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鱼尖牙利齿的修炼法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食人鱼的一生中,它们口腔一侧的牙齿会同时或多次脱落并再生。

  1913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到巴西访问,访问期间他到亚马孙雨林进行了一场狩猎探险活动。一天,他站在亚马孙河河畔,目睹了一个可怕的场面——当地渔民用网将一段河流围起来,让河中的食人鱼饿上几天,之后他们将一头大母牛推到了水中。瞬间河面上食人鱼一阵骚动,不到两分钟,河水被染成了红色,刚才还活蹦乱跳的母牛就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食人鱼并不只表演给美国总统看,在平时它们也是如此疯狂地进食。在有食人鱼的河流中,也时有发生食人鱼袭击人类的事情,有些人还在袭击中死亡。而食人鱼强悍的攻击能力得益于它们的尖牙利齿。食人鱼的牙齿很锋利,呈三角锯齿状,并且它还是硬骨鱼类中咬合力最强的鱼之一。一条重约1千克的食人鱼,咬合力可以达到33千克。一般食人鱼的咬合力是自身体重的9~50倍。
  那么,食人鱼的牙齿为什么那么厉害呢?

口中的秘密


  几年前,科学家发现有些食人鱼口中的上排牙齿的一半同时脱落了,之后又重新长了出来。但是当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食人鱼以这种奇怪的方式换牙。最近,科学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扫描近百个标本,数字化骨骼和缔结组织,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检查,再通过对鱼的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牙齿是如何发育的,并结合每个物种的遗传信息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发现食人鱼有着特殊的牙齿结构,而这种结构会让它们一次换掉口中四分之一的牙齿。这可能是它们保持尖牙利齿的原因。
食人鱼满口利齿,能轻易咬开猎物的皮肉。

  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科学家看到食人鱼的牙齿虽然是单独一颗颗排列在口中的,但是它们紧扣在一起,因此它们口中上排和下排牙齿分别连成一串。这种结构的牙齿有利于鱼类的咀嚼,当它们咀嚼食物时,压力会分散到整排牙齿,而不是单独一颗上,不仅不会使某颗牙齿磨损严重,还能增强其咬合力。但是连在一起的牙齿意味着,如果要换牙,只能一次性换掉一串牙齿,而不是只换其中一颗。这是不是意味着,食人鱼在四分之一的牙齿脱落之后,口中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缺牙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它们的杀伤力就大打折扣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食人鱼的牙齿一直在旧牙之下发育,当旧牙脱落之后,新牙就已经準备好上岗了。所以食人鱼不会经历很长时间无牙可用的尴尬。正是这样的换牙方式,使食人鱼的牙齿修炼得锋利坚固,时刻都能有效撕咬猎物。

和鲨鱼比,谁厉害?


