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能够被带回美国吗?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制造业工作机会带回美国是总统特朗普经济政策的优先事项。特朗普的逻辑是,美国的贸易伙伴“偷走了”美国成千上万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为此他希望重新谈判贸易协定,或者向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特朗普想要恢复制造业昔日的荣光,例如将iPhone生产线搬回国,但这并不现实,也很难再像上世纪那样解决大量就业岗位。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一保罗·博克纳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生态系统,组装iPhone同样如此,而美国缺乏其中所需的工人、供应链或者相应的物流和工厂。另一方面,美国的制造业依然强大。如同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所指出的,iPhone只是最后的组装工作在中国完成,大部分零部件都是美国制造。
  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術进步,同等规模的产出所需的人工变少。“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但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是减少了30%。”博克纳说。
  印第安纳鲍尔州立大学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在美国失去的制造业工作岗位中,有87%是因为生产自动化和效率的提高。


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但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是减少了30%。图/视觉中国

  “即使有更多工厂出现,你还是会使用机器。即便有新的制造业工作机会出现,也不会太多。美国的失业率现在已经很低了,关键是不要向后看,而要向前看,如何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博克纳说。

技术进步惹的“祸”


  《财经》: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几年前发布过一份《美国制造回归》的报告。当前的趋势比预测发展的更快还是更慢?
  博克纳:几年前开始,成本态势发生了变化。公司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改变了它们的当地供应链。在中国,一些地方的工资比以前更高,同时我们看到美国国内页岩气和页岩油产业发展壮大,所以公司开始重新评估要在哪里生产。因为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在美国新建了石化工厂,由于需要更多的管道,美国也生产了更多钢管。
  但这并不意味着工厂从中国搬回了美国。
  的确有工厂迁出中国,比如纺织厂、鞋厂从中国搬到了越南或者孟加拉国。但你也看到汽车厂和汽车零部件工厂迁往中国,因为它是市场所在,更有利于生产。也有汽车厂搬回美国,以便贴近客户;或者搬到墨西哥、加拿大,成为北美自贸区的一部分。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关闭大多数在华工厂把它们搬回美国,而是公司在评估不同部分的成本态势,以及物流、税收等作出的决定。
  把新工厂设在哪里主要是出于经济状况的决定。很多国家都会呼吁说在我们这里生产吧。但如果经济上行不通,就无法实现。


面对贸易壁垒,这些全球、地区或者本地的供应链有可能被严重破坏,人们可能不明白这些产品有多复杂。图/视觉中国

  虽然这样会面临一些关税限制或者对原产地的要求,你要评估这么做是否值得,是否能以合理的成本盈利。总的来说是要看你的供应链,无论是在全球、区域还是本地,是否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
  《财经》:特朗普的减税计划是否能吸引更多美国企业回到美国?
  博克纳: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开始觉得在美国生产是行得通的,因为在美国经营的税率更低。这不意味着人们会把目前运行良好的企业从某个地方搬回美国,不过当他们打算扩大规模的时候,可能会想,美国现在是一个更经济的地方。
  过去通过收购或者兼并、从而把征税地外迁的做法将不复存在,一些公司甚至可能把在国外积累的现金流带回美国。但这是否会让工厂搬回美国或者创造更多就业还有待观察。
  为了创造更多就业,你需要更多工人,也需要一个生态系统,而不仅是一家工厂。比如制造T恤很容易,但你需要有人提供布料或者进行印花,需要整个生态系统,需要供应链。如果周围没有供应商就会很难,只是把一家工厂迁回不会成功。
  《财经》:特朗普一直在说要把制造业就业机会带回美国,其实制造业的回流从奥巴马时期就开始了,你如何看待两位总统的努力?
  博克纳:制造业在经济中的份额在减少,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它在美国经济所占的份额已经不到10%,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是服务业。
  制造业工作岗位所占的份额也在减少,因为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让制造业变得更加简单。这个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无论特朗普怎么说,我们需要接受这个现实。
  对于就业机会流失海外的担忧,有人做过统计,大概三分之二是因为自动化,三分之一是因为全球化,不同机构给出的数字不同。但自动化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数字化、物联网的推广自动化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制造业对人工的需求将更少。
  《财经》:所以是技术进步“偷走”了人们的工作,而不是特朗普所说的贸易?
  博克纳:“偷走”这个词并不准确。在150年前,大部分工作是由人工完成,比如缝制衣服,它需要很多付出却效率低下。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自动化的每一波浪潮都让人们担心工作流失。现在他们开始担心数字化,担心一半或者三分之二的工作被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所取代。但首先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技术能以多快的速度发展,其次这些变化还会创造其他工作机会。
  即使美国制造业的规模在过去25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它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还是减少了30%。即使有更多工厂出-现,你还是会使用机器。即便有新的制造业工作机会出现,也不会太多。美国的失业率现在已经很低了。关键是不要向后看,而要向前看,如何创造出更高的生产效率,投资于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医疗、教育、数字化、通信等,这些是关键,让人们凭借自己的技能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   重要的是我们要确保失去工作的人再找到工作。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由于经济增长强劲,因为工厂外迁失去工作的那部分人得以找到新的工作。在我生活的德国,最后一个煤矿将在今年关闭,这个过程持续了20多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大部分矿工早早退休,这不是好事。你要帮助人们找到另一份工作、另一个机会。核心就是经济要发展,实现增长。
  这需要在培训上有所付出,并不容易,虽然大家都在谈论这件事情,但我没有看到特别好的例子,比如让矿工通过再培训获得新的技能,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不仅仅是矿工,还有那些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人。
  《财经》:你认为技术将如何决定制造业的未来?
  博克纳:技术是一直向前的,我们在使用越来越多的技术实现自动化,从而更有效地使用能源和资源。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让整个过程更可持续,数字化还将让自动化更加高效。

