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的中国梦

来源 :大众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前热身嘉年华
  2014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于6月14日~15日举办,在比赛前夕,勒芒市市长和萨尔特省省长专门为中国媒体举办了见面会,领导们的致辞没有冗长的演讲稿,法国人很随意,传达的信息只有一点:如果有一天哪位中国车手赢得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或者中国生产的赛车第一个撞线,那么这座小城便会在一夜之间被14亿人炒热。六月中旬的勒芒,早晚很凉,一定要穿上外套。而到了中午,气温又会陡然上升,当地时间6月12日晚,我们已从巴黎戴高乐到达与勒芒两点之间的中转酒店。6月13日早上匆匆吃过早饭,便赶忙自驾车往勒芒市赶去。要知道,此时会有超过20万人从法国的各个地方驱车来到勒芒,堵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运气不好,找停车位就要花掉2个小时。
  我们要赶过去看13日下午的车手巡游嘉年华,此前我从未想到法国人会把巡游路线两边的人行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巡游期间,一些法国车迷会带着自己的超跑加入巡游队伍,法拉利LaFerrari、布加迪威航、保时捷918 spyder、迈凯伦P1、迈凯伦650S、兰博基尼Avantador、奔驰SLS AMG、阿斯顿·马丁Vanquish、日产GT-R……除了这些在中国也能看到的大玩具外,我最希望见到的是保时捷车队的马克·韦伯、前F1美洲虎车队车手克莱因,以及前F1车手费斯切拉。幸运的是,随后他们一一出现在了眼前。
  早有耳闻,比起那些正儿八经的场地赛和拉力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更像一个大party,车迷借着周末从四面八方赶来,带着烧烤架、炭火、食材、吉他围坐在一起。每年亲身前往法国观看比赛的观众都超过20万人,最多的一年达到了30多万。由于比赛时间较长,所以不论车手、维修人员还是观众,在下半夜的时候都会感到疲惫。大多数观众是带着宿营房车或帐篷前来观战的,赛场旁的30个大型停车场每次比赛都停满了约10万辆汽车。


  赛场周围还有设施齐备的餐饮、娱乐和休闲场所,以及销售各大车队服装、帽子的铺位,车迷们在这里如同过节一样。观众可以在餐厅里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一边观看窗外时速300多公里的赛车飞驰而过,堪称赛车界独一无二的风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盯着直播屏幕坚持24小时,他们都在享受聚会的过程。真正爱车的人,不但会把自己收藏的老车开出来“嘚瑟”,他们甚至会邀请你进入车内,分享他与爱车的故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更像法式大餐,各个环节必不可少,在经历了开胃酒、垫席菜和可口的热汤后,主菜的滋味也越来越让人期待。
  格子旗下的中国人
  能够参加勒芒耐力赛的车手,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佼佼者。没有经过大型赛事的打磨和锤炼,没有在方程式和拉力赛上夺得骄人的成绩,绝没有底气走进勒芒六月炽热的封闭高速公路赛场。也正是如此,东方面孔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很少,以全华人组合出战勒芒更是该项赛事90年历史上第一次。2014年,首支由全华人车手班底组成的OAK racing team ASIA(以下简称OAK亚洲车队)正式成立,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的大日子,方骏宇、程飞、董荷斌三位车手在队伍里显得格外惹人注目。
