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灵动”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定教,整体优化。《水和水蒸气》的教学是怎样凸显这种理念的呢?
“和谐”,一是指生命论意义上的和谐。科学课中,主要体现在要充分保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导入新课时,教师根据课前调查,确定了学习任务:一是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用湿抹布擦黑板的情景;二是仔细观察湿抹布中的水迹慢慢变干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三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水会变成云、变成雨、变成雾、变成水蒸气吗?水迹哪儿去了?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除了给予赞许外,并没有作出解答。等学生都问完了,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了“水迹哪儿去了”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这样处理,既充分地尊重了学生,又准确地敲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是指系统论的和谐。“和谐·灵动”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由五个环节构成,各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主动探究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中,教师先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假想出问题的答案。如,“水在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学生假想出了很多答案: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火上烤、用扇子扇、用大风吹……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火柴、蜡烛、勺子、抹布等学习材料,让他们根据假想答案制定加快水蒸发的对比实验计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的。最后,引导学生描述水变成水蒸气的详细过程。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灵动”,即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或有价值的生成灵活应对,及时调整预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在参与学生加快水蒸发的探究活动时发现了问题:有一个小组没有按照对比的方法实验,只将其中的一只勺子加热,另一只勺子滴水后也没有呈水平方式摆放。教师当机立断,修正了预案,改用先演示、后分组的教学方法。这样引导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
“和谐”,一是指生命论意义上的和谐。科学课中,主要体现在要充分保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
导入新课时,教师根据课前调查,确定了学习任务:一是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用湿抹布擦黑板的情景;二是仔细观察湿抹布中的水迹慢慢变干的现象,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三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水会变成云、变成雨、变成雾、变成水蒸气吗?水迹哪儿去了?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除了给予赞许外,并没有作出解答。等学生都问完了,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了“水迹哪儿去了”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这样处理,既充分地尊重了学生,又准确地敲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是指系统论的和谐。“和谐·灵动”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由五个环节构成,各环节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主动探究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中,教师先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假想出问题的答案。如,“水在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学生假想出了很多答案: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火上烤、用扇子扇、用大风吹……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火柴、蜡烛、勺子、抹布等学习材料,让他们根据假想答案制定加快水蒸发的对比实验计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的。最后,引导学生描述水变成水蒸气的详细过程。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灵动”,即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或有价值的生成灵活应对,及时调整预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教师在参与学生加快水蒸发的探究活动时发现了问题:有一个小组没有按照对比的方法实验,只将其中的一只勺子加热,另一只勺子滴水后也没有呈水平方式摆放。教师当机立断,修正了预案,改用先演示、后分组的教学方法。这样引导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使实验取得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