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心理上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变得有些内向和害羞了,害怕失败;上课发言不积极;有的孩子面对考试分数,会比较脆弱和敏感,害怕失败和挫折等,因此,在这个阶段,必须非常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 自信心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87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学好知识,才能为自信打好底色。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都已不同于低年段,不仅内容更多、难度更深,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更高了,经历了一次次的测验和考试,有一些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无法在成绩上超越自己、赶超他人;有的孩子却因偶尔的一次好成绩骄傲自满,把自信变成了自负,不再进取。那么我们作为老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以及教会孩子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学习状况呢?
一、查漏补缺,找到成绩难以提高的真正症结
在语文学科方面,平时的练习是很多的,但是很多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造成失分,如果在测试中取得了一个不太理想的成绩,也会打击自己,影响下面的学习。其实我们应该真正要关注的,是孩子每一次的错题而不仅仅是分数。错题,究竟是错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是阅读理解的方法上,又或是作文还存在很大问题?我们班的小谭同学,很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她自己准备了“错题本”,把每一次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都归纳总结,还对照着课本,对重难点进行了梳理,所以错过的题从未再错过,这就是她在每一次的考试中都能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我把小谭同学对待学习的例子讲给了班级里的孩子们听,他们深受触动。但是对于自觉性有待提高的孩子而言,我们老师可以一对一地帮助他一起完成这个任务,让他反复查看自己积累的错题,反复看自己做过的练习册,找到疏漏的知识点,及时弥补;还可以对照孩子的错题本,反复听写他们掌握得还不够扎实的词语、句子。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对待学习的精益求精。只有这样反复的训练,才能确保孩子在基础知识方面减少失分。阅读理解方面,明明很简单的题目,孩子怎么还是会写错?究其原因有二:一,心浮气躁,没有耐心把阅读短文读通,读透,审题不清,匆忙下笔,有时还会漏题,没有耐心读文章每个字的好习惯,这都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二,没有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平时上课解析课文时不爱动脑筋思考,不会提炼、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导致考试时出现错误。那么,当我们给孩子做配套的阅读理解试题的时候,就应该讲细解题方法,要求他把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读一遍,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读第二遍时带着自己的思考,共同探讨。这样一篇篇训练下来,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随着年级的上升,今后的语文考试中,阅读和作文会占近一半的分值,作文要想写得好,平时的课外阅读一定不能打折扣,语文学习,语感很重要,语感来源于长期的阅读积累,没有高质量的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我相信,阅读一定是打开习作大门的金钥匙。如果找到了真正让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症结”,对症下药,那么语文成绩一定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提高了,自然会对这门学科充满自信,有了自信,就会越学越好,越来越轻松,进入良性循环。
二、适量鼓励,让每一次的鼓励更有针对性
我们常常鼓励孩子,其实,这些鼓励都是笼统的,片面的,我们的鼓励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这样才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快。例如,上语文课的时候,请孩子来读课文的某一段落,如果我仅仅评价“你读得真好”,那孩子一定会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朗读水平还不错吧!但是这样长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自主分析、准确自我认知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准确地告诉孩子“这一段里,你这个句子读得特别好,读出了人物的语气和心理活动;你这个词语读得真好,读出了当时的情景,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等等,像这种有针对性的鼓励,不仅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清楚地知道他读得究竟“哪里好”,也能提醒孩子在下一次的阅读中关注一些关键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在日常行为习惯上,鼓励也要有针对性,既要有表扬,也要有适当的改进建议,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生活上作息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孩子改正问题。让孩子准确认知自己,不自卑,也不盲目自大。使孩子“自信”而非“自负”。
三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也是拉开距离的分水岭,需要多花时间,多花心思,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得到提升。此外,我们还要要求孩子做每一件事都用心去做,精益求精,引导孩子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人。
让孩子做自信的自己,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做新时代的教师,播撒爱的种子,让朵朵自信之花绽放在美丽的校园!
