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演奏艺术美学价值的实现

来源 :理论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演奏是钢琴音乐学习实践的基本环节,它是表现与传达音乐作品美感的艺术,蕴含了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树立正确的钢琴演奏美学观并用以指导具体的钢琴演奏实践,对于提升钢琴演奏水平至更高的艺术境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美学价值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以往对钢琴演奏艺术的研究在此方面有待深入,本文力图通过分析与总结钢琴演奏艺术所独有的美学特征、美学原则和评价标准,以现代音乐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钢琴表演的特性,论证钢琴演奏美学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过程及现实意义,探索为促进钢琴学习者美学素养发展的音乐美学思想,进一步丰富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理念研究。
  关键词:钢琴演奏;审美;价值;实现
  引言
  钢琴演奏艺术在近几个世纪的探索中,出现了音乐美学思想的进步,具有很强的音乐美学涵盖力和抽象性,发展了许多演奏中的美学原理与依据。音乐美学思想源远流长,音乐美学的概念最早在18世纪末叶德国音乐学家的著作中出现,它是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体系。但音乐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至今才两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仅三十多年的时间,尚处于起步阶段。新世纪国内外音乐美学研究的现状,在研究广度和力度方面较以前有了较大的突破,涉及到音乐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音乐美学本体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批评、比较音乐、流行音乐、多元文化等方面,研究领域也拓展到心理学、音响学、语言学等学科范畴。对于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包括哲学的角度、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和广义社会学的角度以及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学特性的角度。在钢琴音乐表演领域,也有一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虽然前人的研究工作已为钢琴演奏艺术美学探讨开辟了新视野,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研究成果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钢琴音乐欣赏美学研究得较多,而钢琴音乐表演美学研究较少。钢琴表演美学,正是从美学的高度来揭示钢琴音乐表演的规律,使表演真正具有再创造的美学价值,从而指引音乐表演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回顾音乐美学研究,对于音乐创作及音乐欣赏方面的
  美学探讨较为深入,而对音乐表演美学的研究,则相对薄弱。音乐学家冯光钮先生也曾指出:“美学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重视程度似乎不如前者(创作)和后者(欣赏)。”
   其次,钢琴演奏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断受到西方美学思想的滋养,从重视追求音乐的审美境界,逐步涉及到美的本质特征和根源问题。西方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崇尚理性,忽视感性,而对于钢琴演奏艺术美学而言,清晰地把握钢琴表演的实质,更要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各种演奏技术理论都和美学有很多关联,这一部分对于美学研究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再次,中国音乐美学的研究的缺陷在于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关于音乐美学的基础理论,对于钢琴音乐的美学思想有部分基础的研究文献,如钢琴音乐文献的美学思辨、钢琴教学与演奏的美学原则、美学思考等,研究内容比较单一,角度也趋同,且大多不成体系,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
  同时,钢琴演奏美学价值实现的意义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表演功能的体现
  钢琴演奏作為一种音乐表演实践,是联系创作者与欣赏者的中介阳桥梁。它一方面通过创造性地再现音乐作品,促进音乐家创作的繁袋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表演活动为欣赏者提供审美享受,钢琴演奏的功能就是在这两个环节中显现出来的。
  审美是钢琴演奏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钢琴演奏是音乐审美意识的产物,研究钢琴演奏所具备的美学价值以及如何实现其美学价值,旨在保障钢琴演奏审美功能的顺利实现。它不仅能为创作者提供依据,促使其创作更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且能够提高欣赏者对钢琴音
  乐的认可与喜爱程度。钢琴演奏只是欣赏者的审美对象,它能够体现多大的价值与效用,对欣赏者具备怎样的意义,既取决于创作者的意识形态,又取决于演奏者的表演水平,更取决于欣赏者的心理需求,只有这三者彼此联动,才能实现钢琴演奏审美功能的最大化。
  钢琴演奏还会对欣赏者产生影响,具备为欣赏者提供服务的功能。分析研究并力求实现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关怀欣赏者的需要,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呼求,以不断地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演奏,为欣赏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第二,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
  毛泽东的实践论观点指明:“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对于钢琴艺术表演的接受不仅仅指大众的消费行为,更是指天众对于钢琴家或钢琴音乐作品的喜爱与认可的程度。钢琴演奏是一门高雅艺术,这种艺术常被认为是曲高和寡,是贵族文人的爱好,与大众生活相距甚远。钢琴演奏欣赏本质上就是审美活动,走进音乐厅的普通大众很多都不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资深的美学修养,理解与欣赏古典音乐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钢琴演奏者的艺术修养理所应当地要高于普通大众,并肩负着培养观众的艺术鉴赏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水平的使命。研究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及其实现,能够促使其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从充分发挥演奏的美学价值出发,无论是演奏的曲目选择、还是演奏的趣味与格调,都应当一方面考虑到观众的程度和喜好,使他们的审美需求获得更大的满足,让钢琴演奏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和扩大他们的音乐审美领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对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的兴趣,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会听众,发展国民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第三,促进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在我国,钢琴属于“舶来品”,钢琴表演汇集了东西方艺术交流的精华,植根于我国五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孕育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
  钢琴音乐文化在我国要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必须从高高在上的“文化神坛”上走下来,从超凡脱俗的“象牙塔”里走出来,走进千千万万大众的心灵深处。钢琴音乐的艺术形式必然要迎合中国人普遍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文化消费观念,不断增强钢琴音乐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亲和性,才会让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前文所述,钢琴演奏美学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人在钢琴音乐审美特点中,具有“含蓄内敛、柔顺静态”的价值取向和“情深意重、美善交融”的文化取向,研究钢琴演奏美学价值的实现,力求使钢琴音乐艺术与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思维与审美习惯达成某种程度的契合,必将使钢琴音乐文化获得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动钢琴音乐文化的普及与迅速发展。   1美学价值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1.1对钢琴演奏美学价值的基本认识
