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叔”的故土乡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p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献伦先生人称“献叔”,是傑出莞商中的爱乡楷模,在他心底蕴藏着一股爱乡源泉,数十年汩汩而流、绵绵不息。早年,他趁改革开放之际,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机器,为家乡辟山修路,招商引资。随後,他又急乡亲们之所急,为家乡蓄水发电、修建自来水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之需。如今,他的子女们也投入到了发展东莞经济的洪潮中,引进美国之高档蓝姆酒,开创当地该酒类之先河!不管昔日今时,亦不管是他或下一辈,爱乡的情怀在子承父传中,代代流传……
  傑出莞商 关爱家乡
  2012年9月,2012世界莞商大会於中国东莞隆重召开,来自全球的莞商精英、著名专家、各界名人欢聚一堂,共襄东莞发展,共谋东莞未来。是次盛会,身为东莞政协委员的邓献伦先生受邀出席。
  回顾此次全球莞商的盛大活动,邓献伦先生深有体会,他表示这次大会围绕着“促进莞商交流合作、弘扬莞商精神文化、扩大莞商品牌影响、引导莞商做大做强,为东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宗旨做出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未来将会为东莞的整体发展带来新的飞跃提供目标和方向。
  身为傑出莞商的一份子,邓献伦先生多年来活跃参与东莞的各项经济建设,“在近二十多年来,东莞的发展突飞猛进,利用‘三来一补’,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称。”然而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趋势,东莞的头上顶着类似如招工难的“魔咒”,他提出政府应积极配合各企业的发展,提供周全的配套设施,比如学校等。他解释道,“经济过快的发展,使得部分配套设施跟不上。比如说东莞的本地人口不过二百万,而外来人口最密集的时候超过一千万,从而使得教育资源十分紧张。而技术人才的流失,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们的孩子受不到好的教育,有时一些员工请求我们帮助申请学位,而我们有心而无力。而同时‘招工难’迫使大批中小企业推迟开工,甚至倒闭。因此配套设施必须得到解决。”针对类似问题,作为政协委员的他积极向政府提案,亦得相关部门关注,诸多类似的工作亦在进行当中。
  “东莞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政府亦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为东莞的经济招兵买马,我们也会积极地配合,使东莞真正地融入世界市场而努力!”於邓献伦先生来说,帮助家乡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己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以往他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感情投资 不思回报
  邓献伦先生,七十年代末到香港发展,於八十年代衣锦归乡,带着回馈之心,开始投资自己的家乡——东莞雁田,“改革开放之初,内地实施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了全球大批‘三来一补’项目,许多港商亦蜂拥而来,面对如此境况,加速建设东莞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成为紧要解决之事。而每一项投资,都是以感情投资为主导的。”
  当年,地方政府收入极为有限,有时从当年的纯收入中拿出十万元的建设资金都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形之下,政府邀请邓献伦先生参与基础建设的修建,於是东莞雁田早期建设在他的带动下,在紧张而忙碌的汽笛声中忙开来了。“那时,内地的相关设备都比较落後、缺乏,我就从香港购买挖土机、推土机、泥头车等大型先进的基建设备,推平小山头,修马路、盖厂房,完成了怡安工业区等大批基础建设。”
  紧接着,随着入住东莞的厂家越来越多,用电进入紧张状态,“那时候,由於供电不夠,断电的情况时常发生,许多在此开厂的港商都特意从香港购回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这段历史在现在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而确实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於是,邓献伦先生为满足当地用电所需,加入投资了发电厂,保证当地工厂的正常运营。
  八十年代末,东莞雁田的用水问题又突显出来。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人口数量的激增,雁田村民一直使用的地下水资源无法保持清澈。当地政府又找到邓献伦先生,问其是否能在当地投资水厂。不过,当时开办水厂的权利並未开放给外资(邓献伦先生为港商),最後通过协议,邓献伦先生放棄了公司法人的名份,第一期以一千万元金额投资,修建了一个储水七千吨的自来水厂。现时他笑说着,“建水厂,完全是出自对家乡的感情投资,因为开办水厂时,法人代表不是我,意味着从法律上讲,我是什麽也没有。”不过这並未打消他的投资热情,对於赴港发展之时的他就有这种想法,“赚了十元钱能拿回八元钱投资家乡,反正是养育自己成长的家乡,即使是亏也是亏给家乡人。”不计得失的心态,邓献伦先生一直将家乡所急所需放在首位。
  随後,他又应当地需要,先後进行了第二、三期的自来水建设,至今达至了十万吨水量的储水量,总投资金额一亿五千多万元,满足当地居民和工厂的生活生产之需,让雁田人喝上了放心水。类似感情投资的事例,在邓献伦先生的身上不止这些,例如他在九十年代初期投资清远的电站、天津的水厂,以及好友黄百鸣先生的电影等等。“感情投资,最主要是摆正心态,这样才能助人助己。”视之澹泊,得之丰厚。总的来说,邓献伦先生在得失之中达及平衡,还略有收穫。於他而言,不正好是一种最好的馈赠吗?