(特约编辑 左 芸)
[关键词]小学生 自信心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87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学好知识,才能为自信打好底色。三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都已不同于低年段,不仅内容更多、难度更深,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更高了,经历了一次次的测验和考试,有一些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无法在成绩上超越自己、赶超他人;有的孩子却因偶尔的一次好成绩骄傲自满,把自信变成了自负,不再进取。那么我们作为老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以及教会孩子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学习状况呢?
一、查漏补缺,找到成绩难以提高的真正症结
在语文学科方面,平时的练习是很多的,但是很多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造成失分,如果在测试中取得了一个不太理想的成绩,也会打击自己,影响下面的学习。其实我们应该真正要关注的,是孩子每一次的错题而不仅仅是分数。错题,究竟是错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是阅读理解的方法上,又或是作文还存在很大问题?我们班的小谭同学,很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她自己准备了“错题本”,把每一次考试中出现的错误都归纳总结,还对照着课本,对重难点进行了梳理,所以错过的题从未再错过,这就是她在每一次的考试中都能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我把小谭同学对待学习的例子讲给了班级里的孩子们听,他们深受触动。但是对于自觉性有待提高的孩子而言,我们老师可以一对一地帮助他一起完成这个任务,让他反复查看自己积累的错题,反复看自己做过的练习册,找到疏漏的知识点,及时弥补;还可以对照孩子的错题本,反复听写他们掌握得还不够扎实的词语、句子。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对待学习的精益求精。只有这样反复的训练,才能确保孩子在基础知识方面减少失分。阅读理解方面,明明很简单的题目,孩子怎么还是会写错?究其原因有二:一,心浮气躁,没有耐心把阅读短文读通,读透,审题不清,匆忙下笔,有时还会漏题,没有耐心读文章每个字的好习惯,这都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二,没有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平时上课解析课文时不爱动脑筋思考,不会提炼、概括文章的关键信息,导致考试时出现错误。那么,当我们给孩子做配套的阅读理解试题的时候,就应该讲细解题方法,要求他把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读一遍,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读第二遍时带着自己的思考,共同探讨。这样一篇篇训练下来,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随着年级的上升,今后的语文考试中,阅读和作文会占近一半的分值,作文要想写得好,平时的课外阅读一定不能打折扣,语文学习,语感很重要,语感来源于长期的阅读积累,没有高质量的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我相信,阅读一定是打开习作大门的金钥匙。如果找到了真正让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症结”,对症下药,那么语文成绩一定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提高了,自然会对这门学科充满自信,有了自信,就会越学越好,越来越轻松,进入良性循环。
二、适量鼓励,让每一次的鼓励更有针对性
我们常常鼓励孩子,其实,这些鼓励都是笼统的,片面的,我们的鼓励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这样才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快。例如,上语文课的时候,请孩子来读课文的某一段落,如果我仅仅评价“你读得真好”,那孩子一定会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朗读水平还不错吧!但是这样长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自主分析、准确自我认知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准确地告诉孩子“这一段里,你这个句子读得特别好,读出了人物的语气和心理活动;你这个词语读得真好,读出了当时的情景,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等等,像这种有针对性的鼓励,不仅能让所有的孩子都清楚地知道他读得究竟“哪里好”,也能提醒孩子在下一次的阅读中关注一些关键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在日常行为习惯上,鼓励也要有针对性,既要有表扬,也要有适当的改进建议,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生活上作息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孩子改正问题。让孩子准确认知自己,不自卑,也不盲目自大。使孩子“自信”而非“自负”。
三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也是拉开距离的分水岭,需要多花时间,多花心思,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得到提升。此外,我们还要要求孩子做每一件事都用心去做,精益求精,引导孩子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人。
让孩子做自信的自己,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做新时代的教师,播撒爱的种子,让朵朵自信之花绽放在美丽的校园!
(特约编辑 左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