  方骏宇,1990年3月2日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现居中国香港,被誉为“中国香港最年轻的方程式赛车手”。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13年的奥迪R8 LMS杯赛上海站,后又在澳门见证他夺取年度总冠军。在自己的第二个本命年里能够踏入勒芒的围场,方骏宇已足够幸运,不过他最大的愿望还是进入F1。以一个方程式车手而论,方骏宇的起步有点晚,“2004年3月,我跟着爸爸去珠海参加保时捷的赛道日,那时候第一次看到雷诺方程式。我之前对方程式的印象就只是停留在F1。爸爸问我,想不想试开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年,我们便不断去尝试。终于在2005年3月,我得到一个ART车队的试车机会。从2006年开始,我参加了一年的雷诺方程式比赛,2007年参加了马力更大的雷诺V6方程式。”
  参加赛车初期,方骏宇成绩不算理想,故障和退赛时常伴随,好在他适应比赛的时间很短,从雷诺方程式到雷诺V6,再到欧洲F3,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卡丁车培训的小方一直努力适应这种快节奏。经过多年欧洲征战,方骏宇已经完全融入到欧洲赛车的大环境中,思维、视野、甚至赛车态度都带有欧洲赛车的烙印。在过去八年里,他坚持跑方程式,就是争取成为首位跑F1正赛的中国人,“我希望25岁之前能够在F1车队中觅得一个正选车手的席位,当然,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很大难度,一线车队车手位置几乎按兵不动,中下游车队又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如果能找到一个领路人,与车队建立通畅的联系,事情发展起来会顺畅很多,我会为此努力,并且期待伯乐能早日出现。”
  然而,把握自己仅仅是成功的一面,懂得选择一辆好车也是车手取得成功的必要。中国武侠文学中的高手,往往量身特制奇异兵器,人器合一,战如一体,才能无往不胜。对于赛车手来说,能够在赛时臻于车人合一,就握住了超越平凡的诀窍。很多世界顶级车手会根据赛车来选择车队和比赛,人与车的磨合,对于赛车这样一项人类险些无法把握却要不断挑战极限的运动而言,是决定性的环节。在赛车手的眼中,一辆赛车的品质往往由四个部分决定:发动机、底盘、空气动力套件和轮胎。如果说前三者考验的是汽车制造商的实力,那么轮胎的选择考验的是车队的智慧。方俊宇坦言:“如果只能选其一,轮胎的品质对于勒芒耐力赛而言更加重要。因为发动机的马力需要通过轮胎传导,轮胎的抓地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动力的输出大小,没有强大的抓地力,赛车手就不敢全力踩油门,更不敢在过弯的关键时刻加速,再强大的发动机都无法保证赛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流畅。”

  勒芒大百科
  勒芒大奖赛的组别:
  勒芒大赛共有四个组别,级别最高的是LMP1,“Le Mans Prototype”(勒芒原型车)的字母缩写。最高组别又被细分为两组:即强制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厂商车队(LMP1-H,H代表Hybrid)以及允许使用传统驱动技术的私人车队(LMP1-L,L代表Light)。今年强势回归勒芒赛场的保时捷919 Hybrid战车参加的就是LMP1的竞赛。第二组别是LMP2,与LMP1差别主要在车身尺寸和动力系统限制上,OAK亚洲车队的方骏宇、董荷斌、程飞三位华人车手驾驶的Ligier JS P2 HPD赛车就属于LMP2组。第三组别是LM GTE Pro(原GT1组别),采用了更加偏向于量产化的赛车参赛,例如今年保时捷派出的911 RSR赛车就是基于第七代保时捷911平台打造而来。第四组别LM GTE Am(原GT2组别)则开放给非专业车手参赛。这些以发动机排量、车身种类和增压方式等为区别进行分组的不同规格车辆,将在同场同时进行比赛,堪称勒芒24小时赛的一大特色。
  轮流驾驶的规则:
  如今,装备精良的LMP1组赛车只需3分多钟便可完成一圈比赛,24小时下来可完成约380圈。和F1比赛中一名车手独立操刀跑完不同,早期的勒芒赛事没有限制车手人数和驾驶时间,从上世纪80年代前的两位车手轮流驾驶,到之后的3位车手并肩出战,再到90年代后出于安全考虑,规定了每位车手的连续驾驶时间不能超过4小时,主力车手的总驾驶时常不得超过14个小时。在勒芒赛事中,车队的作战决策方面也呈现出了比F1更加注重团队配合默契性的特点。