  “献叔”的家乡奉献情结
  现时,邓献伦先生对家乡雁田所做的种种,为人们津津乐道,还被人们亲切地唤他为“献叔”,其喻意有两种:一取其名字中的“献”,二是讚扬其对家乡的无私奉献之情,同时来自社会及乡亲的各种嘉奖亦迎面而来,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种荣誉,他自觉责任与压力参半。
  “对家乡的建设,我矢志都希望做到最好,做好之後只需得到社会的一点认同就可以了。而其中的曲折和压力,肯定是会存在的,因为一有做不到的地方,各方的谴责也会不请自来。”背负对家乡的一种责任,邓献伦先生兢兢业业做好手中的工作。而到现在,当地的一些年轻人,享受着便捷的交通、清彻的自来水时,恐怕想像不到当初修建各项基建之时的辛苦,筹建自来水厂时的复杂,自然有些人也不明白,当地人们为何亲切地叫邓献伦先生为“献叔”。
  今日今时,邓献伦先生待人仍是十分和善,没有任何架子,拥有很好的人缘。他说,“虽说我做的生意並不大,但人缘是十分好的,这可能归结於:从社会中取得一点财富时,如何把这些财富放到社会里去回馈社会,回馈家乡。”一路走来,他都是如此,在生意场上亦受到更多的欢迎,有可能归功於这样的信条:“正视自己在家乡投资的成功与失败,即使是亏损亦是亏我自己的那一部分,想我年轻的时候,两手空空,就这一点,能使我大胆放心地投资家乡。”   关心青年人的发展
  对待员工,邓献伦先生从来都是看好勤奋之人。他说,“人要往前看,东西是永远学不夠的。只要是勤奋之人,没有什麽是做不到。”在此,他说起当年在货柜码头打工时的情形。“七十年代的香港与内地是两个级别,在内地工资三十多块,只固定完成份内的工作即是,不需额外动脑筋,而香港人的步伐很快,後面的人会不断地推着你走,若你走得慢了,他们就会嫌你阻着人家前进。”当年,近百万年轻力壮的内地人湧入香港,为香港带入了大批的劳动力,同时也被香港社会看不起,被香港人称为“阿灿”(源於八十年代港剧《网中人》的阿灿,特点有:土、穷、傻),工资亦比香港人低一大截。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以及无缘由的轻视,使得邓献伦先生刚去香港一年就想着回家。然而,老闆与他的一次谈话使他下决心继续留下来。
  “有一天,老闆找到我说,‘内地出来的打工仔我见多了,但只要你继续努力,公司不会亏待你’。”就是这样一这句话,邓献伦先生决心拼力一搏,他加倍努力工作,又掌握了一手熟练的修货柜车技术,不久就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及灵活的头脑,被提升为经理,领导一百多位技术工人,薪水亦从提升到之後的三千多元,同时也使得香港同事对他肃然起敬。
  八年之後,邓献伦先生运用在货柜码头上认识的广泛人脈,又凖确把握当年中港两地物流业的兴起,开办了两家货柜运输公司,以及两家车行,从而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做自己老闆的紧张生活。在正确的经营之下,又顺应时代的发展,邓献伦先生的公司运营得风生水起,“最顶峰时期,自1982年刚经营之时的2套货柜车,发展到67套。”
