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

来源 :商讯·公司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lqy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庞中燕(1984-),女,汉族,广西南宁人。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外商直接投資对广西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0KY38003)
  摘  要:2020年,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在此局面下,充分保障外资产业链和供应链平稳运转,是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广西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吸引外商投资推动广西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利用1999-2018年广西14个市的实际利用外资数以及14个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利用外资力度,强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能更好地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
  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断,是和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向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相一致的。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广西经济保持高增长,并创造了大量财富。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也存在一些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造成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当前,在广西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相当数量资金、土地和劳动力产能过剩,减缓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升的步伐,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新兴绿色产业注入要素资源。与此同时,广西政府简政放权、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亟待保质提速。绿色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重速度轻质量的陋习仍然存在。因此,高质量发展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全局工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基于上述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的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何种机制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广西又该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政策对外商投资加以正确引导和利用,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深思的现实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最终提出合理建议。
  1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
  1.1外商直接投资是经济开放发展的重要途径
  外商直接投资是东道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开放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外商投资的流入带来的先进技术、人力资本、管理经验等国际创新技术和资源优势,影响着东道国本地企业的变革和发展,增加了本地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开放型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充分带动了东道国外向型制造业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充分利用东道国的优势资源,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东道国,然后将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内资企业通过外资采购、研发和销售模式,提高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配置能力,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更好地融合全球价值链体系。
  1.2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域导向政策加快了东道国各主要产业和地区间的先进技术要素和资本流动,平衡产业、区域以及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外商投资的流入有效引导行政产业自由转移,打破各个行政区域的局限,促进进口商品和其他生产要素在种行政区域间自由流动,推动区域间各个产业园和基础配套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园与区域中小企业互惠共融、增强区域间协同发展的能力。在农业生产领域,引进优质外资,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产销一体化的服务模式,降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把资本技术投向制造业企业,加快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并流向城镇,优化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经济贫富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1.3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引起的组织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改进对东道国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母公司通常面临较为严格的环境规制,因此需要具备较高污染的废物综合处理的关键技术。当跨国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入东道国时,通过资金可以研发绿色生产线和污染废物处理相关技术,通过技术可以转移绿色生产流程及污染处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内资企业的生产环境,提高治理污染的技术水平。与此同时,跨国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可以有效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综合使用效率,降低清洁能源消耗和减少高污染气体的排放,提升太阳能产业集群效应。
  1.4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创新发展
  内资企业学习和模仿外资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东道国经济技术进步。同时,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出于成本考虑会在当地购买生产要素和中间产品。通常情况下,外资企业对产品要素有较高质量要求,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当地采购越频繁、技术标准要求越高,相关联的本地企业越多,产业链越长,技术外溢效应的作用就越明显。
  1.5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共享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使东道国的实际规模扩大,对实际劳动力有效需求越大,就业率就越高。一般而言,就业是居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居民就业率,能够有效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同时,外商投资的流入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收入,进而加大交通通讯、教育投入、医疗保险、卫生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人人共享。   2 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2.1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分析
  1999年到2018年间,广西实际利用外资呈现出几个波动区间。从图1看,广西外商直接投资从1999-2014年总体趋势上升,2004-2009年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3533亿美元。2010-2015年波动幅度较大,2013年以后增长较快,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峰值17.22亿美元。2016-2018年,连续三年下降,由2016年8.88亿美元下降到2018年的5.05亿美元。这数据说明广西利用外资仍处于低水平徘徊,其发展前景依然面临极大挑战。
  2.2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与方式分析
  2.2.1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分析
  下图为广西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分析(如图2)。从1999年至2018年,广西主要吸引了来自香港、澳门、英属维尔京群岛和新加坡的外国投资。1999-2008年,香港对广西的实际投资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2.02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0.35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但是,自2010年以来,香港已开始减少投资。广西的实际投资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5.2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2.24亿美元,实际下降了57%。从1999年到2006年,英属维尔京群岛在广西的实际投资总体上有所增加,但幅度相对较小,从1999年的0.68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17亿美元,翻了一番。从2006年开始,英属维尔京群岛减少对广西的投资,实际投资额呈下降趋势,到2018年达到0.31亿美元。新加坡在广西的实际投资大致分为三个区间,1999-2013年实际投资较少,增长缓慢,2013-2014年,投资增长大幅提高,增长较快,2014年达到峰值4.38亿美元,随后持续下滑,其余国家和地区投资较少。
  2.2.2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分析
  1999年至2018年,广西吸收外资方式主要由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进行投资。中外合作和股份制也是跨国公司在广西的投资方式,但比例相对较小。 通过图3可以看出,从1999年以来,广西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一直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两种方式为主,两种方式分别呈现不同波动幅度。外商独资波动幅度较大,2007-2011年所占比重持续上升,2015年达到峰值10.07亿美元。中外合资经营1999-2015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合资经营开始持续下滑,由2015年的6.45亿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2.31亿美元。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股份制这两种方式在广西并不常见,中外合作经营在2007年达到顶峰,为3.28亿美元。股份制也为数不多,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的1.56亿美元。
