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美术教学实施的基本目标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源的强弱着重体现在人的创新能力上。中国没有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有人说中国的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不可能教育出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了创新能力,缺乏了创新的精神。小学美术教育新课程有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如何认识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什么
  创新简单来可以说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直到今天人类也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科技的进步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改革的十年,提出的口号就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创新才能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受到了很多的指责,中国人才的创新思维被专家称“全球倒数第一”。无奈在应试教育的时代中,人的思维被束缚在了死的知识中。标准化的试题,似乎不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学生就没有出路。创新的基础是什么?是抛弃:“抛弃旧的知识、抛弃旧的观念、抛弃思维的定式。”还有很多要抛弃的东西。创新的基础是质疑。质疑现实中我们认为完美的事物,质疑我们现有的答案,质疑……创新的基础是发现,发现生活中的不足,发现与众不同,发现人类的未知。很多人都说这些是创新的基础,其实不是。没有人自身的思想,没有人深刻的感悟,没有人对于探索的兴趣,人会创新吗?学生之所以缺乏创新的能力,其实仅仅是因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养成了一种思维的定式。他们在学校、家长的保护管制中形成了一种定式的思维形式。当我们可以激发其内在的思想感受、当我们可以保护学生的个性。那么培养创新的土壤就己经铺下。创新不该是一种培育,创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创新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无论是小问题还是大问题都是创新。创新就是探索的精神,无论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
  创新就是培养人对问题的一种态度。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学生在被动地学习、学生在努力地记忆、学生在模仿。他们成功的道路被一种程序严格地设定。我们教育希望培养的创新,在这设定中慢慢淡去。现在创新的基础就是放开被束缚的思想,给他探索的乐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是人思想感受展现的舞台。美术对于创新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小学的美术课,是学生放开思绪、展现个性的家园。美术课要做到这些,重要的是完成好了我上面论述的“激发学生内在感受、保护学生个性”这点。美术的学习,离不开美术的知识技能。知识技能对于以美术学科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对于思想的帮助,就好像人工作时有合适的工具。它不能解决人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会把问题解决得更好。很多熟练掌握美术技能的人,被称作匠人,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用技术表达思想。记得一位工艺大师说过这样的话:“有些人的设计是在为生活服务,有些人的设计却是在引导潮流,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小学美术的教育是在完善人的智慧,发散人的思维,树立人的人格。新课标下的美术教材,以多元的课程形式展现。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出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不同的领域学生创新表达也就不同。
  有时创新就是改变一下工具和要展现的舞台。学生绘画一般都是画在纸上或是用既定材料来进行装饰。有这样一个案例《黑与白》——小学五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课,多数的学生在用黑色的纸或白色的纸为背景,进行黑与白的创作。课堂中有两个学生向教师提出“可不可以用墨和粉笔在教室花盆上来表现。”这是两个调皮的学生,没有带来绘画的材料。美术的课堂是轻松的,只要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美术感受,可以有所收获,在不妨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一切都是允许的。他们不是善于绘画的学生,但是他们是敢于表达的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他们用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工具,展示了他们这节课的学习成果。这就是美术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的表现。
  三、结论
  一纸长卷,几片飞落的彩纸。几件不是很完美的剪纸作品,搭筑的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放飞的是他们无限的想象,在整脚的剪纸作品中让学生体会另一种美。小学的美术课堂,是学生快乐的园地。在自由的空气中,学生长出了想象的翅膀。在个性的光辉中绽放灿烂的光芒。创新精神的种子在这沃土中成长。21世纪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中国要成为人力资源的强国。就要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学习为超越学习,变传承学习为创造性学习。美术教育中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一种思路,换一种工具,选一种视角,综合几种用法,利用教师的博学,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可是,创新是人天生固有的种子。它需要的是,自由空间的土壤、个性感受的滋润。给学生轻松的环境,解除束缚思想的枷锁,它会在知识技能的帮助下茁壮地成长。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是百科之母,而作文是语文之首。但我从十多年任教语文的教学积累中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观念:语文最难学,作文最难写。怕学语文,厌写作文,已成为中学生的严重心理障碍,也是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那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学语文一靠大量阅读,二靠勤奋写作。舍此,别无他法。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忙于做题应试,根本无“闲心”读书。有时做的题多,考试却一个没有。多数学生除教科书、教辅书以外,
期刊
数学所具有的抽象性、推理的严谨性、语言的特殊性以及数学活动的探索性的特点,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特征。通过反思,学生建构的知识更加牢固,且特别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教师就需要激起学生的反思意识,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一、为学生搭建反思的平台  在平
期刊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以及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教育科研、行政管理管理、后勤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实现方式。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一个虚拟的数字空间内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学校运行效率,从而达到优化教育资源的目的。目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的新建校园均或多或少地向建设数字化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教才能把“艰苦的任务”变成“宝贵的礼物”?如果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致勃勃中学习,在学习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学生就会感到课堂上有无穷的乐趣,并把课堂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智力活动、难得的精神享受,从而就会把“学习任务”当成“学习礼物”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呢?  一、情绪感染  情绪感染法是指教师以自己的言行表现出对工
期刊
教育游戏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及时的动态评价,让学习效果及时呈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同时,教育游戏的独特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空间,避开机械评价,提供鼓励评价,少了批评,多了乐趣。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的成功会激励他们向更高难度的知识挑战,这种成就感让他们克服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增强学习过程中的信心,摒除障碍。小学英语教学的对象是7-13岁的学生,他们好奇,好玩,好动
期刊
纵观现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直接从文中就能够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何谈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何谈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样的问题有效吗?这样的教学有效吗?  一、语文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发展的主阵地,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它,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也取决于它。高效益的课堂教学必须设置精当的问题,必须保证其问题的有效性。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
期刊
课前三分钟已经搞了很长一段时间了,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应该安排可行的能力训练,而不至于使时间荒废。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它可以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演讲为主要方式,形式多样,内容灵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达到课前三分钟的教学目的
期刊
全国少工委五届五次全委会上,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提出:“作为一个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组织,少先队要强调思想层面,特别要注重党、团、队的组织意识衔接,非常重要的是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少年时代正是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培养深厚情感和良好品行习惯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获得的情感体验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这关键时期,哪种思想意识占领队员大脑的主阵
期刊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要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是,作为中小学英语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评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是只作为应试教育考试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终结性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国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中,均积极倡导进行合作学习的探索。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则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近年来,从教学实践来看,绝大多数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新课程倡导的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