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庆(1962年10月-),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心理学,教师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放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来进行讨论,厘清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策,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文章从社会变革对教师角色、教师专业性以及学校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角色内涵及专业素质结构受社会需求、学校环境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社会学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是在整个国际社会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关于职业“专业化”研究推动下彰显出来的教育研究子课题。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教育理论界也兴起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在专业发展基础上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热潮。这股热潮持续到今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回过头来梳理,可以看出我国关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发展阶段、影响因素;教师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以及应对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心理困境的调适策略等相关问题。笔者认为这些研究成果都很好地使我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然而如何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放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来进行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策,目前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尝试在社会学的视角下,结合前人的研究和自己多年的思考来探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一些对策,以推动我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良性发展。
笔者认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应指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作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这一概念比较本质地反映出了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问题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那就是个人、社会和所在学校的愿景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共同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不可能抽离社会而存在,学校的发展、愿景也都要与时代的脉搏相呼应,要与时俱进。因此本文试图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放在社会学视觉下来加以探讨有它的逻辑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社会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社会学上所谓的社会变迁是指任何社会组成方式的改变,它包括社会结构、制度文化、人群互动模式的变化与发展。社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组织,社会结构产生变化,人际关系与行为亦随之变动,人们必须应付因变动而产生的新环境,包括新的技术发明,新的生活方式与新的价值观念。换言之,社会变迁不仅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也是人们态度、价值与行为的变更,而这些变更与教育关系至为密切,社会变迁的事实必然影响教育的发展。而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育质量。当社会从一元走向多元,当学生的成长需求从以接受知识为唯一学习目的转向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任务和功能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更新,专业态度、专业思想乃至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社会变革中发生悄然的变化。比如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压力,他们的需求不再整齐划一,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刻板与俗套,他们也在社会的变革中不断地反思自己专业选择的正确性,思考教师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才能与变动着的社会相协调相吻合。一言以蔽之,教师就是社会的产物,教师的角色内涵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都必须与社会紧密相连,须臾不能分开。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教师的多元角色态势日益突出。近几年,我国学者分别从社会变革、知识经济、知识转型、教育转型,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角度进行探讨,概括出当前教师的多元角色,主要有“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合作者”、“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校本课程的建构者”、“教育学的研究者”、“教育知识的组织者”、“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者与开发者”、“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者”②等等。这些角色的获得从宏观层面来看,教师的角色定位受社会需要、文化环境、传统习俗、政治、经济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其中社会需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中观层面来看,学校环境对教师角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协调作用,学校组织中校长、同事、学生等对教师的角色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直接的、实时的;从微观层面来看,教师自身的素质结构对教师角色践行水平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是影响教师角色实现程度的内部因素。因此既然社会需要、学校环境和教师个人素质结构决定了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定位,它也就决定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怎样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来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首先要正确感知和判断社会对教师的需要是什么?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合作者”、“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校本课程的建构者”、“教育学的研究者”、“教育知识的组织者”、“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者与开发者”、“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者”,抑或在这些角色中你更擅长于哪一个角色或对哪一个角色更感兴趣,那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内涵就应以此为依据来加以确定;其次要弄清楚你所在学校的具体环境和它未来发展的愿景是什么?你是否有可能与它保持协调一致,如果能达成一致,那么你未来的发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结构应该与你选择的具体角色保持一致,并且要在长期教师职业发展中不断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和发展,比如不断地进修和接受培训。惟其如此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始终置于社会的变化发展之中,也惟其如此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效率的最优化。
社会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
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的整体要求。然而教师专业素质问题中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教师道德的定位和层次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下,教师道德被一直置于神圣化的地位,教师曾被顶礼膜拜,与“天、地、君、亲”并列,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圣人”、“君子”。无条件的尊重导致了人们对教师无限度的期待和高要求,这大大缩小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行为空间,教师地位和职业被置于“神圣化”的场域之中,教师一旦出现与人们理想或期望规格不相符的言行举止,就备受指责,这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职业压力,因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教师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要顺应社会潮流,主动地将教师职业从“神圣化”过渡到“世俗化”,将教师职业道德从“神圣道德”地位回归到“大众道德”,因为教师从事某种行为的动机或起因并不都是源于教育教学,因此教师的行为并不都是职业行为。事实上教师的道德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师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个体应该具有的一般个体的道德品质;第二层次,教师作为公民应该具有的道德;第三层次,教师作为专业教学人员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因此,对于教师的某一具体行为,不能一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加以审视,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教师才能享受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享受有的人格平等权,才能享受他们作为国家公民应该享有的相应权益,才能具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学校是教师终生表演的舞台。学校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会的不断变迁也会传递到学校,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必须与时代同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发展和愿景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最直接的载体,它对教师个人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学校应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做些什么呢?
