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运用教学实例来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运用这些能力去解决实际历史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对课堂教学普遍不满意,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历史。为此,笔者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将它们运用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实际中,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时,不妨多引用名言、成语、歌词等,语言生动、形象、活泼,自然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些内在力量的驱动之下,学生会自觉形成热爱学习历史的习惯。
  [案例]在教授世界现代史中“绥靖政策”的含义时,教材上描述为: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竭力保住既得利益,非常害怕战争。面对法西斯国家日益嚣张的侵略势力,它们处处退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求得自身的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笔者就此引导学生用成语“丢卒保车”与“借刀杀人”来理解“绥靖政策”的含义。这样做既形象生动,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绥靖政策”的本质的理解。
  二、编排一些相关的历史情景剧来教学,能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历史知识。运用背景知识从另外一个层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达到先言其他而言此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欢悦中掌握知识,感受课堂的趣味。
  [案例]在教授中国近代史中的“领事裁判权”时,笔者找四个学生分别饰演衙役、英国人犯、知县、英国领事,设置了如下情景。
  首先是知县惊堂木一拍:“大胆匪徒,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拦路抢劫,斩立决。”接着英国领事走进来说:“对不起,他是大英帝国公民,不受贵国法律管辖。”说完把英国人犯带走。
  学生看完情景哈哈大笑,笔者趁热打铁,给学生解释“领事裁判权”这个概念:英国人如果在中国同中国人发生纠纷,犯了罪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领事按英国的章程、法律处理。这样学生在轻松而不失趣味的气氛中掌握了“领事裁判权”这个抽象的概念。
  三、结合相关的文学知识来教历史,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这一点重在让学生多层次、深刻的理解内容,让他们永远铭记。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先不妨将其转化为形象的内容,然后记忆就会轻松得多。
  [案例]中国近代史上“武昌起义”后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笔者就引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相关内容:“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人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人还是先前的把总。”引述完后笔者又趁机补充一句:“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学生笑声四起,水到渠成般轻松地理解了所学的历史知识。
  四、利用修辞手法如打比方等来讲解历史问题,既会出现满堂欢笑的局面,又能在历史教学中“举重若轻”。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强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尤其能使那些呆板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历史知识则不再枯燥。
  [案例]在讲世界现代史中有关美、苏关系在二战时期和二战后的变化时,笔者就把美、苏关系的变化比作夫妻关系的变化:二战时期由于具有反对法西斯侵略这个感情基础,使美、苏走到一起而“结婚”(即结盟);二战结束后,随着法西斯集团的失败美、苏双方的感情基础不复存在,同时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所以美、苏“离婚”(即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从此“反目成仇”。学生听后发出了会意的笑声。
  五、由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入到相似历史问题的教学。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让学生在迁移的过程中,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提高课堂教学效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笔者在教授世界现代史中的“冷战”政策时(“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战争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引导学生从分析“家庭冷战”入手,进而分析“冷战”政策。
  师:各位同学的父母亲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磕磕碰碰,有时也会出现家庭“冷战”,请同学们想一想家庭“冷战”有哪些特征?
  生:互不理睬,不在一起吃饭,严重一点的甚至分居。
  师:那家庭“冷战”时会不会出现打架现象呢?
  生:不会。
  师:这样看来,家庭“冷战”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双方相互敌对;其二是不会打架。同样,二战后出现的“冷战”政策也具有与此相同的特征。
  六、结合地方史来教相关的历史内容,既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平时学生感觉所学历史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离自己很遥远,如果能结合学生家乡的相关地方史来教学,就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案例]笔者在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时就补充介绍了发生在通城鸡笼山的——苦竹岭之战:
  据《通城县志》记载:1939年10月初,日军沿湘鄂公路南犯,因九岭险要难攻,绕道麦市。鸡笼山国民党守军一四师某营九连在连长曾吉林率领下据险阻击,激战了昼夜,曾吉林阵亡,最后只剩8人,仍固守阵地不退,日军陆、空联合攻山不克,绕开鸡笼山,登上苦竹岭,遭到川军第二零扬汉域一三三师、一三四师阻击,日军大败。战后,在苦竹岭大石上镌下“蜀人扬汉域率精兵五千大破倭寇于此”;在麦市马家垅建“抗战阵亡烈士墓”,纪念鸡笼山之战阵亡的爱国抗日将士。
  为了增加现场感,笔者还带领学生到麦市鸡笼山和马家垅参观抗战烈士墓,让学生在凭吊中感受抗日军人的伟绩和精神。
  以上是笔者在平时历史教学中所积累的几点体会,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从而有效调动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让他们在“趣学”“乐学”“爱学”中迷恋历史课堂,汲取丰富的养料。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些思想品德教师不管学生会不会和会多少,一概采取面面俱到的形式,不分重点难点,全部讲一遍。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当好引导者?作者认为,充分施展自己的“搓背”才能极为重要。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搓背”需要做到:对待学生要保持“六心”,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内容注重基础和贴近生活,教学环节力求完整,培养学生分析
患者女,35岁,以急性盆腔炎收住我院妇产科.3天前患者晨起突然感下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在当地卫生院抗炎治疗后(输液量约3000ml/日),患者尿量很少,疼痛 无明显缓解,并出现腹
天山·米立方是大型室内水上综合型工程项目。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在门厅和戏水区间跨越室内独立结构A、B座设置点支式玻璃幕墙,门厅处在10.0m高度设置走廊以连接A、B座。结合
患者男,39岁.因感上腹部饱胀不适就诊,查体无异常.腹部超声所见:肝脏轻度肿大,肝内前半回声增强,光点细而密,深部减弱,管道结构较模糊.肝下多切面显示两个相互独立、分离、大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却存在着粗放式提问、惩罚式提问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使全班学生个个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状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堂提问 激活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
摘 要: 独立学院作为一支异军突起的新生办学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成长与发展。本文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从学生、教师、评价制度本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学评教”的因素,提出改进“学评教”的措施,力求寻找适合独立学院本身发展的一种评价模式,进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评教 影响因素 对策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下的新生事物,
摘 要: 学前教育是培养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人员的专业,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对学前教育学生的文化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合理设置学科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展教学培养渠道、提升学前教育层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兼顾学前教育的职业性等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文化素养 现状调查 策略研究    《国
摘 要: 文章分析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这一现状急需改观。随后提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策略: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更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用合理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创造人文化的阅读环境。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人文素养 培育    人文素养的培育一直是语文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对此问题的关注源于对语文教学自身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在传统教学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产生于唐五代,在宋朝得到了发展与兴盛。宋词作为文学史上的一朵亮丽的奇葩.总是无时不在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豪放词,给人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雄
摘 要: 德育课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学校工作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对德育课普遍不感兴趣,德育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效性明显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探究,分析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的现状,并探索了提高德育课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德育课 实效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涵义  要理解德育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德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