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炼识为核心的作文训练体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以炼识为核心
  
  以炼识为核心,是本作文训练体系的鲜明特色。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炼识理念非常切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
  清代学者叶燮将写作能力归为四种,即才、胆、识、力。“四者无缓急,而要先之以识。”他认为,识是依托,识是根本,“惟有识,则能知所以,知所备,知所决”。才、胆、力三者,一刻也不能离开识的指导。“无识而有胆,则为妄,为卤莽,为无知,其言背理、叛道,蔑如也。无识而有才,虽议论纵横,思想挥霍,而是非淆乱,黑白颠倒,才反为累矣。无识而有力,则坚僻、妄诞之辞,是以误人而惑世,为害甚烈。”这几句话从正面来讲,那就是:有胆须有识——以识驭胆,方能刚中带柔,破中有立,言辞辩证,切中肯綮,令人心悦诚服;有才也须有识——以识展才,方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天赋,洞察幽微,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挽狂澜于既倒,化腐朽为神奇;有力更须有识——以识运力,方能弘扬正气,鞭挞丑恶,规世劝善,建言建德。总之,识是一种超常的能力,是智慧的光芒,领航的灯塔,开山的巨斧,激发灵感的光电火石。挥如椽巨笔,写锦绣文字,这是识的魔力与神奇。
  清代学者刘熙载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文以识为主。”“才学识三长,识为尤重。”识是文章的主脑,识是文章的灵魂,识见的质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识高一尺,文高一丈。南宋文艺批评家严羽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读书穷理极至,就是主张炼识。
  
  炼识的基本原则
  
  1、炼识与炼人紧密结合。作文炼识并不等同于文章炼意。炼意是为了作文,炼识则不仅仅是为了作文,其终极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这一点与“教育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明代学者吕坤要求学生“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这种精英意识我们虽不能盲目效法,但通过炼识,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眼光更敏锐,头脑更清醒,思想更纯正,志向更远大,立场更坚定,拥第一等才,“抱第一等识”,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2、炼识要与“积学”相结合。积学,就是积累知识。没有知识的储备,炼识就是无米之炊。知识的储备,古人的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读万卷书,一是行万里路。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在《什么是知识》中讲的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途径,一种是间接途径。从教学的角度考虑,主要还是走间接途径,即读书。读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又能迅速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读书是一条捷径。
  知识的储备总是有限的,而有的能执一驭万,闻一而知十,有的则十知而不能一用。知识的积累,是思维能力发展的条件,但并不等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学浅则才疏,但学深却不一定才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写作的准备工夫,先提“积学以储宝”,紧接着提“酌理以富才”。既强调“学富五年”,又强调“才高八斗”,而从前者到后者,关键是要“酌理”,酌理就是炼识。炼识不能不积学,积学不能不炼识,刘勰的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3、炼识要与练表达相结合。重点解决“明于心而不名于口”的矛盾。有识而说不清楚,有货而倒不出来,这是中学生普遍的苦恼。识与表达的矛盾,主要问题还是在识上。识不明便说不清,识不到火候便说不到点子上。但是,有没有炼识炼得洞若观火,而作文仍写得疙疙瘩瘩的呢?有,而且很可能发生在个别理科尖子生身上。这类学生表达能力很差,他们做数理化作业,因有现成的表达方式为他们借鉴,所以不存在想得出而写不出的矛盾,或者说想与写的矛盾不突出。而作文就不同了,谁也没有为你提供表达思想感情的固定模式,因此他们的缺陷便暴露出来了。这种情况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要给学生架设运载思想的桥梁。
  4、炼识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炼识就要从学生的这个实际出发,善求同者求同,善求异者求异,善探幽者探幽,善出新者出新,使炼成之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尽管如此,但我们认为中学生炼识关键是求准确,唯有准确才能使识的质量得以保证。中学生认识能力正处于一个超常发展时期,但其认识水平还是很有限的。不少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萌发“上天捞月”“下海捉鳖”的奇想,这种倾向千万不能助长。他们想跑,但还没有矫健的双腿;他们想飞,但又缺少凭虚御风扶摇直上的垂天之翼:他们很少有左右逢源的快慰,时时有捉襟见肘的困窘,一不留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因此,炼识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炼识的三个切入点
  
