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的意义和方法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和生活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成长环境,同时不同生长环境,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心态决定一切,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未来生活的关键所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一直作为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意义及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来阐述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大学生的好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品质;意义;方法
  一、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整体质量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环境,承受着各种压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途径,探究其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作用,进而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言献策,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积极全面健康发展。本研究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意义
  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成长以及未来的人生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会遇到种种困扰,如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等问题,都需要在大学生活中学习和锻炼。然而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困扰的解决都有积极的作用。
  1.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个体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人自身的积极品质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工具。身体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同时心理健康,也有利于促进并保持身体的健康。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疾病,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积极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面对着各种压力,如人际、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时,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抵抗不了压力,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容易以极端的方式来处理。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能够产生“安慰剂”的效应,能够使学生拥有乐观、自信等美德,有助于保持大学生的积极愉悦的情绪,甚至能够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确立自信、关注希望,并且乐观地看待问题。
  其次,积极心理品质能够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往往是自身消极心理过多而导致的。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是此消彼长的,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更多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乐观、满足、富乐等品质,才能有效的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科学研究证实,“乐观情绪可以使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机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对心理疾患起着不可忽视的调节和缓冲作用”。还有研究者发现,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面对压力时,能够常常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使人身体更加健康,不容易生病,可以延年益寿。
  2.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各个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然而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正是每个人的积极力量,且认为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能力,积极心理学任务就是挖掘人的这些潜在的力量,使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3.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有益于社会进步及和谐发展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个人的发展,社会中的一切活动都与人息息相关,都是以人为主体展开的,因此说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个人只有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才能建立和谐的情绪状态,进而与周围的人、事物、环境和谐相处。同样,大学校园也是一样,是社会的一部分,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毫无疑问大学生就是这个小型社会的主体。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对整个校园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方法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即是指为大学生这个主体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而这种教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的多样的,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学校教育的培养、社会环境的熏陶,个人素养的修炼都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有效途径。
  1.社会环境——重要支撑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的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个体积极心理品质是伴随着成长经过沉淀形成的,因此必然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已经走过了十几二十个春秋,心理品质受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是个人成长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只有积极的家庭环境,成功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各方面素质普遍提高。作为大学生父母的素质也不例外,整体素质提高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也相当重视,家庭教育的方法也多元化了,这就为子女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同时他们也注重自身人格形象的优化,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思想、性格、兴趣和生活习惯为榜样,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情感和榜样支持。   2.学校教育——主要途径
  学校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阵地。大学生通过参加相关课程、参加学术讲座获得各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心理行为训练获得积极体验,从而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参加相关的课程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学习理论知识会更加容易理解,更加容易学到知识。因此,通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无疑是不错的途径。
  3.个人修炼——不可或缺的环节
  自我教育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朋友。
  通过阅读有关书籍,能够使人获得相关理论知识,能够给我们补充积极的营养,能够增加正能量,使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标准,知道积极心理对于个人成长和生活的意义,还能学到获得幸福的具体方法等等,在此基础上获得积极的认知,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并在实际生活问题中运用相关的理论,你的人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积极的改变。
  学生的个人成长需要学生自己的不断努力,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认知自我,学会自我分析、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学会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自己获得深刻的心理体验,促进自我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提升自身的素质,培养自己积极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钱同舟.论人文关怀与积极心理异质的塑造[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6,2008年9月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5-36
  [3]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97— 98
  [4]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120-126.
  [5]【美】Alan Carr.积极心理学:关丁?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郑雪译校中国轻I:业出版社,北京 2008.1.P48
  [6]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9.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8]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 号.
  [9]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 号
  [10]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
  [1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5-01-12,教社政[2005] 1号)
  [12]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120-126.
  [13]【美】Alan Carr?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郑雪等译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4]钱同舟.论人文关怀与积极心理异质的塑造[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9月
  [15]Peterson C,Seligraan MEP.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4,23,603 - 619
  [16]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8): 71-77
  [17]樊富眠,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1996(7):21— 24
  [18]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97— 98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背景下,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正处于起步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大学生需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的必要性着手,就当前身心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炼合理有效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身心素质;提升路径  一、培养大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必要性  身心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部分。其中,身体素质包含形态
期刊
摘要:实用写作与文学写作是两种主要的文体写作类型,但各自映射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不同思维,两者写作文体在思维主体,思维形式,思维内容,以及思维效果等上呈现出了明显差异,从思维角度出发探讨两者的不同,建立相应的文体思维机制,对文体写作实践和写作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实用写作;文学写作;思维差异  一、导论  所谓“思维,即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在社会的实践基础上
期刊
摘要: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改变过去“满堂灌”、说教的陈旧教学理念,要敢于解放思想,直面现实问题,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关注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大众化。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
期刊
摘要:对外语学习而言,母语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在大学英语阅读中,汉语阅读对英语阅读同样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迁移作用。作者以本省普本大学生为取样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验发现受试学生的汉语阅读技能尚待培养,其阅读技能向英语阅读的迁移也缺乏理想的基础,而学生的外语水平则是阅读技能迁移的载体。研究结果认为,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注意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并尽量利用母语的正
期刊
摘要: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普遍缺失对工业文化的渗透,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工业文化对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教学的启示,为新时期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工业文化;工作价值观;应用型本科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面对更
期刊
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大学生心理因素分析  1.心理困惑:接受内容与现实的反差  网络时代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在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放大了一些社会事件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尤其是一些具有负面效应的事件经由网路放大,被大学生接触后,容易产生较坏的影响,因为现实的负面事件的效应的扩大,与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予的思想导向之间的反差会愈发明显。一些折射社会黑暗面的新闻资讯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事件容易被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不断整合,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实际,在具体分析翻转课堂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翻转课堂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翻转课堂;应用型本科;演讲与口才;应用路径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这一概念。尽管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但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具有极高的契合度,所以受到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别从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情绪和情感特征、意志品质、理智特征五个维度对杭州师范大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差异不大,其敏感性、怀疑性、幼稚性、世故性等人格因素差别较小;(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气质类型的多血质和胆汁质,性格突出的外向性,骄傲、争强好胜,情绪性以及思维灵活等方面;独生子女的
期刊
摘要:网络教育资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高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木文从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管理部门和协调机构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的规范管理、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等方而来探讨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一、引言  网络教育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主要来源和高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学的有效补充,它促进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了校园网
期刊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手机已成为学生甚至是老师随身必带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也是老师在课堂上“打不退的第三者”[1]。大学英语的性质和教学需求决定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智能手机应用的可能性。[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否使用手机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主题。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英语教学;应用探索  手机被称为课堂上的“第三者”,让老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如临大敌。如今大学很多课堂都面临着这样一种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