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度的把握及方法、途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i678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方法,是师生活动的桥梁。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富有创新意识,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度,把握好方法、途径,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学生求知的热情。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先精心设计问题,目的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识为他们见疑、解疑提供桥梁,从而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
  
  1 从知识的混淆点来设计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如果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可以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如可设计对比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让学生不自觉地一步步陷入明显的谬误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如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时,可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列表比较一下正比例相反比例的异同点”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通过模糊点进行设问,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2 从学生的遗忘点来设计问题
  知识的遗忘点,一般不被人注意,容易让学生遗忘它的存在。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加深记忆。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我提问道:“在自然数中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约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 从题目的发散性来设计问题
  发散性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个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的方法。其思维的方向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种渠道、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以求问题的灵活解决。在多种答案中巩固所学知识之后,在把旧知逐步延展和深化,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数学课堂提问度的把握原则
  
  1 摸清思路有启发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其迅速掌握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仅仅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更重要的是要强调让学生说明怎样理解分析提问所蕴涵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
  
  2 突出重点有新颖
  常言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仅需要对知识的回忆,而且还要理解,因而也就必然会促进学生去积极思维,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循循善诱有灵活
  围绕教学中心、重点难点而精心设计几个提问是非常必要的,可是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不排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出现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事情。一旦出现问题,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对教与学的活动加以调整。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的新问题,再次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4 通盘考虑有全体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是只照顾到少数学生,形成“一对一,一对二”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同时,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尽可能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有效提问的方法、途径
  
  1 有效提问的方法
  (1)激趣式。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例如,有这样一题:学校在10月18日举办了一次演讲比赛,五年级(1)班有10名同学参赛;又在11月23日举行了一次篮球比赛,这个班有9名同学参赛,那么两次比赛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如果回答有19名同学参赛,不一定对,因为有一些同学可能既参加了演讲比赛,又参加了篮球比赛。只有在所有同学都只参加一场比赛的情况下,回答有19名同学参赛才是正确的。这个问题,涉及本章将要学习的重叠问题的知识,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主动投入学习。
  (2)启发式。提问启发,最重要是把握好提问题的时机,非到学生“愤”、“悱”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而且还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的变化,洞察学生心理,从而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提问的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一语道破天机”,就是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首先想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东西的形状是三角形或接近该形状的、它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接着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去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探究它们之间的联系。由于这几个问题带有较强的启发性,所以能够探究出方法的学生很多。
  (3)诱导式。注重诱导、思维纵向的延伸,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引发学生探索、思考。因此,诱导式提问要加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人类最强烈、最持久的思考,来自于面对不解之谜。
  
  2 有效提问的途径
  我们知道,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而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满堂间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反馈的信息,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
  总之,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对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其他文献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加体育学习,并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发现”及“成功”的快乐,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快乐体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
在10kHz~110MHz频率范围,利用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了30例正常健康人血液样本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通过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频谱、复数平面图、介电损耗频谱、电导率虚部频谱和损耗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则明确提出要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
为解决航空电子组件仿真模型故障注入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ealy机的航空电子组件仿真模型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状态转移函数和输出函数分别表达出航空电子组件输入信
为了实现拖拉机整机出厂终检时整机装配质量快速评价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振动烈度评价拖拉机整机装配质量的方法。以奔野484-2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怠速状况下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在功能设定、各功能模块的划分、处理流程等方面是依据会计核算的不同对象和处理方法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因此,从使用效率上看,各系统在大幅度减轻会计人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伟大的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    一、创设和谐环境,激活求异思维    营造良好的思维气氛,和谐民主环境是培育求异思
电化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传授知识、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