  勒芒式发车:
  即当出发指令发出后,车手要穿过赛道冲向自己座驾,并以最快速度启动车辆出发。如今保时捷车设置在方向盘左侧的钥匙孔,最初就是在这一规则下为争取时间而设计的。勒芒式发车一直保留到1969年,从1970年开始,车手们可以坐在赛车里静候出发信号,而自1971年开始,勒芒采用了动态发车,并一直沿用至今。勒芒需要进行三次排位赛,以最快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决定发车顺序。
  为省油而战的特殊规则:
  勒芒大赛规定:在进站加油过程中,技师不允许对赛车进行修理和换胎等操作,而修理和换胎时,又不允许同时加油。这使得厂商纷纷想方设法减少进站加油时间,这无疑促进了内燃机燃油经济性的提升。为了激发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师的热情,勒芒给予了LMP1-H组别相当大的研发自由度,在排量、气缸数量乃至汽油还是柴油、是否配备增压技术和能量回收系统数量方面都不做限制。而LMP1组别赛车单圈的耗油量如果超出限制,会面临从10秒到2分钟不等的罚时。


  离死亡最近的车赛:
  自1923年开始举办此项赛事以来,算上2013年刚刚离我们而去的丹麦车手西蒙森,一共有24位车手魂断勒芒。而最大的惨剧发生在1955年6月11日,法国车手Pierre Levegh的奔驰300 SLR赛车与一辆捷豹赛车发生碰撞,起火后砸到了看台上,造成车手本人和83名观众死亡,120人受伤。闯祸的奔驰和捷豹均宣布永杰退出大奖赛,那一年欧洲大大小小的汽车赛事都纷纷被取消,法国、西班牙、瑞士和德国甚至宣布在国内禁止赛车运动。直至今日,瑞士境内仍不许举办任何形式的汽车赛事。
  走进生活的勒芒技术:
  因为大赛对于技术革新没有限制,于是参赛厂家纷纷不惜血本,将发动机、悬挂、材料方面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勒芒赛车上,这为新技术的实验提供了最理想的载体。雾灯于1926年在Loeeaine Dietrichs勒芒赛车上诞生;米其林在1951年在蓝旗亚赛车上使用了辐射状轮胎;捷豹在1953年研制出了“刹车盘”;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FSI(燃油直喷式发动机)、TDI(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ASF(全铝车身空间框架结构)等技术最先出现在勒芒赛车上。过去的勒芒赛车需要车手来控制赛车,如今GT组别的原形赛车则基本由计算机控制。车手需要根据轮胎、刹车、发动机的温度和损耗、弯道附着力、夜视仪、天气等因素进行参数微调,而这一切都是在时速超过200公里时进行的。相信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将来到你我身边。
  最具魅力的勒芒夜赛
  勒芒24小时耐力赛最大的看点在于夜赛。当车手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时,任何一点小失误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虽然赛道上会有星星点点的灯光,但赛车手很难判断和前车的距离,后视镜一片模糊,刹车点标记也无法清晰的看到,对车手的驾驶技术和对赛道的熟悉程度是一大挑战。在勒芒夜赛上,车手最喜欢的是自己的大灯,最讨厌的是后视镜里别人的大灯。
  勒芒的艰苦程度:


  作为全球各种耐力赛中最艰苦、时间最长的赛事,勒芒24小时耐力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全球顶尖车手参赛,像维伦纽夫这样的前F1世界冠军和勒布这样的WRC霸主都欲罢不能。在勒芒三分之二的路段上赛车平均时速为370公里,在直道上则可高达404公里/时,比速度最快的协和客机的起飞时速还要快44公里!比赛从当地时间第一天15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15点结束,换人不换车,最后行驶里程最多的赛车将获得冠军。一般一昼夜下来,成绩最好的赛车大约可以行驶5000公里。
  夺冠最多的人和车队:
