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山,基辛格事务所高级顾问、励德爱思唯尔中国事务顾问
精彩观点
● 真正的“立”是不再盲目地追求时髦和时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要什么。同时认清社会,不要以特殊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 欲望无止境,别让欲望给自己压力。
● 时代之苦永远属于亲历时代的人们。你永远不可能体会到另一个时代的苦。其实80后比上一代苦多了。
● 中国青年和国外最大的不同就是抱负太高。
● 如果“立”的标准是社会给你定的,那你恐怕永远都追求不到。社会习惯把标准定得高得离谱,你只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就行了。
● 迷茫是正常的,它代表你还在思考,代表你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兴趣。不放弃就是拒绝迷茫。
30岁最该拥有的是“我准备好了”
主持人:您的30岁是怎样的?
梅山:我1948年出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7年,1975年回到北京,1978年高考的时候我已经30岁了,32岁去美国,36岁从哈佛法学院毕业,36岁了还一事无成,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读完书,什么时候才能“立”起来。“三十而立”,其实是因人而异,至少包括从31岁到39岁。
主持人:有人说要先成家,有人说要先立业,到30岁时,是不是至少要完成一个?
梅山:“立业”的“业”现在已经多元化了,参加一份有保障的工作或者创立自己的公司,或者从事文艺事业得到社会认可,都可算是“立业”。那么究竟“成家”对事业是一个促“进”还是促“退”?我觉得,因人而异。但是成了家就是成了家,你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必要把别人眼中的“立”或“没立”当成一个很重的包袱。
主持人:那您觉得30岁应该拥有的是什么呢?
梅山:30岁应该拥有抓住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机遇的本领。我相信人的命运不同,机会不同,环境不同,即使是同样优秀的人,却未必会有同样的机会。但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机会是不会等你的。所以说,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准备得更好,通过各种方式适应将来要做的事情和能够碰到的机会。
主持人:我们是不是要从20岁就开始准备这个了?
梅山:20岁准备就晚了,从小就要准备。
要有抱负,更要找准自己的点
主持人:您认为怎样才算“立”?
梅山:每个人对“立”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标准,而且社会或者周围舆论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那么究竟什么是“立”?所谓“立”其实就是不再不停地追逐时髦的或更高难度的东西,而是对自己有一个基本考量。在正常的社会里,30岁应该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比如想当演员,已经尝试过了,自己不是那块料,也就就此罢休吧;如果自己是这块料,那就继续追求,这就是考虑自己的可能性。不要用媒体构建的成功标准来衡量自己,而是将目标变得现实些,贴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是要放弃自己,而是要找准自己的点。
主持人:30岁左右的人,还要不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梅山:30岁以后是否追梦取决于你能做多大牺牲。现实生活中有时必须牺牲个人的追求和梦想来履行你的责任,这是值得同情的。而愿意付出很大代价追梦的人是很值得钦佩的,现实不会让很多人都有这种选择的。
主持人:80后普遍难“立”是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吃过上一代人的苦?
梅山:时代的苦永远属于亲历时代的人们。这一代的苦上一代的人也不可能体会:要学会上网,学会用电子产品,学会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搏斗,这些对于上一代很难。但反过来看,上一代至少毕业后能拿到一个铁饭碗,从这点来看,80后就比我们苦得多。
主持人:80后的问题出在哪?
梅山:主要是对自己、对社会缺乏一个准确的认识。我自己是先认识社会,抱着比较明确的目的进学校,毕业以后再重新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而现在的学生就是一直在学校,老师告诉他们社会是很美好的,可当他们进入社会以后才发现反差很大。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很不科学,误人子弟。好在新的教改大纲已出来了,希望能带来新的气象吧。
主持人:您觉得中国的青年与外国青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梅山:中国青年和外国青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抱负太高。在中国,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考清华北大的权利;在美国,90%的青年即使被动员,也不会考哈佛,他们追求的只是适合自己的位置。志向远大本来是好事,可以推动个人乃至社会的进步。可抱负太高,也会脱离实际,给个人的成功施加压力,给社会带来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实的负面影响。
30岁买房不现实
主持人:现在30岁这一代人被房子压着走,您怎么看?
