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林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与“行”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成为广大教师不得不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记述了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如何借助园内小树林资源持续推动幼儿思维发展,促进幼儿经验生长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小树林资源;开发利用;幼儿发展
  著名教育家卢梭始终主张教育要“回归自然”。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有意义的自然资源记录了幼儿发展的轨迹,与幼儿经验生长互相交融。
  一、巧抓契机,搭建研究平台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生活处处可研究”已经成为幼教人的共识。在我园南面操场边有一片小树林,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对其进行“自我满足式”的探究。
  (一)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在日常散步的时候,孩子们会发现树上的新芽,并发问:“这是什么?”“它会长大吗?”幼儿的提问中蕴含着探究的萌芽,一连串的问题也揭示出孩子们对认识自然的渴望。我们组织幼儿把问题投放到班级“问题箱”中,通过“问题箱”的形式集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梳理思维。教师从幼儿的提问中敏感地意识到小树林的价值在于反映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并鼓励和支持他们主动卷入小树林的探索中。这样做一方面引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也是对幼儿主动参与实践获得经验的一种支持。
  (二)聚焦问题——推动行动
  从小树林回来以后,教师发现在好奇袋里孩子们投放了很多问题,如“树怎么可以长那么高?”“小树林里有几棵树呀?”“树为什么会结不同的果子?”“好多树怎么都不一样?”孩子们对树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幼儿和小树林的接触是保证小树林资源能被充分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小树林的自由空间里,幼儿遇见树木,接触树木,并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从遇见的各种树木获得感官体验,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显然,小树林里丰富的树资源为幼儿尝试和实施多样、多元、有特色的活动提供了诸多内容。
  我们决定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与小树林来一场多层次的接触,和幼儿一起聚焦“小树林”,找出多数幼儿感兴趣且有意义的问题让幼儿进行探究,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达成经验的生长。
  二、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幼儿的认知发展、知识形成的动力依托于幼儿本身的积极建构。那么如何利用小树林为幼儿创设发展空间?卢梭指出:“问题不在于给他们讲授知识,而是启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爱探索,教给一些方法,增进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也就是说,小树林活动的本质应该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问题的思维过程。基于此,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研究“树量”——激发认知冲突
  经过多轮探讨,我们发现促进幼儿在小树林中学习的关键条件应该是优质的问题配合合适的探究策略。幼儿在接触小树林时是懵懂的、无目的的,此时教师有目的地带领幼儿走进小树林,引发思考,积极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分类和分析判断,在众多问题中,孩子们最先选择解决的问题是:小树林里有几棵树?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发组队,也有孩子独立成队。在活动的时候,他们从这棵树窜到那棵树上,“快来,我又找到一棵”“看,我这里也有”“我也找到啦,你们过来看我这个!”……然而在最后交流到底多少棵树的时候,我们没有得到最终的答案。
  思考和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比起在教师解说中所得到的认识,通过自己观察和研究所得到的知识更加深刻,怎样数“树”,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没有得到正确答案又激发了幼儿的认知冲突,这种冲突触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之后的探究埋下了伏笔。
  (二)解密“树量”——突出自主建构
  第一次的探索并没有结果,这时候教师搭建了“脚手架”,帮助幼儿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唤起幼儿已有的感性认识,及时调整策略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总是拥挤、争吵,怎么办”;“数出来的树和纸上画的不统一”;“没有一组数出来的树一样多”。在一次次的讨论后,孩子们一致认为应该分组合作,贴标记点数比较合适。他们根据上一次的经验,分组并把任务落实到个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还设计了记录表,最后点数出南边小树林里有44棵树。
  在数树活动的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对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思维方式,以及所学知识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使幼儿加深了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总结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策略,发展了自己的认知结构,拓展了思维空间。一步步走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树林给幼儿提供了探索的契机和条件,折射出了幼儿经验发展的“痕迹”。
  三、适时开发。深化资源维度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发现真正为幼儿发展服务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使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与幼儿的经验建立联系,聚焦幼儿的一日生活,并根据他们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动态调整,如此才能深化小树林资源的深度和维度,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一)紧扣浅点,挖掘资源深度
  小树林里随处可见的树枝、树叶成了孩子们捡拾的对象,如此就导致教室的东西越来越多。如何挖掘树林资源深度,使小树林资源在活动中得到延伸呢?我们让树资源走进区角。
  数学区: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學习和掌握,主要是依靠幼儿本身的建构,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投放简单、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根本。利用树资源就是很好的办法。如数一数树根上的年轮,贴上不同的数字或点子;按规律给树枝排队;测量树枝的长短等。
  音乐区:音乐区能锻炼和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树枝“钢琴”,木片“碰铃”,叶子“头饰”,种子“沙锤”……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孩子们自编自演,创意的火花闪烁,其乐无穷。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学科在小学时期的教学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写作交流能力,促进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课堂提问和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通过高效地设计提问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能只是追求数量,还需要讲究问题的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
【摘 要】创意美术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幼儿艺术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幼儿园的美术课堂上进行创意美术的活动是非常好的教学策略,但是这也给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带来了新挑战。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课程设计,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够组织好创意美术的活动。本文提出几种在幼儿园教学中组织及实践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以期为其他幼儿园美术教师提供参考。  【关
【摘 要】在国家教育制度持续优化与完善的大环境下,小学美术课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使之学着从多方面鉴赏美术画作,调动他们的创作欲望。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以及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详细阐述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课程;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3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基础,更好地提升创新应用能力,提高数学综合能力。目前初中数学教师比较偏重于学生数学理论以及技能的培育,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培育,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学、用脱节等情况,不利于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本文探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培育的意义,分析了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问题驱动基础上开展数学课程教学,借此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就问题驱动法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6-0093-02  Use Questio
摘要:受到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生活经验少等因素影响,导致幼儿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利用多样化阅读材料,引导幼儿跟随绘本元素进行口语表达,既能够丰富幼儿阅读,又能够提升表达能力,并促进幼儿获得更好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基于绘本的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展开分析。  关键词:绘本;幼儿阅读;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探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课堂教学要充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不但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有很大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有更好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智逐渐成长和发展时期,更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黄金时代,因此小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能够使小学生逐渐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摘 要】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对人才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需要学生动脑思考才能够灵活掌握的一门学科。初中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学段,对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若想达到此项要求,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积极研究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此,作者提出一些在初中数学课堂采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以促进新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摘 要】在新课标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下,许多创新高效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情境创设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师广泛运用且十分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具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等特点。依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运用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为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