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460530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语文教学必须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构建;和谐课堂;以生为本;语文
  “和谐”能产生美,作为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让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的空间。于是,在整个和谐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美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教师要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用自己的和谐底蕴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创设和谐的语文教学环境
  1.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和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中就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近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如在教古诗《所见》时,在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字典理解了字词之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并说出是根据诗中哪个词来想象的,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有的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现牧童骑着黄牛唱歌的样子;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诗描绘的情景;还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有的学生自编歌词,用歌声来表现画面。此时的教师在学生中间,时而朗诵,时而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个性得以展示。在整过课堂中,学生是灵与肉的统一,心与情的和谐,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尊重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思维表达的差异,参与了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既不失自然情感的流露,又不失对学生的引导与调控。师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生命活动的展现融合为一,相互感动,和谐成长。
  2.让人文走进课堂,丰富和谐
  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挖掘语文本身人文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让语文课堂的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人情味儿”。如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在组织学生讨论做怎样一个人时,学生畅所欲言,见解独特。教师这时既要肯定做人要像花生的观点,更要褒扬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生观。外表美,敢于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精神,在今天的形势下不也正需要这样的人吗?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发展有创新、有个性的思维的学生吗?显然,在我们的课堂上,即使学生理解有偏差,我们也要让学生很“体面”地坐下,尊重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扬弃式”地处理,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二、追求语文教学的诗情和画意
  “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 那么,语文就更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注意遵循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但教师们对学生主体作用实施的策略理解模糊,有的教师“主导”过多,有的教师“主导”随意、放任,导致不能合理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需要投入、体验、感动,需要师生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如在教学《白鹭》一课时,通过学生默读课文,再现白鹭的“钓鱼图”、“嘹望图”、“晚飞图”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炊烟四起,晚景如画,黄昏中,悠然地看到白鹭低飞,那是乡村生活的一大乐事,这正是作者心境的体现啊!读到这里,如果教师引用“落霞与孤鹜齐飞……”、“两个黄鹂鸣翠柳……”等充满诗情的引导,让语文富有了诗意,让学生感受了诗意,同时语文教学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生机盎然。
  三、营造张显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
  阅读是带有明显个性化色彩的行为,在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呵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港湾。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作为重点来抓,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给予学生自主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多设计一些非唯一答案的具有多样性的问题。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化师生对话空间,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适时给予启迪、引导和帮助,这样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融合在一起。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的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如果我们的课堂师生心灵融通,学生妙语连珠、兴致高涨;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儿童的语文、民族的语文、生活的语文,让课堂洋溢着诗的情感,诗的意韵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充满和谐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江仁安.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实施创新教育 《池州师专学报》 2005.03
  [2]赵国权.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1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城南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课深受广大小
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语篇教学时应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英语、快乐说英语,训练学生的阀读技巧,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高中物理实验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转变。中学物理教学中,应首先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探究;创新能力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来源于生活,可以说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灵魂。因此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家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对人才的质量、规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单一的"学科本位"教育模式
减免农业税是新时期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广西北部调研的切身经历,就我国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课程改革既需要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又要重视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杆”多音字,读gan和gan,“杆”gan,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如:笔杆,秤杆。“杆”gan较长的棍子,如:旗杆,电线杆。在讲解小学四年级下册《燕子》这课时,我把电线杆(gan)读成了电线杆(gan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日标。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充分强调了学生积极的学刊态度,促进了语言
后现代美学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当代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股重要美学思潮,在很多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凯特·冯
加强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确保财务管理规范化进程,是有效保护基层干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