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以后的深层次发展起着基础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28-01
引言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而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师生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以及师生合作与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发展的桥梁。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启发创造性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总喜欢先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这对“填鸭式教学”而言是一种革命,但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有效课堂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又明显露出许多局限性:学生思考的问题都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这种教学好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天生就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但是,那些发现往往是浅层次的、无序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问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发现问题,并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2.1 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促进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问题转变为富有情境的语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
2.2 提问要抓住学生兴趣点
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水,让学生灵感的火花在提问中产生。通过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消除了他们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把教师课堂讲授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比如,教学《跳水》一课,我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从文章开头依次讲解,而是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提问:课文中最危险的场面在哪里?这样危险的地方,孩子是怎样爬上去呢?因为这最紧张的场面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学生颇感兴趣的热点,这样提问正中学生下怀,他们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在紧张而愉快的心境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3 注重问题的目标性和系统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有目标性和系统性,设计的问题要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难度的过渡性和衔接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而且,教师要学会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发问,不能在学生思维处于“浅思考”的时候,给学生提出难度系数很大,或具有思维跳跃性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在学生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的时候,问一些无价值性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起伏性较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将课堂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发问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整理答案,在保证提问效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问题的品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掘问题的内在涵义,不至于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很粗糙的问题答案。在获取标准答案以后,教师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答案的消化,使之真正理解答题的基本点,学会答疑技巧等等。
2.4 鼓励提问
提问要鼓励质疑问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因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现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好奇多问,对看到的事物都喜欢问个为什么?他们常常喜欢依自己的想象和体验,去解决一些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时,当学生清楚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海伦·凯勒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你认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抛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通过认真看书,寻求答案。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他们很快明白了:海伦·凯勒是个刻苦学习,不向命运屈服的人。这种课中置疑提问,使学生那种迫切知道主人公命运的“愤悱”之情得于解开,有种一知为快之感。
2.5 双向提问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在当前不少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够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往往都是教师问得多,一环套一环,学生处于“应试问题”的状态,无暇顾及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思考,因此,就很少有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是单向的,不利于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更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的问要从“多问”向“精问”转变,通过精心预设,引导、启发学生思索、提问,在问中知不足,在问中促体验,从而真正构建语文课堂的双向交流,有效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全体,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结语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也有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并由此获得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精心设计提问内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更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浅析[J].科技视界,2013,13:134+172
[2]莫莉.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因素[J].文学教育(上),2012,06:124-125
[3]何淑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8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28-01
引言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而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师生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以及师生合作与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发展的桥梁。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启发创造性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总喜欢先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这对“填鸭式教学”而言是一种革命,但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和有效课堂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又明显露出许多局限性:学生思考的问题都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这种教学好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天生就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但是,那些发现往往是浅层次的、无序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问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发现问题,并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2.1 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促进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问题转变为富有情境的语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
2.2 提问要抓住学生兴趣点
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水,让学生灵感的火花在提问中产生。通过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消除了他们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把教师课堂讲授的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比如,教学《跳水》一课,我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从文章开头依次讲解,而是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提问:课文中最危险的场面在哪里?这样危险的地方,孩子是怎样爬上去呢?因为这最紧张的场面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学生颇感兴趣的热点,这样提问正中学生下怀,他们学习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在紧张而愉快的心境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3 注重问题的目标性和系统性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有目标性和系统性,设计的问题要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难度的过渡性和衔接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循序渐进的思考过程。而且,教师要学会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发问,不能在学生思维处于“浅思考”的时候,给学生提出难度系数很大,或具有思维跳跃性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在学生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的时候,问一些无价值性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起伏性较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将课堂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发问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整理答案,在保证提问效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问题的品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掘问题的内在涵义,不至于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很粗糙的问题答案。在获取标准答案以后,教师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答案的消化,使之真正理解答题的基本点,学会答疑技巧等等。
2.4 鼓励提问
提问要鼓励质疑问难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因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现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好奇多问,对看到的事物都喜欢问个为什么?他们常常喜欢依自己的想象和体验,去解决一些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时,当学生清楚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海伦·凯勒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你认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抛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通过认真看书,寻求答案。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他们很快明白了:海伦·凯勒是个刻苦学习,不向命运屈服的人。这种课中置疑提问,使学生那种迫切知道主人公命运的“愤悱”之情得于解开,有种一知为快之感。
2.5 双向提问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的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在当前不少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够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往往都是教师问得多,一环套一环,学生处于“应试问题”的状态,无暇顾及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思考,因此,就很少有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是单向的,不利于教学中的信息反馈,更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的问要从“多问”向“精问”转变,通过精心预设,引导、启发学生思索、提问,在问中知不足,在问中促体验,从而真正构建语文课堂的双向交流,有效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全体,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结语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有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也有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并由此获得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精心设计提问内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更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浅析[J].科技视界,2013,13:134+172
[2]莫莉.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因素[J].文学教育(上),2012,06:124-125
[3]何淑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