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医生”一部修两年一纸值百金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196页的家谱,我和一位老师修了两年。6张纸粘连成1张纸厚度,我们只能半个字半个字地揭,再把揭下来的字,拼接粘连进行修复。”在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已修了13年书,她说修古籍好比修行,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5月13日,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开放。该馆现为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保藏古籍共110余万册,包括原文澜阁四库全书,其他珍贵古籍也都收藏于此。但最特别的,莫过于这里还有一支古籍修复团队。开馆当日,记者探访浙江图书馆的古籍“医生”。
  古籍修复的“医生”
  人患病则求诊良医,书有疾须寻觅良师。古籍修复,即为古代典籍做“治疗”。在珍藏四库全书等珍稀古籍的浙江图书馆,就有一批工龄在10年以上的“医生”,替古籍解决鼠啮、虫蛀、霉变、絮化、染色、“书砖”等毛病。
  鬃刷、喷壶、毛笔、镊子、自制糨糊……在浙图古籍部,三名修复师坐在无影台灯下,泛黄的书页或因鼠啮,或因不良修复,失去了原先的模样。
  而他们细致地取下一页,摊在白色吸水紙上。蘸了水的毛笔在古籍纸张边缘上轻轻刷过,贴上与其颜色相近的纸张,或用镊子小心揭下如蝉翼薄的旧纸片,重新修复……时间流淌间,斑驳古籍重获新生。
  汪帆说,要为古籍治病,并非补洞那么简单。首先得要经过化验检测。色度仪、测酸仪、显微镜,检测台上花费的时间一点都不能少。只有检测细致了,之后才不会出错。然后修复通常需要拆书、配纸、揭书叶(同“页”)、去污、修复、喷潮压平、钉纸捻复原、拍摄修复前后的书影、填写制作档案等手续。古籍修复讲究“修旧如旧”,不随意添加、更换和改变古籍的原来面貌。力求保证古籍的文物性、资料性、艺术性;最少干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修复,如采用局部加固等。
  修复师眼里难度最大的修复
  在修复师眼里,难度最大的,是前面提到的“书砖”。
  南方气候潮湿,纸张受潮后如果处理不当,极易滋生霉菌,万一再压上重物,容易导致多张书页粘在一起,形成所谓的“书砖”。
  2014年7月,浙江图书馆接受了余姚市文保所委托的抢救明末洪承畴家谱的项目,这部家谱原本已经严重霉烂成“书砖”,又遭遇台风浸水。书送来时,用塑料袋兜着,还滴着水。为了将书页揭开,老修复师阎静书和汪帆合作,先将家谱放进冰箱,将水分吸到半干,再一叠一叠地揭开;接着又将其放在蒸笼里蒸,再分别用湿揭、蒸揭、夹揭等多种办法,才将书一页一页揭开;待揭成一页页的筒子皮后,再用夹揭的方法,在书页的正面裱上一层比书页稍厚的皮纸,利用皮纸的强度把原本黏在一起的书页揭开,再在其反面用皮纸整体加固,在缺失处采用补纸进行平补,最后再用手指捻搓的方法将正面的皮纸揭下,使正面的文字完好地呈现出来。
  “这活儿,有时好几天都修不完一页。不是加班加点就行了。”汪帆觉得,古籍修复是一场“快”与“慢”的交战。一方面,浙江图书馆有10万册古籍急需修复;另一方面,修复是细致活。用她的话来说,“一部书修复超两年的多了去了。”
  也正因如此,古籍修复需要耐心与技术的结合。做一名合格的修复师,需要10年以上的历练。而且须是全才,既能补书、还要能拓碑、修复字画。
  “当千辛万苦从‘书砖’里揭开一张纸”,汪帆觉得让古籍复活的成就感、幸福感是外人无法体会的,这也是很多修复师能够耐得住寂寞的缘由之一。
  高超的技艺结合合适的纸张
  记者此前也曾采访过浙江图书馆老修复师阎静书,1981年,19岁的阎静书进入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工作,师从前辈钱蟾影,靠师父手把手带出来,直到去年退休,修复古籍,她干了一辈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再高超的技艺,若没有合适纸张,古籍修复也无法完成。
  在浙江图书馆,有一个大大的木质柜子,里面存放着200多种、67万张产自西藏、福建、江西、贵州、云南、台湾等中国各地的手工纸。这是浙江省古籍修复材料中央库。浙江各古籍公藏单位若有古籍修复用纸需求,都可以到这里申请配送纸张。
  这些纸看着毫不起眼,所得却非常不易,有的是馆藏老纸,有的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配送,更多的是近年来修复师们在全国搜寻所得。大部分都有十几年的历史,其中年纪最大的一款纸,生产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据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陈谊介绍,目前柜子里的纸张都是古法造纸,有些工艺已经失传。
  比如福建产的毛太纸,买的时候几分钱一张,现在差不多要二十元一张,如今早已停产,哪怕有钱也无处可买;还有一些市场上偶然见到的纸,如生产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纸,20张要400元;带精致水印的古纸,甚至要350元一张,这些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买一批旧纸,比买书价值还大。”陈谊说,有时候看着这个柜子,觉得浙江图书馆挺富有的,就像馆藏的文渊阁四库全书。
  对于修书,他说路虽窄,却也很长。“希望把前人的经典传下去,这是一辈子干不完的事业。”陈谊说。
  据中新网严格童笑雨/文整理
其他文献
