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笛 大世界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识谱和视唱能力
  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乐器,对于音乐知识也只能从每个星期的音乐课中了解到,就拿最简单的音阶来说,完整地演唱没有问题,但是把单个音列出来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一脸的茫然,即使勉强唱对唱名,也是张冠李戴,没有音准可言的。自从陶笛进入课堂之后,学生在吹奏旋律的同时,必须要了解每个音的音名、唱名、时值的长短等,通过练习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在学习歌曲曲调时就能较快地反应出唱名。在音乐课堂中,学生的音准也是一个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没有形成音高音准的概念,所以常在唱歌识谱中音唱不准。而陶笛具有固定的音高,通过经常的吹奏——视唱、视唱——吹奏,不断地练习,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音高的感觉,同时提高了视唱的能力。经过两年的训练,孩子们看到一般的歌曲不但能用陶笛吹出来,而且还能准确地唱出来。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我从简入手,先教学生掌握各音指法,再从容易演奏的乐曲、歌曲开始练习,使学生在初学时就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确立学习陶笛的自信心。在第一节陶笛课,我讲解了陶笛的构造、演奏的姿势、手型、口形,气息运用、运舌的基本方法单吐、学会了 “1”“2”“3”三个音的指法;第二节课就学习只有这三个音组成的歌曲《小羊羔》,通过抽查和小组竞赛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第二节课就能演奏歌曲,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也让他们在吹奏活动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使他们得到了一种自我满足。第三节课,在复习的基础上我再加入“4”“5”“6”三个音的指法练习,并及时出示《小星星》曲谱,由于《小星星》的节奏和指法都比较简单而且又是他们熟悉的歌曲,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成功感,从而确立学习陶笛的自信心。
  三、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陶笛教学中,我经常将课堂化为舞台,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在音乐课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吹奏表演,展示交流,吹奏的曲目可以是老师布置的预习曲目,这样可让学生的预习情况得以检测、反馈,也可以是课堂上学习的歌(乐)曲,还可以是学生自学的自己喜欢的歌(乐)曲,表演人员以学习小组成员为主,也可自由组合,形式不限。如:独奏、齐奏、合奏、陶笛与打击乐的合奏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音色音量的控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参加表演会有一种压力,这促使其在课后加强练习,以求演出成功。对学生的吹奏表演,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小组长互评的形式进行评价并打出分数,作为期末加分的依据,这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培养学生在演奏中的合作、协调能力
  在课堂中,我经常会要求学生齐奏学会的歌曲,而齐奏是器乐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合作表现,要求学生演奏时速度力度均衡,音高准确。无形之中,就给学生提出一个比独奏时更高的要求:既要顾及自己的演奏,更要兼顾到同伴的演奏。开始时,有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已经会吹了,而且比别人吹得好,就完全不顾别人,只按自己的意愿吹奏,有些演奏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本来心里就挺着急的,这样一来,就更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了,再加上某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不愿意默默无闻埋没在乐队里,时常在演奏时发出各种怪声,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使课堂里的整个演奏变得杂乱无章。怎么办才好呢?如何让学生们知道为了整个演奏更有序、更出色,大家就要互相团结、相互合作,与他人默契配合呢?我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吹奏的场面用手机拍了下来,并连接到电脑用大屏幕播放给他们看,我说:“这样的音乐你们觉得它优美吗?如果不优美,你们有信心演奏出更加动听的旋律吗?”孩子们都兴奋起来,表示要团结协作,共同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于是我抓准时机,让学生与我一同出谋划策,设计出各种形式多样的齐奏方式,如二人齐奏、小组齐奏、各小组间的竞赛齐奏、全班齐奏等。在各式各样的齐奏当中,同学们学会了互相配合、彼此交流;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吹互评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演奏来调整自己的演奏状态,班级的集体演奏从而变得整齐又和谐。
  [本文是增城区“十二五”规划(2014年)立项课题:“把六孔中音陶笛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ZC2014L0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音乐课程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重在学生的参与体验。即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组织、安排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主动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纽带,音乐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认知和行为协调的过程。如何在音乐校本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体验教学,下面以音乐校本课程“彩虹桥”为例作一探讨。  为了使“彩虹桥”课程既落实音乐新课标规定的内容和要
一、对美术“分科分层”教学模式下评价标准的实践与构想  1. 在美术分科条件下评价标准的学科体现与学科间相互融汇。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叫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在对美术进行分科教学时,除了注重学生在单个学科中的评价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明确学生不仅具备各科的美术知识与能力,更应该掌握美术学科间的共性。要通过
对争辩性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 “争辩性问题”在语文课堂的巧操作  1. 引入发现式辩论  引入发现式辩论一般出现在课前或课程进行中,它以讨论的形式为主,论辩双方未必要旗鼓相当、人数相等,形成交锋,能出现不同观点、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即可。如《醉翁亭记》掌握了第一段的实词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后,从第一段当中读出
〓〓自信是一个人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古往今来,自信总被看作是成功的一个秘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基础。福斯特说:“自信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对于每一个在学海中翱翔的学生来说,自信心如同一对翅膀,能让他飞得更高更快,如果没有这对翅膀,他也许会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远看不到前方那亮丽的风景线。教育实践也证明,自信会以惊人的力量发掘学生的潜在智力,使其获得成功。
有效的聆听会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  一、挖掘“听”的内涵,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  音乐的内涵都渗透在音乐里,只要会听,听者的心灵就会与音乐产生共鸣,享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每一种情绪和美感。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所发出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听觉意识,感受,理解音乐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  一、积极挖掘教材,开阔教学空间  例如“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在我们看来,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积极广泛地开展之中、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而教师的良好师德正是高素质的教师的重要表现。  〓〓一、学校  〓〓学校是加强教师
〓〓归属感也称隶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会感到害怕和孤独,都希望自己能够归属于某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可以获得温暖和帮助,消除孤独和寂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接纳与认可,获得他人的支持与认同。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就提到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而且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学生在学校中也不例外。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中有归属感的需求,而且这对于促进学
“三呈现课堂研学模式”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呈现学生研学过程,呈现学生思维过程,呈现老师点拔过程。  一、模式理论依据  著名的国际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研究报告《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把学习分为两种类型:维持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即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它重视模仿继承,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学习,着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