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主体,教学求“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0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未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教轻学,片面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出现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出现全新的变化。
  一、变“师问生答”为“生问生议”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贵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掌握发现问题的技巧。然而,目前还有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师生间一问一答的方式。教师设计的问题往往都是根据自己讲课的需要和方便,而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所提的问题有的太难,有的太易,很难做到有的放矢。教师俨然法庭上的法官,学生的对错完全由教师来裁决,学生将教师视若神明,一切由教师说了算,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呢?
  我们可以从课题着眼。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学生很容易掌握的一种发问方式。例如教学《称象》一课时,在板书课题、观察彩图后,我问学生:“看到题目和彩图,大家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说道:“我想知道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学生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便已处在了学习的主动位置,但是怎样解答这些问题,他们往往寄期望于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急于解答,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或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争先发表见解,通过思和议解决了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习热情更高。
  还可以从文章的某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引导学生发问。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焦急”是着急的意思,“耐心”是不着急的意思,两个词用在一起不是矛盾吗?经过阅读、思考、讨论、争辩之后,学生终于找到答案:“焦急”是说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总理的灵车;“耐心”是表现老奶奶不见灵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学生知道了两个词非但不矛盾,反而用得相当准确,恰如其分地突出了所有等灵车的人的心情。我顺势加以点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要特别注意这样看似矛盾的地方。”又如《一束鲜花》中有这样一句话:“总理拿起一束鲜花,看了看,亲切和蔼而又严肃认真地指出……”读完后,立刻就有学生提出:“亲切和蔼”与“严肃认真”似乎有些矛盾?有的学生则对此加以分析:“这两个词用在这里看似矛盾,实际上突出了总理两个方面的品质……”还有学生将这种“矛盾”用法应用到了作文中,有一位学生在写《我的妈妈》时,开头就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位和蔼可亲而又严肃认真的人。”这样,学生由回答问题到学会提问进而应用到作文中,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无形中得到了发展。
  可见,把“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转变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其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逐渐摆脱了对教师的绝对信赖,逐渐掌握了读课文的方法,真正“无师自通”。
  二、变“琐碎分析”为“自读自悟”
  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感悟”的实质是意会,它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心理过程。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烦琐的讲解和“庖丁解牛”式的分析能达到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感悟”。因为“感悟”首先应有所感,只有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声,才能使文中的人、物、情、景等和作者已有的背景、感知经验碰撞、接通、共鸣,才能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有通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聆听”作者的倾吐,领略作者笔下的人、物、情、景,感受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体验语言文字在特定语言情境中所展现的生命力,语言文字才不再是枯燥、机械的抽象符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也不再是单向的机械设计和被动接受,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主体的感悟、作者的倾诉与教师的关爱融于一体的语言交际过程、生命活动的过程。学生的感悟只有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才能得到最佳发展,达到“丰富多彩”的感悟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变琐碎的分析为自读自悟。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就如何让学生自读自悟、体验成功做了这样的尝试:第一步让学生通过读“小艇的样子”这部分内容自己画小艇,第二步让学生自己评所画的小艇,第三步全体学生边读书上的句子边“指导”教师画小艇,第四步师生一起归纳小艇的特点是“长、窄、深、翘”,最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这样安排的教学过程中“画”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描述的事物。学生在评“画”时和“指导”教师作画时始终联系课文语句,通过画中读,读中画,在“画—评—结”的自主实践中,读书思考,分析比较,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让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感动自己,感染听者,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要给学生自主阅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先与文本充分交流之后,再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在与教师、文本不断的对话过程之中,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
  三、变“关注个别”为“全员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关注少数反应快、思维活跃的学生,整堂课就是老师领着班里的几个尖子生讨论学习,而大多数学生既没动手,又没动口,更不用动脑,他们总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掌声和鲜花不属于他们,长此以往,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不感兴趣。新课程强调面向每位学生既是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又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譬如,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有位教师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于是,爱好朗诵的学生动情地吟诵,爱好绘画的学生用画笔描绘诗境,爱讨论交流的同学三三两两地坐到一起,品味诗歌表达的意境,爱表演的学生“粉墨登场”,演绎诗中描绘的感人的送别场面。学生兴趣盎然,对这首诗的意境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各有所思,各有所得,都能享受到学习的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一种“我也能行”的感受,平時他们与鲜花和掌声无缘,今天也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我,享受成功。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更多地让位于学生,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有效参与,真正享有参与权。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肩负着教给学生基本的拼音字母、最简单的汉子教学、最简单的组词、最简单的造句,这些都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如果还是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就会使得学生变得不适应现今社会,为了知识而死记硬背,这不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宗旨。提高课堂实效,抓住学生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 兴趣教学 小学语文教
期刊
摘 要: 语感是言语能力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亲近母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本文论述了语感培养的意义及重要性,分析了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语感能力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语感的强弱影响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效果的好坏,制约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面临的话题。教师要切实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和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效率 有效性  一、引言  在语文教学调研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辛苦地
目的:通过硬膜外注射制备好的退变椎间盘髓核混悬液来构建非压迫腰椎间盘突出模型,来为临床试验研究提供一种较简便的试验模型。用丹参注射液治疗SD大鼠非压迫腰椎间盘退变的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正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怎样将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则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认为可按三个步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正确解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前提,其次,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关键细节,最后,要让语文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一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
叙述了加拿大 9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training
期刊
语文互动教学就是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产生教学共振,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互动需求  语文互动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可以做做玩玩,以“动”激趣;可以展开讨论,以“辩”激趣等。  (一)创设情境。面对小学生平时生活中较少接触到的内容,教师如何激发其学习兴趣呢?创设情境是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