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造性阅读铺路架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执教《林黛玉进贾府》,赏鉴王熙凤这一形象为例,从体味文字、梳理构思、借助文评几个方面,论述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设桥梁,进行创造性阅读的问题。以期指导学生学会品读经典。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文本阅读;作者意旨;赏鉴者评价
  
  如果在一线教师中做一个调查:“请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难执教的是哪一块?”我估计答案多半是“阅读教学”。是啊,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阅读之得,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课堂上就没有活水流淌,教学就缺乏生命的活力。
  虽然,新课程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把创造性阅读摆在了阅读与鉴赏的首位,提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释、评价和质疑”,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是,如何进行创造性阅读,也是一个问题。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意趣,是很多人的阅读追求,而真正作到,并非易事。因为在读者与作品之间总是存在着沟沟壑壑,只有找到沟通它们的桥梁,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长期的阅读教学和阅读实践中,我尝试着从文本阅读、作者意旨、赏鉴者评价等几个方面铺架沟通学生与作品的通道,引导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让新课程和教师自己都获得健康、有益的发展。下面就以执教《林黛玉进贾府》,赏鉴王熙凤这一形象为例,说说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文字这座桥梁,走进王熙凤的内心世界
  
  叶圣陶、夏尊在《阅读与写作》中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对文本的解读,就是让学生把理解语言文字放到动态的环境中,敲打,咀嚼,体味,弄清字面的意义,理解字后那些丰富的、精辟的、启人深思的寓意,进而探究语言文字装载的情和意,展现语言文字的生命力。通过语言文字触摸人物,认识作者,达到对人物形象的领会,从而理解作者创作的原始意义。因为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和质感,是应该细心的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通过品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褒贬。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可谓语言大师,有着极高的语言艺术。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让学生通过造句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这几个加点虚词的表达效果:“真”字表达的不但是怀疑,还有惊讶;“才”字表达出以前从未见过;两个“竟”字进一步写出完全超出意料和想象。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简直就是惊叹,而且她将这惊叹表达得是多么自然、得体。再将“外孙女儿”、“嫡亲的孙女”的区别与遗传的一般规律联系起来,就会发现熙凤赞叹黛玉的真实用意其实是在暗暗地夸赞贾母。王熙凤极力赞扬黛玉的标致、气派,却只字不提黛玉的体弱多病。是她没有看出来吗?显然不是。如果贾府的众人都看出来了,聪明如熙凤者怎么会看不出来呢,她只是不提罢了,因为怕提了贾母忧心。王熙凤明赞黛玉、暗夸贾母,邀宠取幸的心机表达的是多么的委婉有致,却又毫不让人觉得肉麻。真是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样一种场合,这样一种话语,只有王熙凤才说的出来。一句话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学生通过这句话,可以基本掌握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二、借助作者的构思,领会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不管是文字还是意蕴,都是构思的表现和观照。没有构思,写作就没有了生命。文学家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旨常常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的安排,如人物与人物关系的建立。人物的命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作品的规模、层次和构架。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可以借助作者的构思,借助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去体验去揣摩作品的创作意蕴,返回到作者世界,揭示作者的原意。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说到阅读教学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敬,入境始与亲”。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出场亮相可谓是匠心独运。我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作者要把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重量级的人物放在同一回中出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优秀作品中摇曳多姿的人物之间也是相互映衬的。这个映衬体现在:第一是服饰。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人服饰描写是大不相同的;王熙凤、贾宝玉对这外包装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王熙凤是主动追求,刻意为之,精心准备。荣华富贵,权势地位,审美情趣,张扬个性都从包装中展现出来。贾宝玉则不甚看重,进门就换上家居服饰,因之招来贾母批评。这是因为贾母溺爱,母亲宠爱,众姐妹喜欢,为了应酬才不得不穿的。作者对林黛玉的服饰却只字不提,是作者不小心忘记写了吗,当然不是,对于“与众各别”的人物,当然要用与众不同的写法。抓住人物独具特色的美,刻画她的气韵神情、风韵气质。因为林黛玉的美不仅在容貌上,更在精神气质上。作者写她,突出了她的孤傲气、书卷气、灵秀气,她是才女,而非淑女。其次,出于情理的需要,此时黛玉是宝玉眼中的黛玉,其风韵、气质已大大吸引了宝玉的注意力。宝玉是只见其人,不见其物。再次,没有必要写,绘其服饰,势必喧宾夺主,减少其寄人篱下的辛酸感,削弱其凄凉的悲剧色彩。第二是对黛玉的看法。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和众人眼中的贾宝玉眼中的都不一样。众人眼中的黛玉是气质不俗,体弱多病;而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是容貌“标致”,是“通身气派”;贾宝玉眼中的黛玉是那么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又是那么的聪明颖慧,娇美风流。黛玉还是那个黛玉,观察者的出发点不同,她呈现出来的特性就有所不同:众人相对而言比较客观,所以她们能感受到黛玉的不俗,看到她的体弱;王熙凤本身就俗,再加上她眼在黛玉身上,心却在贾母那里,根本就不能了解黛玉的精神世界;宝玉与黛玉是心有灵犀,所以不仅看出她外在的美,不俗的气质,还看到她内在的聪颖、才智,这只有宝玉的眼睛能发现,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发现。这几笔固然是在写黛玉,但何尝不是在写熙凤呢?这映衬之中又何尝没有作者的褒贬呢?而且,这样的构思还避免了写法上的雷同、单一。
  
