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维持物价和汇率稳定,是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内容。近期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国内物价总水平持续攀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与趋势强劲,并最终形成了人民币外升内贬的事实,这对稳定我国经济、实现结构性调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探寻我国物价水平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研究人民币升值究竟通过何种途径影响了国内物价总水平,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期管理 人民币汇率 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27-02
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与国内物价总水平,既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现实,更让人感觉有悖经济学一般原理。
一、传统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矛盾
1.理论上,一国物价水平与汇率应呈同向变动。按照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当一国货币升值,汇率下降,物价指数应该相应下降;反之,货币贬值汇率上升,物价指数也相应上升,即一国物价水平与汇率呈同方向变动。
一方面,在直接传导机制作用下,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内进口产品的价格,带动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成本发生变动,进而影响一国的物价水平。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国货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下降,带动国内物价水平下降;反之则相反。
另一方面,在间接传导机制作用下,汇率会通过进口替代机制、消费需求机制、工资机制、收入机制、货币供给机制,对一国国内的资产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变量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对物价水平的间接影响。
首先,从进口替代机制看,本币升值汇率下降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相对下降,为了保持市场份额,生产进口替代品的企业也会降低其产品的价格,因此会使国内一般物价水平降低。
其次,从需求机制看,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内进口替代品的价格,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一国货币升值降低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国内消费者将用进口商品替代国内近似产品的消费,使国内进口替代品的需求下降,从而可能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下调。
第三,从货币工资机制看,升值会带动进口品价格下降,推动消费水平的下降,导致实际工资上升,生产者因降低成本的需要而降低名义工资,名义工资的下降会进一步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和消费水平的下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使货币升值国物价水平下降。
第四,从收入机制看,一国货币升值有助于抑制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国际逆差,从而导致人均的收入减少和物价下跌。
第五,从货币供给机制看。一国货币升值后,净出口的下降会导致央行在结汇方面减少本国货币的投放,使本国货币供给量相应减少,从而使国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下降。
由此,在上述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汇率与物价成同方向变动。
2.现实中,国内物价水平与人民币汇率呈逆向变动。与上述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相悖,中国近期却出现了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外汇汇率不断下降的同时,CPI也持续攀升的现象。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下降到2012年2月的6.28。其中,2007年1月,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的历史价位; 2008年4月,首次破“7”,正式迈入“6”的时代,创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4.5%,超越2010年汇改重启当年的3.5%。2012年初,人民币汇率在经过2011年底的反复震荡后,升值突然加速,春节过后的10个交易日内,5升5贬,累计升值119个基点,2012年2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破6.30关口至6.2937,带动盘中汇价最高报6.2884,升至人民币汇改以来的新高。
而与此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仅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有所减缓,全国物价水平反而持续逆向上涨。2008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9%,2009年全年CPI上涨6.7%,涨幅比上年上涨了13.56%左右。进入2010年下半年以后,中国物价总水平更是呈明显上升态势,2011年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率高达5.4%,2012年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2年1月,全国CPI同比上涨4.5%,环比回升。
二、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虽然众多学者采用多种分析工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与建议,但笔者认为,除去规律性的因素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殊原因:
1.强烈的市场升值预期。虽然如前所述一国货币升值汇率下降,具有抑制通货膨胀的效应。但是,对于人民币而言,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起步,人民币汇率逐渐从低波动向高波动转变,当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时,升值的冲击显示出明显增强的持续性,加之外界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使市场对人民币产生了强烈的升值预期,这种升值预期改变了传统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作用,其传导机制转变为:人民币汇率实际渐进性、持续升值→市场升值预期强化→国外投机资本大量流入→人民银行为此进行对冲操作→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上涨的持续推动效应远大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的紧缩效应。
2.我国进出口对汇率变化缺乏弹性。一方面,中国出口对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人民币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升值15%,仅能够导致出口增速小幅度下降,虽然人民币升值可以导致一般贸易进口增速的加快,但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的下降,两者相抵,总进口没有明显变化。而且,国内物价受加工贸易进口的影响非常小,因此,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出口贸易渠道最后作用于通货膨胀的效果相对有限。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陆型经济体,国内物价受进口物价影响不大,这也降低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3.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存在时滞。国外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并且存在一定的时滞,即汇率变动只是部分反映在进口价格上。这意味着汇率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等其他价格的传递同样是不完全的而且存在时滞。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的姜斐在其《论汇率传递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一文中,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水平传递效应很低,并且存在明显的时滞,滞后期有可能延长到6个月之久。
