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诗歌中“月”意象与佛禅思想浅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lqy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寒山子诗中乐道逍遥的禅悦诗显示出一种高远空灵的意境之美。其中禅悦诗中的禅境诗用优美的诗境表现禅境,表达了悟道之后的大彻大悟、无心无事、不生不灭、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至高禅境。在诗中,寒山子常采用“寒山”“云”“月”“风”“岩”“溪”等意象作为抒情造境的景物对象,为寒山子提供一个身体和灵魂栖息的理想所在地。
  【关键词】:寒山子;诗歌;月;佛禅
  一、寒山与佛禅之因缘
  寒山生活的时代正值南禅宗的鼎盛时期,他深受南禅宗影响。唐高宗年间,禅宗六祖慧能创立了禅宗南宗,简化了佛教原来繁复的宗教仪式和复杂艰苦的修行过程,使佛教更加世俗化、简易化、速成化。这种改革迎合了不忍心抛弃世俗幸福又想暂求解脱的士大夫们的需要。禅宗因而战胜了佛教内部其他宗派,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此后禅宗大师辈起,南禅宗大盛。南禅宗之“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观念深入人心。寒山科考失利、生活困顿、漂泊零落、亲友凋零的人生际遇是他与佛禅的又一因缘。他历经三次科考,艰难登第,但却四次参加吏部铨选都因为长相的问题,而被挡在了仕途的门口之外。仕途潦倒无望的寒山,同样遭遇了家庭的困境,兄长的败家,父母的相继谢世,还有妻儿的离去,这一切都对寒山造成了沉痛的打击。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年) ,安史之乱爆发,洛阳军直逼长安。万般无奈之下,倍受生活打击的寒山随着逃离长安的队伍离开了咸阳。离开咸阳后,寒山先后到过荆州和山东,也曾經在山东某地做过一段时间的胥吏。因为不堪忍受官场的黑暗,最后寒山选择走上归隐之路。唐代士人欲进入仕途, 除科举之外, 亦可通过从军入幕取得军功而成就自己的功业。唐代著名诗人中就不乏从军之例,如高适,他最终得以封侯。从寒山诗歌中我们看到,其科举不成后, 也曾试图从军以获取功名。其诗中有“去家一万里,提剑击匈奴”之语,但其从军之路也未获成功。因此他感伤的说道:“一为书剑客, 三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余生不足云。”很明显此诗即为寒山年老后感伤自己文武皆一事无成。寒山出家时身世卑微,出家后据记载生活更加困苦贫寒,闾序说他“状如贫子,形貌枯悴”“样皮为冠.布裘破敞,木履履地”;吃的是寺庙里的“残余菜滓”,经常“于村墅与牧牛子而瞅笑,或逆或颁,自乐其性”,是“在国清寺库院定位,厨中著火”的烧火打杂僧人,地位当是很低下的。[1]其生活的困苦使人不忍卒读。试想连温饱问题都难解决,其做人的尊严早已被岁月磨砺殆尽,因此可看出天台山寒山子,唯是一个蓬头垢面、菜色冻馁穷乞者而已。诗人生活之状态如此可怜,在这种心境的影响下,我们不难在其描绘世俗物态的作品中体会到从中透露出的清幽悲苦情绪。卑微的身世和贫寒的生活形成其诗境的幽寂悲苦。
  寒山隐居天台山后,以僧为友,与挚友拾得写诗唱和,对佛教教义和佛教经典颇为熟悉,为大量禅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寒山心定脱俗,忘却一切愁苦。下面这首诗就是明证:“昨到云霞观,忽见仙尊士。星冠月帔横,尽云居山水。余问神仙术, 云道若为比。谓言灵无上, 妙药心神秘。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余乃返穷之, 推寻勿道理。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坠地。饶你得仙人, 恰似守尸鬼。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欲知仙丹术,身内元神是。莫学黄巾公,握愚自守拟。”此诗中的“心月”、“身内元神”就是禅宗所说的“自性清净心”, 即是“佛性”由于寒山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及其人生独特之际遇,他最终隐居寒岩,超拔尘世之上,明心见性,体现出真如本性,而成文殊菩萨的化身。由寒山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他孤独漂泊的形迹。因此,在他的诗中出现如此众多的孤月就可以理解了。他也有人间的亲情:“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欲验飞凫集,须征白兔游。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乡国何迢递,同鱼寄水流。”科举考试失败后,面对着“富贵疏亲聚,只为多钱米。贫贱骨肉离,非关少兄弟”的现实社会,他厌倦了社会生活,开始返归自然:“少小带经锄,本将兄共居。缘遭他辈责,剩被自妻疏。抛绝红尘境,常游好阅书。谁能借斗水,活取辙中鱼。”而月便成了他精神的寄托。
  禅宗寻求内心的宁静恬淡,确有引导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面。但另一方面,禅宗梵我合一的世界观与直觉体验的思维方式,无疑促成了唐诗艺术意境之诞生,使传统的诗歌艺术思维由浅直粗糙走向深微精美。”[2]寒山以禅入诗,以诗喻禅,寓禅于境,诗境空灵超越。在清幽静设的山林中,诗人以空寂澄明、自由闲散的心境,把整个心身投入到自然山水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于是山林中的清风明月就成为诗人自我心灵的外化形式。外在的自然物境,与诗人万虑洗然的内在心境,便融为了一片清寂澄明的诗的意境。在寒山的诗中,构成了一个远离尘嚣、纯净空寂的充满诗意的世界。
  二、寒山诗中的月与佛禅意韵
  寒山诗中有不少描写夜空明月的诗。例如:
  “众星罗列衣明深,名点孤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莹青心是我心。”(二○○)“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校洁寻讨问西东。”(二○一)“闲自访高僧,烟山万万层。师亲指归路,月挂一轮灯。”(一六六)
