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的一家亲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次推迟发射,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15日19:43,载有7名航天员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腾空而起,开始了为期1 3天的航天飞行,同时拉开了2009年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
  
  多次难产的2009年首航
  
  这次任务代号为STS-119,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25次飞行,第28次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次使命将包括四次太空行走,在空间站右侧安装主架和装配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将能提供科学试验全部运转以及空间站人员日常所需的四分之一能源。
  这批航天飞机在2010年退役前,还将向空间站和哈勃空间望远镜分别作8次和1次飞行。空间站人数将在定于5月15日发射的奋进号航天飞机执行STS-127使命时,增至6人。
  自1984年8月30日首飞以来,发现号迄今已成功完成30多次太空飞行,但其发射过程部没有本次曲折。由于燃料控制阀的安全隐患一直未完全排除,其发射日期先后被推迟了4次。排除这一隐患后,美国航宇局决定于3月13日晚发射发现号。不过在13日发射当天,肯尼迪航天中心地面工作人员发现,连接发现号航天飞机及其外部燃料箱的液态氢传输管发生泄漏,发现号的发射又被推迟至15日晚进行。
  尽管发现号最终成功发射,但由于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于3月26日飞往国际空间站,因此发现号的任务明显受到了影响:原定14天的任务期被缩减至13天;航天员原定进行的4次太空行走也被迫减少了一次。减少的这次太空行走将由值守国际空间站的宇航组代替完成。
  
  想偷渡去太空的蝙蝠
  
  经过近两天的太空飞行,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17日17时19分安全飞抵国际空间站,并与之对接。有意思的是,一个神秘的“偷渡客”为这次发射增添了几分惊险色彩。美国航宇局官员表示,一只蝙蝠曾趴在发现号燃料仓外壳上,搭乘航天飞机一起升空。
  NASA官员介绍说,直到航天飞机发射前最后一刻,他们还通过监控摄像头看到了这只蝙蝠。他们本来希望蝙蝠能自己飞走,不过遗憾的是这个 “小鬼”估计在随发现号升空后不久就死了。NASA官员称,发现蝙蝠后不久他们就找到动物专家帮助辨识。专家表示,这是一只无尾蝙蝠。它的左侧翅膀破了,而且右侧肩膀或者脚踝可能也有伤。
  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距离梅利特岛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很近。据悉,这只蝙蝠并不是第一个“偷渡客”。日本航天员若田光一此次搭乘发现号进驻国际空间站,非常巧合的是1 998年若田光一进行第一次太空飞行8寸,在发射前也发现有蝙蝠附着在航天飞机燃料箱上。幸运的是它在点火瞬间逃离了。
  
  两名太空教师携手进入太空
  
  在STS-119任务的航天员中,有两位理科教师——阿卡巴和阿诺德,这是有史以来首次有两名教师携手进入太空。阿卡巴曾在佛罗里达州丹内隆中学教了4年数学和自然科学;而阿诺德曾在世界各地从事教学工作。约翰逊航天中心负责人简·爱沙曼认为,教师参与太空飞行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她说:“这让学生感觉到你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目标多么远大,你都会心想事成。”
  在这次飞行任务期间,阿卡巴和阿诺德分别执行了2次太空行走,参与了空间站的维修和建设工作。此外,两位教师还进行了教育活动,与青少年新闻广播电台《Channel One News》栏目进行实况对话,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奥巴马向往太空生活
  
  3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来自华盛顿的初中生及国会议员,通过视频电话首次与距离地球360千米外的空间站里的10名航天员通话,表示对太空生活的向往。
  在奥巴马与航天员们打招呼后,他首先预祝发现号航天员顺和完成飞行任务,并表示对航天员的工作成就感到骄傲,还特别向空间站内的俄罗斯和日本航天员问好。他希望各国无论在太空中,还是在地球上,部可以互相合作。奥巴马又开玩笑地问航天员,有没有喝美国老牌橙汁?引起航天员们大笑,点头回应。
  奥巴马和中学生对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及工作情况部感到非常有兴趣。整个聊天时间持续大约半个小时,询问了航天员们在太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失重状态下是否影响他们睡觉,是否习惯饮食等。
  