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我国出现了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加的逆向效应。
三、以强化预期管理为核心,稳定汇率改革步伐
根据上述基本分析,为了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以维护国内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基本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建议:
1.央行应加大管理调控力度,增强汇率弹性,纠正市场的偏颇观念。通过升值来缓解通胀的政策,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我国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现实,已经说明此项政策不能接受实践检验。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外汇流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也远远超过我们的外汇管制能力,其负面作用既是2005年以来外汇占款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更是去年CPI居高不下,冲销紧缩货币政策效果的症结所在。
既然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方向是重归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升有贬才是浮动,因此,我们应迅速纠正目前人民币汇改就是人民币单方面升值的偏颇观念,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并在现有波动区间内加大各币种币值兑换的市场化程度,必要时央行应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让人民币出现适度贬值的行情,打消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弱化人民币升值对通胀的驱动效应,回归汇率改革的初衷,稳定汇率改革的步伐。
2.正确理解、积极宣传均衡有效汇率,进一步去政治化。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应该让它在增加弹性的同时,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明确表示:“由于我们改进产业结构,逐步减少顺差,现在人民币汇率距离均衡水平比较近。”
同时,更深一层次看,在当今国际通行的以交易所金融交易产生完全自由浮动汇率的体系下,所谓人民币的均衡有效汇率,本质上并不存在。全球迅速膨胀的虚拟货币日益成为金融交易所的主宰,以套利为目的所生成的汇率只能服务于投机交易,均衡与否主要由超额资本的拥有方决定,并非是两国购买力平价或国际比较优势的客观反映。因此,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改革是一场永无终点的马拉松,均衡与否只能在与国际金融资本和为其代言的政治势力的博弈中去发现。
由此,我们应加大人民币汇率已经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的宣传力度,引导市场预期,使之去政治化,降低汇率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为央行实行各项货币政策操作,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平衡关系研究”(项目编号TJJL10-25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J].商业研究,2011(8)
2.姜斐.论汇率传递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3.余璇.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政治经济考量[J].中国物价,2011(6)
4.齐珊.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5.吕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8)
6.陈浪南,何秀红,陈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价格传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8(6)
7.王晋斌,李南.中国汇率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4)
8.陈明.通货膨胀目标制效应的数理分析与启示[J].税务与经济,2010(5)
9.李子联.人民币升值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吗[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7)
10.刘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9)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天津 300191)(责编:吕尚)
关键词:预期管理 人民币汇率 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27-02
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与国内物价总水平,既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在过去的一年中,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现实,更让人感觉有悖经济学一般原理。
一、传统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矛盾
1.理论上,一国物价水平与汇率应呈同向变动。按照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当一国货币升值,汇率下降,物价指数应该相应下降;反之,货币贬值汇率上升,物价指数也相应上升,即一国物价水平与汇率呈同方向变动。
一方面,在直接传导机制作用下,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内进口产品的价格,带动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成本发生变动,进而影响一国的物价水平。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国货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下降,带动国内物价水平下降;反之则相反。
另一方面,在间接传导机制作用下,汇率会通过进口替代机制、消费需求机制、工资机制、收入机制、货币供给机制,对一国国内的资产价格和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变量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对物价水平的间接影响。
首先,从进口替代机制看,本币升值汇率下降后,进口商品的价格会相对下降,为了保持市场份额,生产进口替代品的企业也会降低其产品的价格,因此会使国内一般物价水平降低。
其次,从需求机制看,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内进口替代品的价格,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一国货币升值降低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国内消费者将用进口商品替代国内近似产品的消费,使国内进口替代品的需求下降,从而可能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下调。
第三,从货币工资机制看,升值会带动进口品价格下降,推动消费水平的下降,导致实际工资上升,生产者因降低成本的需要而降低名义工资,名义工资的下降会进一步推动企业生产成本和消费水平的下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使货币升值国物价水平下降。
第四,从收入机制看,一国货币升值有助于抑制出口,扩大进口,减少国际逆差,从而导致人均的收入减少和物价下跌。
第五,从货币供给机制看。一国货币升值后,净出口的下降会导致央行在结汇方面减少本国货币的投放,使本国货币供给量相应减少,从而使国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下降。
由此,在上述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汇率与物价成同方向变动。
2.现实中,国内物价水平与人民币汇率呈逆向变动。与上述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相悖,中国近期却出现了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外汇汇率不断下降的同时,CPI也持续攀升的现象。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下降到2012年2月的6.28。其中,2007年1月,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7.80的历史价位; 2008年4月,首次破“7”,正式迈入“6”的时代,创汇率改革以来的新高,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4.5%,超越2010年汇改重启当年的3.5%。2012年初,人民币汇率在经过2011年底的反复震荡后,升值突然加速,春节过后的10个交易日内,5升5贬,累计升值119个基点,2012年2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破6.30关口至6.2937,带动盘中汇价最高报6.2884,升至人民币汇改以来的新高。