(一)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内容包括:目标设置、评价、激励、培训及规章制度。
目标设置主要是为教师设定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使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及时找到自己在学校中的位置,保持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
评价是指以教师为本、立足于教师发展的评价,其目的在于把握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 根据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给予教师适度的激励,包括外部物质奖励和激发内在动机的精神层面的激励,比如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还可以采用荣誉激励法,鼓励教师争取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设立的众多荣誉,如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科研标兵等,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也可以选择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工作积极、业绩突出的教师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培养教师的集体责任感,增强教师的凝聚力,使教师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学校组织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 根据教师表现出来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发现一些教师不知如何与学生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于是学校就专门聘请了心理学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如何与学生沟通的培训,效果显著。而后,该校制定了对教师定期培训的制度,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定期联系教育专家开展培训。 (二)设计双赢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设计,做到教师的生涯发展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相一致,达到双赢的目的。为此,学校需要做到:(1)帮助教师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开发了相应的心理测评系统,学校可以让教师借助心理测评或自我反思,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2)提供可供选择的教师职业发展途径。学校可以通过与教师个别谈话或集体座谈,了解教师的职业预期发展方向,进而帮助教师确定职业发展的路径。例如:对于一些管理才能突出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向管理方向努力;对于科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走教研结合的路径,成为专家型教师。(3)提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要求。(4)引导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日常生活实际,保证事业与家庭发展的和谐。 (三)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载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是设计出一种情景或营造出一种氛围让教师表达。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教育教学实践,说出他们的一些体会与困惑;让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以及基本依据。 其次组织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参与,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根本目的,以“对行动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为基本方法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方法,目的在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第三进行反思性实践。学校可以引导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日记。同时,教师之间还可以分享反思日记,提高教师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目前,一些研究者正在进行“电子档案袋”的反思性实践活动,由教师在网上写反思日记,并与系统中的研究者或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的评价、指导,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四)针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 当教师成熟度、工作的自觉性还不是很高的时候,学校可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即命令式或说服式。③当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生涯逐步发展的时候,学校就需要采取参与式或授权式的方式。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要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对于新教师(从教3年以内),可以采用“目标达成度”的评价策略;当教师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后,可以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自我更新、专业自主发展时期的教师,最好的评价方法就是对其成果(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及其所带教的青年教师)进行评价。
一个有明确发展方向的学校管理系统,是保证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的最重要的平台,只有当教师和学校融为一体,步入了协调一致的发展轨道,教师的发展才变为可能,而学校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的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教师的个人成长、职业规划,也许能更好地反映出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属性。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是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上层建筑服务的,因此作为个体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抽离社会而存在,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美]Edgar H. Schein.职业锚:发现你的真实价值[M].北森测评网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4]李茂森.从“角色”到“自我”:教育变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和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22).
注释
①金连平.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念、问题及对策 上海教育科研[J] 2010.9
②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尚待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教育导刊[J]2007.8 4-7.