  2.2.3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广西实际利用外资主要分布在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见图4)。其中,1999-2011年,工业实际利用外资呈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6.44亿美元,占比最高,占全区63.5%。自2012年后,工业实际利用外资出现平缓波动,2017年后实际投资持续下滑。2014年以前,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实际利用外资波动较小,增长趋势平缓,自2014年后实现实际利用外资达到峰值,为4.5亿美元,占全区62.5%。从1999年到2008年,批发和零售贸易呈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顶峰,实际利用外资1.49亿美元。2009年以后,外商投资企业在批发零售行业的投资减少,导致广西批发零售业实际利用外资持续下降,2018年实际利用外资0.61亿美元。
  2.2.4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结构
  (1) 广西利用外商投资在城市空间结构上发展不平衡
  本文利用1999-2018年广西14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说明广西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从下图5可以看出,广西14个地市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外资比较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三个城市。南宁市实际利用外资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发展不稳定,波动幅度较大,呈现多个浮动区间。其中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峰值,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7339万美元,随后持续下滑,2013年开始回升,2015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高达31014万美元,但好景不长,随后持续上下浮动,自2017年后持续下滑。实际利用外资波动幅度最大的城市是桂林,桂林的外商直接投资从2009-2013年期间,利用外资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直到2015年达到65252万美元,位于14个地市平均水平的峰值,2015年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18年后开始增长。其余各市投资水平总体上较低,水平相当。大体上来看,广西各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差距较大,空间结构分布不合理。数据表明,广西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未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2) 广西各地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波动幅度较大
  如下图6显示了1999-2018年广西各地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的态势。总体来看,广西各地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近几年,来宾、百色、柳州和防城港的增幅波动较明显。其中,来宾2011年利用外资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百色2015年利用外资增速较快,2017年达到峰值;防城港2018年利用外资增速最快。其余城市增幅平稳,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广西经济总量较小,广西经济发展缓慢一直是目前制约广西外商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导致一些外资项目的配套資金难以及时到位,严重妨碍了外资的快速积聚和有效流入。
  3 广西经济发展质量的测算
  3.1指标确定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本文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的原则,结合广西自身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本文选取广西1999-2018年广西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从五个维度构建广西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该体系共有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其中包含10个正指标和2个负指标。正指标值越高,表明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越高,而负指标值越高,表明经济发展质量越低。本文收集的数据来自《广西统计年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和国家统计局。   3.2测算方法和结果
  在测算方法上,本文采用熵值法测算广西14个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并根据加权得到各指标的综合得分,从而对广西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出广西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中的各权重,由此计算出1999-2018年广西14个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分见下表2:
  由于测算结果的样本量较大,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14个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广西总体上分析
  从结果上看(如图7),广西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是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从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均值来看,2018年广西14个城市经济发展均值为6.35;其中有5个城市(贵港、百色、贺州、河池和来宾)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均值,占比为35%;其余城市均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均值,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该结果表明广西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大部分地市经济发展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从各市的静态比较分析
  由于数据集规模庞大,这里选取前中后三个时间段,即1999年、2010年和2018年三个年份对各市的综合评分指数绝对值进行分析。1999年,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分最高为南宁市,指数为6.10,其次是柳州、钦州和桂林,指数分别为5.65、5.56、5.49。综合评分最低的是贺州,指数仅为4.43。经过10年的发展,2010年,经济发展综合评分最高的是南宁,依然居首位,指数为6.88,相比1999年增长了12.78%。其次是钦州、柳州、梧州和桂林,指数分别为6.45、6.22、6.22和6.18。相比1999年均增长了10%以上。综合评分最低的是河池,指数为5.09,相比1999年,增长了12.6%。2018年,南宁市依然保持领先位置,经济发展综合评分最高,指数为7.33,相比2010年增长了6.5%,由于南宁市拥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在广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引领作用。钦州和北海位列其次,指数分别为6.96和6.65,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7.9%和8.1%;百色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最低,指数为5.40,与南宁差距达1.93。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水平城市间不均衡程度较为明显。
  (3)从各市动态比较分析
  从各市的增长速度来看(如图8),总体呈平缓增长趋势,但增长非常缓慢,年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1%-2%。其中增长较快的是百色和河池,增速分别为2.6%和2.5%。其次是南宁、防城港、钦州,增长速度均为1%。增长最慢的是梧州,增速为0.2%。
  4实证结果及分析
  4.1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本文参照崔建军(2014)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方法[1],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下标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被解释变量equl,即y,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解释变量为外商直接投资(fdi),控制变量为X1—X3:X1财政依存度(fisc),X2人口密度 (tops),X3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比重 (tech)作为一组控制变量,ε表示随机扰动项。
  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y):根据上文计算得出1999-2018年广西14个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来衡量。
  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fdi):是经济开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洪光(2014)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資所产生的“规模效应”、“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本文用实际利用外资数来衡量外商投资的水平,对该变量取对数。
  控制变量:
  (1)财政依存度(fis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的比重。孟惊雷(2019)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财政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越高,说明地方财政资源越丰富,其经济运行质量越高。[3]具体来说,我们用财政收入占GDP比例来衡量,本文对其取对数。
  (2)人口密度 (tops):指单位面积所拥有的人口数量。王锋(2017)指出,通常而言,人口密度控制在合理区间,能给社会带来更多价值;而当其超出地区承载范围时,容易产生拥挤效应,不利于地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4]本文对该变量取对数。
  (3)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比重 (tech):戴丽娜(2019)在研究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指出,科技服务业是指社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知识向公众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促进科技服务快速健康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产业高级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5]本文对该变量取对数。