  2013年,丹麦车手汤姆·克里斯滕森(Tom Kristensen)继1997、2000、2001、 2002、2003、2004、2005,2008年之后,第9度胜出,成为史上夺冠最多的车手和名符其实的“勒芒先生”。   自2000年首度夺冠之后,奥迪作为厂队13次获得勒芒冠军,以致于奥迪R8、R10已经成为全球最为成功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车的代名词。自1999年投身勒芒以来,奥迪奠定了在汽车制造领域雄厚的技术基础,树立了运动与科技的品牌形象,一举成为世界三大豪华车制造商之一。
  奥迪、丰田、保时捷的夺冠大战:
  勒芒24小时耐力赛历来都是精彩纷呈,而今年的比赛在排位赛前就事故不断。奥迪车队的罗伊克·杜瓦尔在练习赛中高速撞向护墙,他所驾驶的R18赛车在这次事故中严重受损,杜瓦尔本人受伤,不得不被队友吉尼替代参赛。保时捷的强势回归也是一大看点,马克·韦伯自F1红牛车队退役后,随保时捷厂队来到勒芒,他的表现让人期待。丰田车队如赛前所预料般抢眼,F1车手中岛一贵帮助车队拿下杆位,还刷新了勒芒排位赛最快圈速记录。一切都预示着这将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
  巴黎时间2014年6月14日15点,勒芒24小时耐力赛正式开始,为此次大赛挥旗的是两届F1世界冠军、现任法拉利一号车手车队费尔南多·阿隆索。比赛开始后,丰田7号赛车与保时捷20号赛车展开了激烈争夺,雨水天气也引发了多起事故,丰田8号赛车和奥迪3号赛车发生碰撞,后者直接退赛,丰田赛车经过修复之后也退出了冠军的争夺。入夜之后,奥迪2号赛车向排在第一的丰田7号赛车发起挑战,但两部赛车的差距始终维持在一分钟以上。然而由于丰田TS040 HYBRID电子系统故障,丰田7号赛车不得不将领先位置交给奥迪,丰田阻击奥迪的勒芒冠军梦因此破灭。保时捷也有机会登顶。奥迪的1号赛车因为更换涡轮而让队友奥迪 2号赛车和前F1车手韦伯的保时捷10号赛车超越,此时比赛还剩下三个小时,但保时捷的速度难以跟上奥迪,并在比赛还剩两个小时遭遇故障,痛失登上领奖台的机会。
  次日15点比赛落下帷幕,奥迪再度延续了不败神话,2号车和1号车包揽冠亚军,丰田车队获得季军,代表OAK亚洲车队出战的中国车手组合方骏宇、程飞、董荷斌排在全场第11名。
  赛后,OAK亚洲车队的方骏宇和程飞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展开,立即吸引了大批媒体。赛前因为赛车的种种问题,三位车手并没有很多时间试车,车队给他们的目标也简单得不行:能撑多久撑多久。没想到,三位帅哥硬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将33号赛车完整开了回来。想到自己曾经在韩国灵岩赛道见证中国车手程丛夫夺得奥迪R8 LMS杯赛分站冠军。当他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国歌响起的一瞬间,我哭了,眼前浮现的都是这些年他经历的艰难和不易。此次勒芒何尝不是中国车手攀登的又一座新高峰?很多人羡慕我,因为我的梦想之一就是去现场看一次勒芒24小时大奖赛。如今不但我圆了梦,还见证了另外三位华人赛车手的勒芒梦。
  那一刻,我想起了方骏宇在夜间即将替换队友前发的微博:“我将在33号车上看勒芒赛道的日出。”



其他文献
从第一款新车E系列来自Smart ForFour的底盘,到绅宝D70来自萨博9-5的平台与动力单元,国内自主品牌中无论血统还是技术底蕴,北汽的底气无疑是最足的,当然他们消化技术和产出产品的压力也是最大的,不能全盘照搬,还要做出自己的个性,并且要在自主品牌逆向开发的大军中凸显技术实力,继承海外优良的技术血统,北汽可谓任重而道远。在两年里,我和同事接触了所有的北汽新车型,其中有一位同事还成为了北汽的车
期刊
周末的夜晚,你不会想走眼前的这条1A公路。在这条离开伦敦向西而去的路上挤满了各类高级轿车。车主们,还有他们的小狗、孩子和孩子的保姆,正在非常英式地去“小憩”,也就是常话所讲的“度周末”。抵达目的地需要三个半小时,为了在旅途中放松,路上会例行公事地吃一顿,也许就是在威尔特郡(Wiltshire)的羔羊客栈(Lamb Inn)来点美妙的邓凯尔德(Dunkeld)鲑鱼,接着便紧踩油门,驶上最后一段路途,
期刊
