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阻击战:扭转朝鲜战争态势的关键之战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铁原,位于朝鲜半岛的“肚脐”部位,这是一个被美国人称作Cheorwon的小城,南北朝鲜之间有3条铁路在此交汇,分别通向南方的汉城,北方的元山和东方的金刚山。铁原对作战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已经被美军的飞机给破坏了,如果美军攻下了铁原,几十万人又被断了退路,没有粮食弹药,主力极有被全歼的可能。如果志愿军在铁原顶住了李奇微的进攻,既杀了他的锐气,又重新在“三八线”附近构筑了新的战线,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为此,1951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里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一场绝地反击战。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军史书籍把它当做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一次战斗,或者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这场阻击战的兴趣逐渐升温,它的战略意义渐渐地被世人所认识。
  
  李奇微:踌躇满志的新任“联合国军”主帅
  
  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渡过临津江南下,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毛泽东主席于4月28日复电彭德怀说:“从此次敌人且战且退及在此以前的沿海袭扰的情况来看,敌人确有诱我南下然后在北部登陆的企图”,“目前应以敌人很快登陆做准备,免陷于被动。”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战役部署中,一直把反登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通盘考虑。在第五次战役中,刚刚正式接替麦克阿瑟将军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的陆军中将李奇微,采用了一个经过周密设计的战术:面对志愿军的如潮攻势,李奇微命令前线总指挥范弗里特中将步步为营,以每天30多公里的速度节节后退,尽量避免和志愿军近战、夜战,而依靠远程炮火给志愿军部队以最大的杀伤;与此同时,美军强有力的空军部队则受命全力以赴切断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
  李奇微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为“礼拜攻势”,意思是说,志愿军凭借自己随身携带的补给,其进攻态势只能维持一个星期。李奇微发现,志愿军脆弱而漫长的后勤补给线正是其最大弱点。李奇微的战术意图是,充分发挥其机动兵团的作用,待志愿军耗尽粮弹时,突然出击,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将志愿军主力全歼于堪萨斯线(“三八线”)附近。按照他的设想,对志愿军的这次歼灭战将是一次美军在自己设计的时间和地域、按照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进行的一场战役。李奇微认为,他的战略构想可以最大限度地回避志愿军擅长的迂回、穿插、夜袭、近战等手段,却最大限度地发扬美军在后勤、空军、火力、机动等方面的优势。他暗地里自鸣得意:他的这一宏伟的作战计划,在一向依赖装备的美军中堪称“罕见的经典谋划”。这个战术,李奇微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战役中曾进行过尝试,并且颇有成效。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对付志愿军的“灵丹妙药”。不过,那时候在他的头顶上,还有一个既功勋卓著又妒贤嫉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到了第五次战役,这个制约自己的上司被彻底解职了,“联合国军”方面从始至终都是由李奇微策划指挥,这给了他充分发挥自己军事天才的机会。
  由于志愿军在朝鲜境内没有空军基地,美军完全控制了“三八线”前后的制空权,使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遭到极大的破坏。即使这样,志愿军的攻势仍然让美国人感到吃惊:5月15日,志愿军完整控制了北汉江上的清平川大桥,南朝鲜首都汉城三面被围。但此时,志愿军前线部队已弹尽力竭,连军长每天也只有一碗炒面充饥。
  志愿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让如潮的攻势持续了4个星期,尽显中国人的坚韧本色。然而,李奇微“磁性后退”、不打近战的战术,使前线双方官兵的士气出现了极度的不对等。志愿军士兵带着轻蔑的口吻说:“美国兵不行,从来不敢和我们拼刺刀!”受到鼓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把吃苦耐劳、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发挥到了极致。
  
