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的又方都认准了这条金科玉律。;我某件福、邱吉尔、斯大林、希特勤都成为对手首先要清除的目标,双方的情报机构围绕目标展开了一毓肯争暗斗,其中的精彩内容已成为二战文学的素材。一名德国作家曾在小说《野鹅行动》中写道,德国派了5名精通俄语的德国宫人潜入莫斯科试图暗杀斯大林。小说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但是谁又知道,在历史上德国确实曾派遣特工暗杀斯大林,行动代号为“齐柏林行动”(Operation Neppelin)。
中央保安局的客人
1944年7月的某一天,德国空军第200轰炸机联队(以下简称KG200)的作战参谋罗德尔·塞姆佩尔少校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帝国中央保安局请他去一趟。KG200联队当年2月份才组建,虽然在编制上隶属于帝国航空队,任务却是为德军情报机构提供特种运输服务。但是,这次找他的人并不是德国国防军下属的军事情报局,而是属于党卫队系统的帝国中央保安局。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塞姆佩尔少校仔细想想,觉得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国防军的军事情报局与党卫队的帝国中央保安局之间一直在为尹夺情报机构领导权而明尹暗斗。军事情报局倚仗着历史悠久、成员众多,以及在二战前与战争初期为纳粹德国立下的赫赫战功,自认为当执第三帝国情报机构的牛耳,一直不把中央保安局放在眼里;更何况在国防军的职业军人眼里,党卫队根本就是一群依靠拍马屁起家的暴发户,根本没有资格与自己相提并论。反过来,在党卫队一方看来,自己是希特勒的亲信卫队,领袖希姆莱又是在第三帝国仅次子希特勒与戈林的第三号人物,对自视清高的国防军一向不满。党卫队在成功地建立了针对德国国内反对势力的情报网之后,又企图染指对外情报工作,致使军事情报局与中央保安局之间;中寒不断。在希姆莱的指使下,中央保安局茌1943年成功地抓住了当时的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反对希特勒的把柄,解除了卡纳里斯的职务,从而夺取了原属军事情报局的部分权力。以现在的裸力分配来看,中央保安局当然有权调动KG200来执行任务。想到这些,塞姆佩尔少校心安理得地从联队位于柏林近郊的Finow基地出发,赶往帝国中央保安局。
当行色匆匆的塞姆佩尔少校走进位子柏林、戒备森严的帝国中央保安局的大门后,又不禁心生疑窦——因为走在他前面的副官带领他径直走向局长办公室。
“为了德国,没有什么手段不能用!”中央保安局局长卡尔登布隆纳粗壮的嗓门在塞姆佩尔少校面前响起,办公室里只有卡尔登布隆纳与他两个人。
卡尔登布隆纳的话将塞姆佩尔少校拉到现实中,他赶紧收束心神,全神贯注地倾听:“你们KG200要提供一种可以飞到莫斯科附近地区降落,并且能够卸下一定数量的货物以及1到2名人员的飞机。这个行动非常重要,甚至可能对战争进程产生影响。你们必须马上开始准备,最迟不能晚过今年秋天。降落地点必须是距离莫斯科100千米以内、附近有通向莫斯科的公路的地区。”说到这里,卡尔登布隆纳压低了声音:“你们的任务是送一个人去莫斯科。他将会驾驶由你们的飞机送去的军用摩托车去莫斯科。你们需要知道这一点,因为你们要选择一种合适的飞机。”卡尔登布隆纳略微停了一下,“你认为你们可以承担这个任务吗?我只能给你4周的时间进行准备,这个行动只有最高决策层才知道。”
塞姆佩尔少校略一思索回答到;“长距离飞行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问题。联队拥有阿拉道公司制造的Ar 232,这种装有4台发动机的运输机可以运载4吨货物,机身后部可以放到地面上作为卸货用的平台。交通工具可以直接开进货仓里,卸货也很方便。Ar 232本来就是为在特殊地形降落而设计的,可以在其他机型无法降落的地区降落。而且莫斯科附近地区正处在该机型的航程范围内。”
