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器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陶器的发展见证了中华数千年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是我国对各个朝代历史、各个时期文化进行研究的重要参照物。陶器文物的修复工作与保护工作是文物工作者、文物爱好者一项艰巨且特殊的使命。
  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我国是世界上制造陶器最早的国家之一,因此通过对陶器文化发展的分析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陶器制作过程由劲土或者陶土在高温下加工成形,结合色彩可以分为彩陶与素陶两种,结合陶器种类又可分为陶罐、陶鼎以及陶盆等。陶器长期埋于地下,内部与表面吸附或堆积了各种来自地下杂质,容易出现松脆或者彩绘剥落,因此开展陶器保护工作极为必要。
  器物研究是陶器一类文物开展修复工作之前的重要流程。技术人员通过对文物外部形态开展直观感受、了解,如对陶器尺寸、陶器重量、形态特征以及整体结构进行测绘,陶器文物保护以及文物修复才可以有所凭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陶器文物背景信息与潜藏文化色彩,如具体文物名称、器物真实来源、制造时代背景以及文物出土信息等,只有通过精准的器物研究与分析,才可以在正式修复工作进行时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尽一切可能规避失误。启用各种必要的物理检测以及化学检测手段进行分析,借助现代化科技设备与分析仪器,可以为陶器文物的后期维护以及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修复技术种类
  周密且完善的文物修复方案是陶器修复工作的重要保障与操作指南。专业的文物修复人员要正确选用修复手段。通常而言,陶器修复手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考古修复、展览修复以及商业修复,其中考古修复技术注重维持陶器文物的本身原貌,保持陶器文物尽量处于出土状态下,避免在修复过程中对陶器文物原貌的改变,通常使用石膏等材料在残缺部分进行填充,为保证恢复陶器的原来面目,通常不会应用上色技术;相较于考古修复,展览修复技术的要求更高,这种技术下的文物通常会用于博物馆展览,因此要保证器物的完整性與观赏性共存。在保留修复痕迹的基础上开展陶器文物修复工作,讲究陶器文物的釉色、外部纹饰以及整体质感,强调文物的经济价值与商业价值。不同修复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文物以及不同的用途,但是无论是考古修复还是展览修复,都是建立在复原陶器文物的基础上进行的。除此之外,专业的修复人员要结合陶器文物的病害程度以及受损状况进行修复方案设定,并且对修复过程中潜在的意外与风险制定出完善的应急措施,确保陶器修复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优化陶器文物清洗环节
  为保证陶器文物的观赏性,同时也为了保证陶器文物不受到外界杂质与异物的侵害,专业的修复人员首先要对陶器文物进行细致的清洗,去除陶器底部、陶器内部以及陶器表面残留的杂质。对于硫酸镁一类可溶性物质,通常可采用清水冲洗的方式进行清洗工作。部分制作粗糙、年代久远的彩陶颜色容易在清洗过程中出现脱落现象,技术人员通常会采用高分子材料加固的方式进行固定,避免在清洗过程由于水流压力导致彩陶颜色脱落的现象。除此之外,针对部分陶器质地较为松脆,在清洗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碎裂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专业的修复人员通常会采用纸浆对陶器进行包裹的方式进行,用纸将陶器表面进行包裹,借助纸浆的毛细作用使器物附着的盐类在陶器文物表面结晶,再使用专业的清除技术对文物进行修复工作。
  优化陶器文物粘结环节
  粘结环节是陶器文物修复过程中最繁琐的部分。首先,专业的修复人员要对陶器文物进行标记,并且结合文物碎片的形状进行试拼,通过多次尝试后配对成型,并且试着固定陶器文物的基本形状。其次,技术人员要尽量选择优质的黏结剂,黏合剂要具有用量少、黏合性强的效果,这样粘合后的陶器文物不仅具有安全性与美观性,而且同时具备稳定性与牢固性,为了保证在拼接过程中便于技术人员进行调整,黏合剂还需具备一定的可流动性。优质的黏结剂有热熔性胶粘剂、环氧树脂胶黏合剂等。最后,沿着接茬部分均匀地抹上黏结剂,对准陶器碎片的接口部分,由部分粘结转化为整体粘结,通过按压技术最终固化成型,而最终的按压技术也是整个粘结修复环节的核心流程,需要专业的文物修复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专业的按压手法,确保陶器修复工作顺利开展。
  陶器文物配补也是最为常见的陶器修复技术,配补常用的材料有石膏粉、白水泥等,配补材料负责填充陶器文物的缺失处与缝隙处。可以很好地复原陶器文物的原有样貌,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止陶器继续损坏的问题。若是陶器质地较为粗松,可用酒精打虫剂加石膏粉的方式进行修复,这样可以使陶器更加牢固;陶器若是质地较为紧密,可适当采用石膏粉与稀释剂混合的方式进行填充,填充修复后,还可以应用砂纸对整个陶器文物的表面进行打磨,直至打磨处光滑为止。
  优化陶器文物加固环节
  陶器文物加固是一个极为精细的过程,而滴注加固法就是文物修复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加固方式。为了提升陶器文物强度,可以在石膏粉中滴入3%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修复,将陶器文物脱落部分或者松动部分进行修复与加固,提升陶器文物的稳定性与牢固性。相较于其他修复过程,陶器文物加固并没有十分繁琐的操作流程,但是却需要考验技术人员手法的精细程度,尤其是在进行加固材料配比的过程中,非常考验修复人员的整体水平与工作经验,而在进行加固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每一个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并且找准加固材料以及陶器文物自身的状态,只有精准地选择加固材料、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并且找准加固时机,方可保证文物加固工作顺利进行,尤其是针对彩陶文物的彩绘部分的颜色封护加固,效果更加良好。
  优化陶器文物上色环节
  多数陶器文物为保存陶器本身风格不需要在修复过程中进行上色,但是少部分陶器文物需要通过上色的方式淡化表面的复原痕迹,以求通过上色的方式为陶器修复提升一个新的阶梯,以求修复效果起到整体修饰的作用,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对修复部分开展着色处理。在所有上色技术中,做旧仿色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通常采用天然颜料作为上色材料,如石青就是天然材料中较为优质的原材料,其自身具有耐候性好的特性,因此在进行陶器文物上色后可以保证陶器不易褪色。为了最大程度保障陶器文物与原色相符,专业的修复人员应该精细化进行上色处理,确保上色材料与器物自身色泽浑然天成,为实现这一目的,专业技术人员还需进行反复试验与调制。补色使用毛笔或者棉签等质地柔软的工具进行,用轻柔的技术手法进行陶器文物上色,以求陶器文物上色达到最佳状态。