  (1)美学价值的定义与本质属性
  哲学中的价值论是一个关系范畴,美国哲学家刘易斯认为,当客体作为一种美的潜能与主体相结合时,产生的这种关系价值即为美学价值。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将价值看作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这种价值论的理念对于理解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也是适用的。对于钢琴演奏艺术而言,它的美学价值在于欣赏者与演奏者之间的审美需要与满足需要的關系。
  美学价值的本质属性,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情感性
  清感性是美学价值的基本属性,美学价值依存于人的情感体验世界。审美主要从心灵层面上给人带来情感愉悦,高于物质层面的追求与体验。在审美过程中,人在精神世界里徜徉,挣脱现实的枷锁与羁绊,抛下了理性的束缚与压抑,从被世俗所定义的自我中解放出来,
  实现了心灵的解放与自由。审美所带给人的愉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感官层次、知觉层次和精神层次。感官层次赏心悦目,知觉层次舒心惬意,精神层次励志怡神。三者虽然程度不同,但均归属于人的情感领域。
  关于音乐的审美,更是情感性的集中体现。早在《乐记》中有云:“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说明音乐起源于人的内心情感。柴科夫斯基曾说:“从本质来说,内心的感受借音响而流露,就像抒情诗人以诗句抒怀一样。区别仅仅在于,音乐具有更加无比强大的手段和细致的语言去表现千百种不同的内心情绪因素。”音乐是万能的心灵使者,能表现一切无法言喻的情感,如欢喜、忧愁、愤怒、哀伤、思恋、怅惘、悲痛、谐趣、崇敬、爱慕等,用音乐直观表现更能使对方感同身受,可以说,在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里没有音乐所不能表达的领域。
  第二,中介性
  美学价值的中介性是指,它是介于经验世界与超验世界,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它从哲学上来讲,是现实世界与超验价值预设之间的中间物,是终极关怀在现实世界中敞开的门户。审美活动之所以能发挥效应,其必要条件是审美对象具有美学特征和价值属性。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是音乐表演实践关系的产物,钢琴演奏的价值取决于演奏的艺术属性,即钢琴演奏所具有的视听等各种美学特征和欣赏者对钢琴表演艺术美的欣赏需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这种对美的追求是真实的而具体存在的现实状态,另一方面,它又是永恒的,纯粹的,超现实的,完美极致的,如果没有作为中介的美学价值,这种终极存在和终极价值必将化为虚幻的泡影。
  第三,超越性
  美学价值本质上是超越的,即审美从根本上说是自由超脱的,它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也可以超越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限制。佛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念一菩提。”从艺术层面来说,有限的物质媒介却可以引申出包罗万象的、无限广阔的意义世界,对美的审视可以突破自然空间界限,达到自由游历状态。美学的价值显现在于通过眼前的存在,看到了更深远、更广裹的憧’憬,超越了世俗凡尘的功利,超越了现实的痛苦无奈,抵达精神自由的彼岸。探寻美学价值是人类最深刻的发现,是面对现实人性的缺陷,所做出超越并触摸完美神性的努力,那些经久不衰的音乐艺术作品,正是人类历史上这种伟大精神的历史见证。
  (1)钢琴演奏美学价值的理论基础
  钢琴演奏美学价值提出的理论基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值论美学。“美”作为一种独特的价值,以其自身的方式深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凡是有人类主体存在之处,“美”便无所不在。蔡元培先生在其主讲的美学课程中,对“美”的价值属性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美,是一种价值的形容词,与道德宗教同为价值论中重要之问题。”价值论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当前社会所主导的功利价值、现实价值是截然不同的。在价值论美学的范畴里,审美是生命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的体验,它以人的生命存在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以此创立合理的审美精神。
  第二,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下属分支,至二十世纪初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专门探讨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音乐的表现力与表现方式、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音乐的美与审美等课题。音乐美学为音乐评论提供一般原理,为钢琴演奏的鉴赏与评价提供了基本原则,它指导我们用美学的态度解决钢琴演奏当中的种种问题,并不断探求钢琴演奏的美学规律。
  第三,艺术美学。艺术美学也称为艺术哲学,它主要研究审美本质与艺术本质的基本问题,探索艺术规律与美的规律,认为艺术与美的本质是体现了“绝对同一性”的真与善、必然与自由、实在与理想、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在艺术创作与艺术表演活动与艺术哲学有紧密的联系,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的艺术观念中,必定渗透着许多哲理,
  没有哲学头脑的演奏者终究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只有将有价值的哲学理论和艺术观念深深植根于心灵深处,才能在艺术表演中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也是艺术活动美学价值实现的必要保证。
   钢琴演奏美学价值的提出,以价值论美学,音乐美学、艺术美学为理论基础,其目的并不是以“美”来包装点缀表演过程,而是以美学精神来唤醒钢琴演奏艺术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2)钢琴演奏美学价值的历史追溯
  虽然钢琴诞生于18世纪,距今仅三百多年的时间,但拥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在西方,键盘乐器己有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时期至今键盘乐器逐步演变至现代钢琴的历史沿革反映了人们在审美上的追求。一是对音量大小的追求,二是对音乐色彩变化的追求。现代钢琴出现后之所以长盛不衰,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正是因为钢琴演奏具备了满足人们需求的审美价值。一方面,钢琴是非常理想的演奏者进行自我情感表现的媒介。它是依靠手指触键做声音变化的,演奏者的主动性较强,受客观的制约较小,能充分地做出自我表现,突出对自身主体性的强调,有利于在演奏中发掘自身的本质力量。另一方面,演奏者通过钢琴有创造变幻多端的色彩的可能性,多彩的音色可以描绘出包罗万象的音响世界,使人们在想象力的驾驭下,进入更深远的意境,实现更高层次的美学价值。   在巴洛克时期,審美理念既传承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美学观,又表现出特有的理性主义、音乐修辞的个性化和激情主义风格倾向。当时键盘音乐演奏的独特之处在于临场即兴表演,一方面音乐创作和表演合二为一,同时进行;另一方面由演奏者在特定环境和心情下围绕某个主题采用个性化的表达和发挥。当时的乐谱采用通奏低音的记谱法,简单勾勒出音乐线条,细节一律省略,演奏者参与创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当时的演奏者也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和杰出的创作才华。演奏家的听众多为其弟子或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在共同的社会环境里,有着相似的审美追求和音乐处理上的心有灵犀,所以在欣赏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审美的默契与共鸣。这种特有的音乐实践方式,为后人进一步探索键盘演奏艺术的美学本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古典主义时期,在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崇尚世俗题材的主调音乐,时代的变迁要求键盘音乐演奏更丰富地表达普通人的情感,强调音乐的“歌唱性”和“倾诉性”。尤其是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艺术和曼海姆交响乐派的出现,对这一时期的键盘演奏艺术影响深远。这一时期的键盘音乐都渗透着自然、朴素、清新、高雅的审美主张,审美趣味体现在精致得体,讲求分寸,反对华丽的炫技和夸张的表情流露,演奏的即兴化程度较巴洛克时期有明显的减弱,演奏理论体系逐步建立并使演奏变得更为严谨与规范。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艺术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传统,开始用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一格地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感受。黑格尔的音乐浪漫主义情感论对钢琴演奏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音乐成为艺术的根本所在就是它表现了人们无法言喻的情感内容。