  铁原战役前的较量:敌我双方得失互见
  
  就在这时,在东线,南朝鲜少将刘载兴指挥的韩军第三军团被打得全线崩溃,一口气向南退出113公里,愤怒的李奇微一面下令美军第十军团匆匆顶上去挡住这个大缺口,一面在5月23日下令撤了刘载兴的职,韩国第三军团解散,就此撤销建制。
  但是,单靠精神是不可能打赢一场现代战争的,在后方补给遭严重掣肘的情况下,志愿军的攻势终于退潮了。事实上,发动第五次战役的时候,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就已存在相当大的缺口。这时,彭德怀敏锐地意识到,从4月开始向“三八线”以南推进的部队,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志愿军的补给线在敌军飞机的绞杀下完全无法跟上部队的步伐,前线部队处在粮弹两缺的危险境地,而撤退的“联合国军”却销毁了一切可能被志愿军缴获的粮食和弹药。彭德怀30年的血战经验让他敏锐地意识到,美军正在酝酿一次对我志愿军的战略包围,志愿军主力3个兵团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他果断下令,前线所有部队停止进攻,他坚信美军正在酝酿一个等待中国军队给养断绝后予以歼灭全军主力的重大阴谋。5月21日,志愿军总部下令,前线各军迅速后撤,转向“三八线”附近进行防御。
  彭德怀是对的,但是,李奇微比他的动作更快。就在志愿军下令后撤的前一天,“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已经下达了反攻的命令,这个老谋深算的美国将军准确地在志愿军前线给养用光之时全线反击。在东线,5月28日,由于指挥失误和动作迟缓,志愿军第六十军一八○师经过激战,除师长郑其贵等得以突围外,大部分官兵牺牲或被俘,这是志愿军战史上遭到敌军毁灭性围攻打击的、建制最大的部队。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一八○师官兵的顽强抵抗,吸引了美军在东线和中线的主力,迟滞了美军的攻击速度,当美军终于结束了对我一八○师的围攻、整顿好部队向北推进的时候,从左翼赶来增援的第二十军已经到达加平和春川背后的华川,堵住了战线的缺口。
  
  李奇微反客为主: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
  
  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朝鲜战场,“诱敌深入”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屡试不爽的战术,可李奇微居然也用起了中共军队最擅长的战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攻防转换,铁原终于出现在中美两军的视野里:这里是志愿军的后方补给基地,也是交通枢纽,志愿军的物资和后方机关正在从这里后撤。彭德怀似乎能够猜得出李奇微在想什么:铁原、金化一线,是朝鲜国土中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被称为“铁三角”。这里山岭连绵,数座高山成互相呼应的阵形,巍然耸立,占领这里便可以无遮拦地向北俯瞰,是美军继续北进的绝好的冲击地;这里公路和铁路密集,在几大要地之间交叉纵横,是朝鲜中部的交通枢纽,无论是从防御还是从进攻来讲,这里都是转运物资、屯集兵力的最佳地点。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冲,是任何一个军事家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占领的地方。