跨越国界的生产


  《财经》:关于全球价值链,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例子是,iPhone手机只在中国组装,很多国家也参与到了生产环节,从中获得利润最多的是美国,但却被计算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博克纳:只着眼于贸易赤字是非常狭隘的视角,即使向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也不会使它消失。只要美国的储蓄率低,消费多于生产,贸易赤字就会存在。
  《财经》:在全球供应链的现状下,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冲突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博克纳:很多产品或者零部件的生产都是跨越国界的。比如有的汽车零部件要几次穿越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它究竟是美国产品还是墨西哥产品?最终无人知晓。很多汽车的零部件来自中国或者墨西哥,在美国组装,然后再由某家公司出口。
  想要分清它究竟是中国产品还是美国产品已经几乎不可能了。面对贸易壁垒,这些全球、地区或者本地的供应链有可能被严重破坏,人们可能不明白这些产品有多复杂。
  在福岛核事故之后,世界上多家汽车厂一度停止生产,因为有一小块电子部件来自福岛北部的一家工厂,而那家工厂停产了。汽车公司后来要求供应商不能只在一个地方设厂,在欧洲、北美都有,实现产地多元化,减少风险。即使需要实现在本地生产,但某种零部件不能只依赖于一家工厂地震、水灾、火山爆发都有可能破坏供应链。
  出于成本和风险的考虑,实现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多元化是很重要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财经》:特朗普希望苹果公司把生产线搬回美国,你认为iPhone在美国组装的可行性有多大?
  博克纳:为了组装iPhone,需要运行良好的生态系统。美国缺乏其中所需的工人、供应链或者相应的物流、工厂为什么要在美国组装iPhone零部件?找到合适的人会很难。
  我到访过富士康的工厂规模很大,有很多工人。在美国能找到这些工人吗?也许在某个时间段,你会在越南、印度或者孟加拉国找到他们,但搬回美国不太可能,要不它就得是一家全由机器人操作的工厂。即便如此,你还是需要一个生态系统。
  《财经》:“中国制造”在几年前还有显著优势,但如今一些工厂已经搬到了东南亚或者搬回美国,你认为“中国制造”怎样才能保持优势?
  博克纳:在我看来,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即使中国的人均GDP还处于中等水平。但中国有华为、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还有一些高质量的汽车厂或者发电厂。虽然中国不全是这样,但在北美和欧洲也是如此,有顶级的公司、也有表现一般的公司。
  中国需要投资于技术研发,很多公司已经在这么做了。但如果有人说我们在中国制造一切所需,不用进口,我也会觉得奇怪,想问为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资源去生产那些明明其他国家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生产的产品?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将攀升全球价值链。纺织厂、制鞋厂已经开始外迁,虽然并非全部;中国则开始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是在日本、韩国都发生过的事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采取保护措施不是好主意,它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浪費资源。
  找到自己的竞争力所在,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攀升,进行创新,这才是正确的事情。
其他文献
比亚迪正在阵痛之中。  一季报显示,比亚迪(002594.SZ/01211.HK)扣非后净利润为-3.29亿元,同比下滑173.58%,这是2015年以来,比亚迪一季报中首次出现负值。而净利润也下滑了83.09%,达1.02亿元。就在2016年,比亚迪营收首次破千亿,扣非后净利润更是同比剧增282.34%。公司上下摩拳擦掌力争次年进入世界500强。  拥有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
期刊
早高峰时间,一群员工从外面快步走进办公大厦。他们走向闸机,伸直脖子让自己的脸出现在银灰色柱子中的小屏幕里。提示灯亮起,闸机门快速打开,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1秒。  这里是比特大陆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公司总部。出人意料的是,这家全球最大的数字货币矿机公司选择将人脸识别装置陈列在公司楼下作为欢迎仪式——而不是在高大铁架中密密麻麻排列的黑灰色矿机。  “我们现在的定位是12个字,领先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公司。”
