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棚黄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t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北方大棚黄瓜普遍发生的病害进行了田间调查,明确了6种黄瓜病害的为害情况和发生规律。根据病害发生情况,筛选出防效大于80%的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作为推广的优选药剂。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集成黄瓜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解决黄瓜病害绿色防治问题。
  关键词:黄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7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志码: B
  近年来,北方大棚黄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病害发生程度逐年上升,发生规律复杂,特别是以霜霉病、靶斑病和细菌性角斑病为代表的气传病害,在大棚黄瓜生产中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质量,病害防治已经成为黄瓜种植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应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是目前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生态安全等问题。因此,生产中需要加快集成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1   大棚黄瓜主要病害
  1.1   黄瓜病害类别
  1.1.1   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主要为害叶片,老叶更易感病,初期叶背面有多角形水渍斑,后期叶正面有多角形病斑,受叶脉限制,湿度大时叶背有黑色霉层,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温度低于15 ℃或高于28 ℃不易发病[1]。
  1.1.2   黄瓜靶斑病
  黄瓜靶斑病病原菌为棒孢菌,主要为害叶片,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后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初期叶片有黄色小斑点,病、健分界明显,严重时叶片布满黄褐色斑或多个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进入采瓜期开始发病,盛瓜期发病较重,棚内高湿、通气差,温度25~27 ℃易发病。
  1.1.3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为丁香假单孢杆菌,主要为害叶片,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为主,初为针点水浸状斑点,病斑扩大后呈现多角形,受叶脉限制,后期病斑灰白色,易穿孔。环境温度18~28 ℃,相对湿度80%以上,开花坐果期至采收盛期最易发病[2]。
  1.1.4   黄瓜炭疽病
  黄瓜炭疽病病原菌为刺盘孢菌,主要为害叶片,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病斑圆形,初为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有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结成不规则大斑,导致叶片干枯。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初瓜期到盛瓜期发病严重。
  1.1.5   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病原菌为单丝壳白粉菌,主要为害叶片,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圆形白色粉状斑,后扩展为不明显的圆形大斑,严重时叶片布满白粉。环境温度16~24 ℃,湿度70%左右易发病,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易大面积发生[3]。
  1.1.6   黄瓜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为害花、叶、茎和果实,苗期和花期容易发病,开花至结瓜期是病害侵染的高峰期,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逐渐长出灰褐色霉层,导致病瓜生长停止、变软、腐烂和萎缩,最后腐烂脱落。温度18~23 ℃,湿度大于90%,连阴天多、湿度大、放风不及时,容易发病并扩散[4]。
  1.2   黃瓜病害发生规律
  以临沂地区为例,初步明确了6种黄瓜病害的为害情况,按发生面积分析,依次是霜霉病、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其中,发生最普遍的是霜霉病,近十几年各地均有发生,年均发生面积约2.4万hm2,防治上有较成熟的药剂,一般不会造成大面积损失。
  靶斑病近5年在北方地区上升为主要病害,年均发生面积约2.4万hm2,田间防治大量使用药剂,抗药性严重,农民防治措施不足,逐渐成为造成黄瓜生产损失最严重的病害;细菌性角斑病一般伴随霜霉病或靶斑病同时发生,年均发生面积约6 667 hm2;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3类病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年均发生面积均小于6 667 hm2,防治相对容易,一般不会造成大面积生产损失[5]。
  2   大棚黄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杀菌谱广、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简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蔬菜病害防治方法。针对黄瓜主要病害分别筛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选取防效大于80%的药剂作为生产中示范推广的优选药剂。
  确定黄瓜霜霉病的优选药剂为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烯酰·嘧菌酯;黄瓜靶斑病的优选药剂为苯甲·嘧菌酯、氟菌·肟菌酯、嘧菌酯;黄瓜白粉病的优选药剂为氟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醚菌酯;黄瓜灰霉病的优选药剂为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氟菌·肟菌脂、咯菌腈。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药使用负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利用活体微生物开展生物防治是目前防治蔬菜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活体微生物通过竞争、促生、拮抗等多种作用机理可以有效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尤其是枯草芽孢杆菌,因其具有对人畜无害、作用机理多样化、拮抗谱广、制剂货架期长等优点,已成为开发生物源农药的首选资源。
  根据农药信息网数据,我国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有效成分登记的杀菌剂已有75个,其中在蔬菜作物上防治对象为灰霉病和白粉病的登记药剂最多,分别为13个和24个,霜霉病、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登记药剂较少,因此,在防治黄瓜病害时,需要根据病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生物药剂。   2.3   物理防治
  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病原菌,随着种植时间延长,大棚中病原菌的数量会逐年累积,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物理防治特别是高温闷棚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大棚中病原菌,经严格处理后,7 d左右可以灭除棚内多数的活体动植物、病原菌。目前常用的闷棚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干闷法和湿闷法,实施时间均为7—8月盛夏高温季节。
  干闷法的技术要点如下:①彻底清洁田园,将枯枝、落叶、落果移至大棚外深埋或焚烧;②地面打药,马上铺旧膜,有助于提升地温;③棚内墙体和立柱等及时喷药,杀灭病原菌;④密闭棚室闷10 d;⑤闷棚结束后揭膜通风放毒3~5 d ,释放有害气体;⑥土壤增施生物菌肥,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
  湿闷法的技术要点如下:①彻底清洁田园,将枯枝、落叶、落果移至大棚外深埋或者焚烧;②撒施有机肥(动物粪、碎秸秆)+石灰氮(60~100 kg/667 m2),深翻30 cm;③地面起大壟灌满水,覆盖旧薄膜,闭棚15~20 d;④闷棚结束后,旋耕翻地通风放毒10 d ,释放有害气体;⑤土壤增施生物菌肥,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