  4.2 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
  本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广西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相关数据涉及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维度,因此选取广西14个城市为代表作为调查对象,并以1999-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以及广西各城市统计年鉴。同时,本文采用Stata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插值法对少量缺失数据进行补齐。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下表所示(如表3)。
  4.2.1相关数据检验
  (1) 平稳性检验
  在模型回归之前,为了避免所选数据出现伪回归或假回归,需要对数据进行平滑测试以确保回归结果有效。本文采用LLC检验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只要检验拒绝原假设,序列就是稳定的。LLC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在原始序列LLC检验显著性水平为1%的条件下,所有变量均拒绝原假设,证明数据是稳定的。
  (2) F 检验和 Hausman 检验   模型的选择主要是通过F检验和 Hausman 检验,Hausman 检验主要是筛选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最初的假设是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如表5所示,Hausman检验P=0.0000<0.05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为最佳。因此,本文通过两次检验,最终选取固定效应模型。
  4.2.2回归结果分析
  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为了最大程度的解释因变量的变化,这里对自变量逐一进行了检验。当原来引入的变量由于后一个变量的引入而不再显著时,则将其剔除。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既无显著的变量被选入方程中,也没有不显著的自变量从回归方程中剔除。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固定效应的结果均显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系数值略有差异,但方向和显著性水平基本证明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结果来看,回归系数为0.0192,在1%以内水平显著,说明广西14个地市在1999-2018年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其中原因主要在于:(1)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规模效应使东道国扩大投资规模和资本存量,从而弥补由于资源不足导致的储蓄和外汇缺口;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有助于本土企业员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形成高效生产能力,从而使人力资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优势,有助于要素成本跨国际流动,从而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2)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改变就业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3)当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东道国时,通过资金可以研发绿色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可以转移绿色生产流程及污染处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内资企业的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升产业集群效应。(4)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打破东道国的市场准入壁垒,倒逼本土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新一轮技术革新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扭转自身不利地位,提高市场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5)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增加政府收入,随着政府收入的增加,政府将加大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成果配置,使经济发展的红利人人共享。因此,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来分析,均可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财政收入的增加,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于人口密度,适度的人口密度有利于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外商投资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后,通过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源从事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外资企业培训体系较为健全,在外资企业培训的员工一般具有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理念和工作模式。人才流动,会将先进知识技术、专业技能和经营理念等带入本地其他企业,进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科技服务业通过服务现代产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有利于高端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熵权法计算了1999-2018年廣西14个城市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基于面板回归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面板回归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通过面板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回归系数为0.0192,在1%以内水平显著,说明广西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前文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分析,均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因此,扩大利用广西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利用外资力度,强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能更好地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5.2 对策建议
  (1)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
  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广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加强广西交通、邮电、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配套, 加快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更方便快捷的出省、出海通道。同时,充分利用广西自然资源分布广泛的优势,重点推进南宁、柳州、贵港海绵城市建设,南宁、柳州地下公共隧道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质量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外商投资信心。
  (2)优化营商环境
  广西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外商直接投资信心不足。因此,优化营商环境尤为重要。营商环境包括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一是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规范的投资环境。二是积极制定相应政策,维护稳定的政策环境。提高政策的针对性、连续性和透明度,减少政策的频繁频率,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三是简化手续,缩短工作时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重视项目签约的后续跟踪和支持服务。四是加快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3)强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
  通过外资流入实现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打造和培育科技示范园区,强化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通过引进一批外资龙头企业,带动下游企业竞相入驻,加速科技园区内相关企业技术革新,有力推动产业链发展。同时,力争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与外资龙头企业相辅相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机制,推进科技园内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链经济。积极创建玉林、来宾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创新示范区建设,形成企业主导产业、工业园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模式,促进经济优质发展。
  (4)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和吸收能力
  本地企业通过模仿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因此,广西应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使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示范效应,推动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同时,广西可以提供外资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以降低研发成本,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广西各城市设立研发机构进行研发投资。本地企业应积极与外资企业建立前后向关联,改进技术水平,提高对技术的吸收能力。建立研发和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科技研发人员不断模仿和创新,提高自身学习和吸收能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应加强与本地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与交流,将研发成果与产业相结合,为本土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促成科技与经济发展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崔建军,吕亚萍.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1998-2010年面板数据[J].经济问题, 2014(01):119- 123.
