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深刻影响到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质量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提升教职工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学生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被冠以“蜡烛”“园丁”等美称。然而,在这些动听的荣誉背又是学生行为的强化者,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要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除了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外,教师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十分重要。教师通过对自己原有的某些不合理观念、态度进行重新评价调整,可以使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得以消除,从而保持心理平衡,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只有教师成为一个身心健康而又持续发展的人,他才能更好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 调适自己的心理,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从“社会”的角度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社会的关注,享受较高的报酬和待遇,形成了教师基本的心理期待。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并不理想。教师工作不仅辛苦,而且也不一定常有鲜花和掌声相伴,报酬与待遇在各阶层、工种之中,也不能算是特别好。这导致了一些教师的心理挫折,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遭遇挫折之后,厌倦感、失落感油然而生,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工作失去了动力。因此教师应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自己,以宽阔的胸襟和开放的心态来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对此要有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既不要为从事这种职业而自觉高人一等,也不要自轻自贱。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悦纳学生
教师对学生怎样看待,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仅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认为“我说的你就该听,我教的你就该会,我讲的你就该懂”,否则就批评训斥、严加管教,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由此教师本人也体会不到育人工作的乐趣,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也给自己平添了许多烦恼。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悦纳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孩子。孩子眼里的世界与教师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犯的错误有很多是成长中的必然,教师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宽容地看待他们,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如此,教师就可以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正确面对职业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现代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及获取信息途径的多样化,无疑对每个教师的已有知识、能力构成挑战;新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等对教师素质提高了要求;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教师竞聘上岗、末位淘汰、工资奖金与业绩挂钩等竞争机制的引入,都对教师形成一定的压力。各种压力向教师集中,使教师处于教育矛盾的焦点。然而最大的压力是教师自身强烈的需求与其现实的能力之间的差距所构成的矛盾与压力。教师只有对压力有正确的认知,才能保持身心健康。首先,要认识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承受或多或少的压力。其次,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需的,适度的压力所带来的紧张有助于排除人们的孤独感和忧愁感,增强人们机体的活力和免疫力,从而有益于健康。同时,适度的压力可以提供给个体完成任务的唤醒动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如果每个教师能认识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坚定信念和理想,保持稳定而富有弹性的心态,在改革中不断进取,完善自我,变压力为动力,那么,也就一定能为自己创建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四、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悦纳自我
教师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有的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过度地追求完美和自我苛求,而为完美所累。特别是一些有一定名气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做什么都不能落在他人的后面,在教学上力求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十分成功,指导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十分精彩,在学校开展的各项竞赛评比活动中总是力争第一,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力求完美无瑕。然而实际上他们又总感到自己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好,感到力不从心,深深地陷入自责、自卑、焦虑不安和痛苦之中。作为教师,虽然理想的追求是尽可能将人类一切美好光辉的品质集于一身,但我们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过度地追求完美和苛求于自己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反倒会导致职业倦怠感的加速产生和职业衰老期的提前到来。其实,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偶尔有一点小缺点的优秀教师在学生面前更具有魅力,更容易为学生所喜欢,因为他们在学生面前显得更为真实、亲切和自然。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所以,教师要有要有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勇气,在充分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认识和直面自身的缺陷和弱点,坦然欣赏自己的独特性。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被冠以“蜡烛”“园丁”等美称。然而,在这些动听的荣誉背又是学生行为的强化者,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剖析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创设课堂气氛。教师的这种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学习心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师也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他们愿意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努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并有所创新,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要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除了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外,教师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十分重要。教师通过对自己原有的某些不合理观念、态度进行重新评价调整,可以使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得以消除,从而保持心理平衡,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只有教师成为一个身心健康而又持续发展的人,他才能更好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 调适自己的心理,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从“社会”的角度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社会的关注,享受较高的报酬和待遇,形成了教师基本的心理期待。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并不理想。教师工作不仅辛苦,而且也不一定常有鲜花和掌声相伴,报酬与待遇在各阶层、工种之中,也不能算是特别好。这导致了一些教师的心理挫折,特别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遭遇挫折之后,厌倦感、失落感油然而生,有的教师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工作失去了动力。因此教师应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自己,以宽阔的胸襟和开放的心态来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对此要有理性的、客观的认识,既不要为从事这种职业而自觉高人一等,也不要自轻自贱。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悦纳学生
教师对学生怎样看待,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仅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认为“我说的你就该听,我教的你就该会,我讲的你就该懂”,否则就批评训斥、严加管教,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由此教师本人也体会不到育人工作的乐趣,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也给自己平添了许多烦恼。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悦纳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孩子。孩子眼里的世界与教师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犯的错误有很多是成长中的必然,教师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宽容地看待他们,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如此,教师就可以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正确面对职业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现代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及获取信息途径的多样化,无疑对每个教师的已有知识、能力构成挑战;新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等对教师素质提高了要求;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教师竞聘上岗、末位淘汰、工资奖金与业绩挂钩等竞争机制的引入,都对教师形成一定的压力。各种压力向教师集中,使教师处于教育矛盾的焦点。然而最大的压力是教师自身强烈的需求与其现实的能力之间的差距所构成的矛盾与压力。教师只有对压力有正确的认知,才能保持身心健康。首先,要认识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承受或多或少的压力。其次,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需的,适度的压力所带来的紧张有助于排除人们的孤独感和忧愁感,增强人们机体的活力和免疫力,从而有益于健康。同时,适度的压力可以提供给个体完成任务的唤醒动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如果每个教师能认识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坚定信念和理想,保持稳定而富有弹性的心态,在改革中不断进取,完善自我,变压力为动力,那么,也就一定能为自己创建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四、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悦纳自我
教师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有的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过度地追求完美和自我苛求,而为完美所累。特别是一些有一定名气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做什么都不能落在他人的后面,在教学上力求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十分成功,指导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十分精彩,在学校开展的各项竞赛评比活动中总是力争第一,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力求完美无瑕。然而实际上他们又总感到自己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好,感到力不从心,深深地陷入自责、自卑、焦虑不安和痛苦之中。作为教师,虽然理想的追求是尽可能将人类一切美好光辉的品质集于一身,但我们毕竟是人而不是神,过度地追求完美和苛求于自己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大的成功,反倒会导致职业倦怠感的加速产生和职业衰老期的提前到来。其实,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偶尔有一点小缺点的优秀教师在学生面前更具有魅力,更容易为学生所喜欢,因为他们在学生面前显得更为真实、亲切和自然。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所以,教师要有要有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勇气,在充分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认识和直面自身的缺陷和弱点,坦然欣赏自己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