  在开创事业之时,邓献伦先生又提及,目前许多年轻人不乏创业的热情,但普遍有些好高骛远,缺少反思。他将创业比喻成踢足球,“就如踢球一样,你在进攻的同时,要兼顾住防守,能攻能防,对市场分析透彻,有走势把握清楚,眼光放长远,事业才能做得长久。”
  创业之途,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难,不过他认为,“面对困难的时候,第一要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避免或者解决。同时,心态最关键,要注重调整和战胜自己,如果能让心态放开,压力就会消减。”
  儿女学成归来报孝家乡
  邓献伦先生对家乡的发展一直是一往情深。与众人不同的是,邓献伦先生将自己的儿女皆送往国外深造之後,都要求其回来发展。“送他们外出读书,可使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拓宽视野,但学成之後一定要回来,才能发挥学习的作用。”在他的心里,祖国和家乡仍旧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他的三位儿女都已从国外学成归来,特别是其儿子已经营一个有潛力的行业。
  谈及此,邓献伦先生的脸上有一丝的自豪,“儿子在美国上大学时,认识了一些朋友,现在归来单独在外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经营蓝姆酒。”据了解,邓献伦先生的儿子引进的蓝姆酒,为美国当地最著名的百年老酒品牌,於2012年借地东莞,进入中国市场。
  蓝姆河酒业饮料公司,是美国当地最著名的烈酒饮料集团之一,善於各种类别烈酒的研製、生产、创新,包括伏特加、威士忌等,旗下的品牌多达300个,包装时尚、富有美国情调,符合现时年轻人的喜好,产品覆盖高、中、低端全线,早前已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市场,但在中国仍是空白。当邓献伦先生的儿子在美国接触到蓝姆酒,发现这一商机之後,决定引入中国。
  为何取道东莞?因广东一直以来是各类烈酒销售的旺地,而东莞在广东来说是个很好的战略位置,是下一步进军华南市场的最好据点。对於儿子的商业头脑,邓献伦先生笑笑说,“儿子公司从选项目到成立,直到现在的经营,都是由他自己一人经手的,我只在幕後提供一些意见,不实际插手。因为对於年轻人来说,让他们自己事先在商界摸爬滚打,是很有必要的。”怀着对儿女们的殷切期待,他尽心尽力做着一位引领者的角色。
  除此之外,邓献伦先生在儿女们的身上,还寄託着他们继续回报家乡的愿望。未来,在行善的道路上,他将不会孤单,将对故土那种深厚的感情,一点点融为实际行动,全部倾注在雁田那片沃土上!
