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以期为我国高校分类管理、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开发和校企合作等提供有益借鉴,引导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校进行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分类管理 资格框架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杨严严(1987- ),男,安徽阜阳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史、职业教育;郭志明(1965- ),男,山西运城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天津 300387)李妙迪(1990- ),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学)“应用技术型高校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JA150055)和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世纪美国社会变迁与学校制度演进研究”(课题编号:DOA1203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8-0024-04
在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高校分类管理制度和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开发等顶层设计不完善、校企合作缺乏刚性制度和内在动力等问题。笔者通过分析世界西方发达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了解其发展历程,以期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发达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20世纪中后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纵观其发展轨迹,基本可划分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多元化扩张阶段、21世纪初至今的内涵提升阶段。
1.起步阶段。“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得以恢复并快速发展,世界高等教育大发展,招生规模急剧扩张,促使各国高等教育纷纷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甚至普及型转变。“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①为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科学技术、产业结构带来的改变,满足人力资源对新的产业结构的需求,各国纷纷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经济腾飞的需求。自此,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得以确立并发展起来。例如,日本政府为满足经济规模扩大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拓宽了从高等专门学校升入大学的通道。日本政府于1976年设立了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长岗技术科学大学,主要招收工业高中和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德国政府为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现状,将原德国工程师学校、经济高级专科学校等改制为应用科技大学(FH),并实施建立区域高等教育系统计划,使得高等学校的区域分布更为合理。
2.多元化扩张阶段。在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终身教育思想及人本主义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主要从提高单位院校的运行效率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两方面入手。为满足终身教育、经济社会和个人发展等需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同时,德国政府也非常重视人才质量的培养,在专业设置和培养人才时紧贴社会需求。应用科技大学找准定位,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跨学科的应用型专业如工业工程与管理、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经济法学等不断增多。1983年,荷兰教育与科学部发布的白皮书“规模扩大,任务再分配与集中”(Scale Enlargement,Task-reallocation and Concentration,STC)拉开了应用技术大学合并的序幕,使得应用技术大学的运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②
3.内涵提升阶段。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以调整和巩固各自的高等职业教育。尽管不同国家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不同,改革形式和措施也多样化,但仍可以梳理此阶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人才培养与产业界间的联系与互动进一步密切、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进一步加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发展国际化等。为快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科技人才,欧洲产生了“博洛尼亚进程”,直接推动了欧洲国家本科技术教育的学位改革及学分互认。为迎接挑战,德国引入国际通用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制定了“德国高校毕业资格框架”。英国也积极发展与欧洲学分转移系统相兼容的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制定了《资格与学分框架(QCF)》,以融入国际高等教育空间。日本经由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合作,共同推动“日本模式双元制”,深化产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
二、发达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
世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昭示我们,发达国家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建立高校分类标准体系。对高校进行相关分类,有利于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满足政府分类管理高校的实际需要。美国卡内基大学的分类标准实施40年来,虽为了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而不断修改,但分类的主要依据都是院校每年授予学位的层次和数量。2006年2月,美国卡耐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对其大学分类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向社会正式公布。修改后的大学分类标准将美国4000多所大专院校分成六大类:大专学院、博士点大学、硕士点大学、本科学院(其中又分成3种类型大学)、专业学院、部落学院,③其中,把从事本科教育或专科教育作为本科学院的定性标准,把每年授予的学士学位占全部本专科毕业生的比例作为本科学院的定量标准。这种多样化的院校类型明确了各自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推动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优化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欧洲高校分类强调不同类别高校的特质,其分类项目所构建的高校分类体系被称为“大学图”。它没有按照常规方法将大学简单分成几大类型,而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在学生、高校、工商业界、政府和研究人员五大高等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和参与下,采用理论研究、预调查集中讨论等方法确定了学科专业、知识转化、教育国际化等6个维度共计23个分类指标的分类标准,④并通过分类工具呈现了欧洲各所大学的发展现状,便于使用者从不同视角对高校进行考量。欧洲高校分类项目绘制了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图景,提高了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透明度,“将更好地理解院校的使命、特征和运作情况,将增进人才的流动性、院校间的相互合作、欧洲高等教育文凭的认同,从而促进欧洲高校多样化发展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⑤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分类管理 资格框架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杨严严(1987- ),男,安徽阜阳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史、职业教育;郭志明(1965- ),男,山西运城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天津 300387)李妙迪(1990- ),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学)“应用技术型高校标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JA150055)和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世纪美国社会变迁与学校制度演进研究”(课题编号:DOA1203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8-0024-04