  它具有“无形”、“无对象”的特征。当时欧洲的文学、绘画、戏剧等艺术都掀起了浪漫主义热潮,人们的审美心理偏重于“唯我主义”,即个人对世间喜怒哀乐一切情感的直接流露,展现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用梦幻的诗意与火热的激情表达对现实世界无法企及的境界的想往。这种情感论的美学思想,影响了众多钢琴家的演奏观念和艺术理想。
  二十世纪后西方的钢琴演奏艺术受到了多元化融合的音乐美学观的影响,比以往更加注重审美主体,并试图用自律论和他律论相结合的二元论方式来淦释音乐美的本质。这一时期的钢琴演奏艺术主流回归理性的控制,能够客观地表达感情,更加重视音乐中的曲式、结构、和声等理性因素。印象主义率先突破浪漫主义束缚,将艺术视角从主观角度转移到了客观角度,继而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新民族乐派、先锋派等各种新兴的演奏风格和流派营造了钢琴演奏艺术的鼎盛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多元化的西方钢琴音乐在百花齐放、姚紫嫣红的繁华中探索前进之路。
  1.2钢琴演奏美学价值与传统文化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音乐文化贯穿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孕育了无数璀璨珍品与杰出人才。中国的钢琴演奏美学观在传统美学文化的熏陶下,渗透了儒家、道家、佛家的精神理念,被深深烙下了华厦子孙民族特色的印记。
  儒家提出“中庸之道”的人生智慧,认为“中庸”为君子修行的最高境界。“中”为中和,“庸”为“用”,即中和之为用也。中国人在音乐美学观上表现为追求均衡、和谐、含蓄、适度之美。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所崇尚的“中和”之美,在以古琴为中心的中国器乐演奏传统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古琴的声音不大不小,不卑不亢,不明不暗,最能营造幽深的情境。琴道有谓“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因此,中国钢琴作品演奏讲求刚柔并济、质朴含蓄,也正是顺应了“中和”的传统美学理念。
   与儒家的现实主义相比,道家更讲求无为而治的精神境界,它主张超越现实的功名利禄,追求自然豁达的淡泊人生,它着意于营造内心世界的超脱感,比起西方纷繁复杂的美学知识体系,显然审美的立足点更高一酬。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中,超脱的“意境”之美也举足轻重,无论是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或是古典音乐,都往往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也渗透着诗情画意、超凡脱俗、使人内心平静和谐的“意境”之美,这也是道家倡导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境界在艺术领域里的真实反映。
  佛家思想以悲悯博爱之心普渡众生,认为人世间的种种苦乐顺逆均来自于心,只有斩断六根、心性湛明,便能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光明境地。一切皆空,彼岸之境一一佛家的禅悟到达了中国美学精神的至高境界。佛家的审美思想是追求心灵体会的“意象”之美,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与佛教意识是相通的,都是一种超理性、超现实的精神活动。因此,在佛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钢琴演奏风格隐藏着追求纯净的、超脱真实世界的“意象”之美,那是一种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终极的美。
  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交织渗透了儒、道、佛家的思想精髓,现实的理性与超越的追求相互融合,共同谱写了中国钢琴演奏美学观念的主旋律。
  1.3美学价值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
  (1)演奏者的美学素养是钢琴演奏的前提和基础。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钢琴家都具有深厚的美学功底。美学素养对演奏者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艺术的手足。
  音乐无穷的艺术魅力源自于它的审美效能,即它能使人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美感是人的感性需求,如果音乐表演不能体现出它的审美价值,单纯无意义的音符堆砌会顿时变得索然无味,苍白无力,黯然失色。演奏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美学素养,才能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美学内涵,掌握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完整地展现作品的艺术美。贝多芬就曾说过:“如果不增强审美修养,就不可能与音乐家有共同的语言,也就很难欣赏奏鸣曲的美。”
  (2)钢琴演奏的技术核心要领以美为宗旨,并符合美学的原则与规律。
   钢琴演奏的技术与美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缺乏技术的演奏者,即便有深厚的审美修养,也无法演奏出美妙的声音;反之,背离了对音乐的审美要求,高超的技术也丧失了存在的价值。有些钢琴演奏者经过多年的练习,掌握了手指快速运动的技巧,以炫技为钢琴演奏的目的,他们的演奏虽然华丽热烈、炫人耳目,但终究缺少艺术美感和内在生命力而使人感觉虚有其表,支撑构成音乐的只是没有灵魂的技术空壳。如钢琴家李斯特所说:“在音乐诗人和普通音乐家之问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力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再现于音乐中;后者遵循着传统的陈规.将音符排列、组合,轻巧地超越种种障碍,得到的至多是一些新奇而任意复杂的音响配合。”为了真实地艺术创造与表达,真正的钢琴演奏家应当将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技术的训练和实际运用都要以美为原则与宗旨。   (3)领悟音乐作品的美学本质是钢琴演奏的首要环节,有助于更好的表现作品的时代背景、精神内涵与风格特征。
  钢琴演奏是以音乐作品为基础的。脱离对音乐作品的分析,钢琴演奏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音乐作品美学本质的分析,包括分析作品的内涵美、意境美、个性美、结构美、形式美等各个方面。一切的演奏活动只有建立在深入细致地探索作品美学本质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展现作品的审美价值。真正优秀的钢琴家,必定能够通过美学分析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演奏时才能如实地反映作品的美,给听众带来动人心弦的精神享受。
  1.4美学价值与钢琴演奏的关系
  (1)钢琴演奏是美学价值的实践途径
  钢琴演奏是一种与美相关的艺术形式,是表达音乐作品里美的品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音乐美学价值实现的方式之一。钢琴演奏能把欣赏者与演奏者在同一时空密切联系起来,并在他们之间建立审美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钢琴演奏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它既能给欣赏者提供美妙的听觉享受,又能使他们的心灵徜徉在音乐之中领略心驰神往的精神享受。钢琴演奏并不是单纯地使音符变为音响的工作,而是拥有强大的美学后盾的一门艺术。它一方面将音乐作品的内容还原再现,另一方
  面还要表达出作品内在思想情感之精髓,在理论上和特性上都包含着美学特质,同时又在人的行为和演绎过程中实践着美的内涵,二者在乐曲中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因此,钢琴演奏之美是一种二度创作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更是音乐美的主体和形式的统一。美学价值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得以实现,这种美是有别于自然的人类创造,是融合人文艺术精华之美。
  (2)美学价值是钢琴演奏的终极追求
  关于美的本质是古往今来人类一直探求但始终未得到最终结论的问题。钢琴演奏的重要意义在于创造与传达艺术美感,是演奏者表现内容与表演形式完美统一的美学实践。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对美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美能带来愉悦的感官享受
  也就是我们日常意义上所指的美,如美人、美衣、美食、美景等。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看,“美”是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既而从味觉延伸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官愉悦只是美的初浅层次,虽然表达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但它是人与动物通过生理反应能够共同感受到的,并不能体现人所独有的审美特性。
  ②美即善
  即我们日常意义上所指的心灵美、品德美、行为美。善即有本质利他的行为,它突破了人类本能的、生理的支配,依靠外在规范和内在理智的强制力来实现,属于较高层次的伦理范畴,尚不能达到完全自由的境界。