  从前线陆续退下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部队都在向铁原靠拢,有的在穿插中已经失去建制,他们需要在这里获得补给,然后在其后方整理队伍并建立一条新的战略性防线。更重要的是,铁原以北一马平川,是朝鲜难得的平原地带,也正是最适合美军机械化部队行动的地区,如果被美军抢先进占铁原,弹尽粮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部队将很难再找到有利的地形据以抵抗。没有坚固工事的掩护、没有弹药,中国军队那些机动灵活的战术将无法施展,“联合国军”可以依靠绝对优势的飞机大炮将他们歼灭在汉江平原北端的丘陵上。如果志愿军和敌军赛跑,两条腿怎能跑得过敌人的汽车轮子?饿着肚子的志愿军将成为机械化“联合国军”围猎的对象。
  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中将,率领美军在每天以32公里的后撤之后开始了疯狂的反击,他正在为几年来第一次有机会按照自己擅长的、以机械化部队和重火力在平原丘陵地区攻击已经失去了后方补给的志愿军而暗自欢喜。美军攻击部队共分3路:右路,美军骑兵第一师、第二十五师,英军第二十八旅、二十九旅,南朝鲜军第一师、加拿大军1个旅,目标为志愿军后方枢纽铁原。中路,是美军第七师、第二十四师,南朝鲜军第六师,以南汉江畔的杨平为基地,中路“联合国军”正在朝加平、春川方向推进。左路,美陆战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南朝鲜军第一兵团,以横城为后方,在日本海方向朝麟蹄、襄阳一线推进。
  从兵力上说,左路敌军数量最多,然而这一路并不是最危险的。因为这条战线主要是在山区,正是志愿军最擅长的山地作战区域,在这里,志愿军部署了第十二、二十、二十七军共3个军,并有朝鲜人民军主力第二、第三、第五军3个军团配合作战,这里是整条战线上美军机械化优势和火力优势最不明显的一段。面对在山地灵活出没的志愿军,美军始终无发打出歼灭战来,战至5月下旬,敌军攻击动能基本耗尽,志愿军甚至还能够从这里抽出第二十军向中线增援。
  在中路,和美军对峙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是第三兵团和第九兵团,面对敌军进攻边打边退。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较好地利用了其火力和机动的优势,志愿军虽然伤亡比较大,但是仍然能组织比较坚固的防线。
  最大的威胁来自右翼,这里的美军蓄势已久,而且地形多为平原、丘陵,对装备较差、机动性不强的志愿军来说,是最危险的作战区域,这里位于汉城西北一带,是日本殖民朝鲜时道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朝鲜少有的平川地带。李奇微的胃口很大,这一战,在右路战线集中了4个师的兵力,配属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其他国家的部队。
  与右翼敌军对峙的是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第十九兵团共有3个军,第六十三军、六十四军、六十五军。
  从我军向北撤退的防线可以看出,在右路,如果被美军迅速占领铁原这个交通枢纽,在铁原以南的志愿军主力3个兵团和朝鲜人民军1个军团,就会被美军包围,并有被围歼的危险。以第六十三军为主展开的这场铁原阻击战,成了保护志愿军主力的生死之战。
  李奇微以多凌寡,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他企图一举“吃掉”志愿军的主力,彻底扭转朝鲜战局。
  