  2.4   黄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结合黄瓜生育周期,根据黄瓜病害发病规律,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相结合,集成了发病前以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为主、发病后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绿色防控技术要点如下:①移栽前使用精甲·咯菌腈喷施垄沟,预防土传病害;②移栽缓苗后冲施或灌根嘧菌酯1 500倍液1次,叶面喷施枯草芽孢杆菌3~5次,广谱预防杀菌,促进黄瓜植株生长;③苗期病害零星发生时,喷施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或臭氧化葵花油,控制病情扩展;④花期喷施咯菌腈,预防灰霉病;⑤初瓜期喷施苯甲·嘧菌酯+百菌清+松脂酸铜1次,预防白粉病、靶斑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多种病害;⑥摘第一批瓜后喷施苯甲·嘧菌酯+赤·吲乙·芸苔(碧护)1次,预防多种真菌性病害,并强壮植株,减少后期病害发生;⑦盛果期喷施枯草芽孢杆菌3~5次,广谱预防杀菌,促进黄瓜植株生长,降低黄瓜农药残留;⑧个别病害严重发生时,喷施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快速控制病情;⑨施药期间增施1~2次赤·吲乙·芸苔(碧护),增强植株抵抗力;⑩安装植物补光灯,补充冬季或阴雨天及日照不足时植物生长所需光照,提高植物抗病防病能力;7—8月,选择晴天进行闷棚,干湿法相结合,杀灭土壤中多种病虫害,闷棚后补充有益微生物。
  3   结语
  北方大棚黄瓜历年来病害发生频繁,用药较多,阻碍了农业的绿色发展。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有机结合,集成应用黄瓜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有效促进了农药减量增效的实施效果,下一步将大力宣传先进技术,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在生产应用中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 1 ] 曾祥彬.棚室黄瓜灰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15(1):53-55.
  [ 2 ] 步玉良.浅析黄瓜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10):49,52.
  [ 3 ] 于守军.黄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18,36(11):60,62.
  [ 4 ] 杨群林,梁国平,肖秋云.浅析黄瓜栽培病害发生与综合防治[J].中国园艺文摘,2018,34(5):194-195.
  [ 5 ] 柯杨,李勃,马瑜,等.臭氧化植物油防治苹果腐烂病的研究简报[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3):68-69.
其他文献
摘 要:为解决黄瓜杂交制种产量低、质量差的技术难题,从生产技术、收获处理技术、干燥脱水技术、成苗壮苗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影响杂交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为生产高活力黄瓜杂交种子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瓜;杂交种子;高活力;提升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6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志码: B  黄瓜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主要的蔬菜作物之
摘 要:想要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必须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此外,还要做好苹果树的修剪和管理工作,提高苹果产业的种植效益。主要论述了苹果树栽培与修剪及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苹果树;栽培;修剪;管理技术;应用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5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61.1 文献标志码: B  1 苹果树生长条件  1.1 土壤环境  苹
摘 要:制种玉米栽培过程中运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以制种玉米为对象,结合栽培种植具体情况,提出了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具体实施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4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迅速增加,产生了显著的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农产品的种类十分丰富,耕种面积也十分广阔。在各类农作物中,小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为我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同时也促进种植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人口在不断增长,粮食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为了解决国人的粮食问题,同时促进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要加强小麦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促进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摘 要:苹果小吉丁虫是一种毁灭性的蛀干害虫,是外来入侵害虫,从1993年传至我国后迅速扩散到其他地区,给苹果种植造成很大损失。当前,苹果小吉丁虫为害形势比较严峻,对地区果业的稳步发展带来较大威胁。主要分析了苹果小吉丁虫的为害症状和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苹果小吉丁虫;为害;防控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7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摘 要:青稞是西藏地区标志性农作物,同时也是西藏最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种植时间長、耕作经验丰富,逐渐形成当地特有的饮食文化和农业文明。西藏地区气候特征明显,海拔高、温度低,适宜青稞喜光、耐高寒的生长特性。因此,做好西藏青稞的种植工作,提升其产量,可以有效保障藏区人民的粮食安全,提升其经济效益。基于此,从青稞种子田间管理入手,探究了其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青稞种子;田间管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白蜡种植面积扩大,白蜡病虫害的发生也越发严重,对白蜡城乡绿化以及白蜡育苗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此要重视白蜡病虫害防治工作,基于此,结合实践,对白蜡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白蜡;病虫害;发生;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8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志码: B  白蜡树为木犀科、白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作为农业大国,种植的农作物各种各样。其中大豆的种植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大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建议。  关键词: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摘 要:高海拔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有实行轮作的空间。马铃薯生产病害轻,但耕作水平不高。只有通过有效管理和科学栽培,才能提高马铃薯种薯质量、产量和产值,为低海拔地区提供优质冬早马铃薯种薯。为切实加强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发挥马铃薯生产对山区群众粮食增产和收入增加的支撑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扎实推进高海拔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生产管理和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
摘 要:在油松种植的过程中,营养杯是常见的种植方法,可以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发挥油松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探讨了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  关键词: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9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91.254 文献标志码: B  油松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有着很强的生长能力,对气候环境和土壤的要求不高,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