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科学史描绘了生命科学起源以及其具体发展过程,揭示基本的生命概念与生物原理,承载诸多生物科学家在探索与验证过程中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情感,以生物科学史为载体,可以让学生在对学习生命科学史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科学知识,提高自身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重视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价值,在新课程背景下让生物科学史贯穿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可以有效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并使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明显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生;生命观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育内容涵盖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及社会责任等,而其中最富于特色与学科价值的素养则是生命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观教育,有助于学生对生命产生新的思考和认知,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悟生命观的内涵,并在生活中树立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在高中时期的生物课教学中实效落实生物科学史教学,生物教师就需要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实际价值,以及学生基础生命观念合理培养,将生物科学史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创新教与学的生物科学史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挖掘教材生命观念素材,构建生命观念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书本中的生命观,使内容更加系统地将生命观念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把教材中关于生命体系的内容串联到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观,同时也方便学生记忆,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对课本上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兴趣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根据书本教材设计若干个例题,让学生研究和思考,同时进行一系列的联想,如:“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衰老、死亡对细胞生命体的意义所在”,利用该例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有学生表示:“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才有资格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细胞的增殖,而分裂中可能产生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异,这就是分化,这也是在增殖基础上才有的。而分裂与分化都是为了完善细胞并使其成为更好的个体而存在的环节。而细胞的衰老是为了新旧细胞的更替,能够更好地驱动细胞的‘更新换代’。最后细胞的死亡则是为了实现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动态平衡,使其更好地成型。”学生的表述与课本知识十分贴合,也非常准确,这证明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一理论知识。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问题提出更深的问题:“细胞的生长与我们的生命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或者关联?”学生在思考之后,马上得出了以下结论———“细胞的生长历程实则与人类生长如出一辙,人终有一死,如何发挥价值才是生命最终的意义所在”。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这单元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提升了其对生命的理解。
2借助科学实验辅助教学深化学生生命观教育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生物学科是一门在我们生产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生物学知识源于人们对生活实践的探索經验的理论性总结,因此,为了增进学生对生物学现象及本质的了解,需要借助科学实验辅助教学,以深化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在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口头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机械背诵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本质探究。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对实验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亲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使其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其生物学习兴趣。教师要密切关注整个实验过程,并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疑难点给予及时指导,增进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及生命现象的深刻认知,并就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内容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各自准备一个花盆,栽种自己喜爱的一些植物,使其直观地了解植物从种植、发芽及生长的整个过程,继而对生命的现象、发展过程产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为其生命观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更丰富的教学实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生物现象的发生、发展形成系统认知,使学生受到直观而感性的生命观教育。
3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其更深入领悟生命观内涵
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生物学科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式学习中更深入地领悟生命观的内涵及本质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每位学生均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小组学习中承担不同的职责。为了完成好自己的职责,他们需要展开自主学习,并与同组组员展开探讨和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现象、意义进行探讨,不断深化他们对生命观内涵的认知,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使其树立科学的生命观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每位组员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等,以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倾听和质疑的习惯,对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从中思考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使其更有效的吸取他人所长,弥补自己的学习短板,并养成善于思考、分析、判断的习惯,不断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观教育,是优化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在生物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命观念素养,给高中学生的课堂增加趣味性,从而调动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还在无形中培养了高中生的生命观念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源.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陈美芝.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09):24-25.
[3]王庆国.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03):9-10.
作者信息:姓名:项延想(1970.12) ,性别:男,民族: 汉族,籍贯: 浙苍,学历: 大学本科,职称:中学高级教师,毕业院校:温州师范学院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生;生命观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育内容涵盖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及社会责任等,而其中最富于特色与学科价值的素养则是生命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观教育,有助于学生对生命产生新的思考和认知,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悟生命观的内涵,并在生活中树立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在高中时期的生物课教学中实效落实生物科学史教学,生物教师就需要重视生物科学史的实际价值,以及学生基础生命观念合理培养,将生物科学史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创新教与学的生物科学史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挖掘教材生命观念素材,构建生命观念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整合书本中的生命观,使内容更加系统地将生命观念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把教材中关于生命体系的内容串联到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观,同时也方便学生记忆,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对课本上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兴趣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根据书本教材设计若干个例题,让学生研究和思考,同时进行一系列的联想,如:“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衰老、死亡对细胞生命体的意义所在”,利用该例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有学生表示:“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才有资格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细胞的增殖,而分裂中可能产生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异,这就是分化,这也是在增殖基础上才有的。而分裂与分化都是为了完善细胞并使其成为更好的个体而存在的环节。而细胞的衰老是为了新旧细胞的更替,能够更好地驱动细胞的‘更新换代’。最后细胞的死亡则是为了实现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动态平衡,使其更好地成型。”学生的表述与课本知识十分贴合,也非常准确,这证明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一理论知识。此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问题提出更深的问题:“细胞的生长与我们的生命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或者关联?”学生在思考之后,马上得出了以下结论———“细胞的生长历程实则与人类生长如出一辙,人终有一死,如何发挥价值才是生命最终的意义所在”。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这单元知识内容的理解,也提升了其对生命的理解。
2借助科学实验辅助教学深化学生生命观教育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生物学科是一门在我们生产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生物学知识源于人们对生活实践的探索經验的理论性总结,因此,为了增进学生对生物学现象及本质的了解,需要借助科学实验辅助教学,以深化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在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口头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机械背诵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本质探究。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对实验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亲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使其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其生物学习兴趣。教师要密切关注整个实验过程,并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疑难点给予及时指导,增进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及生命现象的深刻认知,并就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相关内容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各自准备一个花盆,栽种自己喜爱的一些植物,使其直观地了解植物从种植、发芽及生长的整个过程,继而对生命的现象、发展过程产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为其生命观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类似的实验还有很多,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更丰富的教学实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并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生物现象的发生、发展形成系统认知,使学生受到直观而感性的生命观教育。
3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其更深入领悟生命观内涵
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生物学科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式学习中更深入地领悟生命观的内涵及本质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每位学生均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小组学习中承担不同的职责。为了完成好自己的职责,他们需要展开自主学习,并与同组组员展开探讨和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现象、意义进行探讨,不断深化他们对生命观内涵的认知,对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使其树立科学的生命观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每位组员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等,以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倾听和质疑的习惯,对于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从中思考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使其更有效的吸取他人所长,弥补自己的学习短板,并养成善于思考、分析、判断的习惯,不断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观教育,是优化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在生物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命观念素养,给高中学生的课堂增加趣味性,从而调动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还在无形中培养了高中生的生命观念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源.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陈美芝.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09):24-25.
[3]王庆国.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03):9-10.
作者信息:姓名:项延想(1970.12) ,性别:男,民族: 汉族,籍贯: 浙苍,学历: 大学本科,职称:中学高级教师,毕业院校:温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