  中共绝地反击:杀出天下绝伦的“回马枪”
  
  然而,李奇微千算万算,没有毛泽东和彭德怀会算。毛泽东早在1950年12月17日和21日就指示彭德怀,对武器最为精良的志愿军有生力量的战略使用问题作了周密的安排,彭德怀的心里是有底的。
  1950年12月17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说:“如果在两三个月有使用更多兵力的机会”,“考虑将杨得志兵团使用上去。”12月19日,彭德怀在给毛泽东主席的回电中问:“杨得志部现在何处?我认为应集中安东、长甸、本溪地区补充训练,明年2月中开赴朝鲜,3月中参加作战。在参战准备时期,特别加强反美思想教育、夜间教育、积极与消极防空、反坦克等演习。先派干部到前方各军参观,学习新经验。”12月21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说:“杨得志部现已集中徐州、济南间地区,开了干部会,朱总去讲了话。如有必需,3月中作战无问题。”所以,彭德怀把刚刚入朝作战两个多月的杨得志、李志民率领的第十九兵团部署在最薄弱的右翼防御战线上。根据毛泽东的意图,准备用这支武器相对精良、初到朝鲜作战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去碰李奇微的“精锐之师”。这是毛泽东主席赋予彭德怀在最艰难的时刻敢于杀“回马枪”的本钱。
  当第十九兵团指挥部接到彭德怀“死守铁原15至20天”的电报时,兵团指挥部刚刚在转移的状态中停下来喘气。其第六十四军远在战线的最西面,正与北进的美军苦苦纠缠;第六十五军因损失严重目前的状况更不好,只有靠傅崇碧的第六十三军了。第六十三军在朝鲜作战2个多月,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减员,但是还有2.4万多人。要死守的防线正面宽度达25公里,范弗里特指挥的兵力达5万多人,加上美军拥有各种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多辆,还有空军的强大支持。
  彭德怀命令第十九兵团在铁原的阻击时间不是几天,而是半个月!
  第十九兵团杨得志司令员和李志民政委给彭德怀回电,陈述没有把握完成任务的理由。他们说,一旦防线失守,给整个战争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敌先头坦克和汽车部队已进至到涟川附近。东边之敌已到文岩里向艺浦里侦察,艺浦里是否有三兵团的部队请告。原令第六十五军在涟川以南地区阻敌半月至20天,该军未能完成任务,仅4天将敌放至涟川附近,使六十三军来不及准备。虽已令该军迅速布置,但可能难以完成志司交给的任务。”
  彭德怀的回电根本不给杨得志和李志民讲困难的任何余地:“你们应令一八七、一八九两师各一部迅速向南挺进,坚决顶住敌人。该两师主力争取时间在预定地区抢修工事外,应令军直和一八八师一部在铁原志司指定的地区和内外石桥西北地区抢修工事以防万一,并令一八八师在朔宁及东南地区做坚决战斗的准备。”
  于是,第十九兵团给第六十三军下达了作战命令,同时,以严厉的措辞致电第六十五军,命令他们配合第六十三军的阻击。
  彭德怀直接打电话给杨得志,声音沙哑而低沉:“就是把六十三军打光,也要再坚守铁原15至20天!”
  当杨得志在兵团直属队抽出了傅崇碧最需要的500名老兵给了第六十三军时,35岁的年轻军长十分激动,他说:“我们决心打到最后一个人,决不让范弗里特再前进半步!”中国第六十三军军史上最悲壮的恶战开始了。
  
