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首席大法官肖扬的吩咐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0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秋生(江苏·盐城)
  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每次下基层总要对司机认真吩咐:“遇到‘拦轿’喊冤的百姓,不要踩油门,要踩刹车”。
  耳闻这条消息,十分亲切,又十分感慨。一个“踩”字,踩的部位不同,踩出不一样的情怀。今天,轿子早已被轿车取代,但由于历史的惯性,现实的矛盾,基层百姓“拦轿”告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按理说,现在的政府是百姓的政府,政府官员对百姓的冤情理应高度关注。然而事情有时就是与人们的想象相反。一些公仆下基层喜欢看成绩、观典型、听报喜,有老百姓“拦轿”告状,往往避之不及。他们的驾驶员也心领神会,脚下猛踩,加大油门,一溜烟去得无影无踪。即使是呈送到办公室的申冤信,也是“踢足球”,尽量不惹上手。一些地方甚至还有为了维护“形象”而专门组织人员对上访者“围追堵截”、“好言劝说”,或者扣上“破坏公共秩序”、“影响安定团结”的帽子,采取非常措施。他们对待老百姓的态度,连“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封建士大夫都不如!
  当然,他们也有踩刹车的时候,比如看到某位重要领导,看到某家特色餐馆,到了某处风景名胜,去到某个娱乐场所……
  “官”者,“管”也,要在其位谋其政,不能只拿俸禄不办事,这是起码的官德。不客气地说,该踩刹车时踩油门,就是渎职。一般说来,拦轿告状都是逼得无路可走时的无奈之举,定有不一般的冤情。倘若有关官员不负责任,搞“回避”、玩“肃静”、打官腔,极容易使蒙冤者失去信心而走极端。比如山西省晋中市的胡文海,上访不果,报复社会,滥伤无辜,一夜之间,连杀了14人。再如制造了苏州市小剑桥幼儿园血案的杨国柱,家乡的恶吏逼得他家破人亡,在告狀无门的情况下,这个老实农民失衡变态,持刀挥向了天真烂漫的儿童。
  遇到冤情是踩油门还是踩刹车,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不可小视。一个官员是不是真心为民,由此可见一斑。解决冤情靠“青天”,不是长久之计,但在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目前还需要爱民如子的“青天”式的人物,这在当前不失为一种化解社会矛盾的良策。
其他文献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改革开放30年之际,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央出手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深化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    农民的三大权利应受保护    笔者认为,分析中国的农村问题,应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农村社会转型中农民的历史角色。从这个角度,容易把握住改革大局,避免被一些“假问题”所迷惑。  对财产权利的保护,尤其是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以及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一切国家现代化成功的秘密,农村的现代
笔者自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在门诊对169例输卵管不通患者进行中医辩证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在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期间,不同辅助药物 6-巯基嘌呤或长春新碱+泼尼松对患儿骨髓的抑制毒性.方法用 SAS统计软件分析了 30例患儿中两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韩国为社会转型奋斗了30多年,其间发生了许多政治事件。人民与政府在反复冲突中前进。韩国民主宪政体制的最终确立首先应归功于人民不屈不挠地为捍卫自身权益
存异求同源于求同存异,但两者在认识论和实践论上,旨趣大异。求同存异,在认识论上,是先验的、唯书的、狭隘的。它以同为前提,以同为标准,以同为模式去观察、分析、认知异。如
《同舟共进》2007年第10期“印度专题”刊发了一篇文章,引述美国前助理国务卿英德弗尔斯观点:到21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大国将是中国第一,美国第二,印度第三。  英德弗尔斯的预测想来不是毫无依据,可人类社会很难按预言的轨道发展,几十年后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根本不可预料。一战之前没人想到有一战;一战之后没人想到20年后还有更大规模的二战;上世纪80年代初没人想到几年后苏联垮台,剩下美国一家独大。  不
听说过群众上访,没听说过党政领导干部上访;听说过党政领导干部接访,没听说过党政领导组织策划上访;听说过地痞、流氓打砸抢惹事生非,没听说过党政领导干部煽动、指使闹事。可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药物浓度、计量、输液时间等计算问题。如果护士不会算或换算错误、将直接影响治疗,甚至危及生命,特别是在儿科尢为重要。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换血治疗后贫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病例82例,比较换血后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入院时、换血前、换血后红细胞和血红蛋
四川省委组织部日前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委组织部,省级各部门、各单位人事(干部)处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管理,明确了领导干部参加境外培训一年不得超过一次的规定(《成都日报》9月10日)。   在我国,领导干部出国考察由来已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有一批批领导干部走出国门,以“商务考察”、“招商引资”等名义在国外“东奔西跑”。90年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