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教研活动中,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中彩那天》。以下是我的教学环节。
多元对话述设想
与《语文课程标准》对话:跨度达10年之久的两个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的表述上一字不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衡量语文优质课的重要标准。
与文本对话:课文讲述了当父亲开着中奖的奔驰汽车却神情严肃,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文章内涵丰富,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文章。
与教科书编者对话:《中彩那天》位于教材的第二组,本组的专题是“以诚待人”。选编目的不仅让学生懂得诚信的珍贵(即人文性),还要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抒发感情的方法(即工具性)。
通过多元对话,我的教学设想是:通过语言文字,把握“诚信”主题,在“意”的基础上感悟语言运用之妙,尝试运用于学生的语言活动之中。
因材施教明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学生,道德认识处于权威引领的发展阶段。语文能力方面能独立识字,初步具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一定困难。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①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诚实、守信是宝贵的精神财富;③体会父亲的情感变化,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读写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父亲的情感变化,理解诚信的珍贵。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读写结合中创新
本课教学策略是以朗读为主线,在质疑中展开,在辩论中推进,在读写结合中创新。
环环相扣展流程
本课的教学共分两课时。我简说第一课时,详说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共有三个环节:
环节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收集了一些有关诚信的名言。“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名人名言,自己读一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如此看重“诚信”,看来,诚信的确是做人的美德,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诚信”的文章——中彩那天。”
环节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于漪老师曾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自由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通过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认读情况,并让学生找出难写的生字进行指导,落实课标(修订版)提出的随堂写字的建议。
环节三:自主质疑,理清线索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质疑。第一课时的目的是让学生“文通事晓”,“文通”即扫除障碍,能初步读懂课文,“事晓”即能知晓文章的梗概,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打下基础,留下伏笔。
第二课时共四个环节:
环节一:精读课文,感悟“意”和“言” 父亲开着梦寐以求的汽车为什么神情严肃?他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用上节课留下来的线索直奔重点的学习。在交流中学生会说出父亲的道德难题是汽车该还?还是该留?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切忌得“意”忘“言”。在得“意”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把父亲矛盾、纠结的心情表达出来的?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我引导学生抓住“神情严肃、赶、写、擦、留”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抓住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活动”的方法。
环节二:辩论促读,突破难点 “在父亲的脑海里,仿佛有两个人在争辩,一个说把汽车留给自己,一个说要把汽车还给库伯。同学们,你赞成哪种观点呢?从文中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一会我们来辩论。”辩论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熟读精思。辩论中,我认真倾听,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初步理解中心句的基础上层层推进,深入体会:①为什么库伯派人开走汽车的那一天,父亲特别高兴?结合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前后联系,学生不难体会父亲的情感因选择诚信而愉悦。母亲教育讲诚信是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精神财富。②齐读最后一段。首尾呼应。③选择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或最欣赏的地方,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动的地方”侧重“意”;“最欣赏的地方”则侧重“言”。这样既回归整体,又在“意”“言”品悟中个性抒发,体现阅读的再创造。
环节三:随堂练笔,表“言”达“意” ①想象一下,当库伯派人把车子开走后,我们全家当时的表现、心情、对话,把自己想象到的写一写。②续写:考试时,李明怎么也想不出“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他明明记得这句诗在課本的第16页,而语文书就在桌兜里,他(
多元对话述设想
与《语文课程标准》对话:跨度达10年之久的两个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的表述上一字不差: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衡量语文优质课的重要标准。
与文本对话:课文讲述了当父亲开着中奖的奔驰汽车却神情严肃,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文章内涵丰富,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文章。
与教科书编者对话:《中彩那天》位于教材的第二组,本组的专题是“以诚待人”。选编目的不仅让学生懂得诚信的珍贵(即人文性),还要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抒发感情的方法(即工具性)。
通过多元对话,我的教学设想是:通过语言文字,把握“诚信”主题,在“意”的基础上感悟语言运用之妙,尝试运用于学生的语言活动之中。
因材施教明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学生,道德认识处于权威引领的发展阶段。语文能力方面能独立识字,初步具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一定困难。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①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诚实、守信是宝贵的精神财富;③体会父亲的情感变化,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读写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父亲的情感变化,理解诚信的珍贵。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母亲”说的话的含义。
读写结合中创新
本课教学策略是以朗读为主线,在质疑中展开,在辩论中推进,在读写结合中创新。
环环相扣展流程
本课的教学共分两课时。我简说第一课时,详说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共有三个环节:
环节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收集了一些有关诚信的名言。“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名人名言,自己读一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如此看重“诚信”,看来,诚信的确是做人的美德,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诚信”的文章——中彩那天。”
环节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于漪老师曾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自由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通过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认读情况,并让学生找出难写的生字进行指导,落实课标(修订版)提出的随堂写字的建议。
环节三:自主质疑,理清线索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质疑。第一课时的目的是让学生“文通事晓”,“文通”即扫除障碍,能初步读懂课文,“事晓”即能知晓文章的梗概,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打下基础,留下伏笔。
第二课时共四个环节:
环节一:精读课文,感悟“意”和“言” 父亲开着梦寐以求的汽车为什么神情严肃?他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用上节课留下来的线索直奔重点的学习。在交流中学生会说出父亲的道德难题是汽车该还?还是该留?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切忌得“意”忘“言”。在得“意”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作者是如何把父亲矛盾、纠结的心情表达出来的?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我引导学生抓住“神情严肃、赶、写、擦、留”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抓住神态、动作表达内心活动”的方法。
环节二:辩论促读,突破难点 “在父亲的脑海里,仿佛有两个人在争辩,一个说把汽车留给自己,一个说要把汽车还给库伯。同学们,你赞成哪种观点呢?从文中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语句,一会我们来辩论。”辩论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学生熟读精思。辩论中,我认真倾听,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初步理解中心句的基础上层层推进,深入体会:①为什么库伯派人开走汽车的那一天,父亲特别高兴?结合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前后联系,学生不难体会父亲的情感因选择诚信而愉悦。母亲教育讲诚信是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精神财富。②齐读最后一段。首尾呼应。③选择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或最欣赏的地方,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动的地方”侧重“意”;“最欣赏的地方”则侧重“言”。这样既回归整体,又在“意”“言”品悟中个性抒发,体现阅读的再创造。
环节三:随堂练笔,表“言”达“意” ①想象一下,当库伯派人把车子开走后,我们全家当时的表现、心情、对话,把自己想象到的写一写。②续写:考试时,李明怎么也想不出“大漠孤烟直”的下一句,他明明记得这句诗在課本的第16页,而语文书就在桌兜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