据《重庆日报》消息,5月29日,原四川省东印农场副场长、老红军,享受省(部)长级医疗待遇离休干部渠吉堂同志因病逝世,享年99歲。5月31日上午,渠吉堂同志遗体送别活动在重庆市垫江县黄沙殡仪馆举行。  渠吉堂,男,1921年7月生于河北省宁晋县北河庄镇中孟村。1937年4月跟随同村青年董梅子到山西加入抗日队伍,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8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渠吉堂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淮海战
期刊
5月19日,工作人員在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进行文艺表演直播。2020年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福州推出“云游坊巷”专题直播活动,让各地游客通过网络“云游”福州古厝和坊巷等。  据新华网新华社林善传/摄
期刊
个性决定命运。纵观刘永坦的一生,其个性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遇到天大的困难,也能做到心静如水,沉稳、理性、荣辱不惊。  刘先生的这种性格是从小养成的。小时候,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默默地告诫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他就是凭借着这种个性,闯过一个个暗礁险滩,一直走到了今天。尽管他现在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热血少
期刊
如今,75岁的周国平保持着非常规律的生活:每天早晨从公园走一大圈,来到工作室开始读书和写作,傍晚再从公园绕一小圈回家。如果有工作就写作,如果没有任务就开始阅读。  作为知名作家,周国平的文章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而作为学者,周国平是以尼采研究走入大众的视线,上世纪80年代,他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曾掀起当时国内的“尼采热”。去年,周国平的五本尼采译著及两本研究专著先后出版。一面是哲学、一面是文
期刊
在敦煌莫高窟,有一只白色小狗,每天都会绕着窟区巡逻,用自己的脚丫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养它的张爷爷退休回城,把它带走了,它却自己走回20多公里外的莫高窟,从此再也不离开。这是莫高窟“巡山大王”乐乐的故事。在“90后”插画师陈梦楚的笔下,乐乐的形象活泼可爱,而透过乐乐的视角,莫高窟的春夏秋冬,也格外美丽动人。  跨越千年的共鸣  从小喜爱美术的深圳姑娘陈梦楚,高中起就立志成为一名插画师。从广州美术学
期刊
说到黄磊,不少女人和孩子会有话说:“成熟有担当的男人”“对媳妇儿、孩子特别好”“特别会做饭”“代言了某课外补习机构”……  看到没?大部分人全然忘了黄磊的本职———演员/电影学院老师。  黄磊1971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还记得,1996年电影《夜半歌声》里那个长发大眼的男孩吗?  那个阶段,采访中顺手捡起地上的叶子、玩“拔根儿”的黄磊,还青涩地唱着“我想我是海”。  后来,《婚姻保卫战
期刊
因尤袤在泰兴干得风生水起,两年以后,他就被调入了京城,担任了秘书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和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又被升为著作郎兼太子侍读。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二月,尤袤因参与了一些大臣反对宋孝宗欲拜安庆军节度使张说为相的活动,说拜相后,即将袤出为了台州(今浙江临海)知州。  尤袤到了台州以后,一如既往地勤政爱民,减免了一万多户无地贫民的税收,并继续加高和加固了前任知州修筑的城墙。后来,台州发生了洪
期刊
回家?还是留下?唱寰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做出了选择,选择留在了成都。  七年之后,随着《哪吒》票房突破50亿,它背后的配音团队也从幕后走到台前,迎来“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高光时刻。这家扎根成都的配音团队,正是由唱寰宇一手搭建而成。和多年前一样,这个90后创客并没有沉湎于成绩和安稳,而是趁热打铁,在内容和平台方向继续发力。就在准备放手一搏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让像他一样的草根创客都措手不及。唱寰宇坦言,
期刊
朱丽拉开窗帘,她惊呆了———窗台上,竟然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礼物和真诚的祝福:白衣作战袍,披甲赴荆楚。谢谢你,“朱丽”!  朱丽是一名护士,她的未婚夫徐豪是一名维修电工,他们本来定好了5月办婚礼的,可2月底的一个凌晨,朱丽接到通知驰援武汉,他们的婚礼不得不被推迟了。她走后,他每天都很想她,也很担心她。  朱丽和徐豪,相识于三年前一次旅途中。那天,朱丽同护士学校的两个女同学到望云山去游玩,天忽然下起
期刊
在何少华的办公室里,透过窗户就能看到秦山核电站的第一个反应堆。25年来,这已成为他最熟悉的风景。  位于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1995年,从南京一所中专学校毕业的何少华被分配到这里,不过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他当时对核电的了解几乎为零。  “我从老师口中了解到,我们国家核电事业起步比较晚,有幸投身其中很有意义。”回想当年,他笑着告诉记者,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