梅山:要求30岁就买房子很不现实。至少我36岁的时候,在美国挣5万美金了,也不敢想买房子的事。在国内大家都觉得买房子、选择好的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世界上有多少国家30岁的人就能买房子了?在纽约、曼哈顿,买房子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30岁就能住上满意的房子,有两种情况:第一,房价便宜得让大家都能承担,这个不太可能;第二,能挣到足够的钱买高价房,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找不出30岁人就买得起房的例子。
主持人:但是要有一个顺序,先买房再结婚,然后生孩子。
梅山:租房子不能结婚么?至少我挣5万美金或者7万5千美金时也是租房结婚的,而且有两个孩子的时候还是一室一厅。
主持人:可是没有房子,丈母娘不同意结婚。
梅山:丈母娘在这里不是直接的利益相关方。两个人在结婚问题上看法能求得一致是最重要的,买房子应该放在之后。未来的岳父岳母在房子等物质方面要求过高,年轻人实现不了。现在父母给儿女施加这么大的压力,跟媒体有一定的关系,至少媒体没有在这个方面去帮助年轻人缓解这个压力。媒体应该积极影响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树立榜样,纠正不正确、不切实的价值观。
主持人:父母应该怎样做?您是怎样去教育孩子的?
梅山:我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不同的是,我不愿意给他们压力,让他们必须上好学校;不愿意给他们定一个目标,必须学什么专业;我也不希望给儿女选择将来的生活伴侣定一个标准。如果我做得太多了,把我想过的生活变成他们的生活,他们一定过不了好日子,因为这是违背他们自身的追求和愿望的。父母至少应该是开明的。
以“富”量“立”是社会的悲哀
主持人:现在发财成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梦想,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就是钱,30岁的有钱人就是年轻有为,30岁的没钱人就是碌碌无为,您怎么看?
梅山:这个社会还远远没有条件使大部分人成为富人。30岁的人应该明白,若成不了引人瞩目的富人,我们应该怎么过这辈子,这才是比较现实的观点。
现在的中国社会,其“富”的标准,已经到了绝大多数人都实现不了的程度。“富”也成了“立”的替代词,这说明这个社会是不正常的。我去过很多国家,包括比中国先进的,比中国落后的,都很少有中国这么功利的——完全用富不富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实在太可悲了。如果把“三十而富”变成一个目标和动力的话,那么绝大多数的人是“立”不起来的。因为很少有人能成为我们心目当中的富人,“富”是相对的,其本身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主持人:那您用什么去评价成功?
梅山:要想成功,第一要有付出;第二人要老实、诚恳;第三要能吃苦,能坚持不懈;再有,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如果做到这些还没有成功,说明你没碰到更好的机会,没有办法。有很多年轻人30多岁就已经富了,但他40岁、50岁时能怎么样则很难说。所以,一是不能用钱来衡量,二是不能用一时的成就来衡量一生,因为他还要过一辈子。
网友热点问题解答
网友1:80后的一个共性就是迷茫,面对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该如何拒绝迷茫?
梅山:对大多数人来说,迷茫是正常的,至少证明你还在探索,在思考,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兴趣。用自己的例子来说,我36岁找到这个工作,觉得能在基辛格身边工作很好。但是1989年中美关系进入冰冻时期,我又迷茫了,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我和基辛格这么多年在一起学到一条就是:人不可能在第二天就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有耐心。迷茫或者摸索、等待,只要不放弃就没关系,坚持一下就是拒绝迷茫。
网友2:我29岁了,自己有一家公司,有房子也有车,为什么还没有“立”的感觉?