  三次精彩的太空行走
  
  3月17日安全飞抵国际空间站,在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之前,发现号进行了360°“空翻”,以便让空间站内的航天员对其腹部进行拍照。照片被立即传回美航宇局,地面工作人员根据照片分析发现号在发射过程中是否受到损伤。
  这次,航天飞机为空间站带去了最后一组太阳电池阵,以及水循环设备的一个新部件。该水循环设备是2008年年底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到空间站的,但由于一个部件失灵,无法完全正常工作。该设备可将航天员的尿液及站内空气中的水分加工处理成饮用水,是保证空间站常驻人员扩编的重要设施。按计划,到2009年5月,国际空间站宇航组成员将由目前的3人增加至6人。
  3月19日,发现号航天员走出空间站,执行STS-119任务的第1次太空行走,为空间站安装S6桁架和价值3亿美元的最后一组太阳电池阵,使空间站的电源可以全面启动,为在2010年完成的空间站扩建拥有充足的电力。在空间站内航天员操作机械臂把S6桁架移到预定位置之后,斯旺森和阿诺德用螺栓将S6永久地连接在S5桁架上,接着将电源和数据连接器插接到S6桁架中,然后安装了最后一组太阳电池阵,并为第2次太空行走作好准备工作。这次太空行走持续了6小时7分钟,是斯旺森的第3次太空行走和阿诺德的第1次太空行走。桁架相当于空间站的“脊柱”,由11段组成,此次安装的最后一段名为S6,其质量约14吨。S6桁架安装完毕后,空间站桁架总长度将达到102米左右。
  3月21日,航天员斯旺森和阿卡巴走出空间站,执行STS-119任务的第2次太空行走,这次的主要任务包括:①松动空间站S6桁架端口的电池。以便航天员们6月份将其更换;②在空间站日本舱段外安装一个GPS天线,为将于2009年年底飞往空间站的日本HTV无人货运飞船提供导航服务;③对空间站桁架上的一对散热板拍照,地面工程师据此评估散热板对太空环境的适应程度。这是斯旺森的第4次太空行走和阿卡巴的第1次太空行走。在这次持续大约6.5小时的太空行走中,航天员阿卡巴出现了一个小失误,他把一个零件装颠倒了,致使设备储存平台在空间站桁架上只能部分展开。
  3月23日,阿卡巴和阿诺德进行了第3次太空行走,他们用锤子反复敲打第2次太空行走中那个装颠倒的螺栓,虽 然最终让螺栓“松了口”,但设备储存平台仍不能完全展开;最后两人只得放弃。根据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为避免平台发生晃动,航天员被迫将其用绳索固定起来,但这种绳索在太空中只有3个月的使用寿命。此次太空行走中,这2名航天员还将一个手推车从空间站一端移到了另一端,并使空间站机械臂得到润滑,还为一个断路器重新布线。整个太空行走持续了约6.5小时。
  
  顺利返航
  
  3月25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开始其返回地球之旅。若田光一留驻空间站,成为空间站的第一位日本航天员。去年11月执行代号为STS-126航天使命的马格努斯乘发现号航天飞机返回地球。
  在分离之前,航天员们彼此拥抱、深情话别。空间站第18宇航组指令长迈克·芬克对发现号航天员说:“你们给空间站带来了新的电源,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成员。”同时,发现号从空间站也带回了不少货物,包括空间站航天员们的血样、尿样及唾液样品,还有水循环设备利用航天员尿液和汗液制成的循环水等,以便美国航宇局的专家们确认这些循环水是否适合饮用。
  3月28日搭载着7名航天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跑道上触地,安全返回。
  
