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几个辩证关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8964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品德课提问设计的难与易、多与少、曲与直、主与次之间的辩证关系,恰到好处把握好品德课提问的度,可切实提高品德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提问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调控、启发、引导作用。
  【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辩证关系
  课堂提问是小学品德教学的常用手段,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也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一堂课上得成功,学生学得透彻,就必须加强课堂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形成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可以说,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必先从实现“有效课堂提问”开始。因此重视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提问,讲究课堂提问方法,将会切实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就如何设计小学品德课堂有效提问谈几点认识。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提问的难与易关系
  品德课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水平。因此,品德课提问的难易必须适中,即教师所提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而且是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后能回答的。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原有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等实际情况,完全凭自己一时的兴起“即兴提问”,或者是问的问题太深奥,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
  那么,如何把握品德课提问难易适中呢?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这个难度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跨越,是要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果实。对于一些偏难的问题,教师可作化难为易的处理,使其“难题易问”。而对于一些简易显浅却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作“易题难问”。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总的来说小学生生活阅历尚肤浅,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最常见的是作业情况的反馈),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如阅读、口头表达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学生“度身定造” 品德课提问,使提问的难易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提问在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比如,讲授三年级《爱护自己的身体》一课,如果一上课就提问“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对于分析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都很弱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严重脱离他们的实际,属于提问过难。但若把它当作激趣问题或本课讲授完毕的总结性话题,则未尝不可。
  此外,在品德课堂提问效果反馈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调整提问的难易度。如果提问时全班同学都能不假思索,齐声回答,则说明太易,应增加难度;如果全班同学都不能回答,则说明太难,应改换问题,降低提问的难度。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提问的多与少关系
  有的品德教师对课文内容条分缕析,每一个知识点及能力训练点,不管是否出于实际需要都提问。结果,学生穷于应答,既浪费了时间,又收效甚微。教师对品德课提问应在备课时严选精挑,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提问的多少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而定。课堂提问应选择学生的疑难点,所提问题必须是为突出课文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出发,是最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关键问题;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低年级宜把问题分得细些,提问的次数可多些;高年级则把问题主要放在教学重点、难点上,提问的次数可少些。同样在讲授《爱护自己的身体》一课时,如果一上课就直奔主题向学生提问“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问题是少了,但学生回答不了、问题也解决不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但若能根据课文内容作如下依次提问:①身体有哪些主要器官?②身体的主要器官的功能分别是什么?③生病时怎样做才是科学地爱护身体?④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行为是爱护身体?⑤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行为是损害身体的,主要损害哪个器官?问题是多了几个,但它们都是为解决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作铺垫的,它们都是解决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这样的提问不为多。反之在讲授身体的主要器官及功能时,若就七个主要器官的功能都逐一分别提问,那就显得啰嗦多余了,因为这些问题在书本上都能找到现成答案。
  对解答同一问题的不同学生,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提问次数也不同。基础扎实、思维敏捷的学生,分作一、二步提问启发即可;而对于那些基础不牢、反应迟缓的学生,则要由远及近、由易到难,多设提问,层层推进,逐步引导解决。
  此外,品德课提问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即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提问的曲与直关系
  新的小学品德课教材图文并茂,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教师讲授如果照本宣科,直来直去地问,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就要“直题曲问”,使问法委婉含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比如,讲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课问“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就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书本上是一目了然的,用不着多思。如果变换一下提问:“没有规则的生活会变成怎样?”由于这个问题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學生需要经过一番思考,综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新学习的“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的知识方能解答,进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动力及求知欲望。
  然而,品德课中有的问题提得较笼统、抽象,学生看来看去,思前想后都觉得“狗咬乌龟——无处下口”,不知如何作答。这时,教师就要“曲题直问”,使提问变得较为具体、指向较为明确。又如,“我们为什么要遵守生活中的规则”这个问题,学生初看觉得很深奥,不知回答些什么。如果把它改为直接提问“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就很容易回答了。“曲题直问”能缩短问与答之间的距离,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提问的主与次关系
  品德课提问应分主次。对于主要的观点、主要的思想教育点,要提问,要多问。把提问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教学重点、难点上,围绕它精心设计形式多变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弄懂弄透。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东西,则少问或不问,以免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比如,讲授《悲壮的古炮台》时,可围绕教学重点分别提出并解决“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英国为什么敢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说说鸦片战争中一些民族英雄的抗英事迹,由此你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哪些精神?”“鸦片战争的结果怎样,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几个问题即可。
  品德课堂提问的难与易、多与少、曲与直、主与次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提问的“度”,恰到好处、灵活巧妙地利用提问,充分发挥提问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调控、启发、诱导作用。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威慑,而是交流;不是教条,而是艺术。没有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学生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严先元.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M].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 薛丽芳.有效提问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J]. 考试:教研,2013.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的学生初识语文,对语文的学习效果必然会影响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与理解。阅读课堂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小学中年级学生其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较低年级有了质的变化,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做好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本文浅谈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所有语文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学生才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人,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的多元评价,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状况,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学习方式;多元评价;道德与法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了解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诗意语文创始人、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提出“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教育所讲究的“慈悲”,实为“爱”的智慧与境界。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师者,既要爱教育、爱学生,更要学会爱、用心爱。  一、博爱之心,面向全体学生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学校调进一位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摘要】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此外,教师还要利用语言文字的思想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将德育渗入到知识的教学中。本文将从课堂的教学和实践活动这两个方面对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渗透进行剖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无痕德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通过诸要素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尽力践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此,谨以初中部编人教版《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本报综合消息 5月25日,省教育厅在中山市组织召开2021年全省教育装备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0年教育装备工作,交流各地工作经验,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教育装备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璧亮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彭晓新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指出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歌唱是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占比约为5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明确《歌唱》模块为高中的必修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将歌曲内容教授得生动有效,就必须把握教学内容的切入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歌唱教学对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
【摘要】小学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的一个阶段,小学数学能否掌握好会直接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所以小学进行数学思维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数学时,很多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这个时候的数学已经是需要学生基础和思维都在一定高度的时候才能掌握的,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有很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和策略,很多的数学问题都是较为抽象的,但是运用线段图可以很好地将抽象的问题变为更加具体、
【摘要】写字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能力。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的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能让学生写出一手好字呢?教师要加强笔画书写指导,夯实学生写字基本功;要加强读贴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布局空间感;要加强直观演示指导,引领学生规范写好字。  【关键词】笔画书写;读贴方法;直观演示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
【摘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教师可以从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和进行教学反思入手进行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是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能力作为现实问题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推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我将从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两个方面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