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和谐是社会的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改下的内容和任务。建设和谐社会,构件和谐校园,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基本要求。而我国现在还没有真正摆脱应试教育。在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重视学科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其它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不仅造成了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提高素质教育,下面我们就几点来阐述一下:
  一、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价值
  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和谐是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实现的基石。新课改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改理论首先要求教师杜绝等级歧视。基础有差别、智力潜力需挖掘。不要凭某阶段的成绩做高低定位。师生应是平等的、和谐的。《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的对待学生,应当尊重学生们的人格。教师和学生一样,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严。
  新课改的实施要达到师生间和谐互信。不难设想,一个连自己都接纳不了,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会做什么事情。和谐则能沟通,和谐则能自信,和谐则必然成功。正是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魏书生才能把考试只得八分 学生教到了及格乃至更高。
  二、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价值
  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需。新课改正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宗旨、强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着力构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目标体系。在新课改实施中,要实现课改目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说起来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而新课改理论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即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的。学生是独特的人,即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大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还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应当是教与学的朋友,师生关系应该是共同教学实践主体与主体的和谐关系。
  三、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关键在教师,获益在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在教师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自身修养,用师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导航”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因此,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他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那么“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和谐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特别是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和谐共处,才能形成良好校园环境。
  通过以上所述,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导,教师只有更爱学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形成新的师生关系是我们的主要目的。让我们切实提高认识,转变师生关系。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让师生关系得到根本改变,师生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共同健康发展,形成优良之风,建立和谐校园,从而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幸福港湾、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摘要】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思维    对
期刊
【摘要】 《车工工艺学》是机械加工及数控加工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即工具,是说:“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而 “车刀”即是机械加工的“器”,所以在《车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程中“车刀”就成了最重要的一个学习项目。要想学好车刀的有关知识,必须先理解车刀角度这一重要知识点。  【关键词】 车刀;车刀角度;存在的问题;教学
期刊
【摘要】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其管理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管理方法极其灵活,千变万化。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高尚的品质和健全的品格。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关键词】 模范带头;敬业爱岗;师爱;班级管理    初中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班主
期刊
【摘要】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教与学这对矛盾看,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可见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切“教”都毫无意义。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才会更有效的进行。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无论是教学过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多媒体教学能力水平越来越高,这不得不引起教师对自身地位的思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到底充当什么角色,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带动教育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应当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
期刊
【摘要】 目前初中政治学科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政治教师的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导致我县政治学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政治教师素质,以饱满的热情和全新的理念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师    目前初中政治学科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政治教师的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导致我县政治学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政治教师素质
期刊
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不仅仅注重孩子的成才,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人与成才相辅相成。在如何做人的教育中,爱心教育十分重要。  有这样一则材料,1994年,对北京某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测试:(1)你走在路上,遇到一只快要死的小猫,你怎样对待它呢?70人次的测试中有42个孩子缺乏同情心,其中23个孩子的回答竟是“弄死它”,并想出了种种办法;(2)你玩得好好的,有个小朋友突
期刊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应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的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学校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加以塑造而不是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忽视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
期刊
【摘要】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之与教学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课堂;提问;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不懂提问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已进入教育领域,正在成为愈来愈有效的教学手段。正因为如此,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应该说是水到渠成。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进行整合,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就此,我想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