  陶器文物的修复环节极为繁琐,每一个细小的疏漏都可能对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都需要小心谨慎进行。陶器修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优化陶器文物清洗环节、优化陶器文物粘结环节、优化陶器文物配补环节、优化陶器文物加固环节、优化陶器文物上色环节等方式开展文物修复工作,为陶器文物保护工作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作者单位:天水市博物馆
其他文献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性”,通过相关部门的保护以及监管,可以起到传承以及延续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高度的思想价值,对于后代的启发将具有非常明显的可用性.因
期刊
作为江南水乡代表之一的甪直古镇,素以河网密布、古桥众多而闻名。以甪直古镇的古桥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艺术、经济角度分析其价值;发掘甪直古桥独有的“高密度集群化”资源特色;梳理其在当前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甪直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以其璀璨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而闻名于世。2003年,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甪直镇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期刊
以宁海县麻岙村为例,探索资源条件相对一般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出路,开拓主题保护、精明保护和自主保护的内生可持续保护发展路径。  古村落保护大潮中,特色与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旅游新村遍地开花,如何突出自身特色、彰显历史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大量资源条件相对一般的古村落普遍面临着历史文化资源有限、吸引力较弱、保护动力不足等难题。此类村庄很难受资本青睐成为“明星
期刊
回族砖雕艺术在回族建筑装饰中有着重要意义与影响,不仅在回族的艺术门类中具有代表性地位,在我国砖雕艺术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更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西安回坊中的回族砖雕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是珍贵的民族艺术文化存在,拥有着重要的民族文化保护意义。而西安回坊也成为以回族文化为主,各民族文化同创共享交汇的场所与历史文化传播纽带。  回民民居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晶,也是中国民居建筑
期刊
旅游产业品牌化是一种把某一项旅游产品或某一区域的旅游产业同其竞争的旅游对象加以区分开来的方法。近年来,德州不断挖掘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旨在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章围绕德州现有的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对于德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提出新的方向。  德州市文化旅游品牌简介  文化旅游简称为文旅,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如今,德州的文
期刊
当前时期,博物馆有着开展文化教育、收藏文物标本的重要职责,要想能够促使博物馆得到健康发展便一定要纳入更多高质量的文物和藏品,促使文物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其实际价值。对博物馆文物藏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谈谈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科学管理与保护措施,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增强其管理效率。  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史当中,古代劳动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许多有价值的物品,文物藏
期刊
尧头窑遗址是我国现阶段发掘最大的民间瓷窑遗址,对我国乃至世界在古窑炉遗址的研究中起到了奠基性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物质追求空前高涨的背景下,遗存千百年来的尧头窑生态景观环境岌岌可危。虽然尧头窑遗址展現了独特的黄土文化及关中风貌,但因尧头窑当地经济发展落后,青壮年外流,传统制瓷手艺即将断代,空心村显现,加上近几年开发保护文物遗址的风潮涌起,对尧头窑遗址急功近利的开发改造反而造成了一定程度
期刊
汉代在墓葬装饰题材中出现了“人物半启门”图像,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山东、苏北等地,以“一人半开门并探出半身或全身”,启门者有男性、女性,有的仅为半开门无启门人,此类题材不仅在墓葬中存在,在祠堂、阙等纪念或标志性建筑中也有发现。文章试图以重庆地区汉墓中的 “人物半启门”图像所处的全局性艺术表达意义和画面本身所蕴含的终极意义表达,阐述重庆地区汉代“人物半启门图像”的内涵,揭示画像背后蕴含的汉代社会思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从而使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博物馆不仅承担对广大群众精神品质提升的责任,其还肩负着管理以及保护我国珍贵文物的任务。博物馆藏品所蕴藏的独特文化价值以及重要的精神内涵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其还是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充分反映。对博物馆藏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保护备受当代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对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和利用的意义进
期刊
郑州地区的革命旧址众多,对传承红色基因和讲好革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但存在着保护基础工作薄弱、整体保护水平不高和利用水平不够的问题。为有效促进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提出了夯实文物保护基础、提高革命旧址保护水平、加强革命旧址展示利用和讲好革命文物故事等措施。  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1921年3月,早期武汉共产小组成员赵子健在郑州创办京汉铁路工人夜校,1921年春,李大钊亲自到铁路工人夜校讲课,宣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