而与此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仅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有所减缓,全国物价水平反而持续逆向上涨。2008年全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9%,2009年全年CPI上涨6.7%,涨幅比上年上涨了13.56%左右。进入2010年下半年以后,中国物价总水平更是呈明显上升态势,2011年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率高达5.4%,2012年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2年1月,全国CPI同比上涨4.5%,环比回升。
二、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虽然众多学者采用多种分析工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与建议,但笔者认为,除去规律性的因素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殊原因:
1.强烈的市场升值预期。虽然如前所述一国货币升值汇率下降,具有抑制通货膨胀的效应。但是,对于人民币而言,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起步,人民币汇率逐渐从低波动向高波动转变,当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时,升值的冲击显示出明显增强的持续性,加之外界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使市场对人民币产生了强烈的升值预期,这种升值预期改变了传统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作用,其传导机制转变为:人民币汇率实际渐进性、持续升值→市场升值预期强化→国外投机资本大量流入→人民银行为此进行对冲操作→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上涨的持续推动效应远大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物价的紧缩效应。
2.我国进出口对汇率变化缺乏弹性。一方面,中国出口对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人民币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升值15%,仅能够导致出口增速小幅度下降,虽然人民币升值可以导致一般贸易进口增速的加快,但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的下降,两者相抵,总进口没有明显变化。而且,国内物价受加工贸易进口的影响非常小,因此,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出口贸易渠道最后作用于通货膨胀的效果相对有限。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陆型经济体,国内物价受进口物价影响不大,这也降低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3.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存在时滞。国外已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并且存在一定的时滞,即汇率变动只是部分反映在进口价格上。这意味着汇率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等其他价格的传递同样是不完全的而且存在时滞。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的姜斐在其《论汇率传递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一文中,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水平传递效应很低,并且存在明显的时滞,滞后期有可能延长到6个月之久。
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我国出现了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加的逆向效应。
三、以强化预期管理为核心,稳定汇率改革步伐
根据上述基本分析,为了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以维护国内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基本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建议:
1.央行应加大管理调控力度,增强汇率弹性,纠正市场的偏颇观念。通过升值来缓解通胀的政策,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我国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现实,已经说明此项政策不能接受实践检验。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外汇流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也远远超过我们的外汇管制能力,其负面作用既是2005年以来外汇占款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更是去年CPI居高不下,冲销紧缩货币政策效果的症结所在。
既然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方向是重归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升有贬才是浮动,因此,我们应迅速纠正目前人民币汇改就是人民币单方面升值的偏颇观念,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并在现有波动区间内加大各币种币值兑换的市场化程度,必要时央行应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让人民币出现适度贬值的行情,打消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弱化人民币升值对通胀的驱动效应,回归汇率改革的初衷,稳定汇率改革的步伐。
2.正确理解、积极宣传均衡有效汇率,进一步去政治化。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应该让它在增加弹性的同时,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明确表示:“由于我们改进产业结构,逐步减少顺差,现在人民币汇率距离均衡水平比较近。”
同时,更深一层次看,在当今国际通行的以交易所金融交易产生完全自由浮动汇率的体系下,所谓人民币的均衡有效汇率,本质上并不存在。全球迅速膨胀的虚拟货币日益成为金融交易所的主宰,以套利为目的所生成的汇率只能服务于投机交易,均衡与否主要由超额资本的拥有方决定,并非是两国购买力平价或国际比较优势的客观反映。因此,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改革是一场永无终点的马拉松,均衡与否只能在与国际金融资本和为其代言的政治势力的博弈中去发现。
由此,我们应加大人民币汇率已经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的宣传力度,引导市场预期,使之去政治化,降低汇率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为央行实行各项货币政策操作,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平衡关系研究”(项目编号TJJL10-25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周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J].商业研究,2011(8)
2.姜斐.论汇率传递效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3.余璇.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政治经济考量[J].中国物价,2011(6)
4.齐珊.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5.吕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8)
6.陈浪南,何秀红,陈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价格传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8(6)
7.王晋斌,李南.中国汇率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4)
8.陈明.通货膨胀目标制效应的数理分析与启示[J].税务与经济,2010(5)
9.李子联.人民币升值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吗[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7)
10.刘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9)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天津 300191)(责编:吕尚)