  [2]随洪光,刘廷华. FDI是否提升了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来自亚太、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11).
  [3]孟惊雷,修国义.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35(16):171-175.
  [4]王锋,李紧想,陈进国,刘娟,吴从新.人口密度、能源消费与绿色经济发展——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01):6-12.
  [5]戴丽娜,鲁媛欣.河南省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18(03): 38-42.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宋晓雷(1986-),男,汉族,湖北随州人,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  摘要:2020年我国宏观经济可以说是稳中趋缓,“伺机”而动,收获满满。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这对于企业来说又是一次发展契机,燃煤火电厂是一类助力经济发展但是又同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的企业,如何在当期宏观经济发展背景下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呢?本文以会计核算管理为研究视角,尝试探索该类企业如何借助于宏观经济发展的
期刊
作者简介:杨璐(1989— ),女,汉族,湖南安乡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会计学会基金项目“基于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校预算管理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HNKJB01)。  摘 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省属高校预算管理仍然存在校内预算与部门预算两张皮,决算报表失真;校内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全面;校内预算编制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等问题。通过分
期刊
作者简介:冯利(1977— ),女,汉族,山东济宁人,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 要:文章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为研究主题,首先剖析了新时代下财会监督的内涵和外延,然后深入分析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
期刊
作者简介:刘洋(1986-),女,汉族,辽宁沈阳人。主要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中共沈阳市委教科工委高校“双服务”项目《推进沈阳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特色旅游發展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刘洋。  摘要:“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任务,国家对乡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逐步实现乡村的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乡村振
期刊
作者简介:李国栋(1982— ),男,汉族,河南新密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ZDJJ41)。  摘 要:基于协同理论视角,结合Y大学为例,探讨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协同理论;内部控制;工程建设  高校工程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关注,较为严
期刊
作者简介:李奕凡(2000— ),男,汉族,江苏徐州人。主要研究方向:战略与风险管理。  摘 要: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重中之重的。自我国房地产行业开始市场化以来,其行业环境一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房地产技术不断革新,国家政策不断改革,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而生,房地产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本文从组织结构这一角度,基于风险管理和组织结构相关理论,以房地产行业中的领导企业之一——以万
期刊
作者简介:薛菲(1995-),女,汉族,山东青岛人,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管理会计。  摘要:本文以A中型塑料公司为例,梳理了公司预算管理的现状,进一步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从制度与组织机构、部门沟通与预算编制、人员素质与参与度、激励机构与向心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战略导向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战略目标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覆盖,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
期刊
作者简介:杨战军(1982-),男,汉族,天津人。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摘 要:企业治理的内部财务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控制决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业务发展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财务控制管理的创新。文章结合实际,从主观管理、体制建设、审计监管和财务预算入手,阐述了企业财务内控执行所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希望对于财务内控不健全
期刊
作者简介:张锁林(1983— ),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肩负着不容忽视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存在着很多管理风险,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风险,所以要求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有效的识别和规避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
期刊
作者简介:辛桐(1977— ),男,汉族,天津人,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核算与管理。  摘 要:在新时期发展大环境下,中学需在财务管理中切实与全面的掌握新会计准则,从而给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合理的参考借鉴作用。在此期间,务必重视其中要点,按照科学分析方法增强中学财务管理质量和工作成效。文章将根据实际的中学财务管理案例,深入探讨与分析新会计准则内容。在此基础上,钻研中学财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