③王俭、余秋月、洪俊彬. 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J],2002,(5). ^
摘要:文章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放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来进行讨论,厘清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策,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文章从社会变革对教师角色、教师专业性以及学校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角色内涵及专业素质结构受社会需求、学校环境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社会学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是在整个国际社会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关于职业“专业化”研究推动下彰显出来的教育研究子课题。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教育理论界也兴起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在专业发展基础上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热潮。这股热潮持续到今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回过头来梳理,可以看出我国关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发展阶段、影响因素;教师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以及应对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心理困境的调适策略等相关问题。笔者认为这些研究成果都很好地使我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形成了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然而如何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放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来进行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策,目前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尝试在社会学的视角下,结合前人的研究和自己多年的思考来探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一些对策,以推动我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良性发展。
笔者认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应指教师从自身优势和特点出发,根据时代、社会的要求和所在学校的共同愿景而作出的能够促进教师有计划可持续发展的预期性、系统性的自我设计和安排。[]这一概念比较本质地反映出了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问题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那就是个人、社会和所在学校的愿景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又共同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不可能抽离社会而存在,学校的发展、愿景也都要与时代的脉搏相呼应,要与时俱进。因此本文试图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放在社会学视觉下来加以探讨有它的逻辑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社会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社会学上所谓的社会变迁是指任何社会组成方式的改变,它包括社会结构、制度文化、人群互动模式的变化与发展。社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组织,社会结构产生变化,人际关系与行为亦随之变动,人们必须应付因变动而产生的新环境,包括新的技术发明,新的生活方式与新的价值观念。换言之,社会变迁不仅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也是人们态度、价值与行为的变更,而这些变更与教育关系至为密切,社会变迁的事实必然影响教育的发展。而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育质量。当社会从一元走向多元,当学生的成长需求从以接受知识为唯一学习目的转向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任务和功能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他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更新,专业态度、专业思想乃至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社会变革中发生悄然的变化。比如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压力,他们的需求不再整齐划一,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刻板与俗套,他们也在社会的变革中不断地反思自己专业选择的正确性,思考教师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才能与变动着的社会相协调相吻合。一言以蔽之,教师就是社会的产物,教师的角色内涵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都必须与社会紧密相连,须臾不能分开。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教师的多元角色态势日益突出。近几年,我国学者分别从社会变革、知识经济、知识转型、教育转型,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角度进行探讨,概括出当前教师的多元角色,主要有“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合作者”、“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校本课程的建构者”、“教育学的研究者”、“教育知识的组织者”、“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者与开发者”、“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者”②等等。这些角色的获得从宏观层面来看,教师的角色定位受社会需要、文化环境、传统习俗、政治、经济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其中社会需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中观层面来看,学校环境对教师角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协调作用,学校组织中校长、同事、学生等对教师的角色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直接的、实时的;从微观层面来看,教师自身的素质结构对教师角色践行水平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是影响教师角色实现程度的内部因素。因此既然社会需要、学校环境和教师个人素质结构决定了教师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定位,它也就决定了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怎样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来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首先要正确感知和判断社会对教师的需要是什么?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合作者”、“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校本课程的建构者”、“教育学的研究者”、“教育知识的组织者”、“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者与开发者”、“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者”,抑或在这些角色中你更擅长于哪一个角色或对哪一个角色更感兴趣,那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角色内涵就应以此为依据来加以确定;其次要弄清楚你所在学校的具体环境和它未来发展的愿景是什么?你是否有可能与它保持协调一致,如果能达成一致,那么你未来的发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结构应该与你选择的具体角色保持一致,并且要在长期教师职业发展中不断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和发展,比如不断地进修和接受培训。惟其如此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始终置于社会的变化发展之中,也惟其如此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效率的最优化。
社会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
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的整体要求。然而教师专业素质问题中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要数教师道德的定位和层次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下,教师道德被一直置于神圣化的地位,教师曾被顶礼膜拜,与“天、地、君、亲”并列,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圣人”、“君子”。无条件的尊重导致了人们对教师无限度的期待和高要求,这大大缩小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行为空间,教师地位和职业被置于“神圣化”的场域之中,教师一旦出现与人们理想或期望规格不相符的言行举止,就备受指责,这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职业压力,因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教师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要顺应社会潮流,主动地将教师职业从“神圣化”过渡到“世俗化”,将教师职业道德从“神圣道德”地位回归到“大众道德”,因为教师从事某种行为的动机或起因并不都是源于教育教学,因此教师的行为并不都是职业行为。事实上教师的道德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师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个体应该具有的一般个体的道德品质;第二层次,教师作为公民应该具有的道德;第三层次,教师作为专业教学人员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因此,对于教师的某一具体行为,不能一概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加以审视,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教师才能享受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享受有的人格平等权,才能享受他们作为国家公民应该享有的相应权益,才能具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校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学校是教师终生表演的舞台。学校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会的不断变迁也会传递到学校,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必须与时代同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发展和愿景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最直接的载体,它对教师个人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学校应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做些什么呢?
