时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关于侧面描写的相关知识,而是通过猜谜语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角色转变二:从主宰者到交流者。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传媒高度发展,人们学习知识的渠道呈多元化趋势,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新课程要求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合作、平等的教师文化生态,教师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神坛中走下来,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作为学生的交流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思想,而且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教师应放弃话语霸权,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重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新的“学习共同体”。
  [案例]主宰到交流(作文“门里·门外”升格指导片段)
  教师:同学们,这是作文的结尾,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先请看原来的结尾:
  (原文)茫茫长江之上,但见一山水闲人散发弄舟,约二三友人,把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教师:同学们,下面是我在原文后添加的一个结尾,请各位同学发表自己的高见。
  (调整后)唉!侯门依旧,斯人已逝,多少人欲挤进门里,又有多少人想冲出门外。
  学生1:这样一调整,既紧扣了“门里·门外”的题目,又升化了文章主题。老师的修改很有道理,我平时作文不注意点题扣题。
  教师:老师增加的内容意在告诉你们,考场作文不要玩那“弯弯绕”,一定要有直击命题的句子。
  学生2:我认为,老师您的这一改动实属画蛇添足。原来的结尾更富有意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教师:同学们敢于挑战老师,很好!我希望这样的碰撞要经常出现。这位同学的反对意见让我从自鸣得意中冷静下来。的确,好的文章应该给人以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其实,高考阅卷老师水平高着呢,玩点深沉也行。不过作为高考作文,加一段点题的结尾,也许让我们心里比较踏实,大家以为呢?
  (众生鼓掌)
  围绕老师的文章修改,学生并没有简单认同,而是提出了异议,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思想的火花。这节课,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伙伴。
  角色转变之三:从单向的传授者到互动的合作者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界定了教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也许永远都不会过时,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对象,同样也是教师的合作伙伴。
  信任学生是师生合作的基础,教师要相信学生一定会成功,要对学生的成功寄予足够的期望。这就是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这种期待下,学生会以十足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就更容易取得成效。教师要允许学生对教学活动提出意见,要注意营造一种让学生敢于表达的环境,进而形成一种民主的气氛。
  追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压抑课堂,而是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的环境经营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成为知识的汇集、文明的碰撞和情感的交融的场所。
  作文教学的合作学习,可以体现在作前的合作定文题、找素材、构思上,体现在写作中的寻找帮助、修正改进上,也可体现在写作后的互动修改、分享成果上。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案例]单向的传授到互动的合作(作文“静水流深”升格指导片段)
  教师:这篇文章结构完整,但层次不够清晰,我们分六个组,给这篇文章的结构做一个美容。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学生1: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论点和分论点的方法,使它层次清晰。
  学生2:可以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学生3:就本文而言,要将第二节调到第一节。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直击要害。本文行文混乱,每一小节缺少概括性的句子。下面,还是请各小组合作,通过设立分论点的方法,使本文层次清晰起来。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十五分钟后,教师将第四小组答案投影出来
  
  
  
  
  教师:不事张扬的人,就能成功了吗?不事张扬的人就让人敬仰了吗?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似乎不太符合逻辑,两者之间有个条件才行。
  (学生思考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4:不事张扬的人,沉稳厚重,让人敬仰;
  学生5:不事张扬的人,潜心研究,更能成功;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组织者、引导者。这节课,教者面向全体,平等对话,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髓。尤其是师生共同完成文章层次结构的调整与修改,让学生体验了师生合作学习的乐趣。
  角色转变之四:从帮助解决问题者到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者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解答。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怀疑、好奇、挑战的精神逐步丧失。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努力营造多种问题环境,引导学生掌握和确立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明白要学习什么;要努力创设和维持学习过程中问题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要帮助学生努力解决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各种条件。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巧问善导,鼓励质疑,以疑促学,最终直面问题,研究对策,以最终解决问题。作文教学也要不断唤醒和弘扬人性中蕴藏的探索冲动,假以时日,学生不仅能有效地学得知识,也能潜移默化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意识。
  [案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推动者(作文“静水流深”升格指导片段)
  教师:这篇作文应该把总论点定为不事张扬能成就精彩人生,并把第二小节调整到第一小节。
  学生(低声嘀咕):这种说法不对吧。
  教师:这位同学请你勇敢亮出你的观点。
  学生1:不事张扬的人多呢,他们的人生都精彩吗?
  学生2:条件好像不太明白,改成“不事张扬的人,才能成就精彩人生”,更好。
  学生3:我赞同××同学的发言,我们在下结论的时候,要注意条件关系。
  学生4:文中所说精彩人生都是大科学家、大文豪、大富豪,这似有不妥。
  教师:这些大人物的人生不是最精彩吗?