听到这里,卡尔登布隆纳不禁面露微笑继续问:“你认为这个任务在现有的人员物资条件下能否实行干”塞姆佩尔少校用平静的语气回答到;“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影响行动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天气条件,例交口云层。如果在预计的航线上有合适的云层掩护,我们的飞机就能避开苏军的防空炮火。如果选定的降落地区是无云或薄云,飞行员就很容易找到降落地区。当飞机完成任务返回基地时肯定已经接近黎明,就更需要能为飞机提供掩护的云层了,否则我们的飞机一定会在晨曦中变成苏军防空部队的猎物。对阁下的提问,联队的军官们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做出回答。”
卡尔登布隆纳对塞姆佩尔少校的回答感到满意,他很客气地请塞姆佩尔少校尽快就行动的可行性做出回答。
当天,塞姆佩尔少校就返回了联队位于柏林近郊的基地,KG200军官们开始了忙碌。“卡尔登布隆纳要派人到莫斯科做什么?”塞姆佩尔少校很快就知道了答案,原来卡尔登布隆纳是要暗杀斯大林。
擒贼擒王
最初提出暗杀斯大林计划的人是党卫队保安处的舒伦堡。那还是在1942年的夏天,舒伦堡、希姆莱曾经与希特勒一起讨论暗杀斯大林的可能。当时德军刚刚在东线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保罗斯将军的第六军团已经兵临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在东线的胜利已唾手可得。在这种情形下,暗杀斯大林的想法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但到了1943年,伴随着德军开始在战场上失利,希特勒又重新想起了当年的话题。希特勒设想,斯大林若是死去,苏联内部就会发生混乱,英、美也会重新考虑对苏联的政策,结束与德国交战转而与德国结成同盟,一同与苏联作战,国际形势就会向有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于是,希特勒决定将暗杀行动付诸实践。由于国防军已经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他将暗杀行动交给了深得他信任的中央保安局来完成,由中央保安局局长卡尔登布隆纳亲自负责行动的策划、指挥与实施。
按卡尔登布隆纳最开始制定的计划,他要派遣两名已投靠德国的苏联特工,空降在莫斯科附近地区,之后设法与潜伏在莫斯科中央车库的特工取得联系,在斯大林乘坐的汽车上安放炸弹,将斯大林炸死。
卡尔登布隆纳很快就选好了空投的人选。此人名叫波利科夫,是一名苏联红军的军官,曾经因为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获得过列宁勋章等多项荣誉。根据波利科夫自己的供词,在1942年5月被德国人俘虏后,他很快就投降了,甘愿背叛祖国、成为侵略者的帮凶。在投靠新主子之后,接受了潜伏、跳伞等特工训练。卡尔登布隆纳认为此人忠诚可靠,并且具有相当的才干,完全可以胜任暗杀的重任。为了这次行动,波利科夫改头换面,成为彼得·伊万诺维奇·托尔金少校。他还有一名女助手莉迪亚·安德米希娃·斯利沃娃,负责操作无线电台。托尔金与他的助手将搭乘一架飞机在莫斯科附近降 落,然后驾驶一辆苏联产的M-72军用摩托车到莫斯科。在莫斯科,他们将会利用苏联在10月25日举行十月革命庆祝活动的时机(那时斯大林及其他苏联领导人会一起出现在公众面前),用无线电遥控炸弹暗杀斯大林。为了掩饰波利科夫的真实身份,德国的整型外科医生在他身上加上了一个逼真的伤疤。
当选定了执行暗杀行动的合适人选后,卡尔登布隆纳开始着手安排空降行动的相关事情。他先找采KG200的塞姆佩尔少校进行子前面所述的对适,并且责成KG200对空降的各种细节进行仔细研究,拿出可行性方案。