(一)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内容包括:目标设置、评价、激励、培训及规章制度。
目标设置主要是为教师设定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使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及时找到自己在学校中的位置,保持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
评价是指以教师为本、立足于教师发展的评价,其目的在于把握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 根据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给予教师适度的激励,包括外部物质奖励和激发内在动机的精神层面的激励,比如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还可以采用荣誉激励法,鼓励教师争取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设立的众多荣誉,如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科研标兵等,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也可以选择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工作积极、业绩突出的教师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培养教师的集体责任感,增强教师的凝聚力,使教师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学校组织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 根据教师表现出来的缺点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发现一些教师不知如何与学生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于是学校就专门聘请了心理学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如何与学生沟通的培训,效果显著。而后,该校制定了对教师定期培训的制度,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定期联系教育专家开展培训。 (二)设计双赢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设计,做到教师的生涯发展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相一致,达到双赢的目的。为此,学校需要做到:(1)帮助教师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开发了相应的心理测评系统,学校可以让教师借助心理测评或自我反思,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2)提供可供选择的教师职业发展途径。学校可以通过与教师个别谈话或集体座谈,了解教师的职业预期发展方向,进而帮助教师确定职业发展的路径。例如:对于一些管理才能突出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向管理方向努力;对于科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走教研结合的路径,成为专家型教师。(3)提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要求。(4)引导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日常生活实际,保证事业与家庭发展的和谐。 (三)提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学校应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载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是设计出一种情景或营造出一种氛围让教师表达。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教育教学实践,说出他们的一些体会与困惑;让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以及基本依据。 其次组织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参与,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根本目的,以“对行动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为基本方法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方法,目的在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第三进行反思性实践。学校可以引导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日记。同时,教师之间还可以分享反思日记,提高教师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目前,一些研究者正在进行“电子档案袋”的反思性实践活动,由教师在网上写反思日记,并与系统中的研究者或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的评价、指导,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四)针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 当教师成熟度、工作的自觉性还不是很高的时候,学校可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即命令式或说服式。③当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生涯逐步发展的时候,学校就需要采取参与式或授权式的方式。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要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对于新教师(从教3年以内),可以采用“目标达成度”的评价策略;当教师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后,可以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自我更新、专业自主发展时期的教师,最好的评价方法就是对其成果(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及其所带教的青年教师)进行评价。
一个有明确发展方向的学校管理系统,是保证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的最重要的平台,只有当教师和学校融为一体,步入了协调一致的发展轨道,教师的发展才变为可能,而学校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的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教师的个人成长、职业规划,也许能更好地反映出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属性。教育在任何时代都是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上层建筑服务的,因此作为个体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抽离社会而存在,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美]Edgar H. Schein.职业锚:发现你的真实价值[M].北森测评网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4]李茂森.从“角色”到“自我”:教育变革中教师改变的困境和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22).
注释
①金连平.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概念、问题及对策 上海教育科研[J] 2010.9
②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尚待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教育导刊[J]2007.8 4-7.
③王俭、余秋月、洪俊彬. 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J],2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