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初探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7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按照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本文就如何在生物综合实践课程中渗入信息技术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指导,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新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并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指要让学生具备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技术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整统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自主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应该强调信息技术的渗透。因为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是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得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工具。按照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现就如何在生物综合实践课程中渗入信息技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交互、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自愿的乐意的心态参与认识事物的过程,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常处思维活跃状态,并把各门学科知识交叉重叠的部分具体化,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学转化为学生自己主动的学,同时 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广泛,面向广阔的自然界,自然界中不同的动、植物生命活动都可用来达到同样的的课程认识目的,它同时又综合了其他学科的大量知识,使教师的指导思想迅速渗透到学生思维中,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融会贯通。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良好媒介,它把各个学科的特点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把各个抽象的知识点转化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要素。而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相继问世,给学生知识的汇聚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加上计算机本身特有的交互式特点,为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提供了有利条件。计算机的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材料以诱导启发、开拓思维,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主体性热情,使学生的想象在思维的空间自由翱翔。
  例如:在开展研究性的生物综合活动中,我们针对新教材中“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动物绕道取食”等探究实验中存在的材料难找、实验需时太长等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指导活动小组同学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有关鼠妇生活习性,及其他对光有强烈反应的低等动物种类,如面包虫、蚯蚓等,选择其中生活习性与鼠妇相似的种类进行培养和观察,并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拍摄下它们的活动过程,研究其是否可以代替鼠妇作为实验材料,力求找到更适于本探究实验的材料和方法。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和用数码相机及录像机拍下来的资料,转换成可以在计算机放映的AVI文件或幻灯片课件,配上悦耳的音乐和解说,播放给全班同学看。当学生看见各种有趣的动物行为时,反应非常热烈,提出不少疑问:鼠妇为什么缩成团?用水泡它们会死吗?其它昆虫也会这样吗?蚯蚓没有眼睛怎能看见虾肉和光线呢?它们怕水怕热吗?放进温水会有什么反应?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及时将学生引向进一步探究,一方面鼓励他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去寻找答案;一方面指导他们用强光、不同强度的温度和酸碱度对蚯蚓和鼠妇进行刺激,并用摄像机把它们的反应过程拍下来,再通过视听媒体的慢速播放,配上实验组同学对实验结果的说明,同学们终于了解到蚯蚓并没有眼睛,它们是通过感光器、嗅觉等来避光和寻找食物;而鼠妇卷成一团,一动不动,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活动的画面直接刺激着他们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进入主动和自主学习状态。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前所述,生物学科综合了语文、美术、音乐、劳动等学科的知识,这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前提,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都起了促进作用。在活动的前期准备、实施和后期活动延伸中,现代信息技术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效。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原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引起他们强烈探究欲望和探索学习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以高昂的情绪主动接受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作用,使教师的指导活动、引入主题等方面的形式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接受。指导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可适时地调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媒体因素,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能保持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涡虫的切割再生”探究实验活动中,一开始学生对这长不到1厘米、宽不到2毫米的扁形动物一点兴趣都没有,都认为后它们切割后根本不能生存,但当我们把涡虫纵切、横切、分三段切,形成双尾的、形成双头双尾的等多种切割再生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计算机的动画、图形、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播放出来后,涡虫在各种再生实验中有趣的再生过程及运动、取食方式很快就吸引了学生,他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主动参与到涡虫切割再生探究活动中来。本人依照上述方法指导学生对涡虫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学生终于成功地掌握了涡虫的多种切割再生培养方法,并在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协会举办的生物竞赛中以“草履虫的净化作用及与涡虫共栖”为题参赛获得奖项。这项探究课程的成功,与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分不开的。正是自编软件传达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提高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吸引着他们自动对信息技术作进一步的摸索。不仅如此,涡虫成功的培养,为我校课外活动提供了材料,同时还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涡虫这种较难培养的实验材料及对其培养经验。
  
  三、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指导,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开展综合活动课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存在着与习常思维过程不同的具有独特意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环节。当习常思维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会促使人们转换另一种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能使学生在考虑题时,思维指向发生变化,甚至打破某些惯常思维定势,因此,在综合活动课中也应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在活动中如果能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平面思维等思维方式多方面去引导学生,就能极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动、植物标本模型制作设计”和“昆虫翅足贴画创作”活动中,我们先让各小组的学生自己选题、独立思考,根据教材内容需要,设计制作方案,并让他们绘出设计图,写出作品构思和制作过程,然后用实物投射仪把学生的设计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再由小组代表描述制作意图。其它同学根据作品的造型设计、制作材料等给予评价,如用料是否环保、经济,形状结构与实物是否相符等,提出建议并给贴画命名。看着屏幕上一幅幅构思新颖、栩栩如生的设计图,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这一个个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动听的名字在他们的口中脱口而出,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大屏幕上一幅幅画面扩展着……这样一种效果是在教师的口头描述中是难以达到的。
  