在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高校分类管理制度和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开发等顶层设计不完善、校企合作缺乏刚性制度和内在动力等问题。笔者通过分析世界西方发达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了解其发展历程,以期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发达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20世纪中后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纵观其发展轨迹,基本可划分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的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多元化扩张阶段、21世纪初至今的内涵提升阶段。
1.起步阶段。“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得以恢复并快速发展,世界高等教育大发展,招生规模急剧扩张,促使各国高等教育纷纷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甚至普及型转变。“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①为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科学技术、产业结构带来的改变,满足人力资源对新的产业结构的需求,各国纷纷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以适应经济腾飞的需求。自此,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得以确立并发展起来。例如,日本政府为满足经济规模扩大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拓宽了从高等专门学校升入大学的通道。日本政府于1976年设立了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长岗技术科学大学,主要招收工业高中和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德国政府为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现状,将原德国工程师学校、经济高级专科学校等改制为应用科技大学(FH),并实施建立区域高等教育系统计划,使得高等学校的区域分布更为合理。
2.多元化扩张阶段。在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终身教育思想及人本主义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主要从提高单位院校的运行效率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两方面入手。为满足终身教育、经济社会和个人发展等需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改革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同时,德国政府也非常重视人才质量的培养,在专业设置和培养人才时紧贴社会需求。应用科技大学找准定位,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跨学科的应用型专业如工业工程与管理、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经济法学等不断增多。1983年,荷兰教育与科学部发布的白皮书“规模扩大,任务再分配与集中”(Scale Enlargement,Task-reallocation and Concentration,STC)拉开了应用技术大学合并的序幕,使得应用技术大学的运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②
3.内涵提升阶段。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以调整和巩固各自的高等职业教育。尽管不同国家的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文化传统不同,改革形式和措施也多样化,但仍可以梳理此阶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如人才培养与产业界间的联系与互动进一步密切、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进一步加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发展国际化等。为快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科技人才,欧洲产生了“博洛尼亚进程”,直接推动了欧洲国家本科技术教育的学位改革及学分互认。为迎接挑战,德国引入国际通用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制定了“德国高校毕业资格框架”。英国也积极发展与欧洲学分转移系统相兼容的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制定了《资格与学分框架(QCF)》,以融入国际高等教育空间。日本经由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合作,共同推动“日本模式双元制”,深化产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
二、发达国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
世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昭示我们,发达国家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建立高校分类标准体系。对高校进行相关分类,有利于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满足政府分类管理高校的实际需要。美国卡内基大学的分类标准实施40年来,虽为了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而不断修改,但分类的主要依据都是院校每年授予学位的层次和数量。2006年2月,美国卡耐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对其大学分类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向社会正式公布。修改后的大学分类标准将美国4000多所大专院校分成六大类:大专学院、博士点大学、硕士点大学、本科学院(其中又分成3种类型大学)、专业学院、部落学院,③其中,把从事本科教育或专科教育作为本科学院的定性标准,把每年授予的学士学位占全部本专科毕业生的比例作为本科学院的定量标准。这种多样化的院校类型明确了各自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推动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优化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欧洲高校分类强调不同类别高校的特质,其分类项目所构建的高校分类体系被称为“大学图”。它没有按照常规方法将大学简单分成几大类型,而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在学生、高校、工商业界、政府和研究人员五大高等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和参与下,采用理论研究、预调查集中讨论等方法确定了学科专业、知识转化、教育国际化等6个维度共计23个分类指标的分类标准,④并通过分类工具呈现了欧洲各所大学的发展现状,便于使用者从不同视角对高校进行考量。欧洲高校分类项目绘制了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图景,提高了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透明度,“将更好地理解院校的使命、特征和运作情况,将增进人才的流动性、院校间的相互合作、欧洲高等教育文凭的认同,从而促进欧洲高校多样化发展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