  【邓献伦先生,祖籍东莞凤岗,东莞市政协委员、香港天骏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永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德祥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方城东山自来水厂董事长、东莞市雁田自来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广东客属社团联合总会常务会董、东莞市海外联谊会荣誉会长、东莞市凤岗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等多项社会公职。】
其他文献
【本刊综合报道】2015年06月01日香港大学理学院生物科学学院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SWIMS)联合举办的“2015年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及生态系统保育国际会议”(BECoME 2015),於2015年6月1至4日於香港大学黄丽松讲堂进行。来自26个国家约280多名与会代表,一起讨论目前国际上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及生态系统的最新发现,並探讨如何更好的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  香港海洋生物
期刊
沈慧林先生若把钟表誉为腕上的艺术,那麽陀飞轮无疑是艺术之最——精微的机械配置、繁杂的装配工艺、昂贵的製作成本、极致的动态美学,使它成为“稀世奇珍”,犹如皓月星辰,尊享着奢华的地位和无上的荣光。陀飞轮是钟表大师路易·宝玑的发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作为欧美的特有产物,出现在世界名表的舞台,包括中国香港,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只能望尘莫及。然而,一个叫“万希泉”的香港品牌卻悄然打破了这一格局......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5年7月10日,金银业贸易场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黄金沪港通”启动礼暨第四十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暨一百零五周年誌庆,正式打通沪港两地的黄金交易市场。来自香港的政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领导、上海黄金交易所领导、中国银行领导、工商银行领导等一千多人出席本次典礼。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GBM,JP主礼、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陈尚智、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及上海黄金交易所(
期刊
卢应铭先生 是香港搬运、吊运行业的资深前辈。多年前,他率先创建业界社团——香港专业吊运联会,致力谋取行业福利和促使行业规范化,功不可没。他更是一名关心社会的企业家,心繫教育,任多家学校之校董、校监,其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让许多家长受益无穷。有人说,一位心繫教育的人,毫无疑问是一位心繫民族素质、国家命运前途之人,而他正因为如此,被人称为“企业家中的‘教育家’”。  从零开始创事业  热衷行业谋福利 
期刊
历经商海四十餘年,以勤奋的打拼及诚信的商业凖则,在行业站稳脚跟。他是早期来内地投资的港商,见证及参与了内地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今,中小企业面临着市场的考验,作为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他与同仁一起努力营造良好的经商氛围。在社会服务中,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体现着一位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刘达邦先生,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1989年担任香港快活谷狮子会会长、深圳侨商会副会长、金
期刊
何顺文教授用“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形容他,或许最为妥帖。身为会计科的博士,原可“钱途”无忧,但他遊走商界之外,寄情於学术研究;身为公立大学的精英,原可“一梦到退休”,但他拒绝安逸,投身到私立大学的崛起之中。他有一种不随波逐流的心态,有一个不趋炎附势的理想;在他身上,你既看得到一位教育专家爱学生的“藏於心”,又看得到一位明星学者建名校的“敏於行”!  从公立大学到私立大学  —— 他行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5年4月26日,阳光少年年度系列活动之“澳门阳光少年·2015”启动礼——‘SUN’奇活力斗一番之充气嘉年华”隆重举办。  该活动以“毅力”及“抗拒诱惑”作为主题,让大众关心现时青少年面对各项“瘾”“诱”问题,透过有趣刺激的赛事及不同元素的遊戏,透视生活上面对的不同诱惑和挑战应如何处理,及发掘和推动大众持续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澳门演艺人协会派出副理事长苏耀光、吴伽纳、倪力、
期刊
在經濟世界中,理性總是勝過熱情,然而,對於李秀恒先生來說,理性與熱情卻並駕齊驅,他不僅熱烈地去追求夢想,更是準確地把握命運,在全球鐘表容量,每10只中就有7只來自香港的時代,他的大膽嘗試,成就了香港“鐘表大王”,並相繼有了科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利嘉酒店有限公司、永倡集團有限公司。  李秀恒先生很忙,忙着事業,忙着做决策,根本停不下來。他的身份决定着他視覺的高度,從鐘表到科技、地產、酒店、投資,每一
期刊
《荣誉杂志》杂志入编稿:  岑远之先生出生於爱国华侨家庭,从小受父亲的感染,心存浓浓爱国之情,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关键之际,不畏艰难困苦,在读书时代就冒着生命危险参与组织众多的抗日宣传活动,後从事三十年的侨务工作,点点滴滴,一心向着祖国的和平与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他老当益壮,在九十多岁时成立了夕阳红互爱互助团队交流会,旨在为老人创造健康充实的晚年生活,将爱国心、服务志传承光大。  岑远之先生是香港
期刊
鍾志乐先生既是充满斗志的商界人士,又是一位热情洋溢的运动爱好者。他曾是赛场上的运动健将,追求着进取奋发、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现在他是一位专注於推广体育用品品牌“Victor”,正努力开拓香港市场。工作之外,对体育的热爱让他义无反顾地支持香港龙舟运动的发展。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源源不断地为其人生注入了“正能量”。  进取不息创业  参与体育运动,欢畅淋漓地挥洒汗水、尽情享受伴随着速度或力量的激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