  相关链接
  “联盟”飞船升空“Word之父”再游太空
  莫斯科时间3月26日14时49分,曾经于2007年首次造访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美国人查尔斯·西蒙尼,与另外两名机组人员一起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访问。
  根据俄罗斯电视台的直播画面,“联盟TMA-14”飞船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顺利升空,与西蒙尼一同前往国际空间站的是空间站第19宇航组成员俄罗斯航天员根纳季帕达尔卡和美国航天员迈克尔·巴拉特,他们两个人将在空间站内生活半年并开展多项科学实验。西蒙尼曾就职于美国微软公司,并提任软件开发部门负责人,著名办公软件“Word”等就出自他领导的开发团队,他也因此被誉为“Word软件之父”。西蒙尼已在4月7日和原先在站上长住的两名航天员一起乘联盟TMA-13飞船返航。第19宇航组的2名航天员将在站上长住200天。他们将帮助准备把站上机组人数从3人扩大到6人。由于机组扩编,联盟号飞船今后一段时间将难以再搭乘太空游客上天。俄航天局和美国太空历险公司从2001年起开办国际空间站太空旅游项目,迄今已有7人次上天。不过,太空历险公司称,它正在同俄有关当局一起制订规划,准备在2011年发射首艘专门乘坐付费游客的联盟号。(阳光)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对能源的需求日趋加大,对石油的需求也更加依赖。我国大部分属于低渗透油层,开发难度极大,石油资源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探究低渗透岩石在失重环境下的渗流机理,为地面研究渗流机理提供新思路,从而进一步降低开采成本、提高低渗透油田的产能,以缓解能源紧缺问题。也为今后人类拓展宇宙生存空间打下基础。  为此,我将“太空环境下低渗透岩石的渗流
期刊
行星科学家鲜有机会能够挑选下一个大型探测计划的目的地。但是是去土卫六呢,还是是木卫?  2005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行星科学家乔纳森·卢宁成为了第一批看到土星卫星土卫六表面的人。在“惠更斯”探测器下降的过程中,一片陆地进入了视线。这是一个冰封的世界,布满了由液态甲烷“开凿”出的山脉和沟壑。“然而一时间我却悲喜交加,”卢宁说,“喜的自不待言,悲的是我意识到在我的科学生涯中无法再一次看到这个地方了。”
期刊
飞行途中的探测    在飞往土星的途中,“卡西尼”号探测器也有惊人之举,进行了一系列探测,包括对处于火星和木星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木星。  2002年10月,它成功拍摄到首幅土星照片。自2004年2月起,“卡西尼”号每周一次向地球传回土星照片。从2004年4月起,开始每天拍摄照片,4月中旬拍摄到首批土卫6照片;2004年6月12日,到达距土卫9的最近点,开始近距离观测土星的卫星;2004年7月1
期刊
尼星IR项目合同在京签署    因太阳帆板驱动机构故障而在轨失效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简称“尼星一号”)的替代星——尼日利亚星通信卫星1R(简称“尼星1R”),将于2011年第四季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升空。3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尼星1R项目合同。  尼星1R采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期刊
中国卫通重组并入航天科技    4月10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过资源整合,中国航天将形成卫星制造、发射、运营、地面应用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卫通原是我国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一,整体拆分后,卫通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集团,中国卫通及其卫星运营和卫星应用业务并入航天科技集团,并入总资产约66亿元。  今后,中国卫通将重点发展卫星空间段运营、地理信息与位置服务和卫星地
期刊
欧空局将启动太空垃圾监控系统    欧空局于4月2日在第5届欧洲太空碎片会议上宣布了一项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启动一个轨道太空碎片监控系统。该计划旨在未来2年~3年内提供“预报”服务。目前,该监控系统还处于早期规划阶段。  欧空局表示,研究的关键领域是测量、碎片环境表征、环境建模,以及预报(包括轨道预报方面)、对在轨和再人大气任务段的风险分析、保护与防护、碎片减轻和矫正、碎片政策与指南等。研究人员一直
期刊
空间站航天员进入联盟号避险    3月12日,国际空间站遭受一块太空垃圾的威胁,站上3名航天员不得不按指令进入俄联盟号飞船内暂避。这块碎片并不大,宽约13厘米,来自一台星上发动机。它从距空间站约4.5千米处飞过。3月11日夜NASA才收到警告,已来不及让空间站采取机动措施。确认危险已过后,航天员们重返站内。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让航天员躲进飞船是预防性措施,万一情况危急,飞船可与空间站脱离,把航
期刊
2009年4月15日零点16分,春夜中的中华大地一片静谧。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大凉山深处腾空而起,在我国东南地区上空划出了一道美丽的轨迹。约26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太平洋上空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6万千米、倾角20.5度的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是我国正在开展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我国预计于2020年前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本次发射是
期刊
俄罗斯选出团队研制新型运载火箭    据《美国航空周刊》4月6日报道,俄罗斯航天局已经选中Samara航天中心、能源公司和Makeev火箭设计局共同组成的团队研制新一代中型火箭。该团队在竞标中击败了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及其“安加拉”火箭。  依照俄罗斯航天局要求,新的运载火箭可将运送重达20吨的载荷进入距地面200千米的轨道。新型火箭为两级火箭,第一级使用液氧/煤油为燃料,第二级使
期刊
美导弹防御局计划进行模拟动能拦截器试飞试验    美国导弹防御局计划在今年4月中旬使用模拟拦截器进行一次试飞,从而为计划在今年中下旬进行的首个模拟动能拦截器试飞试验做准备。  包括电子设备,推力矢量控制设备在内的动能拦截器模拟硬件将参与此次试验。试验中,模拟拦截器没有一级发动机和二级发动机,不产生动能。这次模拟试飞包括倒数计秒、发射后的各种程序,但不会实施发射。在正式试验前,还将进行三次地面点火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