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要返璞归真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hou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发资源——活用“真”书
  儿童有儿童的生活需求、生活事件和生活空间,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就是要以儿童今天的生活事件为主,以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品德发展问题为主,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主,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
  (1)立足课堂,开拓现有课程的素材性资源。根据有关专家的论述: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资源。现有思想品德教材包含的内容有家庭生活常识、学校生活常识、社会生活常识,还有历史、科学等常识,这此都属于素材性资源的课程范畴。
  随着品德课程的全面推广,品德课程将走向学科的综合,教材容量也相应地增大,如果我们还用有限的课本内容作为唯一的素材性教学资源来教育我们的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就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必须用活教材,深入研究教材,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唤醒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生命意义。
  (2)关注发展,开发和运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进行课外实践是是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學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参加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特别要注意与学校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紧密联系,开展传统性的活动及结合学校活动主题,开展校外的专题调查、社区公益、参观访问、网络搜索等。如我们学校在乡下,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本地的一些特色食品,特色文化等,都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与父母一起展开调查、参观、研究等等,可以用社会实践表,照片,作文,研究报告等形式来进行成果展示,在课堂上共同分享资源,这样,学生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把间接的认识与直接的体验联系起来,既开发和利用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真心参与——激活“真”情
  情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催化剂。品德教学只有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才有利于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情感流动的品德课堂里,生成的是学生的幸福感、成就感,构建的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和谐情,充满的是求真、向善、爱美的真性情。
  (1)情动于生活体验之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主体的自我感悟,使其认知与自身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相融,我们的课堂才会激情之流四溢,思维之花闪耀。水木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木无火,相激而发灵光。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能触及灵魂的教育。正如歌德所说:“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难忘。”是的,我们的教学活动唯有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才能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浸润。
  (2)情动于有效活动之中。教学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就要与学生的生活同步。每一个活动之前,教师要针对本单元或本节课的活动主题,了解学生的活动基础、已有的活动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最关心的话题、最喜欢的活动方式等,找到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三、平等引领——传递“真”话
  课程改革带来许多新的理念,尤其是“尊重学生主体”“平等对话”等理念变革了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有些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发言茫然无措,甚至对学生的偏差发言也含糊其辞,惟恐自己不尊重学生主体。课堂上,该怎样和学生对话呢?
  (1)尊重个性,平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平等”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前提,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敢于从心理上亲近你,不把你看作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者”。要实现对话教学,首先,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去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其次,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情感、兴趣等多方而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关注的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状态,这样才能让教师和孩子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最后,教师还应该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讲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关注发展,引领“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有位老师教学《我来画棵家庭树》时,一位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父亲:“我爸爸最喜欢打双扣,我也喜欢。”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有的说小孩子不可以打牌,有的说打牌的是坏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老师微笑着说:“刚才,这位同学真实地介绍了自己的爸爸,并且准确地说出了爸爸的爱好,应该说他很诚实,他也很了解自己的爸爸。其实,大人休息的时候打打牌放松一下未尝不可,不过其他同学的意见也对,打牌可不适合小朋友。适合小朋友玩的游戏可多了,待会儿下课后,请大家为我介绍怎样的游戏最好玩,让老师也和你们一块儿开心一下,好吗?”老师寥寥数语的引导,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得到了及时纠正,那个介绍自己父亲的孩子的自尊心也得到了保护。
  (3)追求和谐,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文本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谈资”,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凭借。教师潜心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后,正确地理解文本,用心地去感受文本,把握文本所体现的人文内涵,然后多样化、多渠道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扶植与张扬,让他们的想象插上放飞的翅膀。这样的师生互动才可产生“共生”效应,这样的和谐对话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灵动。
  四、媒体展示——营造“真”境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要避免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要巧用多媒体设置生动、遍真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品德教学摆脱形式与说教的桎梏。
其他文献
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与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写”属于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综合能力最集中最客观的体现方式。要想帮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  一、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写作的基础  英语写作就像建造一座精心设计的高楼大厦,单词,词组就是那些砖石,语法是水泥,混凝土,那些单词,词组被相关的语法编制在一起,构成独立又关联的墙体,再层层搭建,最终成
期刊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呢?我认为首先要知道探究学习的几个特点: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
期刊
摘要:使故事阅读教学“眉清目秀”,使说明文阅读教学“刮目相看”,使散文阅读教学“璀璨夺目”,使古诗词教学“有目共睹”,让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透过题目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对分析文章,能起到高屋建瓴的效果。  关键词:从题入手 纲举目张阅读教学妙用题目引导教学  文章的题目抑或反映了文章的主线、主题,作者的感情脉络,散文的描写对象,议论文的作者观点、论题,说明文的诠释对象,古诗的
期刊
两个孩子在一块空地上玩耍,不时发出响亮的说话声和郎朗的笑声。旁边的一位大爷因此不能安静地休息。几次想轰走小孩,但两个孩子乐此不疲,并不因此而离开。一天,大爷笑嘻嘻地对两个孩子说:“谢谢你们在这儿玩耍,你们让我感到了快乐。这是给你们的奖励!”说着,大爷给了两个孩子每人2元钱。孩子们都十分高兴。从那以后,大爷每天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一小部分分给两个孩子。不久后的一天,大爷又出来了,而两个孩子也早早的等
期刊
院子里的槐花又开了,这棵又粗又壮的老槐树,她满身长满皱巴巴的青黑色的皮,毛发在二月吐绿,四月浓密,五月扎满洁白的小花花.那洁白的小花星星点点缀满叶间,像一只只活泼可爱的白蝴蝶在绿野中嬉戏。也是这样的时节,公公坐在院子里给他的同事自豪地介绍我:这是我的儿媳妇儿,现在也是一名老师——只听见两名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白发老者爽朗的笑声。阳光透过浓密的槐叶,从缝隙间忽闪忽闪的映在老人的头发上,一会儿白得暗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是充实的,并且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
期刊
引言:中国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如何提高人口的质量平衡人口性别比将成为计划生育的当务之急。文本将对此种现象进行研究。  一、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状  中国1990年人口出生性别比开始超过110,2000年超过115,2004年我国0岁婴儿性别比就已经达到121.2,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偏离程度如此之高,涉及人口规模如此之大是绝无仅有的。  1989年人口出生性
期刊
摘要:当课堂的生成偏离教学目标或课前的预设达不成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能以“满堂灌” 的方式把知识强塞给学生,更不能对此草草了事。教师要根据学情和生成的变化,相机诱导,利用讲故事、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顺学而导 学情 生成 引而不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开放
期刊
爱因斯坦提出“唤起创新的表现和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选择视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视点,读出自己的理解,拥
期刊
教书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个性,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分析字、词、句、篇等内容,而忽视了语文课应有的整体美教学,把固有的整体性撕成一块块碎片,其结果: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