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湖北省中学语文审美教育与研究

来源 :语文课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思想,情感丰富,懂审美的人会学好语文。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重思想教育轻审美教育的偏差。语文教育有形而下层面上的价值,它还应该带有形而上层面的价值,即审美。课程改革的实施,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教育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教育则少有人提及。本文旨在探寻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湖北省中学语文;审美;教育
  面对 21 世纪的形势发展与客观需要,当前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必须协调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语文学科教学有很强的情感性。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的性质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总目标还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育改革纷纷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探讨如何从“人”的培养的角度来进行“文”的教学。情感教育作为人文精神重要内容正突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的文本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极好的素材,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学习这些作品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的世界,让他们在作品与作者相遇,倾听作者的声音,并与之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那么学生一定会被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感染,被他们美好的情感所打动,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文学审美方面,湖北省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苏州园林的优美,安塞腰鼓的激越,贝壳的精致等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优美语言感染人。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激起了读者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而语文教材提供了各种风格的语言文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
  2、美好形象引导人。美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
  3、优美意境净化人。王维的意境说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斷肠人在天涯。”诗人通过蒙太奇手法勾画的这幅深秋傍晚天涯游子凄凉的旅行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乌鸦是昏暗的,小桥旁边的人家是稀稀落落的。在荒凉的古道上夕阳残照,西风扑面,无家可归的游子骑的马是消瘦的,举目所见,整个景物是如此的悲凉、凄惨。这实际上是无家可归的“断肠人”的审美感受与心境的写照,或者说是断肠人悲凉心境在自然景物上所打上的印记,同样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联想。
  二、听读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文本为主,所以文本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文本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这里面,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学生的听读是关键,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语言平实,叙写也朴实无华,表面上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朗读课文,然后把生活中“父子”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与父亲的情感体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那充满人间至爱的父子情便会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奔涌而出。我再要求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复朗读,去感受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发情趣的关键所在。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朗读范文上下功夫,花气力。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中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发现美,感受美。
  三、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汉字,正是这样一种美的集中体现。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且一直使用到现在的唯一的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如政治、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大成果,都靠汉字记载了下来,流传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汉字承载着我国如此悠久的历史和精深的文化,因此了解汉字、学习汉字、把汉字写好,对于向学生传承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汉字除了传承历史和文化外,它还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汉字的结构和外形是非常有美感的,古代汉字有些形象逼真,如实物在前。而随后的汉字,则朝着实用方向发展,字体方正。而手写体则朝着书法艺术发展。
  我国的行书和草书,在发展初期,都是为方便书写而创立的,之后则名家辈出,终成两类大书体。王羲之的行书,怀素的草书都极具审美功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书法,对于他们以后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帮助的。写字是很需要涵养,很需要心静的,浮躁的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把字写得很好。所以让学生练字,能培养他们静心做事的好习惯,可以培养他们养成心静、处乱不惊的好心态、好气质。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潘纪平.语文审美教育概论[M].武汉:湖北省人民出版社,2005.5
  [3]《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4]王国维.人间词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写作能力。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模式存在一定的误区,部分语文老师将读、写分割;部分老师片面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忽略写作。基于这个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希望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效果:第一,加强小学生的讀后感写作。第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写日记、周记。第三,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四,
期刊
【摘要】近年来,小学生心理存在严重失衡和错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因各种心理障碍而产生的过激行为,给教育者敲响了警钟。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结合、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中去,笔者就发挥小学语文的独特优势,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性学习;语文教学  一、前言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
期刊
【摘要】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所倡导的改革方向是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构建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改革方向;评价内容  前些日子听课,一位教师执教的是《邓稼先》一文。接近尾声部分,教师向全体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从邓稼先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  同学们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之后,积极举手发言。很多
期刊
【摘要】生活是文字的土壤。语文教学展现的是文字,揭示的却是生活。对于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课文,往往寓意深刻,成为时代的缩影。要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所创设的文学情境中,则需要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为文字增添活力,同时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但生活情境教学的运用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反思,才能切实发挥生活情境的作用,达到深度解读课文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变色龙;生活情境  文学名著改编课文
期刊
【摘要】口语不管是对于国家的教育,还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有的老师却不把语文口语当做教学的一部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语文口语交际的技巧,本文通过叙述当代语文口语教学的现状,并对其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现状;对策  语言沟通、文字沟通、表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1],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自从新语文教学改革政策的颁
期刊
【摘要】自主探究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深入地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究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意义;方法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的阅读中,采用探究式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笔者将从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意义以及实施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法两个方面进
期刊
【摘要】课堂语言体现了教师的修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课堂语言应更加注重简洁、生动、亲切、规范、机智,从而使得课堂语言在提高学生脑力劳动效率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简约;形象;无声语言;环环相扣  星期四的第八节课在五楼的多媒体教室,教务科组织全体教师听了陈校长的一次业务讲座。和每次的业务讲座不同,这次主要讲的内容是《课堂的语言艺术》,陈校长风趣幽默、教态自然,大家都听得
期刊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  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育策略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添
期刊
【摘要】研究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情境教学,其目的在于优化情境教学的开展,达到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鍵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情境教学  一、引言  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也需要得到优化与改革,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和限制,使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开始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基于此,本文在此立足于新
期刊
【摘要】培养小学生仔细地观察所给内容是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说话写话的第一步,通过热情地小组讨论使内容更加丰富饱满,让小学生有了写话的储备信息,单独的写话有效地显现了学生的思想,而相互间的检查,用发现别人的问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独立修改完善与分享很好地展现了学生的能力,使评价做到了有的放矢。  【关键词】说话写话;观察能力;小组讨论;单独完成;评价;分享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而语文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