  ③美即真
  即以宇宙万物的自然本真为美。突破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美学视界,体现了博大的宇宙胸怀。这种审美不依赖于理性知识,而是一种生命的智慧,最大程度地体现出生命的自觉与自由,因此这是最高层次的一种美学境界。
  由此可见,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包含了求真、尚善、审美的三重意义,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的。钢琴演奏的至高境界,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内核,以“美”为灵魂,三者是融为一体的。向往美、感受美、表现美历来是钢琴演奏的强大动力,钢琴演奏中包含着音色之美、力度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美学价值是钢琴演奏的终极追求。
  2钢琴演奏美学价值实现的前提
  2.1演奏主体
  (1)技巧与美感的有机结合
  本文所指的技巧与技术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正如钢琴艺术理论家魏廷格指出:“严格的说,技术与技巧并不是一回事。技术侧重的是不涉及艺术性的能力。比如手指运动的速度、力量、灵敏度等。而技巧则是将技术运用于乐曲艺术内容表现的能力。比如在乐曲的演奏中,恰当、巧妙的运用技术,弹出音乐需要的轻、重、缓、急等等。所以,有了技术不一定具有技巧。但没有技术则肯定谈不上技巧。”技巧是古往今来许多钢琴学者所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家也经常谈论获得技巧的各种方法与训练要领。技巧是一种与演奏智慧相关的能力,在钢琴演奏中应强调技巧与美感的有机结合,协调统一。
  ①钢琴演奏技巧是创造美感的直接手段
  音乐是以音符为载体,以节奏节拍在时间中的展开来表达美感的艺术。钢琴演奏者根据思想情绪来运用灵活、独立、有力的手指及身体的协调动作制造出各种音响,这样的音乐才会充满变化律动之美。高超的技巧与演奏者能以多快的速度、以多大的力度来弹奏是不相关的,它是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声音的能力,这种能力构成了技巧的最高理想。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一乐章表达的是作者在现实压迫下美好希望被撕碎的抑郁,需要通过三连音的歌唱性技巧把作者由绝望到焦躁再到平静的复杂情绪展现出来,第二乐章描绘的是恋人的温婉甜蜜在脑海中回忆的倒影,是一段充满活力的小快板,尤如月光般温馨甜美的音乐色彩,通过细腻敏锐的指触表现出来。第三乐章的情绪到达高点,音符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不断发起冲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展现出作者对坎坷命运的抗争,此处通过快速的大琶音技巧,手指的連贯动作与手臂重量的配合,使音乐展现出强大的悲愤力量,描绘出内心起伏的波澜。总之,技巧是以艺术内涵表达为核心,以演奏智慧为手段,以审美体验为特征的精神产物。无论演奏者对乐曲的体验有多么丰富,内心的审美感觉有多么细腻,如果脱离了技巧就不可能将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亦不能算是成功的演奏和艺术创造。
  ②技巧训练应注重审美体验的表达
  每首曲目的钢琴演奏技巧训练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音乐作品的初步熟悉与整体知觉环节,这属于技巧训练的初期,确定动作的先后顺序与基本走向,这一时期的训练成绩提升较快。
  第二阶段,对技巧的重点与难点片断进行困难克服与精加工。这一时期的训练随着演奏者前后体验的深入和变化,会出现新增难点或训练要求前后冲突的现象,使练习过程出现复杂多变的新问题,并逐步设法加以解决。因此这一时期的训练成绩会出现起伏甚至停顿的现象。   第三阶段,当技巧训练己经相对熟练之时,用心灵去感悟乐曲的情感、思想内涵与意境,此时将艺术表现与演奏技巧融为一体,使演奏达到自由表达内心情慷、更具艺术美感的境界。这一阶段的技巧训练成绩会上升并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钢琴演奏是一项技巧艰深的艺术,训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障碍,日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克服,但最重要的并不是盲目地进行钢琴演奏的技术训练突破,一味追求演奏的速度和流畅性,而是应当将审美体验的表达作为技巧训练的核心,才能真正做到艺术的二度创造。
  (一)技巧训练因人而异。侮个人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条件不同,如手的大小、力度、灵敏度、记忆力、反应力等等,因而有些训练方法对别人很有用,用在自己身上却成效甚微。因此,我们不能盲目模仿别人,而是要具体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摸索一套适合自己情况的训练方法。
  (二)技巧训练要准确而个性地表达作品的风格与内涵。作品分析是技巧训练的基础,只有深入细致地把握作品表现的情感与思想,读谱时在脑海里先形成听觉想象,然后再通过具体的技巧训练去实现它。没有上升到作品内涵表达层次的技巧训练只是单纯的手指机能训练,其演奏必然缺乏音乐感觉和艺术个性。
  (三)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攻克技巧难关。音乐作品中的技巧问题随处可见,也是练习时必须要逐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些难点通过反复慢练、分手练习、改变重音与节奏练习等多种途径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另一些难点久攻不下的,也可以通过音乐感觉来解决,此时不妨先在头脑中忽略难点的存在,弹奏时运用内心的音乐感觉来引导手指下意识地完成,许多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技巧与美感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美感是目的,技巧是手段,技巧是为美感服务的,它处于从属的地位。同时,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美感的发挥,高超的技巧有助于美感表现,而拙劣的技巧必将破坏演奏的美感。训练技巧与提升美
  感其目标具有一致性,其结果也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因而我们要在实践过程中将技巧与美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2)全面提升演奏的艺术感染力
   在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之上,充分展现钢琴音乐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①以情动人,引人入胜。以情动人是演奏艺术的灵魂。钢琴被譽为世界上最具表现力的乐器,它能细腻地展现出各种人物或角色的主观感受,描绘出人类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如“钢琴诗人”肖邦,他的作品浪漫诗意,富有歌唱性,突出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在他所创作的大量钢琴音乐作品中,充满着浪漫主义时期丰富、细腻、多变的情感表达,将自由、舒展、宽阔起伏的歌唱性曲调带入了钢琴音乐领域。他的演奏也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音乐模式,所表达的都是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他对自己的祖国、人民、生活、爱情和对大自然真诚的描绘。总之,演奏钢琴作
  品是以生动的音乐语言,抒发内心真挚的情感,演奏者情感的认知与表达要符合作曲家的初衷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且使情感的内在体验与外部表情动作协调统一,才能让听众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共鸣。
  ②运用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一切音乐艺术都是抽象的听觉艺术。钢琴演奏通过声音塑造的艺术形象均是音乐想象力的产物。所有的钢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都是根据音乐想象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情境进行艺术构思,进而通过音乐织体来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
  缺乏音乐想象力的演奏者无法创造性地展现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更无法使听众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产生画面感。音乐想象力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助于将音乐形象与创作背景、社会环境、风土人情联系起来。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完善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音乐想象力的培养。有的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作曲家黎英海改编的古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创作而成;有的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的风光联系起来,如柴柯夫斯基的《四季》描绘了光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换;有的音乐作品则与绘画艺术相关,如德彪西的《月光》与印象派的绘画均以柔和的笔触、清淡的色彩和诗意的情感来表现艺术形象,有殊途同归之妙。