  四、信息网络拓宽了学生们知识的来源,促使综合活动走向深入发展
  
  随着各个学科交叉越来越多,各类计算机教学课件和软件逐渐增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尤其是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为教学服务,更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努力探索的一个重点。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取性和易得性,有助于学生们获得大量的综合信息拓宽知识层面。例如,在“防污绿化植物的调查与选择”、“转基因食品研究”、“调查环境污染的种类”、“草履虫的净化功能”等的综合活动课中,学生学习调查探究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等虽然重要,但把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环节同样不同忽视。
  例如:让学生知道防污抗污植物的种类知识、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培养、抗大气污染植物的选择与分布、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等等,都应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网优势,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指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同时利用活动成果进行展示评比,看谁在网上搜集的信息资料更丰富、制作出来的作品更精彩,看看谁在互联网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搜索到更多的知识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搜索探求,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学知识大幅增加,如他们了解到夹竹桃、大叶合欢、正木等植物具有很强的抗有毒气体功能,是理想的工厂和街道绿化植物;了解到草履虫虽然是一种小小的单细胞动物,但它却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内被广泛利用。它们不仅可以净化污水,还可以作为水质酸碱度高低的指示生物等等丰富的知识。在互联网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学生不仅学习到很多,而且还会发现自己的知识非常有限,从而对学习产生一种迫切感,更希望利用更多的信息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掌握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五、总结与体会
  
  从多次开展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和效果来看,这些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掌握调查研究方法及扩展学生思维等方面,与当初设想是一致的。而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活动内容成功的整合,是收到良好的效果的一大因素,信息技术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而且有利于老师把各种抽象的理论和动手操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校学生在通过参与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课程后,在各方面都获得提高。例如:我们设计的“草履虫的净化作用及与涡虫共栖”、“污水对金鱼生命活动的影响”、“广州常见中草药植物识别”、“水仙的雕刻与造型”、“昆虫知识及标本制作”等参赛项目在广州市青科协举办的环保竞赛活动中均获得了奖项。
  通过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我深刻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和延伸的必要性,也坚定了我们以后在教学中将其更好地与各学科整合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孙杰远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2]张家全著《网络与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霍益萍主编《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
  [4]孙立春著《新课程改革实用导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作者单位:510140广东广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其他文献
新的课改理念与和谐教学的原则是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都体现了自主、愉快学习的原则,因此在枯燥单调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激活练习,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和谐教学课堂模式中如何测试、如何激活有多种方法。本人在设计分层练习的过程当中,采用了和谐教学原理的“卡片反馈矫正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此法的应用做一简介。    一、制作    一般用64K白色硬纸片既可,每套六张,大小相同,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他们的学习、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和未来成就有着重大的影响。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活”起来,“动”起来。  1、音乐法导趣。在课堂教学中,选用恰当的音乐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容易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拓展他们想象空间。同时,悠扬的歌曲也是调味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
期刊
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一、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要完成这个根本任务,只有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强化其教化功能,这是其它管理方法和手段无法替代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   
期刊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调,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针对本校自身的教学情况,实施教学改革,教师在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种真切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
期刊
在教学中,教学计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媒体。如今,在语文课堂中利用CAI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由于多媒体本身的特点,以及语文教材的语言形式,使得CAI在语言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缺陷。    一、运用的主体受限制    在语文教学的诸多领域中,并不是处处都可以使用课件的,尤其在文学类作品教学中,其限制性更加明显。我们知道,文学是语言艺术。以语言作为艺术媒介物具有间
期刊
【摘要】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悄悄地变化着,有向着好的,也有向着坏的方面变化,只有人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树立环境的整体性,在改造环境的活动中,才能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否则会得不偿失。  【关键词】宇宙环境 大气环境 海洋环境 陆地环境    一、宇宙环境    1、宇宙真是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吗?——宇宙大爆炸  宇宙是从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的“无”开始,因量子力学的“穿隧
期刊
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中学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  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在新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
期刊
森林是大自然的成果,它可以保持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人类离不开森林。  森林是自然界里生态系统的支柱,它每年为人类处理近10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一般地面上的阔叶树木 一天吸收1吨的二氧化碳,释放出730公斤的氧气,防止地面上一公顷的土地和一百万立方米水的流失。夏季一公顷的森林能把70——100吨地下水蒸发到大气层里,增加大气层的湿度,大风吹来的沙尘,因为有森林的防护而
期刊
小学的《自然》学科转变为《科学》学科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如何进行《科学》教学呢?我认为,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一、问题    “好奇心总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谋略找出答案。”科学课的教学,必须从问题入手,这是科学教学一大特色。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疑问。  例如:在进行
期刊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