期刊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5月伊始,一份名为《关于盾安集团债务危机情况的紧急报告》的文件在网络传开。连续16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盾安集团爆出流动性危机,各项有息负债超过450亿元。  上述文件提及“如果出现信用违约,将会对省内众多金融机构造成重大伤害,并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这一表述震惊资本市场。盾安集团信用等级从AA+被评级机构大公下调至AA-。  随后,盾安集团请求政府出面,紧急
期刊
根据IMF今年4月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全球经济增速在2017年达到3.8%。这是自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最快增速。不过,全球经济复苏背后也并非没有隐忧,而全球债务水平的快速上升正是其中的最大隐忧之一。  根据BIS的数据,全球非金融部门信贷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9月底的197.2%上升至2017年9月底的244.7%。同期内,发达国家非金融部门信贷占GDP的比重由231.8%上升至27
期刊
美中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又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者间的经贸龃龉自然牵动人心。有别于当年美国和苏联壁垒分明的冷战关系,中美之间在过去几十年间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关系,这就决定了不管达成什么样的阶段性妥协,也不管面临什么样的阶段性冲突,两者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是长时段大概率事件。  因此,除了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等这类老生常谈的言辞外,怎么样做好长期良性竞争
期刊
(《财经》2018年第9期“中兴一石激千浪”)  亚洲社会政策研究院总裁陆克文表示,美国和中国之间已经爆发了一场未经宣布的科技新冷战。涉及科技方面的国家威胁要严重得多,其要比钢铝关税制政策、朝鲜半岛核问题以及南中国海地区的领土纷争更加严峻。  中美“新冷战”说法在可预见的将来却并不会成为现实。首先,中美两国的经济高度相互依赖,即使有贸易摩擦,也不会直接导致“冷战”或“热战”。第二,“二战”后的国际
期刊
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三个,现实世界、互联网世界和区块链世界。从目前看,这一判断显得有些夸张,因为当前大部分的区块链应用场景,要么存在技术瓶颈,要么实际应用价值有限。但是,区块链的发展空间确定是巨大的。  作为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底层技术,区块链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且信息不可篡改的价值互联网,在传统的中心化中介机制之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信任机制,从而可能对经济与社会系统的运转、政府管理乃至全球治理都产生较
期刊
面对“去通道”和“回归本源”的监管要求,信托公司正调整业务与发展方向。近来,在政策的鼓励下,多家公司相继涉足慈善信托。  隨着《慈善法》、《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的先后落地,慈善信托迎来快速发展。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显示,截至4月底,共有83条慈善信托备案数据,财产总规模9.57亿元。  但是对于许多信托公司来说,发行慈善信托的主观意愿并不高,因为慈善信托的公益性决定了其盈利空间很小。对信托公司来说,
期刊
一家隐身在商业金融机构身后的科技公司正渐渐走入公众视野,这背后折射出近年来金融科技的风潮涌动。  智能科技平台,百融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融金服”)今年4月份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因这轮融资推动,这家快速成长而一直颇为低调的科技平台渐渐浮出水面。  公开信息显示,百融金服本轮融资由国资委国家主权基金中国国新领投,老股东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增持。另据《财经》记者了解,此轮融资后,
期刊
当前,区块链技术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应用场景范围不断拓展,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更是成为科技界和金融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梳理了传统方式运行中存在的痛点,以及区块链技术所能带来的效率提升,通过对三个典型金融应用场景进行深入剖析,解释了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中的“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对症”金融行业痛点  区块链技术集成了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内置合约等多项基础技术,构建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