  ③深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
  钢琴演奏的审美价值不能仅仅停留在音响效果的听觉美上,而更深层次地在于音乐作品思想内涵的诊释与表现。对音乐作品的创作理念、主题思想、人文精神的真切关注与倾力表达,使钢琴演奏艺术注入了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如肖邦创作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是当时满腔热血想投身革命的肖邦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噩耗后而写下的作品,它的每一个小节都充满革命性和爆发性,通过悲愤交加的呐喊表达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扰。演奏这首练习曲要在了解其创作背景和爱国主义题材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英勇无畏的民
  族气概、保家卫国的反抗精神和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钢琴音乐的魅力就是将乐谱上无生命的音符化为有生命的韵律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随着乐音的起伏流泻,作曲家、演奏家与听众获得各自的人生体验。
  ④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
  乐谱只是作曲家乐思的简单记录,要真正体现钢琴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演奏者还须进行二度创作,把乐谱转变为融入自我感受的音响,形成自己的演奏特色。对于同一首乐谱,每一个演奏者都有自己的独特诊释,甚至同一位演奏者在不同时间的演奏也不完全相同。二度创作需要演奏者有高超技巧的同时,结合个人的经历、知识储备、审美素养、情感体验,形成独具魅力的演奏风格。如乌克兰作曲家里赫特的演奏就具有很强的即兴性,音乐处理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演奏会的曲目也时常到临场才公布,他的音乐层次分明,音色变化多端,高潮迭起,以绚烂多姿的音符,构成了风格鲜明的音乐世界。演奏风格作为一种音乐文化趣味,突显了演奏者的主动性与独创性价值,在正确的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是不可缺少的,而演奏风格的确立更需要自身音乐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及音乐审美修养的提高,是钢琴演奏美学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   2.2演奏过程
  (1)音乐与自然的和谐性
  音乐与自然不可分离,可以说自然是音乐的起点,是音乐的第一主题。自然为音乐提供了“节奏”这一原始音乐要素,也为音乐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素材或源泉。自然是音乐之道的根本,是众多音乐家追求的目标。探讨音乐的自然规律以及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音乐实践的重要课题。
  首先,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学会了用音乐艺术来热爱自然,赞美自然,讴歌自然。在西方钢琴音乐宝库中,自然是美好的客观存在。如贝多芬的音乐中描绘的自然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他的钢琴奏鸣曲《黎明》、《田园》,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并渗透着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怀,自然是他受尽人生折磨苦难后强有力的精神依托。在东方音乐中则处处流露出天人合一的自然情怀。老子曰:“大音希声”,最伟大的音乐是源于自然并完全符合自然之道的,可是這种极为抽象的音乐人的耳朵听不到,只能用心聆听感悟,这样的音乐比世间任何音乐都美。优秀的钢琴演奏处处都体现出音乐的自然性,启发人们用心灵去感受音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音乐的自然之道是用音乐形式表达艺术化情感的基础。钢琴演奏必须以符合音乐自然法则的方式表达音乐情感,才能被听众广泛接受。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无论演奏者技巧多么高超,表现手法多么标新立异,如果背离了自然,必然会失去听众。俄罗斯钢琴家霍洛
  维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的演奏力度对比丰富,层次感鲜明,尤其擅长表现钢琴的歌唱性,将单纯的由强到弱的打击性乐器转变为歌唱性乐器,制造出绚烂多彩的音色,极具对比感的音乐张力,其秘诀就在于他对音乐自然规律的深刻领悟。他演奏时内心非常平静放松,手指平放在键盘上,音乐从内心传到指尖,他觉得这种状态更有利于手指对音色和力度的控制,准确地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情感,而对于某些钢琴家演奏时经常晃动身体和做出各种面部表情,他却不以为然。
   虽然人类创作的音乐与自然的乐音有所区别,但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自然界的音乐与人类的音乐艺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从第一个领域到第二个领域必须经过数学的途径。”同时,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中也提出了类
  似的观点:“音乐尺度和音乐音程之间的关系是用数表现出来的;因为所有其他的事物看起来其品质都以数为原型,数被看作所有品质中最重要的,他们推想数的元素就是所有事物的元素,整个天堂就是和谐与数。”因而可以说,音乐的本源是数,音乐是数理的艺术,而数理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法则,它代表着一种抽象的结构和比例关系,这种关系正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原,而这种包含着对立统一、相互协调关系的规则又形成了一种“和谐”。音乐美学家鲍埃修将最美的音乐定义为宇宙的和谐与秩序,是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因而,音乐的自然属性,使得钢琴演奏在以乐谱为依据的基础之上的主观音色与表现手段,要符合自然界的声音结构与规则,从而构成悦耳的音响艺术。
  (2)音乐与人的和谐性
  钢琴演奏过程要做到音乐与人的和谐统一,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钢琴演奏中身心的自然协调
  钢琴演奏过程中注意处理好身心的紧张与放松的问题,是演奏成功的基本保证。演奏者身心保持轻松,自然、协调的演奏状态,弹奏时为了避免多余体力的消耗,原则上是除了必要的发力部位呈紧张状态以外,其余部位均保持放松。演奏时通常依靠掌关节支撑和发力,通过牢固的指尖来将力量传达到琴键,同时手腕、手臂、肩部和其余身体部位均呈自然放松的配合状态,也就是“前紧后松”的弹奏感觉,尽量除去没有效用的多余动作,避免全身的僵硬、紧张。只有在自然放松的身心状态下,神经系统才能精确的控制全身的动作,将练习时的动作完美还原出来。整个过程是在大脑、神经、肌肉、骨骼的有机统一,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下,保证手指演奏动作的顺利完成。
  在心理状态上,要注意保持紧张与放松的对立统一。既要在精神层面上平静放松,不宜过于紧张激动,同时又要避免完全的松懈,缺乏思考和运动的活力,手指到位,触键到底,力度贯通,反应敏捷,张驰结合,达到身心协调的最佳演奏状态。
  ②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与应对措施
  钢琴演奏是表演艺术,如何在众目睽睽的表演过程中将训练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是每个演奏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钢琴教育家周广仁说过:“每个人上台演出都会紧张,即便大演奏家也在所难免。”可见,演出的紧张焦虑是与生俱来的境遇性消极心态,它在每个演奏者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关键在于如何正确面对与控制紧张情绪,使其在一定程度内不影响演奏的正常进行甚至对于超水平发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造成演奏紧张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克服演奏过程中的紧张心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神贯注,投入音乐
  演奏者常担心自己舞台表现不佳,登台时把眼光和注意力分散到周遭的舞台,灯光、人群等环境上,这样做恰恰会加剧自身的紧张情绪。由于紧张不安造成了与这种情绪对抗并想要克服的心情,接踵而来的手足无措必然导致演出失败。因此在上台后,正确的做法是戚自己的注意力,排除一切杂念,随着乐曲的进行,将焦点集中在音乐表现上,思路跟随音乐流淌而考虑下一个乐句应该怎样表达,想象接下来的声音将会是怎样。由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有当目光、感触和思想都集中在下一步的音乐处理上时,心无旁鹜以至于忘却周围人事物的存在,原本的紧张不安也会被忽略。
  (二)调整呼吸,从容不迫
  公开演奏的紧张会促使演奏者心跳加速,此时的心律大大高于平静时的速度,自己可以听到急速的心跳声而难以自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呼吸的速度,用胸式深呼吸的方式舒缓心理压力,使心跳速度逐渐控制下来。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也要使生理呼吸的节奏与音乐的呼吸相协调,更有助于完整地表达乐句,控制音乐的节奏,不会因为内心的慌张或亢奋而不断加速,完全失去艺术美感。所以合理的掌控呼吸与节奏,非常有利于演奏时保持稳定的情绪与平和的心态。   (三)实事求是,灵活应变