  第六十三军将士:展开一场惨烈的阻击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军2.4万多人,他们的当面之敌竟然有5万多人,“联合国军”有各种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多辆,还有空军支援。而第六十三军此时只有火炮240多门,没有坦克、飞机,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居于明显劣势。当敌人大兵压境的时候,傅崇碧把第六十三军的3个师布成了一个倒“品”字形,前方左翼摆的是一八九师,右翼摆的是一八七师,后方担任预备队的是一八八师。
  傅崇碧召开军党委会研究决定,采取“纵深梯次配备”的方法:少摆兵、多屯兵,以减少敌人火力对我军的杀伤;同时,以小组在前沿阵地与敌人纠缠,使其不能过早地接近我军主阵地。在战术上,采取“正面抗击与侧翼反击相结合”的方法,还在夜晚派出小部队袭扰敌人。从敌军的进攻路线来看,是直扑六十三军阻击防线的左翼而来,唱重头戏的,是蔡长元的一八九师。战斗最先爆发的地点在涟川至铁原公路以东,汉滩川以西,在这里,一八九师五六五、五六六、五六七团3个团共1.4万多人,从左到右一线展开。在一八九师正面,李奇微1个小时内向我一八九师阵地上倾泻的炮弹达到4500吨。涟川至铁原一线终日火光冲天,浓烟蔽日。
  战场的一边是中国士兵的血肉之躯,另一边是美军坦克的钢铁长龙。蔡长元率领一八九师面对美军,巧妙地在山坡反斜面底部奋力挖掘坑道作为指战员的掩蔽部,以便在美军疯狂的炮火中尽量减少人员的伤亡。蔡长元还将全师分成了200多个单位,分别坚守200多个地点,每个点上的兵力和火力都足以使这个要点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一八九师在这块袋形阵地上摆开了一个“八卦阵”。陷入了“拔钉子”作战的美军,虽然凭借其兵力和火力优势能够从志愿军手中夺取一些阵地,但却减缓了进攻的速度。看到一八九师的战术奏效了,一八七师和一八八师也开始仿效,在我六十三军官兵的顽强阻击下,美军在铁原进攻的车轮终于慢慢地停了下来。
  蔡长元及一八九师的其他领导同志清醒地认识到,仅靠这些招数,并不可能抵消美军的巨大优势。在防御中,蔡长元发现了美军的另一个弱点:美军不善于对付运动中的目标,如果我方在防御中总是处于运动状态,美军的战斗力就会被最大程度的抵消。于是,他命令师指挥所不断地调整阵地,让全师各部的阵地不断地变化,并重新建立部队的建制,团缩编为营,营缩编为连,连缩编为排,排缩编成班,还把几个战斗力严重削弱的班合并成1个班,最后命令机关人员也补充到了连队中。通过这样的调整,让每个阵地的战斗力始终旺盛,并且使阵地的划分和人员的归属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一八七和一八八师也采取了这样的战术,令美军很难根据前一天的情报决定当天的作战部署。
  铁原阻击战的战场,距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指挥部不过百里。50公里仅仅是美军坦克两天的突进距离,彭德怀拒绝撤退,他要求第六十三军在前线阻击的官兵同样拒绝撤退,坚持死守。他昼夜不眠,常常一人于黑暗中伫立在苦雨濛濛的小山坡上向南瞭望。
  他不断地打电话给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和军里其他领导人,不断地严令他们必须坚守,不准后退。一八九师的有些阵地上只剩下了1个人,军长傅崇碧让一八八师官兵接替他们继续坚守阵地。
  从阵地上下来的一八九师的官兵,仅仅能够再编成1个团,立即补充弹药,准备最后时刻再冲上去。
  美军炮火打得山呼海啸,志愿军的阵地像被火烧了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傅崇碧指挥部队昼失夜反,在迟滞敌军的同时不断组织反击,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只为了总体上遏制住美军的攻势。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整整打了14天,志愿军主力后撤部队终于在“三八线”附近建立了稳定的防线,傅崇碧率第六十三军撤出了焦土一样的铁原阵地。
  在铁原阻击战中,第六十三军胜利完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交授的任务,为稳定整个战线赢得了时间。但部队伤亡惨重,其一八八师五六三团入朝时兵员为2700人,打完铁原阻击战后只剩266人。其他各部队情况可以想见。六十三军伤亡2万多人,军长傅崇碧也身受重伤处于严重昏迷状态。美军情况也差不多,2万多美军战死铁原,本以因收复汉城而得到支持的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李奇微上将,却又因铁原战败受到抨击。
  残酷的铁原阻击战,打了整整14天结束了,第六十三军胜利地完成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交给他们的任务。当第六十三军的官兵们终于撤下来的时候,彭德怀亲自前去看望从前沿撤下来的官兵。他看见士兵们浑身的衣服已变成了一缕缕布条,不少士兵身上仅剩下一条粘满血迹和烟痕的裤衩。彭德怀刚说了一句“祖国感谢你们”,声音就哽咽了,官兵们也哭了。
  战斗结束后,经过4天的手术,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终于苏醒过来。在医院里,他见到彭德怀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一语既出,在场的人无不泪如雨下。彭德怀坚定地告诉他:“给你兵,我给你补2万。”1个星期后,2万名新兵补充到了第六十三军。
  从5月28日起,在铁原前方的丘陵地带,一支临危受命的中国军队第六十三军等部死死挡住了“联合国军”的去路,掩护主力重建战线。这一挡,就把包括几乎所有世界主要军事国家的最精锐部队的“联合国军”死死地挡了整整14天。
  