在与卡尔登布隆纳会面后,KG200又与中央保安局进行过多次会谈,就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各种细节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双方商定,由KG200提供一架Ar232来运送特工,选定了两处备选的空降地点:一处位于斯摩棱斯克至莫斯科高速公路附近的叶片森林中,另一处则位于尔热夫地区。这两地都曾经被德军占领过,德国人对这里的情况并不陌生。为了最后确定空降地点,德国人特地派遣了一支侦察分队秘密空降到两地进行侦察。小分队在仔细侦察之后提交了。一份详细报告,汇报了德军撤退后两地区的变化,特别是当地的苏联居民与苏联地方政府的情况。报告中还列举了两地与莫斯科的距离、与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距离等关键数据,以供决策者参考。卡尔登布隆纳最后选定了位于斯摩棱斯克以东维利卡亚-卢克地区一处密布着树林的高地作为空降地点。选中该地区最重要的理由是交通方便,从该处到达通往莫斯科的高速公路只需要驾驶摩托车就可以;而且该处与另外一处备选降落地点相距约31千米,飞机若是无法在该处降落,还可以选择到另外一处降落。该处的缺点是距离莫斯科较近,飞机容易暴露行踪。
天折的第一次行动
降落地点选定后没多久,在当年7月,“托尔金少校”被秘密送往德军占领的拉脱维亚首都里加附近的一个秘密基地。那里是德军控制区距离目的地最近的基地,距维利卡亚-卢克有600千米,这也是Ar 232所能达到的最远航程。与托尔金少校一起来到里加的,是KG200第1中队的一架Ar 232A及其机组人员。卡尔登布隆纳与塞姆佩尔少校首次谈话之后不到一个月,“齐柏林行动”开始了。
KG200派出的Ar 232由布鲁诺·戴维斯军士长负责驾驶,整个空降行动的指挥官是当时任KG200第一中队中队长的保罗·古德斯坦中尉。古德斯坦中尉在行动前就多次抱怨中央保安局的命寺只是简单地指定行动的时间,完全没有考虑到当天夜里是否有月光。明亮的月光可以照亮漫漫长夜,为执行任务的飞机指明降落地点;但中央保安局选定的日子却是月黑风高的夜晚,很可能给行动带采不利影响。
虽然戴维斯已事先详细地了解了降落地点的情况,还从地图上知道了备降地点的具体方位,但是在漆黑的夜色中,戴维斯根本无法找到原定的降落地点,不得不在降落区域上空反复盘旋。眼看燃油快要耗尽,而且飞机发出的轰鸣声随时可能引起苏联军民的警觉,古德斯坦不得不命令飞行员强行降落。匆忙的降落种下了苦果。当Ar 232降落后打开后机舱准备卸下摩托车的时候,发现后舱盖卡住了,无法卸货。虽然机组人员多次试图打开舱盖,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眼看Ar 232在苏联领土上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为了不被发现,古德斯坦只好命令飞机马上起飞返回德军防区。
戴维斯的运气实在糟糕。在回航的路上,由于燃油耗尽,飞机被迫在波兰的泽尔比附近的旷野上降落。而且在降落时,Ar 232的起落架又受震动脱落,飞机不得不用机腹着地才完成降落。所幸的是,机上人员没有受伤。机组人员留下来等待修复飞机,而机上的两名乘客与货物很快被KG200派来的其他飞机秘密接回了里加。第一次行动就这样夭折了。
厉兵秣马
第一次行动的失败,并没有打消卡尔登布隆纳的信心。更何况此时,由于国防军的军官谋刺希特勒失败,中央保安局在希姆莱的支持下成为了德国独一无二的情报机构,卡尔登布隆纳正志得意满,怎么肯轻易放弃这个邀功请赏的好机会?于是,他下令从中央保安局内部抽调几名得力干将组成特别行动小组,奔赴里加的机场,与已经在那里为行动进行秘密准备的KG200特别行动组建立了联系,共同领导准备工作。
为了替换在第一次行动中受损的Ar232,KG200从第5测试中队中挑选了一架灯232B,并且针对上次出现的问题,对这架飞机进行了改装。机组人员反复地进行演练,以保证降落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将特工与所需装备送下飞机。为了保证行动的顺利进行,指挥官要求参加行动的机组人员将降落地点与备降地点的每一个细节都烂熟于心。
指挥部对行动进行了严格的保密。经过精心挑选的机组人员在被派到里加之前,只知道要深入苏军战线97千米的地区执行一项特殊任务,除此一无所知。到达里加附近的军用机场后,机组人员也只是在合练的时候才见到两位“乘客”:一名苏联少校和一名年轻的女性。除此以外,指挥官严禁他们打听行动的细节,禁止对任何人谈起这件事,甚至参加行动的人员之间也禁止议论。
