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的散文式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41805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犤案例回顾犦
  这是《史记·淮阴侯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意说明
  《史记·淮阴侯列传》是《史记》选读中的一篇,通过对这一中华文化经典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感悟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同时提升学生研读文化论著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二、教学目标
  1.品味《史记》“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叙事艺术。
  2.分析韩信形象及身上具有的悲剧色彩。
  3.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整体教学设计
  (一)导语:《史记》选读是选修课,今天我们就通过赏析《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走近韩信,看看太史公如何在叙事中塑造韩信形象,含蓄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二)整体感知选文
  1.首先请同学概括说说这篇选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淮阴侯列传》是一出英雄悲剧,韩信首先是一个英雄,是一个有卓绝而奇特的军事才能的军事家。这在选文的井陉之战中可“窥一斑而见全貌”。下面我们一起品读欣赏井陉之战部分。
  (1)请同学自由快读、跳读4—7节,思考讨论这几个问题:
  A.请同学们看看作者在井陉之战中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太史公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B.井陉之战写得非常生动,波澜起伏,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最传神,为什么?
  (2)作者还善于通过叙述琐事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如文章第六节,请大家思考第六节边批上的问题。
  (3)太史公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井陉之战的叙述,写出了韩信足智多谋、任人为贤的性格特点。
  (三)深入选文,探讨研究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韩信之死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跳读文章8—10节,思考:
  1.韩信之死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写了哪几件事?韩信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从选文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看,
  讨论:如果没有陈豨兵变,韩信能躲过被杀一劫吗?
  3.那么司马迁对韩信的悲剧是如何看待的呢?分析最后一节,体会司马迁在叙事中含蓄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法。
  4.总结在选文中体现的《史记》的叙事艺术。
  四、拓展延伸
  作业:课后请大家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全文,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说说对韩信悲剧的感想,并用“我看韩信的悲剧”为题写一篇练笔。
  犤案例随想犦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而设置的课程。是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通过多样的选择来提高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他们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教学的要求理所当然应该更高一点。研究和探讨选修课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笔者就《淮阴侯列传》一课谈谈选修课的散文式教学构想。
  选修课的设置必然引出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思考。笔者认为选修课应该上出“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所谓“形散”就是选修课的教材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是多样化的,没有固定的要求和模式,是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神不散”就是不管怎么安排教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都要围绕专题的学习要求来组织教学,要有效利用文本,提高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有效性。《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教学设计就是笔者对选修课的散文式教学的初步探讨。
  其一、走进文本,把握课堂教学的基点
  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是我们实施教学的起点和基点。所以选修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第一步是教师独立反复地研读文本,尽可能吃透文本,把握文本的精华,做到“眼中有文”,然后通过研读,验证、矫正学生的感受和体悟,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的问题,指导学生提高感悟的能力,提升思想认识水平的过程。《史记·淮阴侯列传》一文的教学设计笔者就注意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如“整体感知选文”中首先请同学概括说说这篇选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选文有个大体的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井陉之战中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太史公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文本展开的,让学生了解司马迁叙事艺术的特点。还有请同学们跳读文章8—10节,思考:韩信之死这部分内容里作者写了哪几件事?韩信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对学生掌握韩信的性格及讨论韩信之死的深层原因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所以选修课的课堂教学基点应该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而不是随意发挥,也就是必须“神不散”。文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载体,我们拓展阅读,增加积累,首先必须立足于文本,让学生直面文本,研读文本,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学习资源,让文本成为链接课内外、沟通校内外的桥梁,若置文本于不顾,只是热衷于交流课外得来的信息资料,这岂非喧宾夺主,舍“本”求末,这样的语文课岂不上成“资料课”、“综合课”“思想课”等等。华师大巢宗祺先生在关于“语文课标”修改的说明中也特别强调,要防止“远离文本,进行深度发挥”。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该注重对文本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学生研读文化论著的能力。
  其二、走出文本,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选修课和必修课由于教材的性质、立意、构架不同,在不同的教材体系中也承担着不同任务,扮演着不同角色。在必修课中也有《史记》中的选文,必修课的文言教学重点,除了理清故事情节内容,把握人物性格以外,更要重视文言语词、句式等的积累,获得一些文言文的语感。而在选修课《史记》选读中,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一课,则在意从学生全面了解《史记》的特点出发,重点放在司马迁人物刻画的风格特点上。所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一课笔者设计了这么几个开放性的问题:1、从选文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看,讨论:如果没有陈豨兵变,韩信能躲过被杀一劫吗?2、那么司马迁对韩信的悲剧是如何看待的呢?分析最后一节,体会司马迁在叙事中含蓄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法。学生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第一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韩信本身的性格特点、历史上众多的功高盖主的悲剧等方面深入探究。他自矜功伐,汉王畏恶其能而怨望。他的谋士蒯通曾经说过:“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自己也说过“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这些思考没有一定的深度,只看表面是理解不了太史公的写作意图的。