奔驰旗下的品牌Smart 凭借袖珍的身材,穿梭在拥挤的都市中有着其他车型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虽说国人对于汽车的传统消费很重要的一项是大尺寸、长轴距这样的“体面”选项,但近年来Smart越来越多的成为更多城市购车者的新选择。Smart鬼魅精灵般的外观设计,奔驰品牌的优良德系基因,都是使它成为新宠的主要原因。  但Smart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双门双座。短小精悍的车身尺寸与舒适宽敞的乘坐空间是一组不可
期刊
驾驭机器是人类最本源的欲望,驾驭大号的机器更是每个有血性的人的终极梦想。当你在街上看到开着全尺寸SUV的各色男女时,如果心中燃起了一丝不屑与轻蔑,认为这是暴发户的做派,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尝试过驾驭这样一匹机器猛兽。一旦曾经与它度过一段难忘的旅程,你就会被它的忠诚、它的坚韧、它的可靠、它的舒适、它的安全和它的使命必达所深深打动。在美国,每个中等收入家庭的车库里几乎都停着这么一辆大家伙。它每天都会载着一
期刊
现在谈论起赛车游戏,相信已经没有多少玩家会第一时间脱口而出《极品飞车》系列,《极品飞车》繁杂剧情所占的戏份已经抢走了一些赛车本身的目光。好在有这么一款游戏,专为赛车而存在,它的名字就是——《Gran Turismo》。  《Gran Turismo》赛车游戏对于车型的高还原度和极高的操作感受,让它越来越多的受到了赛车游戏爱好者的欢迎。在《Gran Turismo》系列中的车型可谓包罗万象,既有马路
期刊
BMW旗下纯电动汽车i3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跑车i8,是两款具有时代意义的车型。这两款车型均可以BMW i充电墙盒实现快速便捷的充电。在今后电驱动车辆能源供给计划中,用于车载高压动力电池组的感应充电系统将有望投入量产,将实现更加便捷可靠、非接触式的充电方案。这种系统将适配BMW i系列车型以及未来BMW旗下其他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同时,BMW已与戴姆勒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和实施感应充电系统的技
期刊
2014法拉利倍耐力杯亚太挑战赛第四站比赛来到韩国仁济国际赛道。该赛事于今年2月在马来西亚拉开序幕,4月和6月分别在澳大利亚东克里克赛道和中国上海国际赛车场进行了第二及第三站比赛。整个周末的赛事充满挑战和精彩,现场数以万计的法拉利车主和车迷参与其中,共度跃马专属的红色激情周末。  玛莎拉蒂正式成为摩纳哥游艇俱乐部官方合作伙伴  据悉,玛莎拉蒂日前正式携手摩纳哥游艇俱乐部(YCM),成为全球享有盛誉
期刊
近年来跨界旅行版车型成为车市新贵,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轿车车型通过重新设计或是加装Cross套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辆又一辆热销的旅行车。大众旗下的帕萨特车型绝对算得上是系列经典,帕萨特的风格定位也几经改变,可能这一代还是运动风格,下一代就变身沉稳的商务选择。在帕萨特系列的历史中,曾就出产过大众最为出色的旅行车车型——低调的性能之王R36,到今天都堪称性能的代表。  但在R36之后,帕萨特又回到了沉稳的商
期刊
1.8 Exi温馨家用  作为本田的旗帜车型,思域在40多年的历史中不断转换角色,终于在第八代时进化成了一款颇具运动性的家用轿车,也是在第八代时被东风本田引入到国内。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运动范儿十足的思域在中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因为在汽车文化尚不成熟的中国大陆市场上,“运动”和“家用”竟然成了两个矛盾的词汇。虽然第八代思域的换挡拨片、高转速发动机、扎实底盘与精准转向至今仍为车迷所津津乐
期刊
在百度词典中键入“Shooting Brake”这个单词,得到的英语解释是“客货两用轿车”,从字面意思上你无法分辨这说的是一辆皮卡、面包车,还是一辆旅行车。但翻开欧美汽车百年历史,会发现这些都不是Shooting Brake所指代的车型,这个英文单词最早指的是“皇家猎装马车”,随后被诠释为“旅行版轿跑车”,要求必须拥有前后三个车门和强劲的动力,并且有足够的储物空间能够装得下外出游猎的所有装备和战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