  演奏时要正确的评估自己的实力,不对演奏寄予过高的期望,保持一颗“平常心”,力求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即可。实际上,演奏中的缺憾或失误是无法避免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演奏,如果抓住自己的一点小失误不放,对每个细节都要求完美,往往会发挥失常,出现更大的失误。万一演奏中出现了失误,也要灵活应对,尽量不要中断演奏,在情感上要原谅自己,不能因此而懊恼悔恨,灰心丧气,而要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接下来的演奏中,用更精彩的表现来弥补这一缺憾。
   (四)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带着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走上舞台,相信平时的刻苦训练与上台前的精心准备会带来好运,相信自己的临场发挥能保证演出的圆满成功。想象自己演出获得成功后的美好感觉,享受这用多少个日夜的汗水与辛劳才换来的时刻。总之,坚定不移的信念,沉稳的气场,镇定自如的神态,能帮助演奏者上台大方自信地面对观众,从容地驾驭音乐,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使演出一气呵成。
  2.3欣赏主体
  马克思曾经感叹:“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同的人的音乐感受能力各不相同,听同一首乐曲,有的人会为之倾倒,有的人却无动于衷。尤其是古典音乐和纯音乐,对于听众而言,比流行音乐和带有歌词的音乐更难懂。人的音乐能力,有一部分来自于遗传,同时也有一部分与后天的努力和培养有关。作为普通的听众,要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培养音乐欣赏能力首先要学会聆听、善于聆听,培养“‘懂音乐的耳朵”领略一首作品的美,前提必须先熟悉窿,通过反复倾听,每一次的收获和印象都会不一样,会发掘出源源不断的美。无论是专心致志地听还是无意识地听,对于培养乐感和乐思都有良好的帮助。心理学家认为,对象作用于我们知觉的时间越长,印象就越深刻。一首乐曲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下经常反复地听,能让大脑记住其中的主旋律或一些片断,闲暇时回忆起来可以细细品味,同时也提升了音乐记忆能力。多听也要拓宽音乐作品的选择面,广泛涉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地域、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感受它们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积累审美体验。有意识地培养音乐欣赏的兴趣,经常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而久之,音乐审美能力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2)用想象力描绘音乐场景
  由于音乐是抽象的,非语义性的,所以欣赏与理解它需要根据音乐的标题或情绪,运用立体形象思维,在脑海里想象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利用视觉来辅助听觉,能够降低音乐欣赏的难度。培养音乐想象力可以选择有利于形成音乐画面的乐曲来欣赏,例如俄罗斯音乐大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它以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音乐语言刻画了一群富有生命力的野蜂,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尽情飞舞的艺术形象。听着《野蜂飞舞》的乐声,我们仿佛看到春光明媚的东欧田原,芳草如茵,百花齐放,白桦林的枝头吐着鹅黄色的嫩叶,一条小河轻语呢喃,唱着伏尔加的古老歌谣,野蜂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地盘旋在空中,组合成变化多端的优美队形,辛勤地采蜜和劳作,并享受着自由与酣畅……多么迷人的景象!通过丰富的联想,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者对自然、生命、美好生活的歌颂与热爱,让我们产生同样的情感共鸣,与作者进行心与心地连接、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3)提高综合文化艺术修养
  审美能力与个人的综合文化艺术修养息息相关,音乐审美能力正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体现。因为音乐欣赏不仅是感性的,而且是理性的、思辨的、综合的体验。
  首先,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包括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知识,还包括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知识,如作品创作的历史时期,风格流派,文化地域、作曲家的生平与创作意图、作品的主题与思想内涵等。我们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越丰富,对音乐作品的认识程度就会越来越深。
  同时,与艺术相关的其它领域的知识水平,也对音乐审美能力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比如文学、哲学、美学、宗教思想等方面,这些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个人的综合文化艺术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整体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也自然会随饼局。
   此外,亲身参与音乐学习和音乐表演活动,培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爱好,丰富生活阅历,增强生活体验,对于提高音乐欣赏水平也大有裨益。
  3钢琴演奏美学价值的实现途径
  3.1鋼琴演奏的美学原则
  (1)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钢琴演奏是二度创造的艺术,它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兼顾客观与主观两方面,两方面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所谓客观性首先是指钢琴演奏必须以作曲家的乐谱为蓝木和依据,忠实地表达音乐原作的初衷,符合作品的内在规定性。因为作品的体裁形式、风格范畴、思
  想内涵等内在规定性是客观的、不以演奏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二度创作正是以客观依据为前提的再创作,脱离了原著的客观依据,二度创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保证钢琴演奏的客观性必须认真研读与理解乐谱,严谨审慎地执行乐谱。乐谱是反映作曲家思想意图的直接记录,作曲家将创作的灵感与心血都凝聚在乐谱中,每一个音符、每一处表情符号、每一则注解都是不容忽视的。知易行难,尊重乐谱虽然看似容易,然而许多演奏者往往并不重视这一点,脱谱后没有经常温习乐谱的习惯,让乐谱里的许多细节成为遗漏的对象。
  这种读谱惰性是应当极力避免的。同时,正确地研读乐谱也需要对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范畴、思想内涵做出深入全面的了解,以帮助我们研究音乐中包含的虽然是难以确切地把握但无疑是存在着的语义范畴。
  客观性的另一层含义是从演奏者的角色抽离出来,用欣赏者的身份来聆听和感受音乐,用音乐听觉来适时调整自己的演奏,力求满足听众的审美期待与需求。许多钢琴演奏者常以闭眼弹奏、录音、录像等方式来感受评价自己的音乐表演,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及时发现缺点与不足,能够促使自身对于钢琴演奏的声音塑造、技巧表现、表演效果等进行再认识。钢琴演奏从来不是孤立的活动,它是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向观众传达信息,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来实现演奏的美学价值。因此,钢琴演奏者呈现给观众的音响与体态语言,要符合观众的理解方式、理解水平与理解能力,观众便可以通过音乐感受发挥联想,与音响所代表的作品文化、思想精髓和演奏者的个人精神世界进行沟通。   然而,钢琴演奏仅仅遵循客观规定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发挥演奏者的主观性相结合。首先,钢琴演奏不能没有强烈的创造热情和独特的个性,否则它将会成为千篇一律的机械性运动而失去艺术生命。许多作曲家都允许艺术家的表演不同于他原来的概念,也有许多优秀的演奏说明不尽相同的演奏显示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美。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平经历、社会阅历,知识结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自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大脑,演奏者的主观意识总是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自己的音乐表演,决定了演奏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前苏联音乐家谢罗夫对此有深刻的领悟:“正确地理解音响语言的书写记号丝毫不等于是真正的表演,必须发展自己理解音乐语言的含意的艺术。”富于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演奏走向成熟的标志。杰出的演奏家总是把自己与作曲家融为一体,两者间形成微妙的平衡关系。因此,钢琴演奏要将对作品客体的严谨准确的再现与演奏主体的主观感受与理解结合起来,将欣赏者的客观角度与演奏者的主观意识结合起来,将作曲家、演奏者、欣赏者三者的思维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客观性与主观性协调统一的核心含义。