  铁原阻击战的意义:中国人的骨头不好啃
  
  铁原阻击战的意义,渐渐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当志愿军右翼战线呈现出明显薄弱环节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年仅35岁的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临危受命,率部与美军展开了惨烈的血战,经过14个昼夜苦战,美军终于力不能支,全线撤退。从此以后,李奇微再也不敢制定全歼志愿军主力的作战计划了。铁原,让美国人认识到了,即使是在占据全面优势的情况下,中国人的骨头也绝不是好啃的。
  今天,重新认识和评价铁原阻击战的意义,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毛泽东主席的指导下,在铁原阻击战中,彭德怀将入朝时间最短、武器在我方最精良、在战争中创伤最少的第十九兵团使用在防御战线最薄弱的右翼,既顶住了敌人,又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上的困惑:他们满以为切断了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志愿军的战斗力已经到了最低点,敌人做梦也没想到,我军对敌人的打击产生了如此出奇不意和巨大的效果。
  第二,铁原阻击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自负的李奇微企图一举歼灭志愿军主力的阴谋。从地理位置来看,铁原远比志愿军第三兵团、第九兵团所在的位置加平、春川、襄阳靠北,也比我第十九兵团的另外两个军六十四、六十五军的当前位置靠北,铁原以北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带,如果铁原失守,李奇微就可能对已经被切断后方补给的志愿军3个主力兵团第三、九和十九兵团形成包围之势,后果不堪设想。第六十三军在铁原阻击战中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从战略全局考虑,其胜利的意义十分重大,既保存了志愿军主力的实力,还为我主力赢得了在“三八线”附近从容地重建战线的时间。
  第三,从心理上粉碎了美国在朝鲜蜂腰处实施东西海岸登陆的阴谋。铁原阻击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军在后方补给被切断,兵力和武器装备等各方面都居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敢打敢拼,硬是阻遏了李奇微的“联合国军”,使其不能长驱直入,最后退了回去,这对敌人最高决策者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铁原阻击战用铁的事实表明,中国军队具有极强的绝地反击的决心和能力。
  第四,铁原阻击战的一个直接战果是使“联合国军”由此“转入战略防御”。铁原阻击战的胜利,迫使美国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进行重新评估。铁原阻击战后,美国五角大楼不得不命令“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
  第五,以铁原阻击战的胜利为标志迫使美国五角大楼发出“和平停战谈判”的倡议。1951年6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知李奇微,称根据美国总统的命令,要求他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停战谈判”。6月30日,经过8个月的激烈战争之后,日本东京时间上午8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向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广播了建议举行“和平停战谈判”的声明。7月1日,金日成和彭德怀回电表示同意。从铁原阻击战取得的胜利和达到的战略意图来看,这次战役是迫使美国五角大楼作出“停战谈判”的标志性战役。
  第六,要重新评估我军在铁原阻击战中取得的胜利和付出的代价。铁原阻击战,敌我双方伤亡都在2万人以上,以往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述和评论很少,第六十三军战役亲历者的回忆录却比较多。《彭德怀全传》、《彭德怀自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简编》等都把这场阻击战当成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一笔带过,众多的军史资料更是只字不提,国内对第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指挥铁原阻击战的宣传也很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场阻击战的伤亡过大。其实,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同样付出了伤亡2万多人的巨大代价,而且他们还在这场“以强凌弱”的战役中遭到惨败,并且从战略层面上服输了。60年后,我们从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高度来看这场阻击战,它的意义尤为重大。我们深情缅怀无数在这场阻击战中为了祖国和朝鲜的和平而献身、捐躯的英烈们,他们的奉献精神、他们为祖国和朝鲜人民的和平及今天的幸福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文
其他文献
我这个人是个爬格子很彻底的总编辑,差不多每天都要写两篇社评,或者一篇是社评,另一篇用“单仁平”的署名发表。最理想的状态是,两篇文章,一篇评国际的事情,一篇聊聊国内的热点。出这两本书,正好前一半文章收录到《大国焦虑——躁动的世界》里,后一半则收录到《大国态度——复杂的中国》里。  我的生活很平淡,每天就是环球时报管理工作的那点事,再就是写文章。白天的事情比较杂,晚上就成了给报纸和网站写文章的“小编”
夫妻双方只要一方是独生子女,就可以生育第二胎。这个政策一下来,很多符合条件的夫妻都在考虑要二宝了。生二宝,真的不是多一口人那么简单的事,崔玉涛大夫和心理专家的细心提
章节概述自然界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总是在以它们独特的方式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启迪。它们也许是沉默的,但它们的语言又无疑是最丰富的;它们 The chapter outlines the fact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老子故里,涡河南岸,有一所年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涡阳县城关学区中心学校。学校成立于2004年底,其前身是涡阳县城关第七小学。校园占地50余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教学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区域投资结构变迁中的“嵌入代理”悖论,提出了结合制度逻辑观和高阶理论的跨层机制。通过中国上市家族企业2006~2012年间的数据进行了跨层次结构方
WY60型全液压挖掘机是由合肥矿山机器厂和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联合设计和研制的。该机是我国单斗液压挖掘机系列型谱中的一个新产品。当装设了加宽型三角履带板,接地比压为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因为孕育和生产,准妈妈的整个身体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体重增加、身体虚弱、浮肿、手臂有了拜拜袖、大象腿,特别是在哺乳期可能会有肩周炎发生……这一切都可能导致我们的心
关于含膏盐地层对铁路隧道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作作用和硬石膏膨胀对隧道衬砌变形破坏的影响,先后有些报导,对硬石膏岩的膨胀性质已有一些室内试验的结果。不过测量结果出入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