  学生4:可是生活中大多数都是小人物,而小人物照样可以活出大精彩。
  教师:我为这位同学鼓掌,平时我们就应该学会辩证思维,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
  宋朝思想家张载云:“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这节课,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思考,勇于创新,诱发学生迸发思维碰撞的火花。由学生生成问题并最终在老师的参与下解决问题,这应当是包括作文课在内的所有语文课堂所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传统的作文教学饱受垢病,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和评讲时,要么放任不管,采取放羊式、不作为的方式,让学生“自生自灭”;要么是大念紧箍咒,给学生定下种种条条框框,束缚他们的手脚。这样的作文教学面目可憎,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作文教学课的效率也无从说起。因此,教师必须真正从传授者、灌输者和主宰者的神坛上走下来,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去做学生的引领者、交流者、合作者,跟学生一起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惟其如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是有效的,也才会带来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明学圣,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泰兴。本文编校:王 玲
其他文献
考试作文题的设置,不外乎材料、命题、话题等几个方面,其中或开放或限制的程度尽管各有不同,但其必须“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却是殊途同归的。一般情况下,作文的题面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看懂的,但立意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看懂题目或材料之上,要努力将题目或材料按其表达的层次、角度加以分解,着力探究其中必定存在的一般意义与特定意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隐含意义与言外之意、本体义与比喻
岘山之北,汉水之阳,坐落着一所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中学,这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始建于1897年,历经“鸿文书院”、“鸿文中学”、“岘北中学”三个历史时期,距今已有114年的历史,是襄阳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作为全校第一大学科组——语文组,继承了先辈的革命精神,发扬了学校的光荣传统,在百年一中的光辉的史册上添上了精彩一笔,在襄阳市一中教学、教研阵地上竖起了一个团
雄伟的荆山绵延几千里,在它的脚下,有一条美丽的沮水河,清澈的河水欢快的穿行在千山万壑之中,微笑着流经一个个的村庄、集镇,又唱着歌儿流向远方。她默默的养育了两岸无数的人。在沮水河畔,有一个美丽的乡间小镇——歇马镇,东汉末蜀将关羽驻守荆州,进川谒见刘备时,兵卫在此宿营歇马数日,“歇马”即以此得名。在这个集镇的中心地带,有一所人所皆知的学校——湖北省保康县第二中学。这是一所普职并举的综合高中。这里到保康
在所有的基础学科中,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下语文最本质的目的也是为了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便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人文性深
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一般来讲,在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课文在2000字以上、文言文课文在500字以上的,就可以视作长文。长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占30%左右,如初中语文第五册25课中,就有《故乡》等11篇长文。长文有着信息量大的优点,但同时也有占用课时多、容易引起学生厌倦、信息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等等弱点。所以,研究长文短教,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就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根据自己多年的
我的专业成长是从勤奋读书、自学提高开始的。1984年至1987年,我参加了华中师大中文函授学习。三年间的寒、暑假学习,我勤勉“充电”,厚积了教学本钱。  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上洒满了教学与科研交融的汗水。我一方面围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做文章、下功夫,另一方面在语文试验田里如琢如磨、潜心研究,做到教与研互促双赢。  一.咬定课堂不放松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像清代诗人郑板桥笔下
邢福义,著名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也研究逻辑、修辞、文化语言学和相关的其他问题。已在《中国语文》等刊物发表文章460多篇,在商务印书馆、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著作50余种。代表性著作有《语法问题探讨集》《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发掘集》《汉语语法学》《文化语言学》《汉语复句研究》《汉语语法三百问》《邢福义选集》《现代汉语语
潺潺神定河水,流淌着一方热土悠长的眷恋;宽宽车城路上,镌刻着一所学校熔铸的辉煌。雄踞车城路49号的“十堰市第十三中学”,始建于1986年,是十堰市张湾区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二十多年求索,二十多年创业,英勇的十三中人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营造出一个环境幽雅,特色突出,师生共进的和谐校园,是全市第一个由一般高中跻身为市级示范高中的学校。以“勤于钻研,乐于奉献;注重过程,强化细节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育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所提的要求。要求是明确的,落实的情况又如何呢?引用坊间评价《限塑令》的一句话:还是一纸空文。这实则是令人倍感无奈的事。  目前的教学评价选拔机制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考试分数成了衡量一切教学
确定教学内容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诚如李海林老师在《关何构建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一文中所说,老师们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要看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实用文或文言文,以此选择阅读方式,是文学作品就可以选择鉴赏、解读,是实用文就可以选择接受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操作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是文言文则六种皆可选择。  《变色龙》一文属于文学作品,应该选择鉴赏、解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它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