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骶髂螺钉与重建钢板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007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Mata分析评价经皮骶髂螺钉与重建钢板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主要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自建库至2016年12月所有比较经皮骶髂螺钉与重建钢板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共纳入4篇临床研究,其中1篇为RCT,3篇为CCTs,共计334例患者,其中经皮骶髂螺钉组162例,重建钢板组172例(经皮重建钢板组66例,前路重建钢板组1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骶髂螺钉组的手术时间与经皮重建钢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经皮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少于前路重建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经皮骶髂螺钉组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显著小于经皮重建钢板组和前路重建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但经皮骶髂螺钉组的术中X线暴露次数显著多于经皮重建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经皮骶髂螺钉组与经皮重建钢板组间骨折复位Matta标准优良率及功能恢复Majeed标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皮骶髂螺钉组优于前路重建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经皮骶髂螺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前路重建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经皮骶髂螺钉组与经皮重建钢板组的术后骨折部位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

结论

与前路重建钢板固定相比,经皮骶髂螺钉和经皮重建钢板固定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经皮骶髂螺钉在手术切口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占优,但需要较多的术中X线透视,且技术要求更高。

其他文献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包括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大类。近年来,由于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不断进步,P-NETs的诊断率明显增高。以有丝分裂数和Ki-67阳性指数为基础的分级方案对P-NETs的诊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P-NETs是一组生物学行为较为惰性的恶性肿瘤,其手术可切除率及远期疗效明显
目的调查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和术后替代疗法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和关系。方法宁波市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甲状腺癌术后采用替代疗法服药治疗的患者230例,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125例参与调查,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替代疗法服药依从性总分为(47.28±11.49)分,中、低等依从水平患者占90.1
期刊
骶骨骨折多数为高能量暴力损伤所致,常伴有腰骶丛损伤,严重时可致骨盆后环不稳定或腰骶结合部失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是Denis分型、Tile分型、Isler分型、Denis Ⅲ型,近几年腰骶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作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常在临床上得到应用。目前骶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及置入方法正向、高效、安全、微创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同内固定方式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本文就目前骶骨骨折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及儿童孟氏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63所医院诊治的孟氏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Bado分型等数据。将东部地区35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共收集593例孟氏骨折患者,占同期前臂骨折的1.15%,占同期全身
如何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是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切口负压伤口治疗技术(iNPWT)逐步被应用于术后一期缝合切口,以期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拟通过文献回顾阐述iNPWT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结其临床应用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目的总结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治疗高位骶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骶管减压联合腰椎-骨盆固定术治疗的32例高位骶骨骨折脱位合并脊柱-骨盆分离患者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23~41岁,平均34.3岁;根据Roy-Camille分型:Ⅱ型9例,Ⅲ型23例;S1骨折脱位25例,S2骨折脱位7例。使用Gibbons分
目的利用踝关节的CT三维重建数据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软件设计后踝解剖锁定钢板。方法利用Mimics 10.01软件对20例志愿者的正常踝关节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后踝的内侧内翻角、外侧内翻角、扭曲高度、置入螺钉安全区高度、后踝后唇宽度等解剖学指标。采用Un-graphics NX5.0软件设计后踝解剖锁定钢板。应用3D打印技术等比例(1∶1)制作后踝解剖锁定钢板模型,将钢板模型置于15例成人新
目的分析髂腰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并探讨其处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的20例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4~59岁,平均35.5岁;骨折按照Denis分型: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8例。记录并随访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1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5~32周(平均19周)。
目的探讨前路板钉联合后路经皮腰-髂钉棒固定治疗累及单侧骶骨Denis Ⅱ区旋转垂直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9例累及骶骨Denis Ⅱ型合并Tile C1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均采用前路板钉联合后路经皮腰-髂钉棒内固定治疗,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改良RDQ问卷评分、Oswestry残疾障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