梅山:大多数人都没有很强的成就感,只要有更高的愿望,就会觉得没有“立”住,因为“立”的标准是会不停地上涨的。美满生活就是一个不停地挣、不停地花,不停地和不安全感做斗争的过程。如果“立”的标准是社会给你设定的,那你恐怕永远追求不到。不是每个人都要去追求那么完美或伟大的东西,真心希望大家平和地对待你这一辈子。
【本栏目与优米网合办】
精彩观点
● 真正的“立”是不再盲目地追求时髦和时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要什么。同时认清社会,不要以特殊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 欲望无止境,别让欲望给自己压力。
● 时代之苦永远属于亲历时代的人们。你永远不可能体会到另一个时代的苦。其实80后比上一代苦多了。
● 中国青年和国外最大的不同就是抱负太高。
● 如果“立”的标准是社会给你定的,那你恐怕永远都追求不到。社会习惯把标准定得高得离谱,你只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就行了。
● 迷茫是正常的,它代表你还在思考,代表你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兴趣。不放弃就是拒绝迷茫。
30岁最该拥有的是“我准备好了”
主持人:您的30岁是怎样的?
梅山:我1948年出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7年,1975年回到北京,1978年高考的时候我已经30岁了,32岁去美国,36岁从哈佛法学院毕业,36岁了还一事无成,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读完书,什么时候才能“立”起来。“三十而立”,其实是因人而异,至少包括从31岁到39岁。
主持人:有人说要先成家,有人说要先立业,到30岁时,是不是至少要完成一个?
梅山:“立业”的“业”现在已经多元化了,参加一份有保障的工作或者创立自己的公司,或者从事文艺事业得到社会认可,都可算是“立业”。那么究竟“成家”对事业是一个促“进”还是促“退”?我觉得,因人而异。但是成了家就是成了家,你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必要把别人眼中的“立”或“没立”当成一个很重的包袱。
主持人:那您觉得30岁应该拥有的是什么呢?
梅山:30岁应该拥有抓住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机遇的本领。我相信人的命运不同,机会不同,环境不同,即使是同样优秀的人,却未必会有同样的机会。但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机会是不会等你的。所以说,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准备得更好,通过各种方式适应将来要做的事情和能够碰到的机会。
主持人:我们是不是要从20岁就开始准备这个了?
梅山:20岁准备就晚了,从小就要准备。
要有抱负,更要找准自己的点
主持人:您认为怎样才算“立”?
梅山:每个人对“立”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标准,而且社会或者周围舆论也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那么究竟什么是“立”?所谓“立”其实就是不再不停地追逐时髦的或更高难度的东西,而是对自己有一个基本考量。在正常的社会里,30岁应该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比如想当演员,已经尝试过了,自己不是那块料,也就就此罢休吧;如果自己是这块料,那就继续追求,这就是考虑自己的可能性。不要用媒体构建的成功标准来衡量自己,而是将目标变得现实些,贴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是要放弃自己,而是要找准自己的点。
主持人:30岁左右的人,还要不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梅山:30岁以后是否追梦取决于你能做多大牺牲。现实生活中有时必须牺牲个人的追求和梦想来履行你的责任,这是值得同情的。而愿意付出很大代价追梦的人是很值得钦佩的,现实不会让很多人都有这种选择的。
主持人:80后普遍难“立”是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吃过上一代人的苦?
梅山:时代的苦永远属于亲历时代的人们。这一代的苦上一代的人也不可能体会:要学会上网,学会用电子产品,学会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搏斗,这些对于上一代很难。但反过来看,上一代至少毕业后能拿到一个铁饭碗,从这点来看,80后就比我们苦得多。
主持人:80后的问题出在哪?
梅山:主要是对自己、对社会缺乏一个准确的认识。我自己是先认识社会,抱着比较明确的目的进学校,毕业以后再重新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而现在的学生就是一直在学校,老师告诉他们社会是很美好的,可当他们进入社会以后才发现反差很大。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很不科学,误人子弟。好在新的教改大纲已出来了,希望能带来新的气象吧。
主持人:您觉得中国的青年与外国青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梅山:中国青年和外国青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抱负太高。在中国,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考清华北大的权利;在美国,90%的青年即使被动员,也不会考哈佛,他们追求的只是适合自己的位置。志向远大本来是好事,可以推动个人乃至社会的进步。可抱负太高,也会脱离实际,给个人的成功施加压力,给社会带来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实的负面影响。
30岁买房不现实
主持人:现在30岁这一代人被房子压着走,您怎么看?