  “岩前独静坐.四月当天耀。万象形现中,一轮本无照。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二七九)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因月上寒山。”(二二七)
  “云山叠企连天碧,路僻林深无客游。远望孤蟾明皎皎,近闻群鸟语啾啾。”(一二三)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级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五十一)
  这些诗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旷远寂寥的夜空,亮如明灯的圆月,静迟幽深的山林,高耸万丈的孤蜂。这既是诗歌的境界,也是禅悟的境界。在诗中有如此多的地方描写月,可见月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悬挂于天空的一种存在,更多的是诗人的精神伴侣,情感寄托,甚或参禅悟佛的“意象”。
  寒山诗中,描写月的地方特别多,目的是表达其禅宗思想。如:“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这首咏月之作几乎涵盖了月轮之于禅佛的所有象征意义。圆月的虚幻空无之质,清朗澄澈之气,悠远高致之韵,圆满光大之用,正是禅髓之所在。八指头陀敬安的《法语》中有两篇《中秋小参》,都曾引此诗参证“月轮三昧”,并说道:“如有会得寒山大士‘一轮本无照’意旨,则眼光烁破四天下,回视日月之明,犹如聚墨,恁么方不辜负出家行脚,亦不空渡时光。”这里,月已经不仅仅是参悟的对象,更是一种审美,是禅悦的充盈,是诗意的弥漫。寒山通过对“月”意象的选择,达到参禅悟佛的境地,从而“心月”合一,管佛性,证禅心,诗魂托体于禅月。又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以皎洁的明月比喻清洁的心性,众生的心性被烦恼障碍,犹如明月被浮云障碍,所以不能见性成佛。《涅槃经》卷五:“譬如满月,无诸云翳,即真解脱,其解脱者,即是如来。”寒山笔下的潭中月,不沾纤尘,犹如心性大放光芒,不沾丝毫的烦恼杂念,这是禅宗追求的最高境界。再如:“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沈。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这种禅的领悟,已经渗透到寒山的骨髓血液,寒山与寒岩,心性与自然,已经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而达到禅的境界。僧侣们所参之月有着“第一月”与“第二月”的分别。《五灯会元》卷十载有五代清凉文益禅师的对答,僧问:“如何是第二月?”师曰:“森罗万象。”问:“如何是第一月?”师曰:“万象森罗。”禅僧所说的“第二月”属于“现象界”,是禅月之“用”,在于森罗之“万象”;而“第一月”则重于“主体界”,是禅月之“体”,在于万象之“森罗”。比较起来,诗僧更加重视“第一月”,因为他们要悟得的不是月本身,不是心灵之外的那个“现象界”,而是月之于禅佛的表征内涵,是心灵中的“主体界”。所以,诗僧更喜欢参悟水中的明月。寒山参水月来悟禅的表现,表达了他的禅宗思想,从而达到一种心月合一的和谐境界。   寒山还以澄澈的明月,表示对自性清净之心的体悟:“众星罗列夜明深,岩點独灯月未沉。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以月喻自身纤尘不染清静无著之佛心,明月圆满、澄静,清辉无形无象,却无处不在,普照万物。“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访问西东。”佛心不需外求而在内心,也表明佛性本空,心如虚空。“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廊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月喻自性,山河大地万象森罗,皆如影不实。心神空寂无著又含容宇宙万有,似明月般清净,洞彻玄微,体悟难以言说的玄妙禅境。
  以禅入诗,以诗喻禅,心与境同,心月朗照,圆融一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皓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禅心高洁,一尘不染,圆满光明如秋月,澄澈晶莹如碧潭,空明自在,无形无相,无物能比,也无需任何言语。“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首句表示客观存在的体性本来清净,次句表示人心主观觉照之明朗皎洁。以妙明之心观照清净之性,主客合一,心性合一,禅契幽玄。因此,“默知”而“神自明”,“观空”而“境逾寂”。此种观照与契合,达到神明境寂、明心见性的至高禅境。“闲自访高僧,烟山万万层。师亲指归路,月挂一轮灯。”心中迷雾“万万层”,跨千山万岭而“访高僧”,得顿悟法门,悟明心见性之真谛,遂踏月而归。心性清净,无染无著,见月明心。如灯之月是光明圆满的佛心,千佛万佛皆从此出,森罗万象在心月朗照下,万里空明。“闲游华顶上,日朗昼光辉。四顾晴空里,白云同鹤飞。”华顶喻自性妙体,晴空喻“空界”,鹤喻“色界”,鹤飞云中,喻色空不二,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此乃禅宗空有不离,体用相依,用由体生、体由用显之体用一如的圆融境界。
  三、余论
  寒山科考屡次失败,仕途屡受挫折,现实生活困顿,精神与灵魂无处安放的他只能把希望寄予佛禅思想,在他看来,“月”是一种佛性的圆满,是了悟的透彻。在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他的诗歌将内心佛禅的宁静和现实世俗的喧嚣与黑暗的困顿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在欣赏其禅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寒山子诗歌中那份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精神世界。
  注释:
  文史知识编辑室编.佛教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5.