  (2)历史与时代的统一
  侮一部钢琴作品均属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这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时代特征。真正的演奏家会追溯当时的音乐原创思想,并全面了解作曲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与成长经历,把握作品的创作主旨、思想情感,从而对作品的诊释能真实体现出时代精神,散发浓郁的历史气息。美国音乐评论家多纳尔·赫纳汉曾以巴赫音乐为例说:“有的演奏家不顾巴赫所写的而一定要使他‘现代化’,他们和他们的听众应该随时意识到在某方面会有所得(音响的突出、丰富等),但其所失则是严重的。音乐如果割裂其历史渊源,不可避免地要丧失其社会的和明确的音乐意义。”巴赫一生的创作可以汇聚成丰富的艺术宝库,他生活在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当时的音乐创作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用人权来反对神权,特别注重人文关怀。巴洛克时期宗教盛行,巴赫将宗教的思想与“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完美结合起来,成为了具有自由思想的宗教艺术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装饰性元素,华丽雄伟,植根于当时新旧交替转型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体现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崇高的人文观念。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我们既要掌握巴赫钢琴作品的弹奏要领,又要理解巴赫作品的创作特点及人文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完美地感受和展现巴赫钢琴作品的艺术情怀。那些无视作品特定的时代内涵,脱离了历史轨道的钢琴演奏,是对作曲家的不尊重,同时也是缺乏音乐历史知识的表现。
  虽然站在历史的角度研究与分析作品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钢琴演奏者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们总是不由自主的站在自己的时代立场上,用当代的眼光来审视历史现象,当代美学精神与思想观念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艺术行为。用新时代的理念去表现历史作品,不仅能为作品增添生机与活力,而且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与情趣,能让历史文化的璀璨珍品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杰出的钢琴演奏是源于时代、超越时代的,它不能永远停滞不前,而要像许多重大的历史过程一样与时俱进。克罗地亚的青年钢琴家马克西姆将古典技巧与现代的电子音乐与流行音樂结合,成功演绎了《野蜂飞舞》、《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革命练习曲》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他的钢琴演奏极具视听震撼力,在喜爱音乐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新古典主义”的狂潮,让古典音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获得了世界各地众多年轻乐迷的接受与喜爱。
  将钢琴演奏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其结合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钢琴演奏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没有严格的规定与标准,根据演奏者的美学观念与个性特点,有时侧重于作品的历史风格,有时突出作品的时代精神,
  可以使钢琴演奏风格多样化,并且有利于演奏者个性与特长的发挥。
  (3)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钢琴演奏是理性与感性思维共同作用下的艺术创造。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既需要丰富多变的情感表达,又要保持相对地理智,使激情展现得具有分寸感,永远控制在美学范畴之内。
   首先,钢琴演奏的美感源于充沛的情感。如果没有鲜明的音乐形象,表情有欠准确,对比过于模糊,情绪没有变化发展,音乐会变得黯然失色,缺乏审美价值。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力求深挖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思想,用生命和热情来演绎作品的灵魂,只有这样的演奏,才能满足听众获得审美体验的心理需求,体现出演奏的独特价值。
  其次,情感不能脱离理智的控制。演奏者要运用技术手段对演奏的情感表达进行理性的控制,用严谨规范的技术动作调动与控制激情创造的尺度,使表演过程中的激情随时处于理智的轨道之中。不成熟的演奏者还往往陷入误区,一方面,在追求音乐表现充分的情感体验时.在程度上超越了人所能接受的限度。其实审美主体的心理期待的强度、时间和紧张度均存在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过了“感觉阑限”,听众的审美心理能量会自动释放,所谓过犹不及,音乐与动作会显得夸张做作,难以产生审美效应。另一方面,过分激动的情绪可能导致动作的失误,使演奏无法正常继续下去。因此,演奏者的情感必须在理智的控制下收放自如,有的放矢,才能保证作品表达的整体性和圆满性。
  过分激动与过分理智的钢琴演奏均不是成功的艺术表演。好的表演贵在张驰有度,把握分寸。在演奏过程中,既要融入丰富的情感,让音乐色彩鲜明,有充分的张力和弹性,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严谨的控制。
  3.2技巧与表现的统一
  卓越的演奏技巧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在钢琴演奏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技巧做奠基石,艺术表现有如空中楼阁;反之,脱离了艺术表现,技巧也失去了存在的标准与意义。
  技巧是音乐表现的前提,古今中外一切的钢琴演奏家,虽然弹奏手法与特点各具特色,但无一不具备超凡的技巧。约瑟夫·霍夫曼认为:“钢琴演奏需充分运用技巧,手指控制能力不精湛,就不能完美表现出莫扎特作品的透明和悦耳;八度技术不纯熟就无法表现肖邦 《夜曲》的诗意、曼妙和李斯特作品的辉煌。”曾获得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唯一第一名同时囊括所有专项大奖的钢琴家伊利亚。伊金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被高度评价为具有“高贵而激昂的艺术气质”和“完美演奏技巧”的演奏家,可见没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是不可能在国际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然而,技巧虽然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却不是演奏的唯一条件,更不是最终归宿。只有当技巧为艺术表现服务,与艺术表现完美结合时,其意义才真正得以体现。钢琴大师的演奏从来不以炫技为目的,而是将高超的技巧融入深刻的艺术表现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让人享受到天籁之音的产偷悦,而且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现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引人暇思。钢琴演奏需要三个方面的构思,一是运用怎样的情感表现理念;二是用怎样的音响抒发情感;三是用怎样的技巧去制造音响。既缺乏技巧又谈不上艺术表现的演奏为劣中之劣;只有技巧而没有艺术表现的为琴匠之劣;“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技辅之”的演奏方为上佳之作。钢琴演奏的技巧与表现的统一,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泛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钢琴表演达到至纯至美艺术境界的可靠保障。   4结束语
  关于钢琴演奏艺术美学价值的问题,是涉及到钢琴演奏的现实意义、钢琴演奏的理想状态的问题,由于审美的超越性使其显得虚无飘渺、难以企及,给研究工作带来复杂性和难度。笔者希望通过以上的理论探索为钢琴艺术工作者的实践活动提供帮助,通过抛砖引玉使更
  多的有识之士进一步深化钢琴演奏美学价值的研究。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衡量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其关键是演奏能否触动观众的心灵,其艺术魅力能否感动观眾,如果能够与观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它就是美的、精彩的、成功的。作为钢琴演奏的终极追求,其美学价值始终引领着我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意义,达到精神的自由与超越。
  参考文献
  [1]马昕原.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J].艺术研究,2019(03):110-111.
