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生活的作文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一提到写作文,我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讨厌。我讨厌那像铁索似的作文题,死死地扣住了我想一展身手的心;我讨厌那千篇一律的作文内容,像党的政策一百年不变。”的确,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结果把作文当作编造谎言的园地,当作涂抹文字的游戏,当作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学生一听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要绞尽脑汁。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启示我们,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是我们作文的源泉。让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作文充满生活情趣。
  
  一、写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丰富,可以感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可以学习理科方面的科学知识,可以动手做手工作品或画画,可以听音乐,可以上网,体育课可以到室外活动……课外还有许多的休息及交流时间,学校也组织了多项课外活动。或许学生们都习以为常了,而且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往往是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经历的事情多数只留下表层或杂乱的印象,因此提笔写作文时,不知从何说起。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激发,如直接提及某些场景或事件让他们回忆后写作,或让他们先用色彩和线条把某一生活图景描画下来,变模糊印象为清晰的画面,再以画面为素材,进行说话、写话,就容易多了。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作文也就成为最稀松平常的事了。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在作文中享受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二、写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
  
  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是具体可感的,活生生、实实在在的。家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学生其实都能有所感触,只是没有去深想,作文恰恰是他们可以梳理心情的一种方式。家里或许有很开心的事情,每次在周记中细细写来还能再笑一次,也是生活的积累;家里或许也有不为人知或不足为人道的事,这样自己在周记中倾诉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学生可能觉得家中的那些琐碎的生活没什么可写的,但这些需要老师进行点拨,让他们知道在平常普通的事情中,只要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只要你细细去品味,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父母一天的生活,并选取几个片段进行描述从中得到了什么感受,要求实在地写出父母在家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只要观察就有内容可写,结果学生写出的文章都写得很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父母在家时的行为,有动作、神情,也有语言,具体可感,实实在在。有不少同学还表露了真情,发现父母难得在家的休息日里也没能真正地休息,而是在做家务,在为自己忙碌……
  
  三、写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染缸,社会是复杂的,社会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学生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或许并不是很多,但在校外的生活也可以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去积累写作素材。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和卖酸杨梅、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我们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善于调动细致入微的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超市买一次东西,去水果店买一次水果,让他们去感受生活中极其细小的社会生活细节,然后作文记录自己当时是怎么做、怎么想的。一次我布置学生去公交站台作观察,让他们描绘自己所看到的情景,并且引起了什么样的思考。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有学生写出了上车时的小偷的一举一动,看到了社会的丑恶的一面;有人写出了尊老爱幼的种种表现,看到了社会文明的一面;还有人写出一位母亲是如何带自己的小孩去挤公交车的情景,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温暖;还有同学描绘的是当时那拥挤的情景,表现了自己生活的这个地方,有许多外来的人口的加入的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的特征以及自己的思考……这样看来,只要是让学生去写生活,他们都是有话可说的。
  
  四、写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
  
  自然界是绚丽多姿的,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我们写作的好素材。自然给予我们的很多很多,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思考。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时,有些感受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例如看见绿色的小草或大树,对那顽强的生命力、青春的活力的感触当然是油然而生,那眼中的美景也是不描不痛快。看见清澈的小溪,看见鲜艳美丽的花朵,看见蓝天白云,看见弯曲的小径,随手拈来都可以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如果再加上老师的指导那就更好了。上过《济南的冬天》后不久,我们这个地方的冬天到了,我特意让学生去观察校园,观察花草树木,去后园倾听鸟叫;之后让他们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出来。同学们经过观察后写出的作文很真切,写出了身边的冬天所特有的自然景色。
  苏州是一座美丽的文化古城,我们有义务引导学生多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所以我们利用学校组织活动的机会,带领学生去亲身接触苏州的园林。去之前先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文章,之后自己亲身去观察和体验,如拙政园、狮子林、虎丘等闻名的园林,以及因范仲淹而闻名的天平山等,学生自然而然会有目的地观察,这样,既欣赏了美景,又亲身体会了丰厚的人文精神,行文时自己的独特感受自然就形诸笔端了。
  生活中,永远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在作文教学中,让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自然、社会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其他文献
近几年的高考地理学科都有些难题困扰考生,如何在高考的有限时间内较快地判断出地理难题的正确答案,是众多考生所亟待解决的问题。灵活运用地球光照图来分析解决高考地理难题也许成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下面我们对2008年普通高考全国卷I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难题进行分析解读。该套试题地理难题集中在第8、9、10、11题。它们的共同材料信息是: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第8题:若Q地的地方
自从高考实行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考试以来,高三文科的老师、同学在总复习中难免陷入一种困惑:一方面虽然确信要以学科内复习为主,但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学科间的渗透,有针对性地做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工作。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探讨,以及与不同学科间同仁的交流,尤其注意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渐渐形成了用系统科学理论来指导文科综合复习的思路,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系统科学理论既是现代自然科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入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笔者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的粗浅理解,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以及目标建构等作一简述。    一、历史教学情感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基础教育,将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作为宗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最终目的。历史教学由于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在基础教育中地位突出,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加速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综合渗透、主动参与的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教案为中心,学习者只有接受的余地,而无选择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新授课中,很多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几分钟都注意使用形式多样的导入语。而高三复习阶段就很少有老师注意使用导入语了,他们大多会在课前明确地告诉学生该单元或该专题的考纲、考点、热点问题、阶段特征、应掌握的概念、观点等知识。近几年来,我在指导高三学生复习历史课中,根据复习内容和我们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精心地进行了单元或专题的导入语的设计,也收到了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衔接,实现学生知识和心理的平稳过渡?我认为,这是高中教学很难解决,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愿与同行共勉。    一、了解学情,实现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有机衔接    一部分教师没有初中教学的经验,往往过高估计高一学生的知识能力,不管他们初中有无接触,大讲特讲。结果学生如坠雾里,对高中教材的知识产生望尘莫及的畏惧心理。因此,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实施抗震救灾之快速有力,新闻媒体采访之开放透明,使世界各国赞美有加!然而,最感动人心的、最令国人为之自豪的,莫过于人民子弟兵勇往直前的“人性化”的救灾义举以及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遵守秩序、团结互助、舍己救人的感人场面;莫过于非灾区人民(不同阶层)都广泛地自觉行动起来,慷慨解囊,以不同的援助形式支援灾区。这些草根的壮举,无疑在昭示着一种以参与意识、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包括两方面因素:作者的主观感受与生活图景,简称意与境或情与景。体味意境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学生常感意境海阔天空,难以把握,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捕捉意象走进诗词意境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
【摘 要】 新课改推行以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课堂教学虽然变得轻松、愉快,但常常是“华而不实”,教学的有效性不强,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教学目标。要增强新课改理念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还要注重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理念 历史教学 有效性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
现代教学追求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学语言幽默在课堂教学中尤显重要。地理学科内容广泛,自然人文兼备,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所以幽默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地理教学语言幽默的本质特征    幽默是思想、才学和灵感的结晶,是哲理和情趣的统一。教学幽默具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趣味性,又具有其特殊的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