时间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与等待中度过。转眼到了9月,两名参加行动的苏联人在训练中产生感情,已经结成了夫妻。眼看就到了行动的最后期限10月,但指挥部还没有下达行动开始的命令。在吸取上次行动失败的教训之后,指挥官们认识到气象条件对行动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正在耐心地等待适合的天气。终于在9月3日,指挥部接到气象部门的通知,两天后也就是9月5~6日的夜间,航线上空与目标地区上空将出现适合的云层,而6日黎明也有可供飞机躲藏的云层。指挥部在得到这一消息后,决定将行动开始的时间定在9月5日夜间。
重返斯摩棱斯克
1944年9月5日夜,一架Ar 232军用运输机从位于里力口附近一个军事基地起飞。飞机缓缓地离开跑道,无声无息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德国情报机构在战时最大胆的冒险——“齐柏林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波罗的海周边地区,9月份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再加上行动是在半夜进行,可称得上寒风刺骨。基地的跑道上几乎见不到人影,因而也没有多少人亲眼见到Ar 232起飞。与冷清的跑道相比,此时的指挥部里灯火通明、人员进进出出,一群身着空军与党卫队制服的军官们沉默不语地坐在地图前。他们都紧张地盯着墙上的时钟。再过5个小时,特工会打开电台与指挥部联系,那时候才能知道空降行动是成功还是失败。
在行动之前,参加行动的6名机组人员被反复告知,在行动中不要做任何冒险,一旦原定的空降地点无法空降,他们就要马上驾机返回。若是成功地降落,他们要以最快速度将“乘客”与装备卸下 飞机,然后马上返回基地。为了保密,飞行中严禁用电台进行联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黎明的曙光出现在东方,基地的周围仍被一片灰色的晨雾所笼罩,就像已经在指挥部里等候了一夜的人们的心情。预定的返航时间已经到了,但是基地指挥部的电台里没有收到任何请求降落的声音,基地的跑道上空也没有出现人们熟悉的发动机的轰鸣。留在基地的人们,面色逐渐变得灰白。与此同时,在柏林的中央保安局的办公室里,另外一群彻夜未眠人们也正在焦急地等待特工发回来的消息。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基地上空还是没有出现Ar 232的身影。基地指挥部的军官们心里明白,Ar 232的燃油已经耗光,永远不可能回来了。他们只希望机组成员能够在成功完成任务后,徒步返回基地。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打开电台,试图与机组成员取得联系,但是他们一无所获。绝望中的军官们将最后干线希望寄托在飞机因导航或是其他什么原因降落在德国空军在东线的某个机场上,指挥部马上下令与德军设在东线的各个基地进行联系,希望能够找到机组人员的消息。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们还是一无所获。
就在里加附近基地的指挥官正在绝望地寻找机组人员的同时,柏林的指挥部里却一片欢腾,中央保安局的电台在当天夜里收到一份电报;“一架飞机坠落,没有成员受伤。机组成员兵分两路返回西方。我们正在骑摩托车去莫斯科的路上,一切正常。”欣喜的卡尔登布隆纳赶快将这一消息通知道了他们在里加的同伙。
里加基地的指挥部成员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虽然同样因空降任务的成功而感到一丝安慰,但维尔斯军士长和他5名伙伴的下落仍然牵动着他们的心。虽然每名机组成员都接受了相关的训练,各个都懂俄语,还随身携带着足够的卢布、苏联香烟以及标明了返回路线的地图;但是600千米的距离太过遥远,机组人员怎么可能徒步跋涉返回?忧心忡忡的指挥官们命令打开电台,不分日夜地监听可能来自机组成员的消息。在Ar232出发24小时之后,里力口基地的电台收到了托尔金少校的另一份电报:“一架飞机在备降地区降落时坠毁。机组成员正在徒步返回。”但是基地还是没有收到机组成员的任何消息。在苦苦寻找了多日之后,基地终于收到一份残缺不全的消息:“…我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你…”。在得知Ar 232已经坠毁的消息后,KG200曾派出一架Jul 88轰炸机到原定的降落地点寻找飞机残骸,但一无所获。