梅山:要求30岁就买房子很不现实。至少我36岁的时候,在美国挣5万美金了,也不敢想买房子的事。在国内大家都觉得买房子、选择好的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世界上有多少国家30岁的人就能买房子了?在纽约、曼哈顿,买房子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30岁就能住上满意的房子,有两种情况:第一,房价便宜得让大家都能承担,这个不太可能;第二,能挣到足够的钱买高价房,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找不出30岁人就买得起房的例子。
主持人:但是要有一个顺序,先买房再结婚,然后生孩子。
梅山:租房子不能结婚么?至少我挣5万美金或者7万5千美金时也是租房结婚的,而且有两个孩子的时候还是一室一厅。
主持人:可是没有房子,丈母娘不同意结婚。
梅山:丈母娘在这里不是直接的利益相关方。两个人在结婚问题上看法能求得一致是最重要的,买房子应该放在之后。未来的岳父岳母在房子等物质方面要求过高,年轻人实现不了。现在父母给儿女施加这么大的压力,跟媒体有一定的关系,至少媒体没有在这个方面去帮助年轻人缓解这个压力。媒体应该积极影响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树立榜样,纠正不正确、不切实的价值观。
主持人:父母应该怎样做?您是怎样去教育孩子的?
梅山:我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不同的是,我不愿意给他们压力,让他们必须上好学校;不愿意给他们定一个目标,必须学什么专业;我也不希望给儿女选择将来的生活伴侣定一个标准。如果我做得太多了,把我想过的生活变成他们的生活,他们一定过不了好日子,因为这是违背他们自身的追求和愿望的。父母至少应该是开明的。
以“富”量“立”是社会的悲哀
主持人:现在发财成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梦想,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就是钱,30岁的有钱人就是年轻有为,30岁的没钱人就是碌碌无为,您怎么看?
梅山:这个社会还远远没有条件使大部分人成为富人。30岁的人应该明白,若成不了引人瞩目的富人,我们应该怎么过这辈子,这才是比较现实的观点。
现在的中国社会,其“富”的标准,已经到了绝大多数人都实现不了的程度。“富”也成了“立”的替代词,这说明这个社会是不正常的。我去过很多国家,包括比中国先进的,比中国落后的,都很少有中国这么功利的——完全用富不富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实在太可悲了。如果把“三十而富”变成一个目标和动力的话,那么绝大多数的人是“立”不起来的。因为很少有人能成为我们心目当中的富人,“富”是相对的,其本身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主持人:那您用什么去评价成功?
梅山:要想成功,第一要有付出;第二人要老实、诚恳;第三要能吃苦,能坚持不懈;再有,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如果做到这些还没有成功,说明你没碰到更好的机会,没有办法。有很多年轻人30多岁就已经富了,但他40岁、50岁时能怎么样则很难说。所以,一是不能用钱来衡量,二是不能用一时的成就来衡量一生,因为他还要过一辈子。
网友热点问题解答
网友1:80后的一个共性就是迷茫,面对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该如何拒绝迷茫?
梅山:对大多数人来说,迷茫是正常的,至少证明你还在探索,在思考,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和兴趣。用自己的例子来说,我36岁找到这个工作,觉得能在基辛格身边工作很好。但是1989年中美关系进入冰冻时期,我又迷茫了,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我和基辛格这么多年在一起学到一条就是:人不可能在第二天就实现自己想做的事情,要有耐心。迷茫或者摸索、等待,只要不放弃就没关系,坚持一下就是拒绝迷茫。
网友2:我29岁了,自己有一家公司,有房子也有车,为什么还没有“立”的感觉?
梅山:大多数人都没有很强的成就感,只要有更高的愿望,就会觉得没有“立”住,因为“立”的标准是会不停地上涨的。美满生活就是一个不停地挣、不停地花,不停地和不安全感做斗争的过程。如果“立”的标准是社会给你设定的,那你恐怕永远追求不到。不是每个人都要去追求那么完美或伟大的东西,真心希望大家平和地对待你这一辈子。
【本栏目与优米网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