第二个问题更复杂,从太史公的文字表面看在批评韩信的“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但如果查找资料,从后人尖锐指出“‘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此史公微文。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越漫堂读书记》)和或说得更为深刻“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李笠《史记订补》)不难看出司马迁真正的想法,司马迁是把同情、愤激之意深蕴于反语之中。所有这些问题都要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发散思维,不能只局限于文本,要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作品的厚度有更好的凸现,也就是所说的“形散”。阅读教学中,学生依于文本有选择地进行超文本阅读,尤其是在选修课上,不仅补充了亟需的“对口知识”,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性认识,而且激发了研读文本的情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笔者设计的以上几个问题,在授课中立即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各人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对文本中人物的理解,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围绕这些问题,学生的看法虽然不一致,但都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对此,教师并没有简单下结论,而是热情肯定了学生这种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并鼓励学生课后结合课外阅读,对这一假设的结局继续探讨。这样就把学生引进了图书馆、阅览室和网上,文本内容也得到了“超强度”的落实。
  选修课教学既要依于文本,更要超越文本;既要抓住文中内容,更要举一反三,迁移运用。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加大教学中思考、探究的力度,让选修课实现其最大的课程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媒体技术广泛进入了中学课堂,但一些教师缺乏对这一新事物的认识,缺乏对其运用规律的研究,以致于出现了种种误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计算机 多媒体 运用 误区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应用到了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我们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
【摘 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笔者以为可以从刺激创作欲望、搭建阅读平台、培养创新精神三方面激发写作的热情;可以从加深同学间沟通、师生间交流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写作 培养 促进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和人们对多年来语文教学失误的反思,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关注。作文教学怎样才能还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怎样才能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笔者做过许多尝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状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有着密切联系。我们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更新自己的观念,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解决难题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调动学生,让课堂变成一个每个人都可以绽放光彩的舞台。  【关键词】学生 舞台 素质 角色 模式  老师常常抱怨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提出任何问题后,不论难易,不论深浅,学生都沉默不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摘 要】对于《祝福》的反封建礼教主题,已早有定论。本文从爱情婚姻角度,及其与鲁迅个人爱情生活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作了一种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鲁迅 《祝福》 主题 爱情婚姻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很少,最为典型的是1925创作的爱情伤感小说《伤逝》,因此也颇为研究者重视。然而,鲁迅先生在1924年创作的《祝福》长期以来被人们冠以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加以探究,而其在鲁迅先生
【摘 要】日记写作是引导学生个性化作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只要坚持写日记,就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有可能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独特的作文路子。  【关键词】日记 个性化写作 作用 方法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写不下去,又有不少学生总感觉写出作文来经常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很难写出自己的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广泛涉猎、开阔眼界、阅读名篇佳作、学习写作技巧外,
【摘要】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古风余韵》单元中选取我国古代人物传记,传主时间跨度长、身份多样。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体味传主的人格魅力,理解传主身上焕发出的厚重的人文精神之光,学生精神定能受其熏陶,并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充实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粤教版;传记;古风余韵;人文精神    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古风余韵》单元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些著名人物的传记,传主的时间跨度从秦末汉初直到清朝末年,约
一、诗歌内容简介  海子的这首诗,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脍炙人口,备受人们喜爱。但对其诗歌情感的把握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因为在其独特的简洁形式中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虚与实高度统一的特色,堪称矛盾与暗示的天然之作。很适合从诵读、想象、炼字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诗歌的理解与赏鉴必须借助诵读与联想,对高一刚入校的学生更要强化“读”与“
摘要 《将时酒》是李白的一首代表作品,前人的解读、评析已经很多了,笔者以戏谑的手法时作品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并论析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关键词 李白 《将进酒》 艺术风格    岁在乙酉,时序初秋,浅薄小生于陋室初读太白之《将进酒》。认识“酒中仙”有些时日了,虽未曾以酒相邀把酒共欢,但对其才情,早已有所耳闻。没想多日不见,太白竟越发狂放不羁了。  李、岑、元三人相聚饮酒之事,在《酬从其自白书(将
【摘 要】采用“质疑问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更要求老师常常“换位体验”,成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真正的参与者。本文就该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质疑问难 教学模式 探究     一、教法陈述  传统的教
【摘 要】面对范围广泛的作文题目,考生作文立意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化大为小,切中一点,集中笔墨,深入剖析,从深度上打动阅卷老师。  【关键词】高考作文 化大为小 深度  作文在高考考场上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然而,坐在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场上,我时常惋惜:许多得40分左右的考生作文符合题意,语言流畅,但一篇仅仅八九百字的作文,他(她)们却往往要从三个甚至四个角度立意,涉及范围极广,却是蜻蜓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