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必须考虑技术本身的演化规律。技术演化过程中呈现路径依赖现象。沉没成本效应、学习效应、次要知识存量、组织特征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是产生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根据路径依赖的形成特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突出顺应积极的路径依赖和突破消极的路径依赖的基本思想,并采取相关政策。
  关键词:技术演化;路径依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23-02
  一、引言
  危机后世界经济将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引领经济复苏、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共同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与升级问题也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我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各地政府均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没有从技术演化规律角度解决技术的供给问题,这成为本文的切入点。
  二、技术创新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技术创新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从理论上说,是基于三个理论判断:
  (一)新古典经济学家从技术生产要素角度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认为技术创新往往导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表现为原有产品升级或者出现新产品,原有产品升级可以改造旧产业,延长产业的生命周期而新产品则直接导致新产业的出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我国学者冯伟(2010)以技术、经济、市场、制度四维框架分析了产业演进的动力机制,认为技术是最为基本的动力因素[1]。
  (二)西方学者从需求、知识和协同演化的视角围绕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Aberbathy和Utterback运用A—U模型描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演化,揭示一个特定技术轨道上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过程,即在同一代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中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一种短期的产业创新动态过程[2]。
  (三)演化经济学家纳尔逊和温特(1982)借鉴生物进化论遗传一变异一选择的思想,运用惯例—搜寻——选择对产业演化路径与技术创新扩散问题进行了研究,当企业对现有状况“满意”时一般遵循原有惯例,只有在“不满意”时菜开始搜寻或者通过创新来寻找新的技术路径,把技术创新看成是生物系统中的变异因素,可以给企业带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好处,诱发收益递增机制;促进技术组合的多样化,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所以技术在产业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3]。
  为此,我们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立足国情,依据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内在规律要求,了解技术创新需求与供给,厘清技术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遵循自然演化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基于路径依赖的技术演化规律
  (一)技术路径依赖的根源
  学者们路径依赖产生的原因还没有形成一致观点。本文认为组织的结构特征、次要的存量知识等对于技术路径依赖的形成有着潜在的巨大影响,影响路径依赖的因素可以归纳为:
  1、沉没成本效应
  如果将资源配置到某一路径的决策是无成本的、可逆的,那么,技术总是可以转换到明为最优的轨道上。意味着,如果转换后预期的收益高于转换成本,那么,次优的路径就会失去局部的稳定性。在技术演化的过程中,一旦企业选择了某项技术,便会对该技术进行投资,如果投资的专用性越高,则即使企业所采纳的技术被证明为是次优技术,企业仍然可能坚持这种技术选择。可见由沉没成本所造成的转换成本高是路径锁定的直接原因。
  2、次要知识的存量
  假定企业生产过程中包括两种知识:一种的基础技术知识(研发知识),一种的次要知识(如销售和管理知识)。如果与当前技术有关的次要知识存量积累越高,会减少开发新技术的动力,即次要知识的历史发展路径影响了研究新技术的动力,结果导致了技术路径依赖。
  3、学习效应
  学习效应指的是通过在干中学所获得的隐含知识,一种技术采用得越多,则对其改进就越多,改进越多,采用者增加使累计产量越高,成本越低,就越难退出原有技术轨道。
  4、组织特征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通常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低层人员。技术创新的来源于技术推动或者需求拉动,其往往来自于组织机构的低层人员。低层人员提出技术创新的设想之后需要经过中层管理者过滤后,信息流才能到达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存在不一致性,他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由于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中层管理者可能更偏好对现有技术进行边际改进的技术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大,而且一旦成功,将对经理的职业生涯产生正面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层管理者倾向于采纳渐进型的技术创新,结果使技术创新固定在特定的技术轨道上。
  5、消费者偏好的短期不变性
  演化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是建立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的,消费者由于信息、知识的限制不能了解各种商品的价值。消费者的消费惯例是建立在之前的消费习惯基础上的,消费者在生活中学会消费。由于消费者偏好在特定时间内是不容易改变的,促使新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具有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技术路径依赖。
  由此推论,对于产业成长来说都会导致其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性,这种特征是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技术路径依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技术路径依赖可以分为两种:积极的路径依赖和消极的路径依赖,前者能够保证路径依赖沿着高效率的轨迹发展,而消极的路径依赖则导致技术被锁定在无效率的发展轨道上。积极的技术路径依赖,可以确保技术在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减少对产业系统的“破坏”,确保主导技术实现规模经济,获取更大收益[6]。然而消极的技术路径依赖却抑制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实践表明路径依赖是造成一些地区产业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   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技术路径选择策略
  技术演化呈现路径依赖特点,为了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方面,我们必须顺应积极路径依赖和突破消极路径依赖的基本规律。
  (一)顺应积极的路径依赖,延长产业链
  积极的路径依赖之所以是高效率的,其优势在于能发挥协同效应,而使技术创新的底层因子可以相互补充、协调演化,实现技术创新活动的经济性。对于具有技术优势的非主导产业,应进一步扩大规模,培育市场需求,增大市场容量,使之尽快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实现报酬递增,实现技术锁定。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都比较脆弱,多为弱势产业,因此需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来弥补市场失灵,充分利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性工具来配置社会资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以技术供给为导向,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通过企业这个创新主体实现新组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还应倚赖技术支撑体系,包括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当前应认真梳理、剖析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撑,建立专业库、技术创新资料库,为搜寻新的技术路径创造条件。
