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体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B)—0026—01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改革。而新课改《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1.传统教学中存在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的弊端。
(1)缺乏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比较重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这样,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思维活动被忽略。
(2)缺乏学生主体间的交流活动。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常处于被动交流状态。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与全班学生、学生个体单向的交流为主,严重缺乏教师与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以及群体与个体间的交流。
(3)缺乏师生间情感交流。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大都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中固守“师道尊严”,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其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
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对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认识。
2001年7月发行的《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中提出课程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可见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几个方面。
(1)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练习,而不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配合教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参与。
(3)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创造性来自于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依赖于其对活动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
1.丰富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强调教与学并重。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自己的教法,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教师应激励、启发、引导学生,教会其如何学习。
(2)重视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按教学的需求,教师要交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的整体功能。
(4)教师应运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喜欢体育。
2.教师转变观念,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1)备课时心中要有学生。
(2)在课堂上眼中要有学生。
(3)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决策权。
(4)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3.选择性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在体育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难度等方面,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就会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真正的尊重。同时,这也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
4.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可以做如下尝试。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是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
(2)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3)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情绪,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
(4)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决策。
三、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要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个体地位,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把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兴趣。
2.要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关注教材、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舞台。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B)—0026—01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改革。而新课改《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1.传统教学中存在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的弊端。
(1)缺乏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比较重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这样,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思维活动被忽略。
(2)缺乏学生主体间的交流活动。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常处于被动交流状态。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与全班学生、学生个体单向的交流为主,严重缺乏教师与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以及群体与个体间的交流。
(3)缺乏师生间情感交流。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大都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中固守“师道尊严”,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其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
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对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认识。
2001年7月发行的《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中提出课程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可见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几个方面。
(1)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练习,而不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配合教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参与。
(3)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创造性来自于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依赖于其对活动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
1.丰富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强调教与学并重。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自己的教法,又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教师应激励、启发、引导学生,教会其如何学习。
(2)重视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按教学的需求,教师要交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的整体功能。
(4)教师应运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喜欢体育。
2.教师转变观念,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1)备课时心中要有学生。
(2)在课堂上眼中要有学生。
(3)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决策权。
(4)让学生参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3.选择性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在体育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难度等方面,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就会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真正的尊重。同时,这也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
4.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可以做如下尝试。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是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
(2)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3)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情绪,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
(4)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决策。
三、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要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个体地位,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把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看作是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兴趣。
2.要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重视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关注教材、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