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优化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z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许多家庭容易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自我意识较强,不太合群;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发生各种冲突。针对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多种举措,以期加强家长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认知,结合家园共育模式,提高幼儿心理健康。

开展亲子共读,

加强家庭情感关怀


  父母是幼儿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引导人,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行为以及心理特点,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通过亲子游戏、亲子共读等形式,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感受家庭的情感关怀,通过优良品质的渗透,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适应度。
  家长可以通过睡前亲子共读与孩子平等交流,帮助孩子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分享,消除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共读过程中,父母要通过情景营造的方式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可以在故事分享过程中向孩子提问,同时观察孩子回答的情况,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比如在阅读《小猴子玩玩具》这一绘本时,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如果在幼儿园想玩的玩具得不到时应该怎么办呢?”孩子如果说出抢夺之类的话时,家长应及时发现孩子心理健康层面的问题,及时制订教育策略,如在生活中采用故事情景模拟的方法,通过家长的示范让孩子明白分享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通过沟通达成一致才能使用他人的东西。
  在开展亲子共读时,家长要为双方沟通创造契机,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健康变化,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应制订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故事情境中为孩子助力榜样影响,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建立家庭角色,

落实幼儿心理引导教育


  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帮助幼儿适应向集体过渡的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承担责任、制订家庭任务逐步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家庭活动中锤炼幼儿健康心理。同时家长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活动,满足幼儿认知学习和情感体验的需求。
  比如许多家长开展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会带幼儿接触社会生活,以此增进亲子感情。这一过程建立在亲子间平等沟通的基础上,以此为双方创造更多游戏时间,而幼儿正是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反复训练形成习惯的。家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创设不同的家庭角色,比如进行“过家家”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角色,主动安排一天生活,为父母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孩子面对繁杂的任务时会出现抱怨等情绪,家长要引导幼儿提升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请求他人帮忙分担家庭事务,让幼儿了解到消极的情绪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只有通过合理的沟通交流才能解决本质问题。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幼儿建立契约模式,通过激励评价的方法,让幼儿在长期与家长合作承担家务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效引导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帮助幼儿克服成长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同时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态度。

加强心理教育学习,

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参与心理教育培训课堂,了解关于幼儿心理变化的理论,结合孩子日常行为变化反观其心理波动情况,及时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变化,家长要通过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学习,了解该年龄段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诉求,优化家庭教育模式。比如3~5岁幼儿正处于模仿認知阶段,情绪波动较大,家长需要加强幼儿情绪管理,通过与幼儿的平等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如果发现幼儿存在自我意识较强,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的问题,家长可以增加户外活动,带领幼儿积极与其他同龄儿童开展游戏,逐步消除幼儿孤僻心理。此外家长还可以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了解幼儿在学校中的表现,如果发现幼儿存在暴力倾向或语言不得体时,家长应反观家庭对幼儿情绪造成的不利影响,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家庭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家长应通过多种手段增强与幼儿的互动,从情感引导层面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情况,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多渠道学习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落实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工作是我国整个教育领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幼儿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新型有效的教学对策。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学领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促使着我国经济体制变得更加完善,与此同时,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高度关注。重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教育,能够帮
泌尿系统是由人体的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组成的器官系统。人体每天通过饮食会摄入很多种物质和元素,一部分没有被吸收或者密度不同的物质会在人体的尿液中析出,形成一个个小的结晶体,这些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里的结晶体就是泌尿系统结石。哪些疾病容易导诱发泌尿系结石  (一)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的概率较高。结石的大小、形状不一,一些较小的结石会随着尿液排出,而导致泌尿系统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教养。本文重点谈谈家长应该如何教养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是成长的个体  每个孩子都有思想,有灵魂。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多包容幼儿,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将幼儿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及时支持、鼓励幼儿的行为,从内心去欣赏、赞美幼儿。  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独立思考。父母不能在任何事情上都包办代替,应该给幼儿应有的空间,让
幼儿体育游戏中的分组指导  (一)语言提示法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适时恰当的语言提示,可以提高幼儿分组的意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教师发出指令:两人一组、三人一组,开展小班体育游戏“大风车”;中班体育游戏“勇敢的小红军”,幼儿两人、三人、多人一组的分组练习,能够达到走、跑、跳的练习密度和活动量。  (二)性别分组法  在体育活动中,根据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男女两组、男女多
幼儿园一日活动通常包括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等内容,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日常活动的顺利开展很有帮助。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幼儿教师拥有了更多的教学选择。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日常户外活动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户外活动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状况的关键环节。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輕松、活泼、欢快的氛围,使得
健康美好的人生,是“走”出来而非“坐”出来的。人类的日常活动量随着文明的进步而下滑,低头和久坐,更是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写照。除了睡觉的8小时(甚至更少)躺着,其余的16小时几乎都在“坐”,而且是不正確的坐姿。  即使在健康意识提升的今天,大多数人依然忽略了“坐”的隐秘杀伤力,充其量将其与“肥胖”及“腰酸背痛”挂钩,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健康风险。变胖变懒,惹病上身  科技时代颠覆人们的生活形态,从劳作模式
在幼儿教育环节,STEM教育理念正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其所强调的是引导幼儿以多元、综合、多维的方式认知并改造世界。  融合生活因素,  培养科学意识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STEM理论将教学工作划分为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大版块。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开展幼儿教育
民间游戏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民间游戏表现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配的儿歌都是当地语言,朗朗上口、趣味性强,为游戏赋予了质朴、诙谐、活泼的特色,赢得了幼儿的青睐,为幼儿教育提供了草根化的教學蓝本。把民间游戏区域化,让幼儿自由选择多个民间游戏自主参与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对开展区域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提供幼儿表达的机会  多听、多看、多
区域活动具有自主性和指导间接性等特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等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项目,在活动中探索,获得学习的快乐。然而区域活动的开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幼儿教育工作的质量。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幼儿园区域活动浮于表面。一些班级尽管设置了各种活动区域,但真正开展的区域活动较少。究其原因,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上过分重视集体教学活动,忽视了区域活动,导致区域
民间体育游戏源于我国民间传统游戏或体育项目,材料简单易得,贴近幼儿生活,利于家长配合。在课堂教学或户外活动中,充分而巧妙地利用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  幼儿体能发展现状及诱因  幼儿体能是指幼儿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指幼儿活动时表现出的能力。现在的幼儿体能如何,体能不足的原因何在?  一是从幼儿家庭教育中找答案。随着幼儿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部分幼儿回家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