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35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do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白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技巧及疗效. 结果 本组动脉瘤均成功夹闭.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死亡2例,轻度残疾3例(1例遗留精神症状),恢复良好11例,完全康复19例.结论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暴露充分、并发症少;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清晰暴露“H”形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合理的选择动脉瘤夹及血管穿通支的保护尤其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T定位翼腭窝穿刺治疗上颌神经后上齿槽分支神经痛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上颌神经后上齿槽神经分支痛患者18例,采用颧弓下侧入路穿刺,CT平行于颅底的轴位薄层扫描,骨窗位确定穿刺针位于翼腭窝内后行射频热凝治疗;治疗温度为85℃,治疗时间60 s,可重复治疗1次,以达到麻木覆盖上齿槽神经分布区为佳. 结果 除1例非典
目的 制备功能化纳米氧化石墨烯(nano-GO-Tf-FITC)微粒,并研究其在近红外线(NIR)照射下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靶向荧光显像作用. 方法 将氧化石墨烯(GO)超声振荡制得纳米单层GO(nano-GO)微粒,以聚赖氨酸叠氮基团(poly-L-lysine-G3)连接靶向分子转铁蛋白(Tf)和荧光分子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出功能化nano-GO-Tf-FITC微粒,应用透射电
神经干细胞由于其多分化的潜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植入外源性神经干细胞[1];另一种是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2].无论哪种方式,弄清控制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以及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都极为重要.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细胞发育;细胞移植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925(2012)08-860-03
目的 比较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高频rTMS组(20例)、低频rTMS组(20例)和假刺激组(2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高频rTMS组、低频rTMS组给予每天1次、每次10 min的高频(3 Hz)或低频(1 Hz)r
目的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以及串联质谱技术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干细胞移植前术后脑脊液蛋白质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正常成人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移植前后脑脊液,组内等量混合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去除高丰度蛋白,样本经iTRAQ试剂标记后利用二维色谱分离,经串联质谱鉴定并相对定量.结果 质谱得到的多肽片段经谱库搜索鉴定的蛋白共59个,其中患者移植前脑脊液与正常对照组脑脊
目的 探讨Aβ25-35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及对亲环素A(CyP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健康Wister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大鼠采用Aβ25-35注射入双侧海马制造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同样位置注射入等量生理盐水.HE染色观察2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CyPAmRNA的表达,We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近期(24 h)、远期(3月后)的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神经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作为评价指标,评估溶栓治疗后24 h、3月后的疗效,以及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溶栓治
目的 分析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CT三维血管重建(CTA)的诊断价值及形态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行CTA及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经平扫CT诊断为自发性SAH,其中6例经DSA确诊为颈内动脉BBA.该6例患者中4例在DSA检查之前即经C
目的 探讨微意识状态(MCS)与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疗效的差异. 方法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04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脑外伤、脑出血致持续昏迷状态患者56例,其中临床判定MCS状态23例,余PVS 33例,患者均采用最新的药物、一体化系统综合康复促醒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3、5个疗程后PVS量表评分和疗效,评定不同年龄段MCS患者疗效的差异. 结果 治疗3疗程、5疗程后M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NF-γ)含量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三0九医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住院的患者,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20例,病毒性脑膜炎组15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20例.用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脑脊液IL-8、MMP-9、INF-γ含量,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