  (三)建立科学的业务退出识别体系
  由于路径依赖使产业内不能很好地预期业务退出后的收益,导致产业发展走低效率路径,阻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此政府要建立科学多维的业务退出识别系统,促进衰退产业的退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提高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预期和信心
  为了更好地把握偶然机遇,突破技术路径依赖,需要提高企业家的首创精神,激励他们不甘满足现状,抓住机会开辟新的技术路径。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对消费者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使用新产品的预期和信心,减少新路径的开辟阻力,以顺利实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
  参考文献:
  [1]冯伟,孙文远.技术选择与产业演进:以BD与HD-DVD之争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2]William J.Abemathy,James M.Utterback.Pattems of industries innovation[J].Technology Review,1978,(7):40-47.
  [3]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1997.
  [4]Vernon W.Ruttan.Sources of Technical Change:Induced Innovation,Evolutionary Theory and Path Dependence[J].The Ecnomic Journal,1997,(107):1520-1529.
  [5]Redding,Stephen.path dependence,endogenous innovation and growth[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2,43(4):1215-1248.
  [6]W.Brian Arthur.Competing Technologies,Increasing Returns,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J].The Economic Journal,1989,(99):116-131.
  [7]毛荐其.技术创新进化原理、过程及模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8]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
其他文献
摘要:应急管理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外的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和信息技术等都处于领先地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外的应急管理发展、先进机制体制,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应急管理研究工作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应急管理;国外经验;应急机制;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98-03  一
期刊
摘要:从供应链中参与企业主体间博弈的有限理性的观点出发,将传统的信任理论博弈模型扩展为考虑了利益分配比例的具有“信任度”和合作关系“相关度”的静态/动态信任理论模型,同时也在扩展之后的理论模型说明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信任理论博弈模型是具有信任度和相关度两个影响因素信任理论模型的一个特殊的例子。最后基于前面的理论分析结果对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信任关系的形成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供应链;信任度;相关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使用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评价指标和公共因子变量,并对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判定企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01-03  一、引言  197
期刊
摘要:强化公民意识,加强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树立国家至上理念,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本文试从公民意识的角度探索在新疆如何强化公民意识的途径以及对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民意识;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
期刊
摘要:实物档案与其他门类档案一样,都能够真实地记载和反映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实践活动,同时也为撰写校史、大事记、年鉴等提供依据和凭证。实物档案内容丰富,来源广泛,涉及面大,特殊性强,收集、整理和保存它们,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高校实物档案从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发展史和光荣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关键词:高校;实物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竞争也更加的激烈。在国家贸易领域中,传统的以关税为主要手段的贸易壁垒的作用正日益减弱,而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壁垒形式,正在成为各国调整国际贸易利益、保护本国产业的主要手段。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及贸易自由化的角度,浅析技术标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关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目前电力企业工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与作用发挥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与电力企业工作者分享工作中积累的所得所获。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会职能;建议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24-02  一、电力企业工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工会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摘要:许多大学都独资或合资办了各种各样的公司,比较典型的是北大、清华、复旦、天大等。这些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经营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校企合一”是指学校所举办的校办公司,将便于高校学生从事就业准备以及实施生产技术劳动教育作为主要目的的公司.当前形势下,校办公司不仅能培养出了人才,同样生产出了产品,这已经成为了校办公司和社会上的公司根本的区别之一,更加是校办公司生产和运营最为主要的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开始逐步以电缆为主,小电阻接地系统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作者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践对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大型企业变电站的实际操作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探讨,同时对该行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小电阻;接地系统;变电站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34-01  一、系统情况介绍  某工程项目配套建设建设了一座220kV变电站
期刊
摘要:传统的以文献建设为中心的图书馆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急剧增加的读者需求。针对这一现实,本文从服务读者的目的出发探讨图书馆工作模式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38-01  一、采用面向服务的资源配置模式  现行图书馆运作机制大多是以文献建设为中心的管理模式[2-3],如图1(a)所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