在里加基地全力寻找机组成员下落的同时,柏林那边却时不时地收到托尔金少校的报告:他们顺利地到达了莫斯科成功地到达了藏身之地,已通过中间人与潜伏在莫斯科的特工取得了联系:正在全力准备暗杀行动。暗杀者的行动进行得如此顺利,中央保安局内部几乎没有人对此起疑心。但是好景不长,托尔金少校与他的助手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但是斯大林还时不时地出现在苏联的广播与报纸上。
真相大白
就在“齐柏林行动”开始大约一个月以后,一名曾经参加了在斯摩棱斯克地区侦察活动的特工出现在了柏林,他给卡尔登布隆纳带回来的是一个坏消息。他报告说,其实早在德国派出侦察分队对斯摩棱斯克地区进行侦察的时候,侦察分队就已经落入了苏联情报机构的手中。在苏联情报机构的操纵下,侦察分队定时向总部报告各种消息。柏林受到这些假消息的蒙蔽,制定出了行动的计划。9月5日夜,当Ar232起飞之后,随时准备捕获降落的飞机。但是不知道苏军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当9月6日凌晨Ar 232习临降落地点的时候,苏军的防空炮火对那架飞机开了火。
1944年9月6日凌晨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战争结束后,人们才从苏联的档案与出版物中找到部分答案。
根据苏军的报告,当维尔斯军士长的飞机接近原定降落地点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防空炮火使得苏军守株待兔的计划落空,机警的维尔斯军士长马上驾机向备降地点飞去。根据苏军防空部队的报告,这架飞机曾经在维亚兹马以东地区出现,而根据莫斯科周围地区萝军防空部队的报告,人们发现维尔斯军士长在决定返回西方之前曾经试图在其附近降落。按苏军的说法,该机的驾驶员是只“老狐狸”。苏军曾经试图派战斗机起飞进行栏截,但是维尔斯军士长成功地逃脱了。
当地时间9月6日凌晨3点整,维尔斯军士长驾机在卡曼沃夫地区降落。飞机的降落并不成功,随后赶来的苏军部队报告说:飞机降落的时候,右舷外侧的发动机脱落,飞机的残骸起了大火。正是火光招来了苏军部队,倡当苏军赶到时,飞机上已经空无一人。苏军在残骸四周进行了搜索,但只找到两条通向尔热夫的摩托车轮印。苏军的搜索部队顺着车轮印向前搜索,碰到了一块挡在路前的巨大岩石,车轮印也消失了。
苏军的另外一份报告指出了托尔金少校与斯利沃娃落网的情形。6日天亮之后,飞机迫降地点附近的公路上出现了一男一女两名穿制服的军人正在驾驶一辆摩托车,其中穿制服的男人胸前还挂着一枚闪闪发光的“苏联英雄”金星。当检查店听士兵检查完他们两个人的证件,正准备放行的时候,那位挂着苏联英雄金星的男人开口说到:“快点,我们已经赶了一整夜的路了。”
非常不凑巧的是,当天夜里当地刚刚下过一场大雨,但是缌的峭兵发现他们竟然还身穿一身干净整齐的制服,所驾驶的摩托车上也没有任何泥水的印记!警惕性颇高的峭兵拉响了警报,托尔金少校与斯得沃娃就这样一起落入了苏军手中。两人的落网也意味着“齐柏林行动”的正式结束。
疑团终难解
“齐柏林行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还是留下了很多末解之谜。这些迷团包括;为什么维尔斯军士长在受到苏军炮火射击之后不驾机返回里加?参加行动的机组人员的下落如何?虽然在苏联的官方档案里,这些人在当天就被苏军俘虏,但是机组成员没有出现在苏联的任何一所战俘营中。按苏联情报机构的官方说法,苏军事先已经知道德国人的暗杀行动,但是为什么在苏联的档案中没提到这次暗杀行动?
最大的谜团是“托尔金少校”本身。为什么1942年叛逃的托尔金少校会在2年之后重返苏联?这名特工的真实姓名是什么?波利科夫?托尔金?或是其他一个什么名字?他是一个叛逃者吗?抑或是一名双重间谍?这些可能成了永远无法解开的千古之谜。
至于“齐柏林行动”本身,德国情报部门在事后讳莫如深,所有参与人员也对行动细节守口如瓶。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的神秘行动,从此被历史所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