  三、借助经典评价,了解熙凤这个形象的创作意蕴和艺术表现力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鲁迅给予了《红楼梦》最高的评价,认为《红楼梦》一出,“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和从前写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叙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所以他认为除了《红楼梦》外,“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我把这一段话展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鲁迅先生这种‘好人不完全好,坏人不完全坏’的评价能否用在王熙凤身上?你认为曹雪芹会赞同你的观点吗?如果能的话,在这一回中你找得到根据吗?”第一个问题,学生们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第二问题,他们有疑虑,不敢贸然回答,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否从文中找到根据。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下面的文字。
  王熙凤见黛玉的情节中,作者的叙述性语言在两处有小小的区别。当王熙凤“携了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夸赞黛玉时,作者称她为“这熙凤”;当王熙凤听到贾母叫她前话休提时,“忙转悲为喜道”,作者也称她为“这熙凤”;而当王熙凤回答王夫人关于放月钱的事和找缎子为黛玉裁衣服的问题时,作者两次用了“熙凤道”。这个差别很细微,一般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我给学生讲了郭沫若改台词的故事,与学生一起回顾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片段。林冲发现陆谦的阴谋,怒火中烧,手刃仇敌,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的歹”,“你这”是很典型的骂人句式,带着憎恶的惊叹,表达强烈的感情。两相对照,学生很快明白,这里的“这”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评价。前两次熙凤的言行充分表现了她圆滑世故,见风使舵,逢迎拍马的一面;后两次熙凤的言行虽然充分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处事周全,但也表现了她待人热情,关心黛玉的一面。对后者,作者是肯定认同的;而对前者,作者则给以委婉的嘲讽。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现有人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知识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应该说知识经济的主要标志
在写作中运用创新思维,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创新能力并非一日可养成,它需要学生具有探索生活的慧眼,勤于思考,培养求异思维,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学
管理学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科学。自本世纪初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问世以来,管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管理思想日益先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从本质上看,全部人类活动可以分为两种活动:一种是人类活动本身------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另一种是管理活动------使人类活动更有秩序更有效的活动。正是后者使人类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管理学正是研究后者
经济发展,商品房消费者越来越多,家庭装修行业蓬勃发展,同时装修规格也越来越高,使用的装修材料越来越复杂,使得家庭装修留下的火灾隐患越来越多。但目前消防部门对住宅建筑
世上竟有这样的事——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说也巧,那日,我与妈妈出游,偏偏就遇上了这对人。那男的唠叨个不停,像是在打算盘,而女的倒很活泼,一路上笑眯眯的……两个小时过去了
A-H股价差的解释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一般学者总是被这种不符合"一价定律"的现象所迷惑,于是发展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之进行研究,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变量选择并不能经受科
本文基于COSO出台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探讨了基于ERM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期望对我国企业建立基于ERM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设立中公司是一种过渡性团体,其起始于发起人订立章程之时,终止于公司设立登记之日。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设立中公司不具有法律人格,但享有与设立行为有关的有限的权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