  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128.
  参考文献:
  [1] 项楚.寒山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唐释)寒山子著;钱学烈校注. 寒山诗校注[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陈耀东著.唐代诗文丛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4]文史知识编辑室编.佛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88.
  [5]孙昌武著.禅思与诗情[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张伯伟著.禅与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7]严羽撰.沧浪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5.
  [8]钱学烈.寒山子禅悦诗浅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3).
  [9]胡遂、欧阳慧娟.论寒山诗歌中的宗教与文化精神[J],求索,2007(5).
  [10]陈耀东.黄庭坚论杜甫与寒山子———兼述杜诗中的佛学禅宗意蕴[J].杜甫研究学刊,2003(2).
其他文献
【摘要】:“psychoanalysis”是由著名意大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心理学理论体系。舞蹈治疗是以心理治疗为依据,通过人体动作来帮助个人建立整体意识和正常行为的操作功能。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舞蹈治疗原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层面到身体意识来阐释弗洛伊德对舞蹈治疗原理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精神分析理论;内心;动作;舞蹈治疗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又
期刊
【摘要】:学生学好汉语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切实提高汉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点是汉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汉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积极牲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传授汉语文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智慧和个性的教学目标,最终提高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讨论机制;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高效地开展课堂教
期刊
【摘要】:尽管中美高校在管理体制、教育传统等诸多领域存在着差异,但不能否认,美国高校的德育工作是有着很好的成绩,通过对美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分析,能使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益的借鉴,弥补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不足。  一、美国高校德育的现实架构  (一)德育目标  纵观美国高校,虽然其德育并不做十分明确、显性的宣传,但是美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员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具有现代化的科学人
期刊
一、梁启超与《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他不但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而且在学术方面也有非常大的成就,被誉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1921 年,梁启超先生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之后整理成书,便是《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之后他又对原有的著述加以修补,使之更加完整完善。  我国的史学发展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需求的翻译量日益剧增,翻译手段与工具日新月异,翻译研究的视角与途径也不断得到拓展,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标准产生影响。因此,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老师该如何把握翻译市场的发展趋势,培养出适应迅速变化的翻译市场、高层次、实用型和创新型的翻译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翻译教学现状,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性指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并
期刊
【摘要】:博物馆是搜集,收藏,展览和宣传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担负着对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和科学文化进行教育的责任。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环节,文物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灵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陈列展览的设计有必要与文化创新结合。本文首先从文化发展和博物馆功能等方面论述了文化创新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意义,接着讨论了如何基于文化创
期刊
【摘要】:文物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国家而言,文物是国家历史某一阶段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体现这个国家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文物可以如实的表达当时历史阶段的各种信息,方便相关学者通过文物来研究千百年前的历史。文物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文物能够更好的传承历史信息,传播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必须要做好文物的陈列和保管。做好文物的陈列和保管,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女性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群体,其自身权益的保护和法律规制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中国古代女性配偶权作为妇女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无论对婚姻家庭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还是对现实社会的婚姻家庭的和谐与稳定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关键词】:古代女性;配偶权;婚姻  一、引言  《礼记·昏义》[1]是最早对“婚姻”一词有所涉及的历史文献。婚姻是由男女两性结合而成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面临新的问题,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了。在今天大数据时代,充分挖掘与高校、企业和社会相关的就业数据,很好的分析这些数据和运用这些数据,这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高校在就业工作中对数据的收集不完善,分析不到位,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也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等。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分析;
期刊
旬阳文庙位于旬阳县城关镇老城之巅的龚家梁,南距汉江800米,海拔高度275米,是目前陕南保存较为完整、具有传统官式建筑特征的明清古建群。1992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旬阳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原址在旬阳县城北门外旬河西岸。明成化八年(1472)被洪水冲毁后,由知县杜琳迁建于城内龚家梁今址,至今已500余年。据《洵阳县志》记载:成化乙末(1475)后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