  那么,食人鱼互扣的牙齿真的能增强其咬合力吗?我们可以来与另一种勤换牙的动物对比一下,它就是鲨鱼。鲨鱼的口中会同时发育着几排备用牙齿,一旦前排的牙齿磨损脱落了,那么后排的牙齿就会填补空缺。鲨鱼换牙也是为了保持牙齿锋利,不过与食人鱼不同的是,鲨鱼的一颗牙齿与另一颗牙齿之间有间隔。
  咬合力决定了动物在撕咬猎物时是否高效有力,我们都知道咬合力取决于上下颚的肌肉强度,但是牙齿的结实程度也会对动物的咬合产生一定的影响。鲨鱼的牙齿是一颗一颗独立长在口中,食人鱼则是各个紧扣,相比之下,食人鱼在咬合时,力会分散到整排牙齿,这样可以减少单个牙齿的压力,使牙齿更结实,这和折断一根树枝容易,折十根捆在一起的树枝难是一样的道理。而科学家通过对比鲨鱼和食人鱼的咬合力,似乎也找到了证据。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了大白鲨的最大咬合力——大约是18216牛顿。而对黑色食人鱼的咬合力测量显示,它们的咬合力大约是320牛顿。从数字上来对比,大白鲨的咬合力明显比食人鱼要大许多,但是如果考虑到大白鲨和食人鱼的个头差,那么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大白鲨的体重约为3200千克,而黑色食人鱼的体重约为10千克,相比起来,大白鲨的咬合力约为其体重的6倍,黑色食人鱼的咬合力达到了其体重的30倍!而如此大的咬合力与食人鱼紧扣的牙齿结构分不开。
  通过对食人鱼牙齿的研究,科学家了解了食人鱼牙齿锋利的秘诀,它们为什么要以整排替换的方式换牙。而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些以水草为食的鱼类与食人鱼有着相同的换牙方式。相比来说,食人鱼作为食肉鱼类,在撕咬猎物和进食时,牙齿的磨损比较严重,换牙可以保持牙齿锋利,但是食草鱼类为什么也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换牙呢?接下来,他们将以食人鱼的研究为基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找到了研究鱼类生物学的新方法,可以不再通过解剖鱼类,而是结合成像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了解鱼类,这不仅减少了对鱼类的伤害,对今后的鱼类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帮助。
其他文献
1.2亿年前,中国东北部有着一系列的湖泊和时而喷发的火山,在那里,生活着一种只有7~22厘米左右大小的小型哺乳动物。它死后,变成了化石,穿越亿年时光,于2003年被人类发现。然而,由于它太小了,科学家们无法将它完好无损地提取出来,直到十多年后,有了高分辨率的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科学家们在它的帮助下,才可以在不把化石提取出来的情况下更加仔细地研究它。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最早的陆
期刊
在古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一只长着人头、狮子身,带着翅膀的怪物。它从智慧女神那里学来了许多谜语,经常守在大路口,要每一个路过的人猜谜语,猜错了就把他吃掉。其中,斯芬克斯觉得最难的一个谜语是:“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的是什么?”答案是“人”。最近,考古学家发现,在走路这方面,有些恐龙和人类有着相似的变化过程。  蜥脚类恐龙大多都非常庞大,比如阿根廷龙、梁龙等,这些都是超
期刊
我們知道,地球已有46亿岁了,而人类不过是个250万岁的“幼童”。在人类还没出现的日子里,地球曾经历过哪些风雨呢?全球空气大换血  距今27亿年前,当时的地球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脾气火爆,火山喷发、地震频繁以及不时的“火并”事件(陨石撞击)让他显得“生人勿进”。此时的大气组成也与其他星球没有什么区别,以水、二氧化碳、氮气、甲烷等为主,完全没有氧气,所以也只存在寥寥无几的地球生命,几乎都是厌
期刊
一个金刚鹦鹉羽毛的头饰装饰在一个有齐肩长发的牺牲儿童的头骨上。头饰表明这名儿童可能来自上层社会家庭。  小贴士契姆帝国  契姆帝国是古代安第斯山脉的第二大帝国,在鼎盛时期,其首都占地超过了20平方千米,其领土沿着秘鲁北部海岸和现代秘鲁-厄瓜多尔边境到利马的内陆山谷延伸约977千米。当时在南美洲,只有印加人拥有比契姆人更大的帝国,契姆帝国在公元1475年左右被印加人打败。  2011年,秘鲁西北海岸
期刊
您或许已经从天气预报、新闻或者电影等中发现,海洋并不总像课本上说的那样是蔚蓝的,而是碧绿的、深蓝的或者绿蓝色的……它的颜色在世界各地不尽相同。这是为什么?  正如美国宇航局的海洋学家吉恩·费尔德曼说的那样,“海洋表面的颜色大多数取决于其深浅、底部有什么以及海水里有什么”。“物理特性”导致不同的颜色  我们往透明玻璃杯里倒入一杯纯净水,然后对它进行观察,可以很轻易地发现它是透明的,且光线很容易就穿透
期刊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美国有一个青蛙跳跃比赛,参赛选手是从世界各地的蛙类中挑选出来的跳高佼佼者。1990年,一位美国动物进口商从非洲带回3只非常擅长跳高的蛙,并让它们参加跳跃比赛。在比赛中这3只蛙均打败了对手,最终其中一只获得了冠军,一战成名。  这位动物进口商带回的蛙到底有多厉害呢?据称,它们能跳起3米高,简直就是跳高大师,而人类目前的跳高世界纪录是由古巴运动员索托马约尔创造的2.45米,如果在
期刊
美国麦克默多考察站翻新设计图  1902年,英国探险家在南极建造了一所木屋,并用毛毡覆盖木屋以抵御严寒和大风,它的大门经常被大雪给堵住,导致探险家们只能从窗户进出。这所木屋就是最早的“南极考察站”。  在随后的50多年里,英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依旧都是临时搭建的木屋。直到1956年,它才建造了正式的南极考察站:哈雷研究站。前五代的哈雷研究站正如我们在一些较老电影里看到的那样,外观和内部设施朴实无华,
期刊
最近发现的一种超小型细菌,最下方是普通细菌。  “什么?在我们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还藏有神秘的生物?”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叫起来。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人的身体里里外外都已被医生、科学家研究透了。要找神秘未知的微生物,非上天入地不可。  但是,错啦!人体的秘密似乎到现在都还没有穷尽。不信吗?那就请往下读。美拉娜菌:与光合作用的进化有关  差不多有39万亿个微生物寄生在人的体内和体表,而人体细胞才只有30
期刊
理性之两部分必须平衡发展  从前面的讨论看出,現代的威胁到整个人类生存的危机都是由于理智和理性B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即理性的两部分发展不平衡。因此,我们在下面再更进一步分析一下理性内部的分类。一、理性之分类  理性的核心内容是:  “正确合理地对待一切。”  “正确合理”无非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的,即要符合于客观的规律,符合于事物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是主观上的,即要高度的自觉自明,常言所谓“明智”
期刊
把我们自己当作外星人来考察地球  没有什么事件比发现外星生命意义更重大的了。不论是在一颗岩石质行星还是一颗气态巨行星,不论那里炎热还是寒冷,我们都不挑剔:只要外星生命存在,我们就想找到它。  我们搜寻的时候,当然不是漫无目的的。我们心中的样板是地球。毕竟,地球是迄今唯一一颗有生命的星球。就算遥远的外星球没有海洋、大陆、雨林、沙漠和南北极冰川,但我们在搜寻时,依然要看看它们是否有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