  识人,识事,识文法,是炼识的三个切入点,切入每一个点都有非常广阔的话题。有了这三个基本点,就可以圈定炼识的范围,既可加强针对性,也有利于提高效率。
  识人,识事,识文法,都必须遵守一般的认识规律,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但由于认识的对象各异,训练中便有各自不同的规律。
  首先说识人。把握人的共性是破解疑难的一把金钥匙。东施为什么效颦?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愚公为什么对移山有那么大的信心?因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人对后代的期望值远远大于对自己的期望值)。刘兰芝遭遣,告别婆家,悲痛不已,但为何早起而严妆,以“精妙世无双”之形象出现在告别现场?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刘兰芝既维护自身人格的尊严,又是对“阿母”的一个刺激,甚至是一个挑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诗句,其舅宋之问“苦爱”而“恳求之”,刘“许而竟不与”,后惨遭宋之问暗杀。刘为何不与?因为每一个人都看重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特别珍视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成果。
  在认识人之共性方面,我们特别强调以下名句的学习,给学生以理论上的武装。
  1、仓廪实而知礼节——人的物质存在决定人的思想意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第一个伟大发现证明了这一点。
  2、站在哪山唱哪山的歌——这句俗语表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所谓“本位主义”,所谓人的立场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解释。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生存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的志趣,人的习惯,人的作为无不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善是人的天性,这个基本观点不能动摇,这对建立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5、情人眼里出西施——人是有感情的,感情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认识这一点,很多现象就无法解释。
  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的生命固然可贵,但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操守比生命更宝贵。
  把握人的共性非常重要,但也不能以共性排斥个性,探求个性特征也是识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再说识事。识事与识人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在认识的方法上也不完全相同。我们觉得识事应该特别重视特殊性的分析与研究,因为事情的本质往往是从特殊性方面入手探究得来的。下面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深圳商报》最近刊登了一则材料,称美国至少有8位“彩票富翁”又成穷光蛋,作者把原因归咎于他们不会理财。这个观点并没有错,但较肤浅。这些人个人素质低下是不争之事实,但拥巨奖而又成为穷光蛋,这里面肯定另有原因。我们觉得众多“彩票富翁”的暴富与破产,均与彩票有着直接的联系。他们的巨额财产,并非个人劳动所得,而是凭运气中奖得来的,用中国的话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因此,中奖者本身不会十分珍惜,而且很容易滋生任意挥霍的恶习。而更为严重的是,对于天上掉下的馅饼,亲戚朋友们都想来分一杯羹,这就给“彩票富翁”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钱财一天不折腾干净,他们就一天不与你善罢甘休。“彩票富翁”差不多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最后,说一说识文法。识文法并不等同于练习写作技巧。识文法强调思维的逻辑,强调表达的规律,强调文体的特征。比如说,评析性文章的写作就十分讲究文法:首先要把评析的对象讲清楚,然后初评(多肯定别人的意见和做法),紧接着笔锋一转,亮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最后是对整篇文章的思路进行整合,这就是传统文章的“起承转合”之法。按照这个程序写,思路就清晰,重点就明确,表达就顺畅。所以我们认为,对中学生而言,文法比技巧更重要。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文法,材料作文有材料作文的文法,命题作文有命题作文的文法,教师要严格要求,依法训练,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炼识的常用方法
  
  1、名句天天诵。①依据炼识的第二条原则设计此项练习。②名句的范围:以中国古诗文名句为主,以外国名家名言为辅。③名句的数量一般控制在1000句以内,先由老师讲解意义用法,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④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一周不超过10条,近1000条名句分三个学年学完。⑤名句的学习是一个基础工程,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美文周周读。①依据炼识的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条原则设计此项练习,称之曰“美文欣赏”。②要求学生每周从课外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中选取两篇精美文章,先剪贴,再写出评析或鉴赏文字。③评析鉴赏不拘一格,可概述大意,可漫谈感受,可欣赏品味,可质疑问难。④一周一收查,一周一评讲。⑤美文周周读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练习,在炼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3、活水时时来。①依据炼识的第四条原则设计此项练习,称之曰“源头活水”。②这项练习与美文欣赏有别。美文欣赏的对象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选择时偏重于形式。而选作“源头活水”的文章往往含有非常典型的材料,选文偏重于内容。前者的目的重在欣赏陶冶,后者的目的重在写作运用。③练习要求:一是概述,要求以论文中述例的方式叙述,难度虽然比较大,但实用性却很强。二是评析,力求准确深刻,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④“源头活水”是难度较大的一种练习,对议论文的写作有直接的帮助。
  4、立意百题练。①根据炼识的第一条、第三条原则设计此项练习。②各种题型都要训练。我们常训练的题型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漫画作文等。③以书面练习为主,以口头练习为辅。书面练习只要求拟提纲,不要求写成文章。书面练习的训练效果比口头的要好。④每次训练后整理一份材料,把一些好的立意展示出来,以便学生学习借鉴。
  
  罗晓云,语文特级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其他文献
This paper examines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 the subsidiaries of business groups in China. Analyzing a sample of China business groups(the so-called“Xi Zu Ji
结合河北冶金企业实际,提出冶金工业企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面临着全面进入市场进行“二次创业”的新选择,并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二次创业”的核心命题,其主要体
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咏莲之句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公此言可谓将莲之高洁、清雅等品质道尽。我认为用莲来形容教师更妥,
我从一场噩梦中醒来,起来后,被子湿湿的,那是我的汗。  我对这样的梦太敏感了,每次从梦中醒来,我就知道今天在学校有事发生。这样,我一天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果然,我迟到了。走廊上的“值周检查结果板”上,鲜红的1分让我痛得刻骨铭心。我推开门,自自然然往门后站,这也是例行公事。  今天的状况有些特别,有两个老兄把我的地盘占了,只好自寻他地,我把门关上,顺便把自己竖在了门边。第一节课,语文老师进来了,她
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一诺值千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雄狮”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
转制难点:企业与政府两面观刘燎原,何君《条例》颁布一年多来,国有工业企业围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然而应该看到,《条例》的贯彻落实,并非一蹴而就,企
那抹午后温暖的阳光,透着山间独特的草木花香。我悄悄牵上墨色的影子,呼吸上水清凉的生命气息。从山顶顺着石阶漫步下行,绿意萦绕,烦恼顿消。大大小小的水车旋转着古老而清新
那是个彻底的黑夜。我们一行人寄住在一户普通的山民家里。从窗口望出去,能看见对面山里游荡的光斑,像鬼火,揪得人心惊肉跳。四下里同样静得彻底,以致风回旋在山包和沟壑之间
【文题展示】13.不曾改变的是______【命题分析】看到《不曾改变的是____》这个作文题,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那时香港还没
茫茫人海,孑然一身,谁可以给谁幸福?我是一个简单而幸福的人。同莘莘学子一样,为了自己辉煌而灿烂的明天,“积跬步”式地积累着知识,武装头脑,我的生活简单而平凡。我简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