  [2]徐颖.试论音乐文化网络传播对钢琴教育改革的作用[J].艺术科技,2019,32(07):267-268.
  [3]肖丹.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J].艺术科技,2019,32(07):152.
  [4]常沁怡.想象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9,32(08):120.
  [5]田恪.钢琴演奏基本技法的辩证关系及运用原理[J/OL].黄河之声,2019(10):25[2019-07-10].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9.10.015.
  [6]周龙慧.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与训练对策[J/OL].黄河之声,2019(10):31[2019-07-10].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9.10.019.
  [7]徐柳.钢琴演奏中歌唱性旋律的弹奏技巧探析[J/OL].黄河之声,2019(10):34[2019-07-10].https://doi.org/10.19340/j.cnki.hhzs.2019.10.022.
  [8]张媛.钢琴演奏者乐谱背诵能力的培养[J/OL].四川戏剧,2019(05):176-178[2019-07-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087.J.20190701.1231.082.html.
  [9]许芮. 张帅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之“g小调前奏曲”在电子管风琴上的改编与演奏[D].西安音乐学院,2019.
  [10]张娟.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演奏技法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9.
  [11]马梦娟.浅析巴洛克时期钢琴的演奏特点及代表作品[J].决策探索(下),2019(06):91-92.
  [12]李丹妮.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因素及其调控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03):168-170.
  [13]王旻驹.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探究[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3):113-115[2019-07-10].https://doi.org/10.13970/j.cnki.nbjyxyxb.2019.03.031.
  [14]张静波.全民健康时代大众广场舞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9(17):250.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直接植根于和来源于我国民间美术形式的剪纸片、木偶片等类型的美术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是如何结合自身艺术特征,开创性地对民间美术形式进行视觉重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在当下中国动画创作失去方向和自身风格屡遭谙难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和探索在现代性的审关语境中民间美术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动画转换路径。  【关键词】美术片;民间美术;视觉重构  “美术片”这一名称是建国初期对动画片这一电
期刊
【摘要】对边坡植物防护类型、技术特点、适用条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对策。  【关键词】边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防护措施。  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工程建设规模庞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广。道路路基工程的开挖回填导致路基边坡和开挖边坡的形成,同时,大量既有植被遭到破坏,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受到干扰,打破了
期刊
【摘要】当前的经济转型期下,轻资产运营模式受到众多公司的青睐,因此本文选择将轻资产运营模式作为研究内容,论述了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等,并分析了轻资产运营模式下腾讯公司的财务绩效特征。  【关键词】轻资产;轻资产运营模式;财务绩效  伴随着新资产的引入,全球规模最大的实体商业巨头,万达商业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轻资产战略思路在房地产业又刮起了新一轮热潮。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并不陌
期刊
【摘要】做好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工作是确保我国房地产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此,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管理部门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本文从健全房地产管理制度、转变房地产管理观念和提高房地产管理力度三个角度出发对如何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工作以此来促进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方式做出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管理;管理制度  1健全房地产管理制度  房地产行业在长期的发展已经证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但是就当今全球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水平来看,我国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金融抑制”。主要体现在对汇率、利率的控制、金融机构的准入、业务范围以及资本流动的限制等方面。而同样的问题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都存在过,为了摆脱“金融抑制”,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各国分别实施了金融自由化。然而自由化的结果却不尽相同,有些国家在金融自由化后经济迅速发
期刊
【摘要】 西方经济学方法中将实证与规范对立区分似乎成了一个普遍接受的模式。即将经济学研究方法简单划分为解释“是什么”的实证分析和解释“应该是什么”的规范分析。然而以实证和规范的标准却不能全面准确地涵盖系统抽象法六个层次的丰富内涵。通过比较发现系统抽象法与西方的实证规范分析存在着人与物的逻辑、现实与本质层面、中立与阶级性三个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系统抽象法;实证研究;规范研究  一、系统抽象法的
期刊
【摘要】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诞生与推广性应用为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而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能够借助数字技术的方便快捷且高效等特点与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工业的自动化水平并提高产业生产效益奠定了技术基础,进而为产业结构优化以实现现代化工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为了促使数字技术能够在电气自动化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展,本文针对该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
期刊
【摘要】电力是人类社会主要能源,在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社会职能,不论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生产都离不开电能,人类已对电能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一旦停电,不论家用电器,还是机械设备都将无法正常使用,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用电需求量越来越大,供电难度随之提高,时常发生非计划性停电,显然传统供电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力工业发展需求。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电
期刊
【摘要】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历史画的创作开始,一直到今天,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跨度。回顾五六十年代,随着革命博物馆跟军事博物馆的建立,因任务的需要,国家下达了创作任务,产生了一批作品,包括《狼牙山五壮士》《刘少奇与安源煤矿工人》K12月会议》《宁死不屈》《出击之前》等,今天来看,它们仍然具有经典意义,甚至可以说,还没有新的历史画超过这些作品的水平,这是事实。我们今天的创作规模大、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剩余人数为社会总劳动人数的40%左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非常大。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市场供求因素,同时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包括大力培育与规范城市劳务市场、注重创造新的非农就业机会、实施积极的劳务输出产业政策。通过论述以上内容,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供求因素;劳务市场  1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